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328部分

墨唐-第328部分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户冷笑道:“感情你没有染上头虱,那种难受的感觉,你不会懂的,依我看,墨家子以身作则,自愿断发,根除顽疾,实乃弥天大勇!”

    不少百姓也纷纷点头,不管怎么说,墨顿此举为解除百姓头虱之苦,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了墨家子的带头,再加上墨家子弟和医家子弟踊跃效仿,不少百姓身受头虱之苦的百姓怦然心动,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法不费一文一钱,而且保证彻底根除。

    此后大军每到一个城市之中,就会有不少百姓效仿,减去长发治疗头虱,自古以来,头虱乃是顽疾,而且奇痒难耐,百姓早就不堪其扰,如今墨家子亲自带头,犹如星星之火一般,成燎原之势。

    而且与此同时,墨家子断发,百姓效仿的消息犹如飞一般传入长安城,墨顿还没有回到长安城,整个长安城犹如炸锅一般。

    犹其在儒家之中,不亚于惊涛骇浪。

    自从汉朝一来,以孝治国的理念大行其道,孝经可以说是儒家伦理的根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此乃孝经的开篇之作,也是孝道的开始。

    而墨家子主动断发,在儒家看来,不管是什么原因,这已经破坏儒家的根基。

    “启禀陛下,墨家子公然断发,自己孝道败坏不说,引士兵争相效仿,我大唐以孝治国,如果为国征战的将士都是一群不孝之徒,谈何忠君为国,保家护民。”

    太极殿中,孔颖达脸色涨红,怒不可歇道。

    “臣恳请陛下严惩墨家子!”

    “墨家子无法无天,不加以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

    一时之间,朝堂风云涌动,一个个文臣义愤填膺,墨顿瞬间成为千夫所指。

    李世民顿时一阵头痛,墨顿这小子实在是太能折腾了,还没有回来,就折腾出如此大的风波!

    李世民想了想,干巴巴的说道:“据朕所知,墨顿断发实乃事出有因吧!”

    “发饰乃是我华夏文明礼仪,就算是有天大的理由,也不可断发。”孔颖达一脸坚决道。

    其他文官也摸着自己的发冠,一脸自傲。

    “那是尔等没有经历过整日和战马为伍,沙场征战数月,戈壁滩上多少天见不到一处水源,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的时刻,尔等没有经历过人糜冰,马秣雪的惨烈,也没有经历过征战数月之后,兵营之中,人人头虱遍地,跳蚤乱飞的场景。”一个激昂的声音从武将之中传来,只见武将之首一个白发苍苍的身影纵身而出。

    “李靖!”孔颖达心中一惊,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时候李靖竟然会主动给墨家子进言。

    如今的李靖连续歼灭了突厥和吐谷浑,军中的威望达到了最高,征战吐谷浑之后,主动放下军权,证明其忠诚,现在就连李世民也对李靖敬重三分。

    “末将征战一生,在军营之中,度过无数日夜,其中染上头虱不下十次,老夫尚且如此,更别说普通的士兵。”李靖感慨道。

    其它一众武将纷纷点头,大战之后,军营之中,的确是头虱之疾泛滥,就是将领也免不了,哪怕是平时,头虱也是屡禁不绝。

    “而这些为大唐流血流汗的将士,保家卫国,戍关靖边的勇士却因此被世人嫌弃,被称之为莽夫、粗汉、匹夫、丘八!”李靖昂然道,眼神却盯着一众文官。

    一众文官不由的一阵尴尬,恐怕这些称呼是最先从文人的口中传了出来的。

    “李将军,我等今日所议的乃是墨家子断发之事,并非这些对士兵的蔑称。”孔颖达尴尬道。

    “孔祭酒,本将所说的正是此事,墨祭酒跟随大军出征,屡立战功暂且不说,却察觉到了军中的弊端,在本将回朝路上,和墨祭酒勒马长谈,畅谈良久,以火器监为蓝本,共同提出了一个新兵计划!”

    “新兵计划!”

    文官一愣,就连一众武将也一头雾水的看着一旁的李靖。

    “何为新兵计划?”李世民心中一动道。

    李靖哈哈一笑,朗声道:“此乃墨祭酒的一种设想,那就是普通士兵个个识文断字,干净整洁,忠君爱国!武官个个有勇有谋,文武双全,不但武艺高强,更要熟读兵书,如果我大唐有此新兵,天下何愁不定!”

    墨顿没有想到,李靖竟然在他的军校设想中,延伸为新兵计划,借此机会在朝堂之中推出。

    李世民豁然而起,眼睛闪闪发亮,满朝众臣一个个都骇然的盯着李靖,任谁都没有想到,军方竟然有如此雄心壮志。

    “而想要完成,新兵计划,第一步就要消除军中的头虱之疾。”李靖昂然道。

第六百零三章 文武之争() 
    “李爱卿可曾详谈新兵计划!”李世民颇感兴趣的说道,当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人人忠君爱国,天下何愁不定!

    满朝众臣也闻言侧耳倾听,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李靖的设想得以实现,那对军方来说,将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末将回长安城之时,老夫曾经和墨顿深谈,发现世人对将士多有误解,民间盛传好男不当兵!普通人对士兵的反应大都是脏乱差,这种情况,自古都有,直到陛下力排众议,利用军伍抗旱救灾之后,才稍有好转。”李靖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

    “然而即便如此,依旧很多士兵都讨不到老婆,相信很多军中将士大都如此!”李靖道,他和墨顿畅谈之后,并没有立即上奏,而是慢慢观察军中的现象,这才井井有条的在朝中奏对!

    不少将领纷纷点头,这种现象在将士中极为普遍。

    “末将和墨顿商议之后,若想改变世人对将士的期盼,第一就是改变将士的外在形象!”李靖道。

    “李爱卿请继续!”李世民颇感兴趣道,原本他只是想要转移文官对墨家子的诘难转移话题,现在却是真正听了进去!

    “不知诸位可曾发现火器监将士和普通将士的区别!”李靖忽然转头向其他将领问道。

    “火器监将士!”

    朝中一众将领要么在大演武之中见到过火器监,要么在西征之时见到过火器监将士,心中不由浮现出那一支独特的部队。

    “似乎火器监将士更加干净整洁,哪怕是行走也是囧异于其他将士。”程咬金想了想道。

    他就是看得出来火器监的特立独行,这才提点和军中将士多多接触。

    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他们都见到过火器监的将士,对火器监的印象十分的深刻!

    李靖点头道:“何止是火器监,就连墨家村和墨家子弟在短时间在长安城百姓眼中大为改观,所靠的大都是干净整洁。”

    在墨顿的带头下,墨家子弟摒弃了先秦时期身穿葛衣、过度节俭的陋习,每人的衣服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而且注重个人仪表,完全迥异于周遭邋遢的百姓。

    众人发觉,似乎凡是墨家子在的地方,似乎都是干净作为第一要务。

    “所以想要改变世人对士兵的形象,第一个就是干净整洁,根除头虱,末将打个比方,如果李某身染瘟疫,放入闹市之人,恐怕世人皆避我如蛇蝎,无人愿意靠近我身边三尺距离,而头虱之患,就如同军中瘟疫一般,非但让士兵苦不堪言,同时也让世人对士兵误解、嫌弃。”李靖感叹道。

    李靖此言一出,武将纷纷点头,毕竟对于军中的卫生之差,他们也是深有感触。

    “所以末将认为,根除军营头虱之疾,改善军营卫生,还是当务之急,但凡传染头虱之疾,一律剪发,彻底根治军中头虱。”李靖猛然喝道。

    “臣等认为根除头虱势在必行!”程咬金也是附和道。

    一众将领纷纷点头附和,此乃关系军方的形象,如果按照李靖的设想,军方的形象大为改变,武将自然也有益处。

    “根除头虱又有何难?只要勤洗头,注意卫生头虱之疾自然不药而愈。”孔颖达昂然道。

    孔颖达话音说完,就连别说是其他军中将领,就连随军征战过的文官也不由嘴角一抽。

    李世民道:“孔祭酒有所不知,大军之人人员众多,战马骡马无数,想要普通的方法,根除头虱几乎是不可能的。”

    孔颖达察觉到众人的异样,也不由脸色一红道:“既然普通方法不行,那何不用头虱之药来治!”

    “药!”李靖冷笑道,“且不说朝廷大军数十万,治疗药至少八百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再者光治人也不行,如果不治战马,同样还会再次传染,如此一来,花费定然要翻倍不止。”

    戴胄闻言一听,顿时脸色发白,连连摇头道:“民部可没有多余的钱财了,这一次山东之灾,定然要已经将朝廷彻底掏空,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了。”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朝中财政紧张,乃是万众皆知,若不是墨家子从吐谷浑倒腾出大量的钱财,立功将士的赏赐恐怕都发不出来,如今又要出一大笔钱财,戴胄怎么会愿意。

    “老夫倒也认为,剪发根除头虱乃是难得的良方,再说,过个一年半载,那不是又长了出来么?”戴胄附和道。

    孔颖达不由脸色一黑,没有想到除了军方,民部也倒戈了!

    李靖点头,对孔颖达柔声道:“本将并非让全部士兵剪发,等到军中头虱根除之后,那自然可以再次蓄发。”

    孔颖达等一众文官,闻言冷笑,军中头虱如此泛滥,士兵们一旦减去头发,恐怕想要再蓄发的机会不多了。

    “军人保家卫国,乃是国之根本,孝义更应该严格要求,才能为国尽忠!”孔颖达丝毫不松口道。

    李靖反驳道:“自古忠孝不两全,本将认为,忠应大于孝,尔等不能要求全军将士流血流汗,还有顶着一头头虱。”

    “就是,再说孝经乃是你们儒家的经典,你们大可用此约束你们儒家子弟,士兵如何那就不必尔等儒家操心了。”程咬金附和道。

    “孝经虽然是儒家经典,但是发冠乃是华夏数千年的传统,岂能让尔等肆意践踏!”孔颖达怒声道。

    顿时太极殿分成两派,文武之间瞬间吵成了一片。

    “好了!此事暂时搁置,等到墨顿这小子回来,再行商议!”李世民一锤定音道。

    顿时,满朝文武恨恨的瞪了一眼,这才罢休。

    “李爱卿可否再详解新兵计划。”李世民追问道。

    李靖点了点头道:“新兵除了干净整洁之外,亦要读书识字,懂得忠君之道!”

    “读书识字?”李世民不禁长大了嘴巴!

    李靖解释道:“当然并不需要多深的学问,此法需要配合李夫子的义务教育之法,如果大唐人人读书识字,所招士兵自然读书识字。”

    李世民缓缓点头。

    “然而对于武将来说,却需文武双全,微臣查阅军中各将的名册,发现能够熟读兵书之人不足三成。”李靖摇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典型的是中郎将常何,常何不通文墨,乃是满朝皆知,有一天他给李世民上奏的奏折却是文采斐然,李世民一眼看出乃是他人代笔,这才发现一代布衣将相马周。

    “为将者勇武乃是其一,谋略同样必不可少,微臣认为选择军中悍将,效仿国子监设立军校,选出名将传授其兵法,以及忠君爱国之道。如此一来,军中将领个个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忠君爱国,我大唐定然战无不胜。”李靖昂然道。

    “忠君爱国!战无不胜!”李世民眼睛豁然一亮。

    “文武双全!”文官心中一凛,没有想到武将的心思竟然如此之大。

    就连一众军中将领也骇然的看着李靖,李靖的新兵计划一出,定然能够给军方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定然青史留名,成为一代兵法大家。

    请记住本书:。九天神皇阅读网址:

第六百零四章 军校制度() 
    此刻整个朝堂一片寂静,李靖提出的新兵计划震惊整个朝堂,此刻墨家子的剪发之事早已经不是重点了。

    一直以来,文官大都自认清高,对于粗鲁的武将十分轻视,朝中对于武将多有控制钳制之意,每当武将稍有一些越轨的动作,就会引起满朝哗然。

    包括之前的李靖谋反的诬告,大都是文官发起的,甚至李世民也若有若无的助长这种风气,隐隐约约形成以文制武的苗头。

    然而李靖的新兵计划,一旦实施,恐怕立即将这种苗头泯灭在萌芽之中。

    “此军校是何?还请李爱卿详细解说!”李世民迫不及待道。

    李靖点了点头道:“启禀陛下,微臣被高甑生诬告谋反之后,心中确实有些郁闷,然而墨祭酒一席话却让微臣,心中豁然惊醒。”

    “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