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323部分

墨唐-第323部分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化公主郑重点头道:“墨家的大名,光化也是久闻大名,能够听到墨家大贤的良言,乃是光化的荣幸。”

    墨顿郑重道:“在墨子秘著中,曾经记载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从前有个富翁愚蠢无知。有一次,他到另一个富翁的家里,看见一座三层的楼房,楼又高又大,富丽堂皇,他十分羡慕,立刻唤来木匠,道:你就为我造一座像那样的楼。

    于是木匠便开始量地基,叠砖,造楼。富翁又说:‘我不要下面二层,你只给我造最上一层即可。’木匠答道:‘没这样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层楼而造第二层楼的?不造第二层楼又怎么谈得上造第三层楼呢?’

    这个愚蠢的富翁固执地说:‘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层楼,你一定得给我造最上一层楼!’其他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都笑话他,称之为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高士廉不由若有所思,看向一旁的慕容顺,不由的摇了摇头道。

    墨顿叹息道:“公主乃是为天下百姓牺牲良多,墨某就直言了,顺王子虽然地位正统,但是此乃蛮夷之地,其本身并没有部族,也没有部落投靠,就如同空中的楼阁一般,根本建不起来。”

    光化公主却脸色一片铁青,良久之后道:“所以本宫才请求大唐相助,哪怕是慕容顺只当上一天的吐谷浑王吗,就死于非命,那他的一生就值了,他死后,还有他的儿子继承,只要王位我等后代之手,哪怕是再大的牺牲也是值得。”

    慕容顺这才听懂其中的意思,脸色一变,也是坚定的点了点头,他隐忍了十五年,如今距离那个位置最近,哪怕是冒再大的风险他也不会放弃。

    “你们杨家都是一群疯子!”高士廉低吼道。

第五百九十四章 草原事了() 
    墨顿也不禁感慨的看着光化公主和慕容顺二人,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实力,也知道其中的风险,但是却依旧犹如飞蛾扑火的扑向那个座位。

    “如果你同意,老夫可以作为担保,保你母子二人在大唐一辈子荣华富贵。”高士廉力劝道。

    光化公主摇了摇头,一脸狰狞道:“本宫当初要是想要享受荣华富贵,就不会离开长安城,来到这蛮夷之地的吐谷浑了。”

    为了今天一天,光化公主付出了太多太多,又岂能因为高士廉和墨顿的三言两语而退却,哪怕他明知慕容顺的王位如同空中楼阁一般,却依旧甘愿冒此风险。

    这场晚宴不欢而散,高士廉怒气冲冲的走出毡帐,墨顿只好尴尬的朝着光化公主拱拱手,起身跟随离开。

    “母亲!此二人都是精明之人,今日之事恐怕难有成效吧!”慕容顺患得患失道。

    光化公主脸色的狰狞缓缓消失,恢复了庄重的面容,冷静道:“看在母亲的面子上,高士廉并不会成为我等的阻碍,而真正障碍则是这个少年唐将。”

    “墨家子!”慕容顺皱眉道。

    光化公主点了点头,道:“天下一统,兼爱非攻,如今的墨家让本宫也有些看不懂了,不过此人的才华母亲并没有夸大其词,哪怕是当年的长安城那么多青年才子,和他一比犹如萤火皓月之争,真是天佑大唐。”

    慕容顺顿时心中有些不服。

    光化公主冷然道:“这才不过短短一段时间,此人就已经收拢了如此多部落之心,如果母亲今日不出面,恐怕整个吐谷浑很快都会被大唐收归囊中,再无你我母子的立身之地。”

    慕容顺眼中也不禁闪过一丝惊惧,想到墨家子层出不穷的手段,不禁心中一寒。

    “传令给宣王,许他丞相的位置,让他安抚一众大型部落,不要向大唐购买牧场。”光化公主想了想道。

    慕容顺愁眉苦脸道:“可是宣王一直对父王忠心耿耿,心中定然对我怨恨,会听我们的么?”

    “如果吐谷浑不能复国,他宣王也不过是一个部落头领罢了,只有吐谷浑复国,他才能拥有权力,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的。”光化公主冷笑道。

    “是!”慕容顺点头道。

    “墨家子说得不错,如果你强行登上王位,那几乎是如同空中楼阁一般,但是只要你平衡好大唐和各部落之间,也并非没有机会。”光化公主提点道。

    “那如果我大唐和部落之间发生冲突呢?”慕容顺问道。

    光化公主毫不犹豫道:“倒向大唐,得罪了部落,你就算是丢了位置,退往大唐依旧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如果你要是得罪大唐,哪怕是任何部落也不敢收留于你。”

    慕容顺心中一阵不甘心,最后只能无奈道:“孩儿明白!”

    不提光化公主母子二人对话,高士廉和墨顿走出毡帐,路上一阵沉默。

    “你想问什么就问吧!不用这么偷偷摸摸。”高士廉没好气的看着不停偷瞄于他的墨顿。

    墨顿嘿嘿一笑道:“光化公主当年在长安城定然是一个风云人物吧!”

    高士廉不禁陷入回忆,喃喃道:“那时候的光化公主美丽大方、性格开朗,想要追求于他的之人,可以说从朱雀门排到南城门外,当然老夫也不例外。”

    “那她为何去和亲吐谷浑?”墨顿不解道。

    “一来是她的出身较低,二来,则是她的性格太过于好强,再加上发生一系列事情,最终导致了走上了和亲之路,可惜老夫当年没有你这份才华和胆识,否则也不会发生今天的事情。”高士廉感叹道。

    他对墨顿的最初的好感,恐怕就是当时一个少年在满朝文武面前慷慨激昂,喊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城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如果当初是他振臂一呼,光化公主或许不会有今天的的结局。

    “慕容顺的处境,高大人不会看不出来,就怕强行推向那个位置,恐怕也坐不稳呀!”墨顿眼神一闪道。

    “杨家之人对于权力的追求那都是深入骨髓之中,哪怕是明知有风险,他们也不会放弃。”高士廉冷哼到。而且他也熟悉光化公主的性格,越是阻拦光化公主越是坚定。

    “恐怕日后想要再从吐谷浑弄出牛羊,就没有这么方便了。”高士廉叹息道。

    “高大人赈灾款项筹集了多少了?”墨顿忽然问道。

    高士廉忽然一顿,黑暗中眼神闪烁道:“差不多有五成了吧!”

    墨顿松了一口气,仔细盘算了一番道:“今日看来,是不能逮住吐谷浑这一只羊使劲的薅羊毛么,不过党项各部、西羌各部还能在弄来一批牛羊,应该能凑足八成,再加上茶卡盐湖的盐,应该差不多了吧!”

    高士廉支支吾吾的应了一声,道:“既然如此,我等就可以上报,看朝廷如何安置吐谷浑和慕容顺。”

    墨顿点了点头。

    一夜无话,第二天,前来购买牧场的部落全部绝迹,对此墨顿和高士廉早有预料,并不意外。

    “诸位可要想好了,既然尔等不愿意购买牧场,每个部落每年需要支付十匹马、十头牛、百只羊,作为使用权。”墨顿提醒道。

    一众大型部落头领顿时将目光集中最前方的慕容顺身上,慕容顺点头道:“墨侯放心,我吐谷浑各部知道墨侯的规矩。”

    墨顿点了点头,大喝一声,绝影立即飞奔而去。

    这一次墨顿回兰州的同样是绕道了青塘之地,带着大军前去推销他的墨家绝技,有了忽勒部落的带头,再加上党项各部群龙无首,墨顿的买卖做的很是顺利,等墨顿回到兰州的时候,在其身后,数万头牛羊相随。

    紧接着高士廉命令大军带着巨型吸铁石,在西羌各部走一遭,西羌各部相继倒戈,纷纷奉上牛羊,购买牧场。

    等交付了大唐商户巨大的订单之后,墨顿重重的松了一口气,筹备赈灾款的任务终于完成了八成。

    至于剩下的两成,墨顿早有了计划,那就是茶卡盐湖的盐池,虽然察尔汗盐湖储存盐量更加的惊人,但是察尔汗盐湖地处柴达木盆地的中央,地势偏远,沙漠广布,如今还不是产盐的好时机。

    在墨顿四处推销自己的墨技之时,已经有不少的牧民带来大量的茶卡盐湖的湖盐送到鄯州,并且很快的被转运到兰州城中。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青盐() 
在兰州城内,一个巨大的作坊已经初见雏形,在一个个巨大库房中,堆满了从茶卡盐湖拉来的泛青色的湖盐

    “墨祭酒,此盐苦涩至极,哪怕是牛羊也不愿食用此盐,墨侯的制盐之法当真可以将其变成可食用之盐?”高士廉皱眉道,据他所知,墨顿的制盐之法,乃是用粗盐提纯为细盐,可不是这盐湖中的天然盐石。

    墨顿解释道:“高大人放心,茶卡盐湖的结晶盐乃是天然上等的食用盐,味道苦涩乃是因为其中含的杂质比较多,只要将盐中的其他东西去掉,这些在青海之地犹如泥土一般的盐,就会变成最为美味的食盐,如果进一步提纯,甚至能够变成关中最为畅销的细盐。

    “细盐!”高士廉心中一震。

    这些青色的盐在茶卡盐湖拉出来,如同泥土一般不值钱,如果能够将变成细盐,其身价将会暴增,这其中的利润恐怕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高士廉看着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墨顿,不由感叹一声,也就是败家子一般的墨顿,要是换成其他人又如何能够舍得这些疯狂的利润。

    “启禀大人,你要的新盐已经制好了!”前来乃是朝廷派来的工部七品盐官,见到墨顿和高士廉一脸喜色的前来禀报道。

    墨顿哈哈一笑道:“高大人,我等不若尝尝着青海之地的盐味道如何?”

    二人来到制盐作坊之中,只见一个个泛青色的盐粒已经堆积了如山,显然已经储存了不少新盐。

    七品青衣盐官快步上前,用托盘挑出几小块食盐递到二人的面前,墨顿伸手拿出一小粒放入嘴中,顿时一种剧烈的咸味充斥着口腔,高士廉也同样如此。

    “此盐味道纯正,乃是难得上等食盐!”高士廉同样尝了尝,不禁眼睛一亮,此制盐之法的确可行。

    墨顿满意的点了点头,这种盐的味道比不上细盐,但是已经没有了苦涩的味道,可以食用了。

    “从此以后,西北之地再无缺盐之忧。”高士廉感叹道,重要的茶卡盐湖的湖盐遍地都是,分量大,西北之地历来缺盐,有此盐湖整个关陇之地的盐价定然会大降,将会有无数关陇百姓为之受益。

    “运城有解盐,墨家有雪盐,还有山东之地的海盐,川蜀的井盐,如今此盐尚未命名,高大人可有兴趣为此盐命名!”墨顿笑道。

    高士廉点了点头,看着泛青色的盐块,心中一动道:“此盐来自于青海之地,盐粒大又带点青色,不若就叫大青盐如何。”

    “大青盐!的确是名副其实。”墨顿点了点头道。

    “多谢高大人命名!”青衣盐官闻言大喜道。

    “此盐产量如何?”墨顿问道。

    青衣盐官回答道:“此乃刚刚运行,日产不过三千斤,不过只要原料足够,人手招够,产量还可以提高数倍。”

    墨顿点了点头道:“那就按照大青盐的名号,作坊造出七成粗盐,三成细盐,供应整个关陇之地。”

    “是!”青衣盐官躬身回答道。

    墨顿和高士廉又看了一遍大青盐的生产作坊,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墨祭酒,如今盐已经生产出来了,如何来卖。”高士廉问道。

    墨顿闻言微微一笑,如今大青盐刚刚投产,根本没有多少存盐,要想短时间将聚集这么多的财富,那就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盐票法。

    而事实上如果条件允许,墨顿更倾向于实行千年之久的盐引之法,恐怕将会赚的更多,然而盐引之法只能是朝廷颁布,而且限制销售的范围,墨顿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和精力来整顿整个大唐的盐业。

    最终他还是想出了最适合大青盐的盐票法。

    “盐票法?”高士廉皱眉道。

    “不错,一小子来看,盐价居高不下,一来是盐的产量少,运输不便,二来则是有不少盐商从中盘剥加价,甚至是以次充好,百姓花费了不少的钱财,买来的却是劣质的食盐。”墨顿分析道。

    高士廉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此乃大唐盐政的弊端。

    “如今大青盐背靠几乎取之不尽的盐湖,产量定然暴增,再则依靠畅通的砖路,运输的成本大大降低。如此一来,要想打响大青盐的牌子,小子准备沿着兰州到洛阳的砖路,在各个城中设置盐仓,商人无需长途跋涉,只需要拿着盐厂发布的盐票,即可在就近城中的盐仓中,领取大青盐。

    这样一来,各个盐商需要多少领多少,即减少了运输成本和储存的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