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260部分

墨唐-第260部分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茶肆食铺聚集了不少人,都在纷纷翘首期盼墨刊的送来,墨刊买卖一般分为两种模式,一个是长期订阅,这是最先送到的,另一个则是散卖,由报童行走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去卖报纸。

    往常这个时候,报童就已经开始了卖报了,众人左看右看根本不见报童的身影。

    “该不会是我等退订墨刊惹怒了墨家子,还是报童卖儒刊就不让卖墨刊了。”一个中年商户担忧道。

    “墨家子是何等的身份,又岂会和你这样的人一般见识,更别是为难一个报童了。”

    “我说李老实,你一个商户不过是读了几天私塾,就自称是儒家弟子,这未免也太高看自己了吧!”

    旁人看到李老实不由的嗤笑道。

    李老实顿时脸色涨红,他平常自诩多读了几天书,经常趾高气昂,如今这般情景自然被众人奚落。

    “就是,神仙打架,我们小民掺和什么,儒墨两家打对台,让他们打就行了,又不关我们的事情,再说,昨天的儒刊有墨刊好看么?有墨技展好看么?”

    李老实顿时愤然反驳道:“那些都是当世大儒的文章,都是警世名言。”

    众人纷纷撇了撇嘴道:“我等小民专注的乃是世俗之事,柴米油盐,看个报刊也就开开眼界,图个新鲜,吾等要想求取学问,还不如买套四书五经回家研读,那样说不定还能省点钱呢,运气好了还能考个功名什么的?”

    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长安城的书本价格大降,长期算下来,怎么也比买报刊便宜。

    众人纷纷点头,相对于屡屡能够爆出大猛料的墨刊来说,偏重于说教的儒刊怎么都让人觉得乏味的很。

    唯一让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墨家子制作毒药的猛料抓住了众人的眼球,但是很快被墨家子打脸。

    “卖报了,墨刊正式改版!日后每十天一期,每旬日送报。”一声清脆的童声响彻长安城的街道。

    随着声音,一个十多岁的儿童吃力的抱着一大摞报刊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退订墨刊的人很多,今日卖报的任务很是繁重。

    “终于来了!”

    “每十天一期,那不是说,每月就能多出来一期。”

    众人顿时惊喜道。

    众人都知道虽然此乃墨刊应对儒刊竞争提出的策略,不得不说,墨刊的这个改变十分得人心,旬日本来就是休息之日,若能在旬日之时坐在茶楼,看上最新的报刊,那简直是一种享受啊。

    再加上半月一期的墨刊虽然比以前市井村民口口相传快得多,但是依旧只有近半个月的言辞,早就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了。

    经过一年的磨合,墨刊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运转制度,有了很大的提速空间,而且十天一期,可以说极为合适,既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又能应对儒刊的挑战。

    “给我来一份!”

    “我也来一份!”

    不一会儿就有不少人纷纷围上前来,一文钱拿一份墨刊来。很快报童手上的墨刊少了一大截,而口袋瞬间沉甸甸起来。

    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使用童工一说,这些报童本来就是长安城的贫困之地,根本年纪又小,根本没有什么收入,墨刊聘请他们当报童,也算是给他们一份额外的收入。

    “谢谢诸位叔叔伯伯,今天的墨刊可有墨家子送给大家的惊喜,定然不会让大家失望。”墨顿数了数沉甸甸的钱袋,卖个关子说道。

    拿到报刊,众人纷纷找个位置迫不及待的看起来,脑海中早就没有了报童的身影,哪还在意报童口中的惊喜,只当是报童所说的乃是墨技展的事情。

    “人造彩虹!”

    “天狗食日!”

    几乎所有人都第一时间翻阅到这两个,看到墨刊上的详细讲解,这才轰然大悟。

    “墨家子了不得,单凭这两个神迹,定然能够轰动全国。”李老实兴奋道,他们身处长安城,经过人口口相传,也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可是如果要是其他地方的百姓要是看到墨刊,指不定有多么震撼呢。

    “那是当然!”

    众人纷纷附和道,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

    “这算什么,天狗食日对我等来说,并没多大影响,依我看墨家子这个千斤顶最和老子心意,老子在码头搬运麻袋,一次顶天也不过百二十斤,而墨家子此搬运车一次拉动上千斤,岂不是能够挣十倍的工钱!”一个壮汉惊喜道,码头车站运货都是以数量计算工钱,用了墨家机械一人之力,胜过十人,工钱自然也能大大增多。

    不少人闻言顿时眼睛一亮,心中大动,所有人都知道,墨家子的千斤顶、千斤臂一出,定然会为大唐的运输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普通劳力关注千斤顶、千斤臂,而家中有田地的则关注的是嫁接技术,长安城乃是当世唯一人口超百万的超级大城,城市化的程度相当高,每天需要瓜果蔬菜数不胜数,但是受制于产量,这些瓜果往往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墨家子的嫁接技术,可以说是解了燃眉之急。

    “如此一颗良种足可以嫁接百颗果树,不过三五载就可以挂果,一传百,百传万,不出十年,我大唐各地定然是瓜果遍地。”一位青衣老者顿时感叹道。

    “在下当年结婚想的都是洞房花烛夜,墨家子倒好,自己还没有结婚,竟然能让果树婚嫁,墨家子不愧是墨家子。”众人叹服道。

    “墨家子并未妄言,此墨技的确堪比人工孵化技术!”青衣老者赞叹道。

    更难能可贵的是,嫁接出来的果树大都是良种,百姓也能卖出好价钱来,如果大江南北都能推广,其产生的价值简直是不可估计。

    

第四百八十四章 梁祝永流传() 
“要是我等也有一颗良种果树,那老子就专卖枝丫,估计也能坐地收钱。”李老实突然感慨道。

    突然不少人不由一愣,相互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准备悄然离去。

    “不用瞎忙活了,已经晚了!”青衣老者摆摆手道。

    “为何!”众人诧异道。

    “昨天墨技展结束之时,早就有人前往长安城各县,不少良种果树恐怕已经被抢购一空了,尔等若是不怕麻烦,现在立即启程前往大唐其他各道,或许还有发财的机会。”老者冷笑道。哪怕是前去其他各道,恐怕也要和其他人相争,在长安城看到墨刊的人又何止上万。

    “啊!错失良机呀!”李老实顿时懊悔道。

    他原本还为自己抵制墨家,退订墨刊而沾沾自喜,却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失去了一次发财的机会。

    很快,三原县就传来的消息,三原的一株超过五十年的鸡心柿树王,一个树枝就卖百文,而且是限量出售。

    不光如此,整个三原县惊喜来得如此突然,短短一天时间一个普通的柿子树身价暴增,一些果农一夜之间身价暴增,这样的惊喜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

    众人叹息一声,就老老实实的在那观看墨刊。

    “法家专栏!”。。

    “韩家女案!”

    不少人突然看到墨家竟然为胡家女案开辟专门的栏目,取名为法家专栏。

    胡家女案可谓是众人皆知,普通人只会从人情世故上考虑,胡韩两家的行为可谓是丧尽天良,从来没有人从律法的角度上考虑。

    而这篇文章以胡家女案,详细的讲解了大唐的户婚律,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识别买卖婚姻的方法,以及如何用户婚律保护自己,让人不禁耳目一新。

    “法家韩正!”

    老者看到文章的署名不由一愣,普通人对这个名字可以说陌生的很,绝对是对老一代人来说,法家韩正可是大名鼎鼎。

    “莫非老丈认识此人!”旁人诧异的问道。

    “久闻大名,此人前朝之时可是大名鼎鼎,刚正不阿,乃是当之无愧的法家大贤。”老者感叹道。

    “这大唐越来越热闹了,竟然连法家也掺和进来。”众人顿时有种看大戏的感觉。

    “这法制专栏不错,就是冲着这个法制专栏,在下日后定然长订墨刊。”

    在这个时代普通人不懂法,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法律,在任何时代,法制专栏总能够吸引一大批人忠实的观众来,而法家专栏正好迎合了这部分的需求,填补了大唐的这片空白。

    “这恐怕就是墨家子的惊喜吧!”老者道。

    能够请动法家的大贤,已经足以有和儒刊抗衡的底气了。

    “不,更惊喜的还在最后!最后一篇乃是墨家子写的。”李老实眼睛一亮,连忙翻到最后一页。

    “不可能吧!”众人顿时不信道,要是墨家子的文章,墨刊还不直接放在头版头条,又岂会放在墨刊的最后。

    然而当他们翻到墨刊的最后一页,只见作者署名上果然写着墨顿两个字。

    “梁祝?”众人看着这两个字顿时一头雾水。

    “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

    “梁山伯祝英台!”

    “女扮男装!”

    众人看到此处不由的会心一笑,祝英台女扮男装和梁山伯相遇,何尝不是与墨家子在元宵之夜和女扮男装的女子相会是何等的相似。

    “没有想到墨家子还是一个痴情种,用心良苦呀!”老者不由叹息道,以他的阅历自然知道墨家子的意图,月下私会女子,在男人看来的确是风流潇洒,但是对女子却不然,众人对女子更加苛刻一点,哪怕是墨家子做了如此多的努力,恐怕依然会承受众人非议的目光,然而此书一出,恐怕风向立即转变。

    众人点头道:“谁也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为了意中人,专门写文为其正名。”

    “此乃是真实之事。”有人惊呼道。

    “在下乃是齐鲁人士,小时候就听过梁祝之故事。”

    “不,梁祝乃是汝南人士,红罗书院就在汝南。”

    “小的乃是会稽人士,梁山伯乃是会稽人士。此乃东南一代众人皆知的。”

    梁祝的故事虽然在小范围的流传,但是并非不可考据,长安城中来自天南各北的人都有,而梁祝的故事在齐鲁、河南道、甚至是东南一代都是广为流传,自然有人熟知。

    然而他们所知道的梁祝故事,不过是一些干巴巴的文字,而墨刊所报到的梁祝,乃是集合后世越剧和各地传说杂糅而成,可以说是艺术上集大成者,众人一看顿时被吸引过去。

    “草桥结拜。”

    “梁山伯真傻,竟然女扮男装都分不清。”

    “祝英台的侍女很笨,差点没有说漏嘴。”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看的津津有味。

    “我家有个小九妹……”

    当祝英台抱怨父母顽固,不让女子读书之时,不少老学究不由得皱眉,不过更多的人则是赞同。

    “男女都是父母生,女子读书明理也应该。”

    当看到梁山伯和祝英台因为女子读书一事,志同道合遂结拜为异姓兄弟之时,所有人顿时被吸引过来,不能自拔。

    “这恐怕就是墨家子的惊喜吧!”众人恍然道,而且的确是大大的惊喜。

    这一期的墨刊少了过半的广告,李夫子一不做二不休,趁机将梁祝的下一章同窗三载一同刊印出来。

    “男女同窗三载,同屋相居,简直是丧尽天伦。”不少老学究看着墨刊愤然道,可是他们嘴上骂着,手中却丝毫没有松开墨刊,而是一边批判,一遍津津有味的看着。

    “不知者无罪,梁山伯乃是正人君子,又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儿身。”

    “梁山伯果然是个书呆子,同屋三年竟然没有发现祝英台乃是女儿身。”

    “祝英台真聪明,竟然在二人摆了一盆水,梁山伯三年不敢翻身,实在是太倒霉了。”

    一时之间,长安城为之一静,全城低头看梁祝。

第四百八十五章 梁祝之争() 
“不过梁山伯也不是没有察觉异常,还发现祝英台竟然耳中有环痕,差点识破了真相,可惜被以庙会以扮观音为由巧妙的躲过去了。”

    “我从此再也不敢看观音了。”

    “我也不敢了!”

    所有看到梁祝的百姓,无不沉迷其中,这个时代的刚刚发展,能入目的几乎没有,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传奇故事,就让人津津乐道,更别说墨顿所作的梁祝乃是集合了后世的精彩的桥段,自然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在墨顿的描述下,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梁祝二人之间的情愫已经悄悄暗生,只差捅破了窗户纸而已,所有人都沉浸在二人美好朦胧的爱情之中,哪怕是在坚硬的心肠在此刻不禁化成绕指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