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78部分

墨唐-第78部分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华老,就连鱼师傅也是一脸不信的看着李夫子。

    “好呀,你个药罐子,你到现在还藏着掖着,这一次老夫来长安城那可是跟着给你送酒的车队来的。藏得倒是严实得很,可惜碰到了老夫的酒鼻子,一闻就知道是好酒。”李夫子得意的说道。

    “啊!你说的那是酒精,那是药,是用来医用的!”华老恍然道,这才想起之前墨顿给他提起的消毒酒精,专门用来处理伤口的良药。

    “药,那就更好了!老夫正需要此良药救命!”李夫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你知道什么?墨顿说过,此物一旦多喝,就会有性命之危!”华老焦急的说道。

    “啊!不会吧,老夫昨日可是喝了一葫芦!”李夫子顿时大惊!

    “就知道贪杯,这下坏事了吧!快!快给老李好好看看!”鱼师傅大惊道,连忙让华老帮李夫子把脉。

    “咦!”华老一边把脉一边脸上浮现异色连连摇头道:“不应该呀!”

    “怎么样?老李不会没救了吧!”鱼师傅一脸愁容道。

    “呸,别说不吉利的话!”李夫子怒声道。

    “不应该呀!墨顿那小子明明说此物喝多,极易中毒,怎么会没事呢?”华老疑惑道。

    “墨顿!”三人顿时异口同声的道。

    ………………

    墨顿看着三老直勾勾的盯着他,心头也是一阵发毛,他和秦怀玉四人刚来状元楼就被李夫子揪到了这里。

    “墨顿这小子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早该修理了!”一旁的秦怀玉煽风点火幸灾乐祸道。

    程处默和尉迟宝林齐齐点头附和。

    “去,上一边去!”墨顿挥挥手,将这个三个损友赶到一边去。

    “碰!”李夫子酒葫芦扒开塞子,重重的放在墨顿的面前。

    刹那间,一股浓郁的酒香再一次扑鼻而来。

    “酒精!”

    墨顿闻到这种熟悉的味道,诧异的看向华老,这可是他专门让墨家村制作出来用于医疗消毒的。

    “还说什么此物喝多有毒,是不是在专门防备着夫子的。”李夫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刚才让他心惊胆颤半天。

    墨顿听到李夫子的叙述,这才恍然,不禁失笑不已。

    其实这件事情墨顿也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后世常见的酒精的确是不能够饮用的,墨顿为了给墨医院寻找消毒的手段,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酒精,但是却没有想到他仓促弄出来的蒸馏技术根本不可能提纯酒精。、

    但是墨顿说酒精有毒却被坚定不移的传了下去,但是却没有想到碰到了嗜酒如命的李夫子,这才被撞破了。

    “这么说这酒精没有毒!”听到墨顿的解释,李夫子追问道,那可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酒精不过是五六十度,的确是能够饮用呢?”墨顿也只好实话实说了。

    李夫子顿时眉开眼笑。

    “那你之前所说的消毒效果!”华老皱眉问道,这个时代,能够消毒的防止感染的药物几乎没有,如果按照墨顿所说的消毒效果,那可是对外科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墨顿想了想道:“虽然没有纯酒精效果好,但是依旧有用!”

    华元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那造价?”鱼师傅问道。

    “原料是张家庄的浊酒。”墨顿道,墨顿的本意是为了消毒,当然选择成本最低的张家村浊酒。

    鱼师傅心中一喜,张家村的浊酒那可是最便宜的一种,就算是再翻十倍,那也比三勒浆便宜的多,造价便宜,又如此醇香浓烈,鱼状元这一次不火都难,但是墨顿的下一句话,却让他从天堂坠落到人间。

    “目前这酒只能药用,是不可能出售的。”

    “为什么?”除了华元所有人都诧异的看着墨顿,包括偷喝一杯被呛的满脸通红的秦怀玉三人。

    鱼状元可是有他们三人的股份,鱼状元的生意越火,他们赚的就越多,他们不明白墨顿明明有如此赚钱的宝贝,却坚决不用!

    “你可知道这酒耗费粮多少!”墨顿举着所剩无几的酒葫芦说道。

    “不就是一壶酒么?能费多少粮食?”程处默疑问道。

    “三斤粮食一斤酒,哪怕是张家庄的浊酒也需要二斤半的粮食,而四斤张家庄的浊酒才能提炼一斤新酒。”墨顿爆出一个惊人的数字。

    “那岂不是十斤粮食一斤酒!”秦怀玉惊讶道。

    关中地区的粮食本来就紧缺,历来都需要从外地运来粮食,如果墨顿真的大规模用粮食酿酒,是用来医用还好说,但是要是大规模贩卖,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那些盯着墨家村之人,告上朝堂,这也是墨顿宁可放弃惊人的利润,也不制造新酒的原因。

    “可惜了!”鱼师傅遗憾道,如此好酒实在是难得,不过他也知道墨家村的形式来之不易,实在不是节外生枝的时候。

    李夫子倒是没有张口索要,他虽然嗜酒如命,但心中一点也不急,新酒产出的地点是在墨家村,那怎么也少不了他的那一份,不能卖自家喝一点总没有什么吧!自产自销。

    程府。

    “好酒!”程咬金满脸涨红,痛快的大喝一声,一旁的程处默心疼的看着他好不容易缠着墨顿弄来的一壶酒,这两下就快没有了。

    说来也是程处默倒霉,刚一进门就被程咬金逮个正着,见他一身酒气,正要发火,就被程处默的这壶酒收买了。

    “这真的是墨顿那小子弄出来的酒!”程咬金说道。

    “是酒精!是墨医院专门用来消毒的一种药!”程处默解释道。

    程咬金大手一挥道:“是酒也好,是药也行,你去告诉墨顿那小子,就说老子重病在身,急需此药!”

    ………………

    同一时间,秦府之中。

    秦琼满脸通红,一脸豪迈的借着酒劲耍起了一番武艺。

    “告诉墨顿,就说为父非此药不可痊愈。”

    墨顿一脸苦笑的看着传话的三人,就连最老实的尉迟宝林一脸羞愧的说自己父亲急需此药。

    “就这三坛!还想要就去找华老吧!”墨顿咬咬牙将自己私藏的三坛拿了出来,算是孝敬三位长辈了。

    三人欢天喜地的走了,留下墨顿在那哀叹,他一共私藏了十坛新酒,结果一下子就送出去了三坛。

    没等墨顿哀叹多久,第二天庞德笑眯眯的脸庞出现在墨顿的眼前,不用说,肯定有人拿着新酒在李世民面前炫耀了。

    墨顿精心存放的地点,并没有瞒住庞德一刻钟,很快七坛新酒就被庞德搬上了车。

    “寡人有疾呀!”墨顿心中恶意的猜测道。

第一百四十七章 潜移墨化() 
    随着墨刊的宣传,李夫子的不遗余力的在长安城嘚瑟拉仇恨,恶心曾经的对手,读书三段论在长安城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长安城作为帝都,可以说是大唐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光是书院就数不胜数,况且每年常年都有大量的读书之人来此游历求学,等待三年一次的科举制。

    大唐虽然大开科举,但是很遗憾,录取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三年只有十几人,有的甚至都不取,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可是偏偏这些读书人屡次不中,还自命清高,根本不愿意放下身段。

    “读书之人千千万,做官者又有几人,”

    “人在十五至二十五岁,记忆力最佳,是进学最佳时期,超过三十岁,记忆力精力就会逐步衰退。”

    周臣放下手中的墨刊,心中纠结万分,他连续参加了四届科举,可惜屡次落第!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他依旧是一事无成,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

    而且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精力的衰退,再加上各种家庭俗事的牵绊,更让他力不从心。

    “相公,可有心事!”周氏在一旁担忧的问道。

    周臣摇摇头,看着周氏年纪轻轻就已经早生华发,家中贫寒无法度日的时候,忍着娘家的白眼上门,这才让这个家勉强维持下去。

    “为夫想放弃科举!”周臣声音低沉,用尽力气说道。他甚至不敢看自己妻子的神情,因为最支持他的就是周氏,此刻的放弃,几乎让周氏之前的努力功亏于溃。

    出乎意料的是,周氏确实并没有激烈的反应,反而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轻松。

    “相公,无论是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周氏温柔的说道。

    “夫人,你不生气?”周臣不敢相信道。

    周氏摇摇头说道:“做官与否,妾身并不看重,妾身只是看相公当时醉心于科举,自然鼎力相助,而如今相公决定另谋出路,妾身也是一并支持,相公可曾想到过有何打算。”

    “为夫决定办学!”周臣坚定的说道。

    “办学?”周氏皱眉道:“相公并没有功名,恐怕没有多少人家的孩童愿意前来进学!”

    “不!为夫说教并非为考取功名,而是扫除文盲!”周臣道。

    “文盲!”周氏诧异道,她虽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对文盲这个词也是大名鼎鼎,毕竟这个词实在是太尖锐辛酸了,而且入木三分。

    “一些穷苦人家虽然愿意读书,但是恐怕负担不起束脩吧!”周氏担忧道。

    长安城居大不易,束脩也是连年上涨,据说太平坊的佟老夫子,曾经教出过十名举人,他收的学生,每人束脩那可是每年一贯钱。

    “为夫当然不会收那么多,半年一百文,只教两门,识字和算学!”周臣将两本书递给周氏道。

    周臣早有准备,两本书一本是儿童启蒙常用的千字文,另一本则是沈鸿才新编的第一部数学,虽然是新书,但是内容极为简单,乃是常见的加减乘除运算,这对周臣来说,没有丝毫的难题。

    识字,会算数!再加上价格便宜,周臣相信一定会有不少家境贫寒的人愿意向学。

    夫妻俩一合计,决定就将周家最大的房间,也就是周臣曾经的书房腾出来,作为学堂,开始向挂牌收徒。

    大名鼎鼎的周落第竟然要办学了!这才曲池坊可是引起了不少的轰动!毕竟能够多年连秀才都考不上,在当地也算是大名鼎鼎了。

    “一百文!要我说周落第不但学问不成,做买卖也不成,一百文恐怕就是赔本赚吆喝吧!”

    “要我说,周落第的学问恐怕也就值一百文,亏他自知之明,仅仅教人读书识字,要不恐怕都要误人子弟了!”

    在一旁奚落声之中,周臣的的学堂终于开张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周家学堂竟然出奇的火爆!整整招收了六十多人!

    “先生,我家小子很调皮,要是胆敢不听话,尽管教训。”

    “先生就拜托你了,我家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是先生能让他识几个字,把他的算数学好,能够跟着我做买卖就行!”

    “我就世世代代是文盲,但是我的儿子不能是文盲!”

    周臣站在自家院落改造的学堂门口,看着一双双真挚的眼睛,只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捧着足足六贯钱,周氏喜极而泣,在大唐六贯钱对普通人家来说那可是一笔巨款,而且这只是半年的束脩而已。

    而学堂之中,周臣看着一个个学生手中的笔,陷入了难题。

    “夫子,这是铅笔!是我们买数学书的时候,送的不要钱。”

    “不过要使用完了,就要买了,一文钱一根!”

    “还有铅笔刀!就这样一转就可以了!”

    看着一个筷子粗的原木中间夹着一根细细的墨芯!铅笔!熟读墨刊的他当然知道这可是墨家子新式画技的画笔,据说中间可是螺子黛,怎么会如此便宜。

    周臣哪里知道,墨家村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弄出了墨芯!而且造价惊人的便宜,这一次为了帮助沈鸿才推广算学,直接搭配销售。

    “夫子,这是算学送的,可是写千字文么?”一个学子怯怯的说道。

    周臣看着一个个全身衣服都是补丁的学生,周臣用力的点了点头。

    一支铅笔直接替代了笔墨砚,而且只需要一文钱就可以用一个月有余,再加上可以写很小的字,甚至可以大幅度的节省纸张,这对寒门学子那可是多大的福音,从此以后,学习的成本恐怕将会降到最低点。

    铅笔的好处很多,却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太软,很容易让袖子弄花字体,看着一个个学子为了避免弄花袖子,就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一点一点的练字。

    周臣看着学生错误的写字顺序,几次想上前纠正,却最后颓然放弃,毕竟这些学生最大的需求就是识字,又不参加科举,写文章,能够花最少的钱学到知识,才是最大的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