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捣乱 >

第90部分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90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去捣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是听到了传闻,袁术担心孙坚这边有失,从南阳又调来了一万人马协防;纵然孙坚伤重在榻,但听到有一万的“馅饼”落下,他的伤竟然如奇迹般好了一样,带着伤跑出来笑纳袁术的赠礼。

    至于荀罡这边……

    “主公,我等是直接回谯县吗?”郭嘉问道。

    荀罡摇了摇头,脸上满是哀伤:“我要先去一趟颖阴……不,直接去阳翟吧,我家祖坟在那里,父亲大人在一个月前应该已经下葬了,我也没必要再去颖阴了。”

    “主公,难道你连家也不回吗?”

    荀罡听闻此言,冷笑道:“家……呵呵,那种地方,还能叫家吗?”

    没了荀采,没了荀爽,一个“熟人”都没有的地方,还能够叫家吗?满是流言污语,满是肮脏的面子工程,这种地方不叫官场,叫家?

    “直接去阳翟!”

    军队一路朝着东北进发,路经许多县城,但荀罡秉持着不能惊动百姓的原则,一万人的军队竟是毫无声息的路过了近百里的路程。

    但就如同纸是包不住火的一样,一万人的军队在颍川郡穿梭,岂会完全没人注意?快要临近阳翟了,那些农民以为孙坚又来掠夺了,纷纷躲避,要不是这个村子恰好就是郭嘉他们那个村子,一些眼尖的人看见了郭嘉,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误会来?

    “小郭,你怎么回来了?”

    见郭嘉与他们村民有旧可叙,荀罡便让他与那些人好好交流一番,同时深入了解底层人民所需要的东西;军队则是安排那一个个队长在城外安置妥当,自己则是带着徐庶、典韦一同上了鸠山。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他们二人跟从,似乎已经不需要解释了;这二人是从最初的跟随他的人,也是他在颖阴老家中的唯一力量。如今时过境迁,仅仅一年时间,自己当了豫州牧,而父亲,却躺在了里面。

    鸠山并不高耸。走在山路上还能远远看到收获了一半的田野;回想起去年来此处扫墓,却正好遇见了壮志难酬的郭嘉,不得不说造化弄人,天地无情。

    望着金黄的田野,又望着山上那萧瑟古道,荀罡触景生情,说道:“想一年前,我还不过是个被禁锢在荀家的囚童,每日的生活就是与那些达官贵人交流、卜算,担惊受怕,深怕被家族长老看见了责罚……事到如今,时过境迁,我已经成了地方大员,与皇帝结为杏林之交,再不必看着那些老家伙的脸色度日了……”

    “但现在,不用看那些老家伙的脸色度日,却让我感觉内心无比空虚……我现在除了每天能够坐在州牧府中批阅一些无关痛痒的折子,连州中诸多饥民的生死都难以保证,如此看来,我倒还不如回去过着那种与世无争的日子!”

    徐庶闻言,连忙解释道:“主公切莫说出此等话来!您在豫州如此时日,成绩有目共睹,不仅维持了州郡治安,更让州中黔首能够安心农耕,也让周边州郡的人纷纷投靠我豫州,此莫非主公之功劳?”

    “这都是戏言,戏言!尔等切莫当真!”荀罡坦率的笑了笑,但别过脸来却是一抹苦涩,他心中的感受,谁又能够明白?

    满怀沉重的心情,三人登上了鸠山,这里是荀家的祖坟所在;荀罡曾来过一次,但因为贪玩,并没有上去。如今看来,这里配置极其简易,倒不像其他祖坟一样严肃无比,给人一种十分凄凉的感觉。

    这种地方,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来吧……因为按照荀罡家的规矩,所有人无论身份,一概薄葬,切不允许大规模的缅怀行为。

    然而,荀罡却惊讶的发现,这里并不宁静,因为在他看来,就算只有那么一个人在这里,似乎都不算宁静。

    那人穿着浅白色的麻布丧服,头顶白带,面有泪痕,黝黑无比的脸似乎苍老了许多;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大腿上的松木琴,时而拨动琴弦,发出一两道声响,排泄自己心中的无聊。

    “二兄……”

    那人正是荀罡的二兄荀棐,后者听又声音,转过头来,脸上露出一抹不自在的笑容,道:“小弟,你可终于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会如此憎恨父亲。”

    荀罡静静地走了过去,跪在荀棐一旁,轻声道:“中途出了点意外,差点连命都没了……”说罢,他抬头看着眼前的墓碑,上撰写着“汉故司空荀公爽之墓”;每一笔画都如同利刃一般狠狠刻进荀罡的内心。

    “父亲他……下葬多久了?”

    荀棐脸上毫无波澜,只是手中的琴弦又是响了几响:“到了昨天,刚好一个整月……”

    “族中来人了吗?”

    “荀衢来看了看,还没坐够半个时辰就走了。”

    “对他们而言,死人没有价值是吗?”

    荀棐无言,似是苦笑了一声,说道:“或许正如你之前所说,这种只爱自家名声的家族,抛弃也罢!”

    “你不是家族长老吗?”荀罡盯着碑文出神,半知半觉道:“怎么,现在还不听家族的了,打算反抗了?”

    “我哪敢反抗?只不过是遵守礼法,在这里服丧守孝三年罢了……”

    “那新妇(汉朝的嫂子)如何?”

    “她在颖阴,自会有家族之人照顾她……”

    二人默然,皆是静静地看着荀爽的墓碑,竟不知该说什么来;半晌,荀罡想起了荀表,便问道:“长兄何在?”

    说起荀表,似乎触及到了荀棐的敏感点,琴音突然变得高亢了起来;后者努力安定下自己的心神,说道:“你那长兄……整日为所欲为,不知进退,去与一个所谓的天柱山道士修行道术去了!”

    修行道术?呵!自己怎么没想到,荀表这副无拘无束的模样,不是修行道术最好的苗子吗?

    看荀棐一脸难以容忍的模样,似乎并不能理解荀表的行为;但荀罡却觉得,修行道术是荀表最好的出路,他安抚道:“二兄,长兄如此,倒也比他整日待在家中无所事事的好。”

    “好什么好!道人置身世外,连服丧守孝都不能做到,还能算是一个人吗?何况六年前的黄巾军的首领张角,不就是打着太平教这个教派造反惹事的吗?谁知道这个道人有没有问题?”

    见荀棐越来越激动,荀罡只能转移一话题:“今日我来祭奠父亲,别说此不快之事。”

    “说起来……父亲临终前还一直叫着你的名字,迷糊间还说起你两岁弹琴之事;”荀棐说到此处,极为伤感,将腿上的松木琴递给了荀罡,“我记得父亲教你琴音,你天赋异凛,一点就会;既然如此,便在父亲墓前弹奏一曲,也算了了父亲的一桩心愿。”

    琴……吗?他想听我弹琴吗?

    说起来,自从与荀爽交恶起,自己就再没有碰过琴了,而今,自己又要再拿起琴来弹奏吗?

    抚摸着松木琴,荀罡认出来,这是荀爽最为宝贝的古琴,据说是母亲的嫁妆;感受着琴身的粗糙,琴弦的顺滑,那一缕缕或清脆或低沉的声音散发出来,令人感慨万千。

    记得自己当初第一首能够完全弹奏出来的曲子,是春秋时期师旷所作的《阳春白雪》,琴音高亢婉转,节奏明快,象征万物复苏之辞……

    但你总不能让我在这里弹这首吧,我是有多高兴才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你在尘世中辗转千百年,却只让我看你最后一眼……”

    想起一首熟悉的歌,荀罡的手似乎不受控制的舞动了起来;他当年……或是上辈子,很喜欢的一首歌,在这诀别之刻,似乎是最为贴切的送别之音……

    那首歌,名叫《锦鲤抄》。

    “蝉声陪伴着行云流浪,回忆开始后安静遥望远方……”

    “晨曦惊扰了陌上新桑,风卷起庭前落花穿过回廊……”

    “阳光微凉,琴弦微凉,风声疏狂,人间仓皇……”

    “你在尘世中辗转了千百年,却只让我看你最后一眼;火光描摹容颜燃尽了时间,别留我一人,孑然一身,凋零在梦境里面……”

    自己这个爷们儿,果然奏不出别人的那种感觉啊……荀罡苦笑着,只是静默的弹着琴弦,厚重沉沉的哼唱着歌词。这是一首很美的歌,荀罡一直觉得,以至于相当转了一世,他依旧能够记得。

    “滴答,滴答……”

    这是什么?

    一点点水珠落在琴上,仿佛下雨了一般;荀罡这才意识到,眼睛湿润了,泪水顺着脸颊落在琴弦上,拨弄着琴弦,打翻了琴音。他苦笑着,坚持着将一首歌奏完……

    这是他,最后能够做的了。

第一百三十二回 孙坚的主场() 
“父亲去世之前,曾与朝中王司徒密谋杀死逆贼董卓;只恨行事未半,便中道陨落……”荀棐接过荀罡递来的松木琴,沉声道,“听说那董卓借父亲之故将你传唤进了长安,不知可有难为于你?”

    荀罡摇了摇头道:“难为到没有,反而还挺礼待我的;人家大臣日日思夜夜想的皇帝,他都让我见了,还让我陪他睡了一夜。”

    “这可真难得,想来董卓也只会给你放这么一次水……”说到此处,荀棐顿了顿,“就寝一晚,你可与陛下说了些什么?”

    说得倒挺多的,但荀罡觉得告诉荀棐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何况此事与他无关,还是别将他牵扯进来;便只是淡淡说道:“吕布就在一旁看着,我可不敢与陛下说得太多;倒是第二天清晨与陛下在杏林立坛,八拜为交……”

    “你竟然和皇帝结为兄弟了!”

    说到此处,荀棐竟然激动了起来。荀家世世代代忠诚于汉室,能与皇帝结为兄弟,那可是极大的荣耀,这也难怪他会如此激动。荀罡将他安抚下来,自嘲道:“与皇帝结为兄弟又如何?就现在这种情况,难道我还敢声张出去吗?若是让董卓听见了,谁知道会不会将陛下废立?”

    “这倒也是……”荀棐安静了下来,看着荀爽的墓碑,笑道,“若父亲听闻此事,应当会很兴奋吧。”

    “我们现在不是就在与他说起此事吗?”荀罡摸了摸眼角那滴并不明显的眼泪,低声道。

    荀棐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问道:“你在此处待多久?”

    “为子四年,理应守孝三载……然而我如今你身为州牧,若是待个三年,只怕就会被手下赶下台了。”

    “你的意思是……”

    “三个月吧,也算是尽了一个儿子的孝道。”

    ………………………………

    初平元年其实是一个很平和的年代,军阀割据的雏形已经形成,但诸侯之间尚没有太多的交战情况;若说战斗,只怕也就只有初平元年元月到二月这段时间,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罢了。

    但后面的事情众所周知,关东诸侯并不愿意尽力,唯二的两个人,荀罡与曹操,都是在荥阳经历了惨败;曹操到扬州募兵,途中还遇到兵变,险遭丧命,如今镇守河内;而荀罡干脆退出了联盟,好好地收拾自己豫州的残局了。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孙坚的专场了。

    转眼之间便是小半年过去,现今是初平元年十二月,孙坚在鲁阳将伤势养好了,观望自己的孙家军气势饱满,便准备讨伐董卓。

    董卓时在洛阳屯扎,听闻孙坚意欲起兵讨伐自己,深知关东诸侯一片散沙,唯有孙坚需得小心谨慎;便派遣大将胡轸提前发难,领兵前去鲁阳挑战,哪知孙坚与豫州兵马一战后学聪明了,不急不躁,令军队井然有序的从军营进入鲁阳城。胡轸远远看着,畏惧孙坚军威,更怕有诈,便领兵撤退。

    转眼过了三月,时为初平二年二月,孙坚兵马安置妥当,粮草准备完毕,因顾虑荀罡军威,不敢从豫州境内经过,更担心与荀罡交火,使得自己讨董之事功败垂成,便自鲁阳北上,过梁县东,剑锋直指洛阳;然而董卓早有预防,孙坚中了徐荣的埋伏,先锋部队完全溃灭,万人部队转眼只剩下了十几人。

    而孙坚的一桩异事也在此刻传出,演义中载,孙坚被华雄击退,将赤帻交与祖茂带上,祖茂引兵进山,被华雄斩杀。而真正的情况,是孙坚被徐荣击败,依旧是将赤帻交与祖茂佩戴,只不过祖茂将人引入深山后,将赤帻插在一个坟墓前的烧柱上,自己则是埋伏在草丛中,敌军追来,失了人,只能离去,祖茂也是因此逃出了升天。

    不得不说徐荣在击退关东联军上的功劳不可磨灭,荀罡、曹操、孙坚这几路人马,全都栽在了他的手上。不过孙坚明显留有后手,他溃灭的只是先锋部队,转眼他就迎来了中军与后卫,并且收集散兵,囤聚在梁县西北方的阳人城。

    董卓见一击不成,孙坚死灰复燃,另着胡轸为大都护,吕布骑都,起兵五千,前往阳人征讨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