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217部分

墨唐-第217部分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一个个议题通过,所有人都不禁露出会心的微笑,照此下去,大唐定然日益强盛,

    众人这才想起,早在年初之时的墨技展之上,墨顿就曾经对大唐盛世到来信心满满,恐怕当时众人还只当墨顿只是黄毛小子,溜须拍马,满口胡说。

    谁能想到不到一年,每个人都有预感,墨顿所预言的盛世到来计日可待,

    很快,就到了大朝会结束之际,只剩下最后一个议题,那就是西南僚人叛乱之事,这恐怕是贞观七年唯一的一件烦心事了。

    “回陛下,五月雅州道僚人反叛,雅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追击反僚,大胜而归。十二月,嘉、陵州獠反,邗江府统军牛进达已经进军两州,目前还未有消息传回。”兵部尚书侯君集禀报道。

    顿时李世民不由得眉头一皱,僚人乃是大唐最为头痛的民族问题,西南僚人占据险要之地,朝廷多为安抚为主,但是饶是如此,依旧是反叛不断,从大唐成立之后,西南僚人的叛乱可是说是屡禁不绝,今年尤为严重,竟然一年之内三个州的僚人反叛。

    “陛下,莫要担心,牛将军乃是久经沙场,区区两州僚人岂能翻起大浪。”长孙无忌劝慰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大唐精锐的府兵对于击败装备简陋的僚人,并不在话下。

    “僚人叛乱屡禁不止,诸位爱卿认为该如何治理。”李世民皱眉道,僚人屡次反叛,造成损失不说,而且影响极其恶劣。

    众臣顿时一阵沉默。

    侯君集身为兵部尚书只得出列说道:“回陛下,僚人叛乱屡禁不止,可见对朝廷极其不满,末将认为朝廷需在西南之地囤积重兵,以备不需,对于反叛的僚人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侯君集口中杀气腾腾,很显然想要对僚人杀一儆百,震慑僚人。

    李世民低头思索,他也被僚人反叛弄得十分的烦不胜烦,若是能够将僚人反叛一劳永逸,他倒是有些心动了。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孔颖达出列道。

    “五方之民,皆为华夏,王者爱及四夷,陛下被尊称为天可汗,我大唐又是礼仪之邦,只当以德服人,以教化度之,……”。。

    孔颖达洋洋洒洒一大堆,鼓吹儒家羁縻怀柔之策。

    程咬金冷哼一声道:“迂腐,这么说来,还用牛张二位将军干嘛,僚人反叛,不若就让孔大人用一张嘴去平叛得了。”

    孔颖达顿时脸色铁青,道:“程老匹夫,莫要放肆,僚人反叛乃是当地僚人土司之错,僚人何其无辜,岂能滥杀无辜,岂不是有损天子圣德。

    程咬金冷哼道:“凡是拿起武器对准大唐将士者,皆是大唐的敌人!对付敌人没有无辜之说。”

    一时之间,文臣和武将争执不断,一方主张怀柔,另一方主张武力威慑,强力镇压。

    “四夷之民皆乃大唐子民,朕定会一视同仁,僚人叛乱只诛首恶。”李世民最终还是选择文臣一脉。

    “陛下英明!”

    百官躬身道。

    “僚人反叛不过是一州之地,其余僚人接安分守己,朝廷恩威并济,派遣使者安抚未反叛僚人,同时平叛僚人之乱,将其首恶,发回长安交由三司会审。”魏征道。

    李世民顿时微微点头道:“魏爱卿所言甚是,此乃老成治国之道。”

    冯智戴顿时出列道:“岭南道亦是僚人众人,冯家可以从中斡旋,说服僚人归附朝廷。”

    他因为柔佛水稻在李世民面前丢脸,此刻见此机会,自然立即表功,冯家在西南僚人中地位很高,很有话语权,若能够促成此事,定然能够在朝廷面前大大涨脸。

    “冯爱卿有心了,西南安稳耿国公居功至伟。”李世民感慨道。

    冯智戴顿时得意之色,只要西南离不开冯家,他在长安城的地位就稳如泰山。

    “微臣反对!”正当冯智戴得意之时,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声音突然道。

    “墨家子!”

    冯智戴心中咬牙切齿道。

第四百零八章 改土归流() 
满朝重臣也是不由得眉头一皱,不满的看向最后的墨顿,文臣和武将虽然相争,但是本质上都知道恩威并施乃是管理西南少数民族最佳的选择,二者相争也不过是争夺的偏重那方一点,而墨家子竟然直接反对这项政策,那岂不是否定他们之前的政策。

    “墨顿,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李世民脸色一沉道。

    墨顿昂然出列道“启禀陛下,微臣知道。”

    李世民顿时气结,愤然道“既然如此,那你说说吧!若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朕可饶不了你!”

    墨顿郑重的点头,朝四周拱手道“启禀陛下,诸位大臣,西南僚人叛乱,由来已久,陛下多年以来一直对其恩宠笼络,僚人粗鄙朝三暮四,成效甚微,屡次叛乱。若是一直笼络,恐怕十年百年之后,依旧叛乱不绝。但若是强力镇压,有损陛下仁德,又使僚人抱团,僚人兔死狐悲,恐怕对朝廷离心离德。”

    墨顿心中明白,哪怕是到了千年后的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各部依旧是叛乱不断,可见西南问题是多么棘手。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所担忧的。

    “那依你之见,又当如何治理解决僚人问题?”魏征皱眉道。

    墨顿朝着孔颖达拱手道“其实刚才祭酒大人所言已经切入要点。”

    孔颖达不由得一愣,他没有想到墨顿竟然会赞同他的思想。

    墨顿点了点头道“不错,僚人叛乱罪在土司,而僚人何其无辜,但是不知牛张将军攻破撩人之后,执僚人土司三司会审,不知朝廷会如何治理当地撩人。”

    孔颖达不假思索道“当然是扶持一个心向朝廷的僚人头领继任土司。”

    墨顿点头道“这就是僚人叛乱的根源。”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瞬间明了墨顿的意思。

    “你是说,僚人屡次叛乱,其根源就是土司制度。”魏征恍然道。

    百官心头一震,他们一直以来,都想着那里叛乱,平叛哪里,却从未改变僚人的土司制度。

    “不错,僚人土司都是当地的大族族长担任,朝廷法令寸步难行,僚人只知道土司,不知朝廷,俨然割据一方,不受朝廷控制,而且偏居一地,夜郎自大,坐井观天,朝廷稍有斥责,就造反作乱,就算是现在朝廷选派一个心向朝廷的土司,一代两代之后,恐怕历史还会重演。”墨顿将矛头直接指向土司制度。

    百官不由得点了点头,僚人现在的确是有点打不得骂不得感觉,朝廷对其的控制力极弱。

    “那依你之见?”李世民脸色稍缓,这才意识到墨顿并非信口胡说,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改土归流!”墨顿一字一顿的说道。

    “改土归流!”百官不由的咀嚼这四个字,心头不由豁然开朗。

    墨顿道“土官多为当地大族,骄奢淫逸,对内残暴统治,并将本部视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世代世袭,不经朝廷任命,自然对朝廷并无忠心,若是将僚人土官改成朝廷任命流官,和其他州县一般,三年一轮换,一来加强了朝廷统治,而来能够避免当地部落做大。”

    那个部落头领担任土司,其本部部落定然会急剧的壮大,当僚人部落实力强大之后,就有了造反作乱的资本。

    李世民眼神微眯,不由得赞赏的看向墨顿,此举的确是解决僚人日益频繁的叛乱的最佳之策,在他看来,唐朝统一天下的时候,对于西南各部实在是太过笼络了,凡是归附大唐者一律许以高官厚禄,造成现在的尾大不掉。

    “凡是不受朝廷管辖之地,皆有叛乱的可能!自然是大唐治下,自然应当受到朝廷的统治,此乃大一统也!”墨顿郑重道。

    大一统理论出自于春秋公羊传,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朝中众臣乃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知道大一统的理论,而且一直在奉行大一统的政策,只不过朝廷的大一统更多的用在统治汉人之上。

    只不过墨顿的大一统更加激进,竟然将大一统理论将西南各部的僚人甚至整个大唐的境内一同囊括在内。

    “陛下不可?”冯智戴不由得大急,连声反对道,“微臣世代居住岭南,自然知道西南僚人极其抱团,若是实行改土归流,恐怕会激起西南僚人集体叛乱呀。”

    百官顿时脸色一变,墨顿的建议看似一劳永逸,若是真的如此,恐怕朝廷付出的代价将会及其沉重,到时候西南各部皆反,那大唐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毕竟谁都不愿意失去自己手中的权力。

    “西南各部若是胆敢叛乱,那就要问问大唐将士的手中的刀是否锋利。”程咬金竖眉大喝道。

    不少武将顿时纷纷摩拳擦掌,各个义愤填膺。

    李世民也是脸色一沉,在心中不断权衡得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南各部叛乱不绝,朝廷的确应该对其加强统治。”房玄龄深吸一口气说道。

    不少百官也是点头,一年之内僚人三次叛乱,不少朝臣也是恼火不已。

    “边患一起,大唐定然生灵涂炭,臣要启奏墨顿擅自挑起边患之罪。”孔颖达冷着脸说道,他还以为墨家子回心转意了,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还在推行他那激进大一统的理论,而且令他惶恐的墨家激进的大一统理论竟然还颇有市场,不少百官竟然也纷纷支持这种大一统理论。

    孔颖达心中不由的哀叹,大一统乃是儒家的理论,竟然被墨家子运用在这个方面,国子监教出了一个什么学子呀!

    冯智戴也是心中忧虑,若是说最大的土司,那就非数他冯家不可,冯家在岭南可谓是最强的势力,而背靠的乃是百越大族冼夫人的部族,改土归流,他们冯家首充其中。

    李世民正在为难,不由得突然看到一脸平静的墨顿,心中一动说道“墨顿,既然改土归流是你提出,以你说应该如何才能解决西南各部土司的叛乱。”

    墨顿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道“回陛下的话,西南各部的情况,让微臣想起了《墨子秘著》中的一个实验。”

    “《墨子秘著》!”满朝重臣顿时为之一静,对于这个让墨家重新崛起的居功至伟的《墨子秘著》他们可是久闻大名,没有想到墨顿竟然再一次在朝堂提起。

    “墨子曾经做过一个温水煮青蛙的实验,青蛙体寒,若是将一只青蛙放入一锅温水之中,青蛙则会受不了高温,从锅中一跃而出,成功逃生,但是假如,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锅中,然后再缓慢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墨顿说完,整个朝堂顿时一片沉默,能够进入朝堂中的都是人精,自然知道墨顿口中的青蛙指的是西南各部。

    墨顿昂然道“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一州一府之地土司权力过大,叛乱的几率最大,而且危害尤为严重。”

    朝臣不由得点了点头,先后叛乱的三个州都是当地土司带头,

    “其二则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改土归流,例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

    “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

    “有的土官犯罪,或反朝廷被平叛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

    “有的在土民不满土司暴政,可以向朝廷申请“改土归流”,朝廷自然相应民意。”

    ……………………

    墨顿每说一句,朝堂官员的脸色就多了几分笑容,尤其是最后一个,土民向朝廷申请改土归流,这其中可操作性实在是太大了。

    “如此一来,西南各部的土司就如同温水中的青蛙一般,想要逃生已经失去了机会。”墨顿握紧拳头昂然道。

    满朝官员顿时心中感叹不已,原本在众人看来棘手不已的难题,竟然被墨家子三言两语解决了,这一次就连孔颖达也无法反驳,毕竟此方法既能够完成朝廷大一统政策,又让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土司叛乱,就算有,那也是疥癣之痒,掀不起什么大浪。唯一让他不舒服的这一次用的竟然是墨家的理论。

    “墨圣果然具有大智慧之人。”李世民重重的松了一口气,一个大唐的心腹之患竟然轻易的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既然如此,那就从雅、嘉、陵三州,开始改土归流,凡是参与叛乱的之地,一律改派流官担任。”李世民果决道。

    “陛下英明!”

    群臣躬身道,如此一来,朝廷又多了一批空缺,对于朝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