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捣乱 >

第178部分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178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去捣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便过了几个月,刘备身上赘肉都长出来了,刘表依旧没有要给地的意思。刘备寻思着找糜竺等人商议吧,但这几人似乎也商议不出来什么,万般无奈之下,刘备只得在襄阳城中闲逛。

    “听闻荆州奇人异士极多,也不知能否遇上几个……”

    刘备正思衬着,忽见迎面走来一个白衣儒士,头戴纶巾,面容俊雅,形状秀丽,尤其是那两道白眉,竟是给他添上了一抹成熟的色彩。

    刘备初来乍到,并不认识此人,但看此人面相异于常人,又有一双白眉,十分稀奇,必是奇人,连忙上前打招呼:“在下刘备,敢问先生名号?”

    那人被忽然叫住,也是愣了一愣,听闻对方是刘备,顿时肃然起敬,恭声道:“原来是刘皇叔,失敬失敬!在下马良,字季常,素闻阁下贤明,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刘备连连回礼,心想自己初来乍到,也不知道此人名号,便只能与之略微攀谈,然后问道:“不知阁下可知这襄阳城中,有甚名人?还望能够引荐一二……”

    马良知道刘备想要求贤,大笑道:“这荆州何人不知水镜先生乃是众贤之师?若皇叔想要认识州中能人,便去与水镜先生打好关系吧!”

    “不知这水镜先生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马良惊疑于刘备不知水镜先生,回道:“水镜先生乃是颍川阳翟人,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早年与学生一同避难,隐居襄阳。现正在襄阳城南外三十里一竹林中授课,荆襄名士争相前往,然水镜先生之收得数人。在下有幸听过水镜先生授课,感慨良多,其弟子也多是大德之才,还望皇叔不要错过。”

    刘备得此消息,连连道谢,也不管马良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连忙叫上数名随从,拜别马良,朝司马徽所在的竹林走去了。

    若是他知道自己刚刚抛弃的是被誉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良,只怕血都会吐出来几升吧!

    却说刘备别了马良乃是清晨,待他到了马良所指的竹林之时,已到了正午。阳光正娇艳,竹林正繁茂,绿叶葱茏,枝繁叶茂,怎一个幽静所在!

    “果真贤士也!”

    刘备有些迫不及待,就欲深入竹林,去见司马徽;哪知一旁的本地护卫阻拦了刘备,说道:“皇叔,若想要自此经过,走旁边大路即刻。此间乃是水镜先生修行之所,据闻有大阵,常人难以进入!”

    听完此言,刘备微微一愣:“大阵?是何等大阵?”

    “这……我等实为不知,只听一些当地人说过,凡进此竹林者皆会迷失方向,迷途数个时辰之后又会走回竹林出口,颇为诡异。若皇叔想要见水镜先生,还是死了这心吧!除了水镜先生亲自邀请之人,还无人能面见水镜先生!”

    这还奇了!刘备倒不似荀罡,见过那么多的仙人,又见过那么多的法阵,自然是不信邪,便不顾二人反对,径直走入竹林之中。二人阻拦不及,却又不敢进入,心想几个时辰之后刘备就会回来了,便不再多想。

    刘备自进了竹林,感觉周遭并没有什么不同,便径直朝竹林深处走去;未几,忽然感觉天旋地转,太阳竟跑到了另一个方向,刘备顿时迷失了,但心想此乃水镜先生之题,便径直前行,不顾周遭变化。

    果然,刘备在此前行,一切都回归原状。

    未几,刘备又行至一湖泊边上,但见湖中亭台林立,似有五十,又似有一百,数不胜数,一时竟然看的晕了。刘备看着湖中那近百的亭台,又看周遭没了路,竟不知如何是好。

    忽的,自那些亭中想起一阵阵乐器声响,先是一阵短而急促的琴音,随即是来自各方的杂音,鼓、笙、琴、钟,什么都齐了!一时混杂在刘备耳边,脑袋都要爆炸。

    但刘备自幼喜欢音乐,一点的变动自然是逃不过他的耳朵。几个循环之后,刘备瞬间明白了这个考题的意思;原来只是发出第一个琴音,让刘备从接下来的一堆杂音中辨识出那琴音,然后选择出弹奏这琴音的亭子。

    这或许是个极难的题目,但对于刘备而言却不值得一提;别忘了刘备还有一个体貌特征——大耳。

    过了这一关,仿佛一切都豁然开朗,竹林深处一道光芒传出,刘备心中一喜,看来自己已经走出了大阵,可以面见水镜先生了!

    光芒尽头之处,乃是一处幽静之所,竹林环绕之下,清泉瀑布,飞溯其间;竹屋石桌,书声琅琅,真乃风水宝地!

    “竟有人走出了大阵?”

    忽的一声轻响,只见一老者缓缓走来,气息微弱,刘备久经沙场,之前竟然没有感受到此人的存在,心中暗暗震惊,随即连忙行礼道:“刘备见过水镜先生!”

    那老人摇头道:“某并非司马德操,那堂中讲课之人才是;在下庞德公,与水镜略有交情罢了!”

    刘备连连称是,但见不远处有一大屋,屋中书声琅琅,似有数十名学生,而司马徽正在其中走动着,完全没有注意到刘备的存在。

    刘备见司马徽尚忙,而庞德公伫立门外,以为是求学的老者,不禁肃然起敬,说道:“老先生可是来向水镜先生请教的?”

    庞德公闻言一愣,随即竟是哈哈大笑道:“看来尊驾初来荆州,有所不知,这司马德操的‘水镜’名号,便是在下偶感而发的,当时司马德操可是感激无比,如今怎的成了我来求学?”

    原来是个比司马徽还牛的人,刘备连忙道歉,这才明白荆州能人显山不露水,随便出来个老头就是个牛逼哄哄的人物,真是不可小觑啊……

    “不知老先生为何在此?可是与水镜先生一同隐居?”

    庞德公道:“某只是为了采药而来……”

    据言庞德公乃是采药而终,终生不仕。

    “不知是何等药物?”

    庞德公微微一笑,竟不知从何处取来两株药材,轻声道:“桑寄生、远志。”

    刘备眼神陡然一变。

    桑寄生是治风湿的中草药,而远志则是养神的重要药物。两者不像花草一般还有花语,但古人却能够从中草药的名字下手,就好比当归、独活等等。而这桑寄生之意,便是寄人篱下,远志,乃壮志未酬,心怀高远之志,不在话下……

    寄人篱下,壮志未酬,这不是与刘备现在的境况完全符合吗?

    这……果真是世外高人!

    刘备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声道:“老仙人救我,老仙人救我!”

    对,这个庞德公一定是明白自己现在的境况,所以才会说出如此哑谜来试探自己。刘备自然不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连忙请教。

    但庞德公却吊足了刘备的胃口,并不给他回答,刘备知道高人都是高来高去的,不敢催促;良久,忽的听堂中一声轻响,原是司马徽让下课了。

    “刘皇叔,我侄儿如今尚在司马徽堂下,如你有意,便去向他请教请教吧!”

    说罢,庞德公竟是大笑离去,只留得一株桑寄生在石桌之上,而远志,则是被他拿走了。

    “老先生……”

    “若要远志,便来寻我吧,哈哈哈!”

    这自然是有寓意的,桑寄生在刘备手中,这是他的现状;而远志随庞德公远去,正是大志入云,缥缈至上!远志不能拿在手中,因为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加怠惰!

    刘备拿起那株桑寄生,明白了庞德公的用意之后,咽了口唾沫,朝庞德公离去的方向恭敬行了一礼。

    庞德公没有告诉他什么,但已经帮了他的大忙。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等典故刘备不敢忘记。数个月的“摧残”让刘备险些忘了自己的意图,他不是刘表那等笼中鸟,他必须得展翅高飞,飞在曹操的头顶上!

    纵然是从当年那八百步兵开始,他也要重新站起来!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刘备,如今又回来了!

第二百七十五回 凤雏之助() 
庞德公走后,刘备便一路来到竹屋之前,却见一长者盘坐屋中,帐下学子纷纷收拾行装,就欲离去。刘备正欲上前问候,却没想司马徽突然说道:“诸位且慢。”

    话一出口,那些学生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仰视司马徽,不知何故。

    司马徽笑道:“若有一翔龙入云,需得汝等相助,汝等何为?”

    刘备暗惊,难道司马徽说的是自己不成?便不敢多言,连忙遁藏于末尾,静候众人发言。

    却见为首一人身着白衣,手持羽扇,面容俊雅,没有丝毫的迟疑道:“若此人只是翔龙,非我所能辅佐。”

    “哈哈,孔明号‘卧龙’,自然是看不起其他的龙!”一旁有人笑道。

    “当今天子……除外。”诸葛亮微微一笑,将那人的话补全了。

    司马徽笑而不语,环视四周,又是问道:“元直,你以为如何?”

    原来徐庶早在司马徽帐下学习,只是听闻荀罡降曹,便暂时安置在荆州,来日再行决策。不过自己备受荀罡恩惠,心中岂能再受他人?便回道:“在下心有明主,不敢再仕他人。”

    众人点头表示理解,但刘备心情却有些不好了;司马徽连问两人,但这两个人却丝毫没有辅佐自己的意思,让刘备颇感无奈。要知道听了之前那些人的介绍,刘备越发想从司马徽手下捞一个徒弟走了。

    司马徽有些尴尬的抬起了头,视线只与刘备想交片刻,便又别过了头去。却在此时,忽有一年轻儒士,样貌平平,仿佛民间村夫一般,出列说道:“不知先生说的是何等翔龙?”

    见那人说话,司马徽先是一愣,笑骂道:“翔龙能有何等差距?”

    那人道:“翔龙自然有别,是高瞰之龙,亦或是潜渊之龙?若此龙高耸入云,我等便无能为也已;若乃潜渊之龙,身无寸兵,吾等亦无能为也已!”

    诸葛亮闻言,当即笑骂道:“士元兄此话说的甚是可笑,高瞰之龙你无意侍奉;潜渊之龙汝亦是无意侍奉,这天下还有何等神龙,能够入你法眼?”

    “孔明兄所言甚是,士元兄不要卖关子了,快些与我等说说!”

    众人吵吵闹闹,气氛活跃,但刘备的心里却紧张了起来;他不知道自己算不算龙,如果算龙,又算是哪种龙?万一不能够入他的法眼怎么办?

    正待众人吵闹之际,庞统忽然面色肃穆,沉声道:“吾欲侍奉之龙,能受潜渊之苦,能处高瞰之事。进而不傲,退而不躁,勤俭爱民,忠君报国……若真有此人,统愿以死效忠!”

    听罢此言,众人纷纷沉默,并无人嘲笑他的志向;虽说此等大德之人天下罕有,但如果真的没有,自己便不仕则可,有何忧虑?

    “原是如此……”

    司马徽轻抚胡须,微微点头,笑道:“我只知有一龙,但不知道此龙如何,士元可想一见?”

    “这是自然。”

    司马徽点了点头,便让庞统留下,其余诸人纷纷退去。而当他们走到门口之时,才发现有一中年人正坐门外,长手大耳,大有帝王气质,纷纷惊疑。

    而刘备则是与每一人都行了礼,并不寒暄,唯独看着诸葛亮与徐庶之时,大有怅然若失的感觉。他本欲叫住二人,但等他反应过来时,二人已是消失在了竹林之中。

    众人离去之后,徐庶忽然叫住诸葛亮,询问道:“孔明,你可识得那门外之人?”

    诸葛亮笑道:“大耳福相,双手过膝;此等异相,只怕天下绝无仅有吧!”

    “想必便是……刘皇叔?”

    “我想水镜先生说的翔龙,便是他吧!”

    “但我刚才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知为何……”

    诸葛亮忽然停住了步伐,朝身后望去,若有所思,心中暗道:“也不知这刘皇叔是否能复兴汉室呢……哎,我还是回去多读书,来日若是能助陛下逃离魔爪,重振汉室威仪就好了!”

    诸葛亮并没有徐庶那般怅然若失,便径直离开了。

    却说众人离去之后,司马徽将刘备请进了屋中,笑道:“刘皇叔远道而来,小老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刘备连说不敢,随即看着一旁的庞统,与二人各行了一礼,说道:“在下汉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刘备刘玄德,见过水镜先生……不知这位?”

    “在下庞统,字士元。”庞统回礼道,眼中满是对刘备的敬畏,毕竟他也是听说过此人名号的。

    原来这就是水镜先生说的翔龙啊……

    司马徽请二人入座,名仆从上了茶,与刘备寒暄片刻,忽然惊疑道:“你竟然见到了庞德公?”

    “先生方才授书之时,庞公便在屋外,与玄德多加寒暄,感触颇多。”

    庞统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