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湖西抗战走廊 >

第121部分

湖西抗战走廊-第121部分

小说: 湖西抗战走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头专是看树,砍树的,活儿干得,自然快。

    土地爷砍的快,还有更快的呢。

    梁山上的戴宗,唤作神行太保的那个,刚从梁山上下来,按照哥哥宋江的旨意,到郓城县,请武松吃酒。这里离大清河近,刚走到运河边,就听见托塔李天王的那一嗓子,戴宗听得真真的,听见是喊给乾隆皇上修桥的,哪能怠慢?梁山上刚刚改了旗子,“替天行道”,那天是谁?皇上呀,“替天行道”就是替皇上办事,听见喊声,站住脚,看一眼运河,龙船快要靠河岸了,心里急呀,显然,这会儿再上梁山,去向宋江大哥请假,显然是来不及了,怎么办?按照“替天行道”的意思,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再说了,现在,宋江哥哥现在正一门心思地想招安,想尽千方百计地结交皇上,这不,连下三烂的招数都使上了,让燕青弟弟,去京师,以八尺堂堂男子汉的柔软身躯,托门子找关系地钻进了妓女院,找到了李师师,走李师师的后门,见皇上,请旨招安呢。这下好啦,原来,皇上就在这里呀,多好的机会呀,要是因为修好了桥,接近了皇上,说不定,皇上当场儿就窝子,接受他们招安呢,从这里到梁山,也就是几袋旱烟一顿上午饭的功夫,请了皇上允许招安的旨意,马上从梁山上喊众弟兄们下山来,在桥面上跪着请安,说不定,皇上宠幸那个洗衣服的女子的事儿还没完呢,正好,他老人家心满意足,还不当场加封各位弟兄?也就免了去北京的人马劳顿的大动静,然后,从这里坐上船,直接下江南,征方腊,候赏封,到那时候,哥哥宋江,还不高兴得拍腚?现在还夸咱戴宗会办事,办的快,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刻,还不更加的夸奖?嘿嘿,为大哥分忧解难,小弟在所不辞。

    想到这里,戴宗主动请缨,热血沸腾,竟然破了往腿上,最多只能拴四个甲马的规矩,一下子绑了四四一十六个甲马,然后,就像一口气儿吃了一麻袋千年老人参,鼻子孔哪能不窜血?就像坐了麦道777,撒腿就往东北跑,没用吱声,不提工钱,肩膀子抗,咯吱窝夹,转眼功夫,搭桥的木头,全抗到了大清河边上。

    松木伐下了,木头抗来了,接着更绝的还有呢。

    已经退休的木匠,鲁班,也在附近的大清河滩上。

    干嘛的?说来不好意思,正披着破棉袄,放羊呢。

    鲁班,听见天王爷的喊声,看一眼飞驰而来的戴宗,再见龙船,就要靠岸了,但是,仍然没有桥的踪影。心里也更加的着急了,这活儿,看来,还是要我做。

    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鲁班,破棉袄一扔,羊鞭子一扔,也不再怕偷羊贼的惦记了,撒丫子就往河堤上奔,为皇上,上来了那股子老来疯儿,三下五除二,就在皇上爷从龙船上下来,有太监扶着,爬上河堤的当口儿。

    桥,搭好啦。

    乾隆皇上,站在新修好的大桥前面,先看一眼木桥,视觉上,木桥散发着松木的清香,挺漂亮的,踩踩,也结实,心里一阵高兴,也就是龙颜大悦,就朝气喘吁吁的戴宗看一眼,想着怎么的赏一下,只见戴宗,正汗流如注,小脸蜡黄,正累得一大口一大口地吐血呢,内心里就有点不悦,这人,怎么这么肮脏?要是给这么肮脏的人也嘉奖,那皇上的颜面到哪里去了?当下,迈一步过去了。

    这样,梁山,就错过了这样一个招安的好机会。

    这戴宗,算是出牛力,没讨一丁点的好。

    戴宗好一个懊恼,于是知道了,想得赏,得干净。你看燕青,就是极其干净的一身打扮,柔声细语间,就把事儿给办了,这叫做出力不讨好,当然,他这样的老憨,后悔的事儿还在后头呢,要不,宋江大哥功成名就之后,第一个,就是绝对的不念旧情地要办他的憨和尚。

    皇上,接下来,走到了跪着的鲁班的面前。

    鲁班,也累得,已经喘不过气来的。

    乾隆皇上,瞧一眼鲁班,这个名满京城,盖皇宫的大国工匠,原来就是这么一个干巴老头?还衣着这么的破烂,兴许,是李鬼一样的假冒伪劣,幸亏地他,皇上,火眼金睛,才没上他的当,让这么个干巴老头子讹。

    乾隆皇上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明察秋毫,本想着对这两个,严加审讯,严办重罚,但是,眼前的那个妙龄女子,已经洗好了衣裳,噢噢,已经浣衣妥毕,就要站起身子来的要走了,就放下皇威严刑,改为皇恩浩荡,直直地奔那个小蹄儿而去了。

    乾隆皇上,就这样,踏上木桥,没一声言语,过桥,走了。

    皇上的那一眼,满含着赞许和嘉奖,激动得戴宗和鲁班,赶紧地跪在地上,磕头,山呼万岁!

    他们两个,一个累得眼晕,一个老得眼花,哪里想到,皇上嘉许的那一眼,不是看他们,奖赏他们的,是对面,对面的女孩儿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投怀入抱的快过来。

    皇上虽然没有口谕,但这时候的鲁班和戴宗,全认为是万岁爷金口玉言,一诺千金。

    皇上,能随便的封奖?怎么着,吏部,也要形成报功材料,等皇上朱批呀。

    再说,给皇上干活,能讲究回报和嘉奖?

    说到这里,真是感叹,不要以为湖西的官迷多,伊拉克,幼发拉底河边上有个老头,说过这么一句话,存在,就是合理。

    翻译成中文,就是官迷,一定有官迷的好处。

    看看,还是当官好呀,尤其是当大官,官越大巴结的人越多,神行太保戴宗,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可都是大人物,一般的劲儿,是搬不动这两位爷的。

    可是,给更大的官,比如,皇上,就不一样了,不招自,即来!来之,能战,还不讲汇报,心甘情愿!

    还是当官好呀。

第十七节 累惨了的鲁班、戴宗没讨到赏() 
17、鲁班、戴宗因衣破、貌陋,没讨到封赏

    戴宗、鲁班两位爷,搭桥的壮举,效果上,是像距离大清河不远的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的壮举。

    但,后果上,却比武二爷差得远。

    人家武二爷,打虎的壮举,得到了实惠,县太爷用自己的八抬大轿抬着,满大街的打着鼓,敲着锣的夸奖,还封了个督头,让没本事的卖烧饼的大哥粘上光,连自己的亲嫂子,潘金莲,都暗动了芳心,想勾搭他这个二叔。

    要论到根上,他大哥被奸夫**害死,武松也有责任。性心理学家李银河李教授说: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人,芳心就像春天里的田野的草,只要钻出来,就一定要发芽,生长,而不管石头怎么的压制。

    是你武松,引发起来的嫂嫂的春心。

    武松没打虎前,在潘金莲眼里,就是一个小叔子,一个除了一身笨力气外,啥也没有的街头小混混,而打了虎,成了英雄,尤其是当了“督头”的官儿后,那笨力气,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那街上打架,就帅得不能再帅了,于是,迷得顾不上亲情,顾不上**,一心地一身许亲弟兄俩的二夫。

    当了官的武松武老二,面对苍蝇一样往身上扑的俊女靓妹,富豪千金,自然不会看上人老珠黄,已经不是黄花大闺女的潘金莲,就以**为词,予以推掉。

    潘金莲的心一动,泼出去的水,没法子再收回,于是,用一根小木棍儿,勾搭上了西门大官人,虽然西门庆的官儿小,但再小,也被人喊作“大官人”,人前人后的有面子呀,这样,才有了武大郎以后的捉奸现场,才有了被毒死的下场。

    说到底,还是当官好吧?

    再看戴宗和鲁班。

    偷鸡是成了,好处没捞到,却引发了妒嫉,惹得两手腥。

    先说戴宗,首先惹烦了自己的直接上司、梁山总司令宋江。宋江得知戴宗给乾隆皇上干私活,可是大大起了妒嫉心。

    这会儿,为了巴结皇上,当个更大的官儿,四下里托人,送礼,竟然打听着,妓女院里的李师师,是皇上的小蜜,二奶,暗室,当下,再没了金贵的头颅,不惜高贵的总司令身子,下贱地钻进了下九流的妓院里,给个妓女下跪,哀求。

    而现在,这个戴宗,为了当官,私自外出,巴结皇上,竟敢不请假,脱离组织,隐瞒上级,实在是可恶。

    其实,戴宗对宋江好着呐,宋江喝多了酒,酒壮英雄胆,或者叫做酒壮迥人胆,竟然没事找事去找死,在浔阳楼写下了反诗。

    怎么着?老话说得忒准,酒,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会写字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要不,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无事生非的宋江,就这样,被人打了小报告,中了暗锤。

    蔡九县长令戴宗前去捉拿宋江,戴宗心好,徇私枉法,给宋江出主意,逃避打击,让宋江披头散发,把屎尿泼在身上,装疯,以逃过捉拿,应该是恩人,即使不是恩人,也欠人家一个大人情。

    还有,在梁山,戴宗和吴用商议,用计,让人模仿蔡京笔迹,写成假书,来救宋江,又是一个大人情,至于事儿办的露腚,在图章上出了纰漏,那完全是军师的错儿,细节决定成败,是吴用无用,戴宗也还受了连累,也被陷在狱中,后被梁山好汉从法场上救出,上了梁山泊,宋江从那时候就拿戴宗当贴心小棉袄,做了总司令后,提拔他当了总探声息头领,排梁山好汉的第二十位,算戴宗当年有眼光,无意识间,买了潜力股票。

    但是,为皇上干了这私活后,可是寒了宋江的心,认为戴宗有不臣之心,就打心眼里算计戴宗,从那以后,无论在梁山,还是受招安后,有要命的活儿,全派给他,还安排浪子燕青等等暗害他,一来两去,即使戴宗再缺心眼儿,也看得出来宋江要致他死地的心,处处提防,征完方腊后,所有上前线的都得了官儿坐,戴宗也当上了兖州府都的统制,戴宗明白走狗死狡兔烹的道理,往后,没仗打了,自己再也没用处了,宋江还不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他?为了活命计,坚决不再混官场,辞掉官儿后,还是觉得有危险,就到了泰安岳庙里当陪堂,那时候,都知道,当了和尚,有戒律,就要脱离红尘,算死人了,不再是了世上的人了。而不像现在的和尚,吃肉喝酒包女人,实在不按眼,让徒弟,儿媳妇的给举报。

    就是这样,宋江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实在找不上戴宗了,就把恶气撒在戴宗的好伙家、同样也是自己小棉袄的李逵身上,直直地给毒死了。

    再说,鲁班。

    鲁班给皇上干活,同样也没有好果子吃。

    他直接惹翻的是,自己的儿媳妇。

    那时候,孔子还在四处里赶着马车的教学生,他那时候正受瘪,“三从四德”的儒教思想还没教化到那些妇人们。

    虽然,两个人都是鲁国人,孔老先生还时时地去鲁班家,让鲁班给他修马车。他是书生,不是官儿,没权,没人巴结,送礼,所以,打马车的木料孬,马车,尤其是两个车轮子,经常的坏,鲁班心眼好,也想让孔子教化教化彪悍的儿媳妇,就给他修,修马车的工钱,要是实在没有,可以赊账,或者不要了。

    但是,鲁班的儿媳妇,见他又穷又抠还赖账,根本不用正眼瞧,你想,他孔子,能教化得了这个恶婆子吗?

    所以,孔子痛定思痛,在自己身上找为什么四处里被人家撵、被人家蔑视、不待见的原因,最后,还真找到了,那就是穷。

    为什么穷?

    不当官,没送礼的,指望着学生送的那点“干束”,根本当不上大款。

    再说了,就颜回那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学生,不光收不上来学费,还得倒贴,管他饭呗。

    所以,孔子拼命地游走四方,四下里毛遂自荐,还向各国的国王说,对部下们就要“管理”,管理管理,你不管他们,他们自然就不会理你。他的话,果然说到了国王的心坎上,问他,怎么管理,他出的主意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这一下,国王大悦,给了他一个“中都宰”的官儿,才使自己终于咸鱼翻了身,在鲁国的市中心,繁华地带,盖上了房子,就是现在的“阙里”,不信?你可以到曲阜看看,好大的院落,孔庙里还有一棵他当年栽的树,现在用铁丝网围着呢,叫“手植桧”。不过,去看,你得买门票,一二百块钱呢。

    ——看人家孔子?那时候当官置下的家业,现在子孙们还享用着呢。

    看见不?还是当官好。

    鲁班就不这样,想走工程师的路,除了修建好多的桥以外,还发明了木匠使用的曲尺,还有墨斗、锯子、刨子、钻子,等等,听说,雨伞也是他发明的

第十八节 尤其鲁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