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332部分

墨唐-第332部分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陛下,西征大军已经全部归来,墨祭酒和高大人已在殿外等候。”

    顿时满朝文武一片寂静,一个个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看向文官队伍中的孔颖达,所有人都知道,儒墨之间的一场大争论恐怕在所难免了。

    李世民闻言,放下手中的奏折,他原本可以将这件事情冷处理,可是一想到长乐公主剪了齐腰长发,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他要不趁机为难墨家子,就妄为李二了。

    “宣!”李世民冷然道。

    “宣墨祭酒、高大人进殿!”一个侍卫拉长声音喊道。

    很快,一声声传了下去,很快传到了墨顿的面前。

    高士廉点了点头,刚想迈步,突然发现一旁的墨顿气势陡然一变,抬头,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两手贴在裤缝,脚跟靠拢。

    墨顿虽然跟在高士廉的背后,但是高士廉却听得到墨顿每一步都铿锵有力,犹如踩在鼓点上一般,如同一个奔赴战场的士兵一般。

    二人一步一步的登上太极殿的层层台阶,随着墨顿铿锵有力步伐,傲然挺立的步伐,顿时吸引了所有宫中禁卫的目光。

    在一众禁卫的注视之下,二人昂然进入太极殿中,墨顿再一次成为全场的焦点,从太极殿口到百官前列不过短短的二十步,然而就是这墨顿的矫健的军步,彻底的征服一众朝臣。

    哪怕是文官再看不惯墨顿,却不得不承认,墨顿此举可谓是充满了阳刚之美,在武将眼中,墨顿的每一步的步伐标准,铿锵有力,一看就乃是军人的标志,但是却迥异于普通的士兵。

    李靖眼睛顿时一亮,这就是他心目中,最为理想的新兵计划的模板。如果军中将士人人都如墨顿一般器宇轩昂,充满阳光之气,那士兵的形象恐怕立即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而墨顿的棱角分明,平头发型非但不让百官怪异,反而为墨顿的步伐平添的三分气质,仿佛这个平头发型,乃是天生契合军伍之中。

    就连李世民也不得不心中暗叹,墨顿这一出场的卖相,的确是惊艳四方,心中的怒火不知不觉中消散了许多。

第六百一十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 
    “微臣高士廉参见皇上!”

    “微臣墨顿参见皇上!”

    高士廉和墨顿几乎同时行礼道,高士廉采用的乃是文官的礼仪,而墨顿则是武将之礼。

    “高爱卿辛苦了!”李世民对着高士廉一脸笑意道。

    高士廉不光是朝中重臣,更是长孙皇后的娘家舅,又是关陇世家辈分最高的官员,由他坐镇兰州乃是最佳人选,再加上年龄过大,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的确是不容易。

    “陛下过奖了,有砖路之便,四轮马车稳如平地,此乃老夫最轻松的一次赴任!”高士廉道。这一次坐镇兰州,他除了远赴吐谷浑两趟长途跋涉,其他的有四轮马车之便,轻松至极。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一次西征,长安到兰州的砖路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让朝廷越发的重视砖路。

    “高爱卿回来的正是时候,正好高爱卿上奏的以工代赈之法,实乃妙计,如今山东水灾已经退去,在百万灾民的齐心之下,短时间之内,已经修好了三百里砖路,还有七百里的砖路路基已经打好!”李世民兴奋道。

    在以往的赈灾之中,都是将粮食发放给灾民,在这其中往往会造成贪污腐败,而且不公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灾民无所事事,很容易惹是生非。

    以工代赈的奇妙之处,朝廷发放的粮食并不是无偿的,而是用做工来换取粮食,即为朝廷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还巧妙的控制了灾民,多劳多得,你干得少,得到的少自然也怨不得别人。

    一场大水灾之下,百万灾民不但安稳的度过,而且为朝廷修建了大量的砖路,剩下的七百里砖路,正在紧锣密鼓的赶制红砖,一旦红砖到位,砖路即可成型。

    而且相比于长安洛阳一段的砖路的造价,使用灾民所修建的砖路的造价不足四分之一,即安置了灾民,又让为朝廷修建了这么多的砖路,这怎能不让李世民满意。

    “以工代赈实乃是利国利民之良策,不若将此定为朝廷赈灾之策,定为用例!”高士廉躬身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准!”

    高士廉看了看依旧在一旁昂首挺胸的墨顿,心中一动道:“其实此方并非微臣所想,乃是墨祭酒的主意,微臣实在是不敢居功。”

    “墨家子!”

    顿时百官的目光齐刷刷的盯着墨顿身上,此刻的墨顿起身之后,一直保持一种昂扬的姿势,身体挺拔,让人又不禁眼前一亮,尤其是李靖,墨顿踏入太极殿的第一步开始,他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墨顿的身体,越看眼睛越亮。

    李世民自然知道此乃墨顿和高士廉联合署名,不过他想晾一晾墨顿,见到高士廉如此说,李世民只得看了墨顿一眼道:“墨祭酒辛苦了!”

    此乃原本李世民的一句客套话,可是却没有想到墨顿竟然身体一挺,猛然高呼道:“回陛下,微臣不辛苦!”

    墨顿的声音几乎像是用全部的声音喊出来一般,顿时将整个朝廷震得目瞪口呆。

    太极殿乃是朝廷重地,平常百官讲话都是和声和气,哪怕是朝堂争锋,也都是有理有据的争辩,哪里听到过这种声嘶力竭的答话。

    李世民也是被吓了一跳,不禁好气又好笑的看着墨顿道:“别人请功,都客套客套,你倒干脆利落。”

    墨顿昂着脖子,铿锵有力道:“回陛下,末将此刻乃是大唐的军人,作为军人,只能回答是或不!没有客套的权力。”

    墨顿一句话顿时让一众武将瞩目,李靖眼中精光一闪,不禁心有触动,墨顿此句话可谓道尽了军方的真谛,在军中,没有客套的权力,军令状一下,要么成功,要么战死。

    李世民不禁心受触动,墨顿从一开始进入太极殿,从步伐,到站姿,再到言谈,直接将一个军人的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世民也是军伍起家,自然熟知军中事务,尤其墨顿说军人只能回答是和不,简直比众臣的奉承还要受用百倍!

    而且墨顿的确是坐到了他刚才所说的话,精准的计算天狗食日大胜吐谷浑,利用算学,精确的确认吐谷浑各部落的位置,突入大沙漠,千里追击伏允,最后更是以一己之力解决了大唐的财政危机,这一切的行为,墨顿都回答了是,而且全部做到。

    想到此处,李世民心中对墨顿的不满顿时又降低了三分。

    就连文官也不禁暗赞,墨顿这一手先声夺人玩的漂亮,然而要想让文官这么轻易的放过墨顿,却是不可能的。

    “启奏陛下,微臣请奏墨顿鼓动军中将士剪发,动摇国本,是为不忠,数典忘祖,破坏我大唐千年礼仪,是为不孝,此等不忠不孝之徒,请陛下定加严惩!”孔颖达一脸悲戚道。

    “请陛下严惩此首恶,以正朝纲,肃清天下歪风邪气。”很快一个个文官都纷纷上奏。

    除了朝中几个重臣没有表态以来,几乎大半文臣齐声控诉墨顿。

    这一幕就连李世民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的文官集合在一起的力量,哪怕是他不仅要慎重对待。

    然而墨顿却面不改色,向李世民躬身道:“微臣请为自辩。”

    李世民脸色凝重,郑重道:“准!”

    墨顿得令,顿时身体一个立正!以左脚跟为轴,左脚跟和和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扭转九十度,双脚迅速靠拢。

    在转身的过程中,两腿挺直,上身保持立正姿势,如此新颖的动作,不仅让武将眼前一亮,就连李世民也不禁为之喝彩,不得不说墨顿这一套动作下来,简直是太帅了。

    而此刻,老狐狸一般的高士廉早就悄无声息的退到了一文官的前列,而整个朝堂顿时形成墨顿一人独自面对一众文官的场面。

    而此刻的墨顿犹如一个慷慨赴死的小兵一般,单枪匹马冲向千军万马的敌军阵地,顿时一股悲壮的气氛在朝廷中弥漫。

第六百一十一章 舌战群儒() 
“今日我等乃是采用名家之法,来辩一辩何为孝!”墨顿朝着一众文官郑重道。

    对于名家之法,孔颖达自然不陌生,此法自从被墨顿带来国子监之后,在一众学子之中极为盛行。

    “理越辩越明!大唐以孝治国,朕也想听听儒墨两家关于孝义的理解。”李世民哈哈一笑道,他虽然看似公平,却实则给了墨顿自辩的机会。

    孔颖达冷哼一声道:“何为孝!夫孝,德之本也!孝字,上为老、下为子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极为孝也!”

    “孔祭酒所言在理,子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义乃是国之根本,乃是我华夏文明的根基,又岂能任人肆意践踏,定然共愤之。”权万纪冷然道。

    ……………………

    一众文官纷纷附和,顿时墨顿成为千夫所指。

    “好了,现在轮到反方发言!”李世民饶有兴趣的当起了裁判。

    一众文官这才意犹未尽停下,一个个怒视墨顿。

    面对群臣激愤的压力,墨顿深吸一口气道:“墨家崇尚兼相爱,自然也提倡孝道!”

    “原来大名鼎鼎的墨家子,也会说一套做一套!”孔颖达冷哼道。

    顿时整个大殿一阵哄笑,弹劾墨顿的文官顿时一个个都用讥讽的眼神看着墨顿。

    墨顿毫无愧色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墨某父母早亡,未能尽孝乃是人生一大遗憾,然而在孝道人伦在心而不在形,但以发型来判断孝和不孝,恐怕乃是天下的笑话。”

    孔颖达反驳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连头发都肆意毁坏,连这点孝义都做不好,谈何大孝,弹劾忠君报国!”

    墨顿正色的看着孔颖达道:“墨某想问孔夫子,您是否剪过头发,理过胡须,以你的理论,你是不是不孝,整个天下,恐怕都乃不孝之徒!”

    朝堂之上,百官顿时一阵难堪,自古以来谁能不剪发,不理胡须,

    孔颖达顿时呼吸一滞,硬着头皮反驳道:“老夫乃是小修小剪,并未损毁发饰,可不像墨侯一般,毁我华夏数千年礼仪!”

    墨顿摇摇头道:“古人须发一来是认为头发乃是生命的延续,二来,古人缺少御寒之物,头发乃是难得的保暖之物,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这才有了我华夏文明的发饰礼仪。此乃和孝与不孝的并无关系!而如今医家已经声明,头发和指甲一般,都是人体外生之物,剪之不痛不痒,和人体无害,不剪则行为不便,虫病横生,小子请问孔祭酒,指甲是不是受之父母,为何能剪,而头发为何不能剪,既然受之父母都不能剪,那剪指甲是不是都不孝!”

    孔颖达顿时语结,其他儒官也是眼神一阵闪躲,一个人不剪指甲,将会极为不便,手不能提,连吃饭都困难,众人都习惯性的剪去指甲,百官竟然忽略这个致命的问题。

    “孔圣乃是至圣先师,其言微言大义,尤其是你黄毛小子能够亵渎的。”权万纪见到孔颖达败退,立即出声支援道。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小子承认孔圣之伟大,但是为了死板的发饰,却不顾天下百姓的健康,小子认为,这定然不是孔圣的本意。”墨顿反驳道。

    墨顿此言顿时,让李世民心中微微点头,作为帝王,所奉行的乃是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区区儒家孝经中的一句话,自然不能和天下百姓的健康相比。

    “孝经乃是我大唐孝道的根基,更是我儒家的圣典!岂容你一个墨家子弟肆意解读。”孔颖达气急败坏道。

    墨顿郑重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那小子就以此句来辩,那请问孔祭酒如果是父母亲自为儿子剃发根治头虱是否是违背孝义!或者!如果一人父母早逝,其剪发是不是违反孝义。”

    孔颖达顿时愣在那里,顿时冷汗直流。

    墨顿乘胜追击道:“既然孔祭酒答不上来,那小子就替你说了,那是因为,真正将头发和孝道联系在一起的乃是《孝经》出现之后,所以,孔祭酒你所竭力维护的并不是我华夏数千年的发饰传统,而是你们孔家的《孝经》的正统性!你的立场从一开始,就偏了!”

    “你!”孔颖达只觉得一口逆血上涌,他自认为大义凌然,却被墨顿无情的戳穿心中的伪装,将其的私心裸的暴露在朝堂之中。

    “髡发乃是蛮夷之辈发饰,因为你墨家子带头,天下百姓争先效仿,我华夏发饰文明毁于一旦,你墨顿和墨家将是我华夏最大的罪人!”权万纪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