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族崛起 >

第33部分

华族崛起-第33部分

小说: 华族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用电,有了电,刘政英今天出发的时候又带了一套生活电器,做饭就很快了。没多久,大家就吃上了丰盛的午餐。

    饭后,刘长佑提出去爬山,于是大家沿着1708级石阶往八角寨的主峰云台山进发,唐刚这段时间白天去工地,晚上要给刘政英交功课,还不时吃一下琴儿棋儿的豆腐,身子有点虚,爬山竟然爬不过刘坤一和刘长佑两个老头,汗得要死。拖着象灌了铅似的双腿,终于到了云台山峰顶平台,刘坤一已经和刘长佑坐在石凳上聊了一会儿天了,看唐刚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其实他也知道原因,不动声色地问唐刚:“兴华,八角寨还有附近的山和地你买了多少?”

    “荒山我买了三千多亩,这附近的都是我的,远的就不是了,地的话都在山下的黄背村,有一千多亩,整个黄背村的田地大半是我的。”唐刚照实回答刘坤一。

    “太少了,这附近的荒山大都是官府的,好办,你准备好银子,我们把湘省的六个山头和桂省的两个山头全买下来吧,也用不了多少银子,以后站在这里看风景,视野内的山头全是我们的了。不过山下的田地就有点麻烦,这样,先拿下黄背村吧,明天我就叫管家出面去买,识相的就给银子,不识相的就说他们通匪,反正你手上还有很多土匪俘虏,要他们出面指证就行了!”刘坤一说得很霸气,让唐刚见识了总督大人的风采。

    “黄背村的好办,他们确实大都通匪,不过附近其他村子的就难办了!”唐刚其实也想买多一点田地,这样才好大展拳脚。

    “就说我们要办崀山书院,需要大量的土地,找他们买,用大义的名份压他们,再不识相的再说他们通匪或者想其他办法,反正他们的田地大都是巧取豪夺来的,屁股底下也不干净!”刘坤一还是那么霸气。

    “泰山大人,我们还是少用强硬手段,那样树敌太多!不如这样,一方面我们出高价买,反正我又不缺银子,另一方面,我给了你们扶夷商行整个湖广市场,你们自己的人手肯定做不过来,要发展很多经销商的,就让那些地主们去做经销商吧,我们的产品那么好,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那些地主们见有利可图了,自然会同意的。”唐刚还是习惯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

    “满叔(刘长佑打小对刘坤一的称呼),兴华这个办法好,一定可以拿下附近的大部分田地,那样我们可以将崀山书院办得很大,兴华你再开一些工厂,以后这里烟囱林立,浓烟滚滚,让李合肥(李鸿章)看了就眼红!”刘长佑的话把唐刚雷得要死,原来在大清的有识之士眼中“烟囱林立,浓烟滚滚”就代表先进生产力啊!

    “老大哥,烟囱林立,浓烟滚滚会破坏我们这里风景秀丽的山水的,还会影响老百姓的身体,我只会开一些没污染的工厂,多招附近没地的农民做工,让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也过上好日子!以后我们这里出产的东西一定会畅销全国,说不定还会出口给洋人呢!”唐刚可不想污染自己的家乡,另外也给刘坤一和刘长佑画了一个饼。

    “兴华,就按你的办法吧,我负责帮你拿下这附近的田地,再加上资源、兴安两个知县,你就好好办书院,好好办工厂,做出成绩来眼红死李合肥!”刘坤一一锤定音,他和李鸿章还是不对付。

    “兴华,我觉得你那个自行车很好,就是小了一点!你如果把它做大一点,用来给部队行军一定很好,至少比马好,马其实是一种娇贵的牲口,很难侍候,而你那个自行车既不用吃又不用喝,比马实用得多!”刘长佑的眼光真好,一眼就看出自行车的军事用途。

    “老大哥,你的眼光真好,我会做一种更大更坚固的自行车,用来行军的话走官道一天一百多里完全没问题。再做一种三个轮的,可以载七八百斤,一个人骑着它一天也能走一百里地,比马车还好用!我还会把生产自行车的工厂开在新宁,让这里的老百姓沾点光,况且这个工厂没什么污染!”唐刚马上想到在新时空和城管打游击的小贩们用的三轮车,在这里运货一定好用,也能让穷苦人家多一条活路。唐刚没想到的是,载货三轮车一经推出就风靡全球,还有人拿来做各种改装,当然这是后话。

    “那就更好了,可以把军队的后勤也解决了!你做出来后,我们云贵总督府下面的军队马上采用。另外你那两种枪尽快安排在国内生产,那么好的东西不能放在洋人的地盘上!”看来刘长佑想要唐刚的ak47和svd。

    “兴华,你那两种枪还是另外取个名字吧,咱中国人自己的枪不能用外国人的名字!不如这样,你又喜欢用公元纪年,你那个ak47突击步枪就改名兴华八三式突击步枪吧,简称八三突,你那个svd狙击步枪也改名为兴华八三式狙击步枪,简称八三狙,多简洁明了的名字啊!”刘坤一还是喜欢取名,没能给唐刚取字,就给唐刚的枪取起了名字。

    “那好吧,多谢泰山大人赐名!”唐刚想到了后来的中正式,也想在枪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厚着脸皮答应了,还对他们许起了愿:“八三突和八三狙我会尽快安排在穗城生产的,生产出来后会优先供应给你们两位使用!”

    “你还是供给子默用吧,我现在无官一身轻,给身边的护卫队配点就行了,不过子默你一定要控制好不要流失出去,特别是不能落到洋人手上!”看来刘坤一还是想当官。

    “泰山大人,老大哥,时间也不早了,不如我们先下去吧,现在出元宵了,我想尽快回穗城,不如我们今晚就赶到县城,明天就开始招人,其他事就靠你们两位帮衬了。”新时空的油校也快开学了,唐刚有点急。

    “那好吧,兴华你快点在穗城生产那两种枪,千万别让洋人得到技术啊!”刘坤一千叮万嘱,他还是很忧国忧民的。

    一行人开始下山,到了龙门,刘坤一让刘政英准备好笔墨,龙飞凤舞地写下两张大字“八角寨唐府”和“崀山书院”,看来领导喜欢题字这个传统我们天朝自古以来就有,唐刚原来还以为是新时空的“中国特色”呢,看来还是错怪了新时空的公仆们了。

    回到崀山镇后,一行人分成两路,刘长坂带了七八十人和两辆马车从官道回县城去,刘坤一和刘长佑带了二十多人坐唐刚的汤姆一号轮船,刘政英也带着琴儿棋儿跟来了,毕竟她是崀山书院的常务副校长,招人的事她一定要参与。由张年驾驶着汤姆一号向下游出发了,他的技术比唐刚好得多,没多久就到了县城的码头,刘坤一和刘长佑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唐刚带着刘政英和琴儿棋儿回了县城刘坤一送的唐府别院,张年还是在汤姆一号上留守,反正他是机器人,正好在船上充电,而唐府别院到现在还没通电,看来下次回来要准备多一套太阳能风能联合供电系统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a>;<;a>;<;/a>;

第34章 崀山书院开张了() 
1883年2月24日,农历光绪九年正月十七,刘长佑府前墙上,贴了一张用红纸书写的大通告,同样的通告也贴在刘坤一府前和县城的各个城门口。一个穿长衫十五六岁的读书人在读给大家听:“崀山书院现正招生,要求十三至十八岁的男孩,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认识五百以上的汉字,一经录取,学费和各种杂费全免,书院还包吃住,每月还给五钱银子的零花钱,总共招收五十人,有意向的请于今明两天到刘长佑府前报名。崀山民团现正招兵,识字的优先,要求十八到二十五岁,身家清白,身体强壮,服从性好,一经录取,即发五两银子的安家费,伙食衣物由民团免费提供,每月实发饷银二两,总共招收五百人,有意向的请于今明两天到刘长佑府前报名。”

    “有没有这么好啊,读书不要钱,还包吃住,还给零花钱,打死我都不信!”一个衣服破旧身体瘦弱的读书人怎么也不信有这么好的书院。

    “是啊,我也不信有这么好的民团,每月实发饷银二两,还免费吃穿,要知道朝廷的绿营兵每月能领到五钱银子就谢天谢地了!”一个强壮的青年人也不信有这么好的队伍。

    “是啊,我也不信,肯定是骗人的!”“我活了几十年也没见过当兵的有这么好!”附近的人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唐刚此时就混在人群中,他想看一下人们的真实反应,刘政英和琴儿棋儿去了刘长佑府上,她们要为等一下的招人做一下准备。

    旁边站着的一个刘府管事急了,连忙站出来辟谣,大声对大家说:“我们刘家什么时候骗过人,既然贴出来了,就一定是真的,不信的等着看吧,一会就要招人了,是真是假马上就知道!”

    听刘府管事这么说,大家就安静了下来,不过还是小声地议论着,也是,在县城里,刘家可是金字招牌,比官府的信誉还好。没多久,刘长坂就出来了,后面还跟着一群当兵的和几个刘府管事,他们在府前右边摆了几张桌子,把带过来的一口木箱放在桌子上打开,顿时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全是五两一个的银元宝啊,看来给当兵的发五两银子安家费的事是真的,大家一下子就围了过去,有几个当兵的拿着棍子过来维持秩序,想参加民团的就排队,不想参加的就走远点,还是白花花的银子吸引力大,很快就在桌子前排了一个长队。接着,刘政英带着琴儿棋儿和几个刘府的人也出来了,他们在府前左边摆了几张桌子也开始招人,不过他们就没有银子了,人群中只有几个人上前问东问西。

    “大叔,你今年有没有四十五啊,怎么还来当兵,你不知道我们这里只招二十五岁以下的吗?”正在写写画画的一个刘府管事一眼就看出眼前的中年男子年纪偏大,虽然看起来长得很强壮。

    “可我举得起一百斤(约合现代60公斤)的石锁啊!”为了测试应征者的臂力,刘长坂准备了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五十斤三种规格的石锁,中年男子一边说一边轻松地举起一百斤的石锁给刘府管事看。

    “我们不是朝廷的绿营,年纪大的哪怕你力气再大也不要,你有没有儿子或侄子啊,叫他来应该差不多!”刘府管事拒绝了眼前的中年男子。

    “那我回家叫我儿子大牛过来,他今年只有二十二,力气又大,一定能达到你们的要求。”中年男子说完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你今年十五还是十六啊,连一百斤的石锁也举不起,也想当兵,你不知道我们这里只招十八岁以上的吗?”刚才那个年纪大了,眼前这个年纪又小了一点,力气也不大,只能勉强举起八十斤的石锁,刘府管事想淘汰眼前这个小伙子。

    “我今天早上没吃饭,如果吃饱了一定能举起一百斤的石锁。我今年已经十八了,不信你去问我们村里人,我叫王大力,小名二狗子,就住在城外的观瀑村。我还识字,你们不是说识字的优先吗?”王大力一点都不服气,他今年虚岁十八,周岁十七,身高也有四尺八(合现代1。6米),体重却只有七十五斤(约合现代45公斤),还不是家里穷闹的,刚过完年,家里就没多少粮食了,每天只能喝一顿稀饭,其他就靠野菜骗肚子,如果他能吃饱饭,肯定能举起一百斤的石锁。

    “你还是算了吧,小胳膊小脚的,年纪也小了点!你来当兵不怕你父母亲揍你吗?”刘府管事还是拒绝了王大力。

    “我真的识字,不信你找篇文章来我读给你听!”王大力自小给村里最大的地主王员外家放牛,经常跑到村里的私塾外面看其他人读书,他很聪明,记忆力也好,接受能力很强,就靠拿树枝在松软的地面上写写画画也认识了很多字,不过他放的牛经常吃掉别人的庄稼让他挨了不少打。

    “你真的识字吗?读一下这篇文章吧!”旁边的刘长坂插话了,他也想多招一些识字的人,顺手拿了一篇文章给王大力读,结果王大力流利地读完了,虽然有几个字读错了,但还是很难得。于是,刘长坂一锤定音地说:“我做主收下你了,去那边领安家费吧,记得后天也就是正月十九一大早来这里集合。”

    “谢谢大人,我一定准时来!”王大力眼色也好,一眼就看出刘长坂是这些人的头,领了五两银子高高兴兴地走了,他准备给家里买多点粮食,再买点肉,好好改善一下家里人的生活。

    招兵还在继续,选上的人兴高采烈,没选上的无精打采,没多久就招到一百多人了,许多没选上的也急急忙忙地回家,好通知亲朋好友快点来应征。不过崀山书院的招生就寒酸多了,才招到一个人,唐刚走了过去,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