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湖西抗战走廊 >

第77部分

湖西抗战走廊-第77部分

小说: 湖西抗战走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征收。

    罕见地,他又为湖西的老百姓做了“好事情”。

    当然了,他可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主儿,他全是为了他自己,为了自己早日的赶走日本人,自己坐湖西的第一把交椅。

    其实,那时候的汉奸,全是这样的心态。

    到这时候了,渡边、四老虎还有那些天真的幻想者们,才确信,一夜功夫,全湖西的保长们,全叫八路叼跑了,他们征粮,只能瞎子摸象,再也不能指望这些使唤贯了的家伙们了。

    只是,鬼子伪军们,老虎吃天,真的感到了茫然,感到了无从下口。

    渡边罕见地把四老虎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里,一番让座、倒茶,先是谦虚地恭维四老虎一番,然后,给四老虎一个更高的帽子戴,让他全权代理征粮大任,全湖西的皇军全归他节制调遣,把皇军和皇协军混编,用拉网式的扫荡的战术,使尽全力的去征粮,万不可辜负了天皇的圣恩浩荡。

    渡边知道,这个时候,能指望的就是四老虎了,李连璧,耍个嘴巴子,行,到了紧金紧忙的关键时刻,只能是拉稀、掉链子,所以,为了完成上级下派的极其苛刻的征粮任务,渡边也是豁上了,他给了四老虎一个特命全权大臣。

    四老虎正想着怎么折腾李连璧,他知道,老小子每到关键时候,都会豁上老命的跟自己拼命地争抢,下绊子,小报告,嚼舌头,反正,什么寒颤,什么低下,他只要能搬到自己,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

    得到这样的让李连璧靠边站的命令,四老虎又一次特别的感动了,骨头,这一下子,全扒到自己的狗窝里了。

    宪兵司令部里,四老虎扑腾一声,两腿一软,跪在地上,给渡边,哐哐哐,连着磕了三个大响头,然后,一抹脸上的鼻子泪,啥也没说,爬起来,站起身,又一个深鞠躬,转身就往门外走。

    渡边望着四老虎的背影,开怀地大笑起来了,多少天心里的阴霾,顿时烟消云散。

    从接到征粮任务,渡边小子,第一次这么开心,这么高兴,心中禁不住往好的暗想,这个整天的想当官,想掌全湖西的权的家伙,看来,用官儿权儿的谋略,是把他制住了,接下来,这个杀猪的,还不拼上老命的为自己卖命?只要小子能卖命,能按时完成上级交代的征粮任务,后,哼哼,等粮食装上车,进了仓库,小子,你怎么吃进去的怎么给我吐出来。

    到时候,不用自家的杀猪刀捅自己,算皇军仁慈皇恩浩荡。

    说到底,渡边还是一个书呆子,遇事情,光想着自己的三头六臂,就没想想,一个杀猪的,能到现在这地步?

    一厢情愿的事情,只会像捂着耳朵偷铃铛,到头来,只会是一败涂地。

    四老虎做足了表面文章后,马上开始了自己的夺权行动。

    他借这个难得的机会,一下子把李连璧的县长权儿全夺走,成了湖西的总当家。

    四老虎立即派手下,接管了县政府,把县政府的牌子都换成了湖西皇军征粮委员会,再把县政府里的所有的男的和女的,全撵出门,以包乡包镇的形式,立下军令状,完不成征粮,学大日本皇军,自己投河、悬梁、喝毒药等等的自己选,等清干净了伪军干伪事的后,再把日本鬼子兵和伪军,以及各乡镇吃“伪”饭的那些人,能出去的,全部集了合,以班排为单位,住到各村,专事征粮。

    他暗地里交代自己的手下们,能征来的粮食,不论多少,全拉到指定的粮仓,悄悄地吞下,绝对的不给渡边一个粮食粒。

    等所有的事儿,都交代好了,小子开始耍滑了。

    四老虎躲在了点点红妓女院里,除了文书许秀文和国辛等几个传令的以外,谁也找不到。

    这样的安排,渡边很是高兴,满眼里全是大溜的马车排进金乡城,司令部院里院外面,全是堆积如山的粮食包。

    其实,四老虎正在偷着乐,这,忽悠渡边鬼子的,又是个蠢办法,这些个鬼子汉奸,他们绑在一块,躲到据点里,还挨八路的打,分散开来,还有好?

    现在,四老虎最希望的,就是八路杀鬼子,八路杀的鬼子越多,往后渡边的本钱就越少,自己就越当家,八路灭的干伪事的越多,能安插自己人的地儿就越多,就越显示出来自己完成任务多艰辛,显得自己多管用,多费力气,反正,死的那些个,和自己没关系。

    四老虎尤其让鬼子兵冲锋向前,他知道,死的鬼子兵越多,他渡边的罪过就越大,济宁宪兵总部的大官们就越早早的让渡边滚蛋。

    一弓箭十几个鸟,世界上,还能有谁的脑袋,能想出来这样的高招。

    自己,不愧是汉刘邦的邻居,刘邦的后代刘备的“哭”,自己算是得到真传了。

    哈哈哈。

    果然,这一切,全应了四老虎的猜想。五天不到,被神出鬼没的武工队、公安队、游击队,打了个散,叼了个净,还不算八路趁机端掉的炮楼。

    渡边左等右等,不光没等来如山的粮食堆,接连着的,全是战死的鬼子兵的一个比一个大的数字。

    还有济宁宪兵总部一个接一个的催命符似的催粮电文。

    坐在城头观风景的渡边,实在坐不住了,就又亲自到皇协军司令部,司令部里外,

    四老虎的司令部,照例的冷冷清清,只有文书许秀文把守老营,连声地询问之下,许秀文除了说司令亲自出城征粮,已经好多天没回城了外,剩下的,全是摇头,全是不知道。

    渡边真真地被悬到半空里了,他,本想雷霆大怒,想抓住许秀文的领窝子大扇巴掌,但是,看见许秀文的弓腰,白脸和文弱的身子,就没有下去手。

    四老虎,他可是随时随地的扇巴掌,但是,对一个传话的下人,他确实扇不着,尤其是一个文弱的秀才,想起来自己在日本国的过去,他也不忍心地去善,犹豫再三,脑子里突然出现幻觉,司令部里面,满是成堆如山的粮食包,连忙跑进去,里面除了陈设,一个粮食粒儿也没有,顿时回到现实来,气紫了脸,拔出来指挥刀,朝着那四老虎最爱的西洋沙发就一阵猛砍。

    但是,渡边,除了发脾气,再也没事情可以干。

    麦子收完了,鬼子宪兵队长渡边也滚蛋了,他被济宁总部撤了职,押回本土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这一下,鬼子们又上了四老虎的当。

    这一回,八路军,又帮了四老虎的忙。

    这一次,四老虎敞开怀的大笑起来了。

    湖西,他又当家了。

第十一节 撤职后最想见的是八路() 
11、撤职后最想见的是八路

    鬼子宪兵司令渡边因为没抢着湖西老百姓的粮食,惹得皇军大官儿大怒,气急败坏之下,把他撤职查办,让他滚回到他的日本小岛子国儿去。

    对于这个军人莫大耻辱的处分,渡边反倒高兴,因为,他可以不死在异国他乡,可以尸骨还国了。

    其实,他和与他同类的日本人心里都是明镜似的,战争一天不结束,他们就都有暴死他乡的最后结局,所以,能弄个处分回国,也是一条摆脱失败和死亡的捷径。

    他们都猜到了,战争的最后结局:失败!

    不过,渡边到底是文化人,文化人就是和那些喋血疆场的狂热军人们不一样,他们到底读过几天书,脑袋瓜儿到底会转圈儿,不容易上当受骗地被人家卖了还乐呵呵地帮人家数钱。

    那么,就请猜一猜,被革职后的渡边,离开湖西前,最想见的是谁?满腹的话语,最想向谁倾述?

    您绝对的猜不到!

    从双脚踏到中国,踏到湖西,一向把自己装扮得温文尔雅的一贯低调作风的渡边,这一回的拜访,表现的何等激烈,何等的惊世核俗。

    解职后的渡边,所有人都没料到,他最想见的是八路的公安队长彭琦辉。

    他们文人,也和中国的文人,一样的,做事情,都讲究深思熟虑,按照自己的思维,做出正确的判决后,就不会再考虑什么影响什么后果的孤注一掷。

    渡边的拜访开始了。

    俗话说,麦后雨,随时有。说的是割完麦子以后,雨水就下得勤了。这话,尤其是在微山湖边,更应验,微山湖边,水汽大,雨也就下的更勤了。

    苏家大洼村就在微山湖边上,刚才的一阵大雨,将割完麦子的天地淋得湿透,酥软,金黄色的麦茬里,明显的看到了绿色,那是早起的蒺藜秧、水虫棵、福苗亭等等的野草,遇水在疯长,这些野草子,最叫农民害怕,要是不赶快锄掉晒死了,几天功夫,就覆盖全地,把新下的高粱苗或者黄豆棵,全吃掉,那秋天的收成算是全完了,所以说,雨刚停下,田地里,立即就有了三三两两的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在锄地。

    这一下,村道上的行人更稀少,走在道上的人更惹人眼。

    这时候,村头出现的五六个行人,也就立即引起了田地里的人的注意,他们直直累弯了的腰身,拄着锄头,看村道上的行人。

    这伙子行人,也确实够显眼的,头上一律的裹着白毛巾,上身一律穿着长袖褂子,大热天的,全都扣的严整,推的独轮车子,歪歪扭扭,让人看了特别的说不上来的别扭。

    准确地说,这几天人,够二的,够另类的。

    这样不同老百姓又是老百姓的打扮,早引来了在大槐树上站岗放哨的八路军哨兵的注意,并且很快地把消息送到了彭琦辉的耳朵里。

    这里是公安队的驻地。

    现在,形势好了,公安队的驻地再不是一天三换五换的了,公安队驻地苏家大洼村,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独轮小车队走到大槐树下,停了下来,四五个人,显然是热了,粗布褂子被汗水溻个精湿,但是,他们,竟然没有一个解开扣子,或者解下头上的毛巾,擦擦满脸满身的汗滴,只是站在树荫下,四处里张望,显然,他们在寻找着什么。

    他们,不是附近的农民,也不是收农货的商人。

    那,他们是什么人?

    他们,只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事人员。

    行动排长郑义明,得到哨兵的报告后,立即汇报给了彭琦辉,彭琦辉大为警惕,在这个极其敏感的关键时刻,随时都会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他决定亲自看看,探探究竟,立即跟着郑义明赶来了。

    四五人,见到几个穿八路军军服的人,老远地赶来,很是紧张,就要散开来,迎头围定走在头里的郑义明。

    却被中间的一个止住,中间的那个人,戴着大口罩,显然是个领头的,一挥胳膊,那四个人,就齐刷刷地退后几步,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走到近来的郑义明和他身后的彭琦辉。

    郑义明近距离地看一眼这伙推独轮车的行人,然后,转过头来,看一眼彭琦辉,两个人会意地点点头。

    郑义明上前跨一步,挡住他们的去路,身子直站到中间戴大口罩的人面前,站定,凝视,才微微一笑,“你们,是鬼子,哦,皇军吧?”

    冷不丁地闻听此言,其余的四个人,大骇,马上掏出手枪,指向郑义明、彭琦辉。

    带大口罩的人,显然有准备,倒也冷静,又挥挥手,那四个人,才把手枪收回去,插在腰里,成散兵阵型,围定八路军。

    在他们的外圈,扛着锄头的庄稼汉子,早换成了手枪、步枪,黑洞洞的枪口,直直地对着这伙子装扮成庄稼汉而又装的极其不像的鬼子。

    戴口罩的人,见到双方的剑拔弩张,却没有丝毫的惊慌,他确定,这里面没有危险,就耐心地等待对方也明白。

    旋刻,郑义明明白了,挥挥手势,外围的庄稼汉,放下手里的枪。

    那鬼子,这才,慢慢地把口罩,从脸上拉下来,立即,露出来了鼻子下面的一撮浓浓的仁丹胡。

    郑义明立刻蔑视,夸张地呲牙,笑笑,“呵呵,我的眼力,还行呀,一眼就认出来你们是日本鬼子了,哈哈,怎么着?是送上门来缴枪的,还是肚子饿了,来讨饭吃的?”郑义明话说的极其轻松,充满着蔑视。

    常年的你来我往的打交道,对方的一个眼神,就让他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所以,他立刻断定,对方来,没有敌意。

    没敌意的来公安队,自然是有事情、问题可以化解或者磋商了。

    仁丹胡儿听了郑义明的话以后,竟然自个儿先笑了,接着扯开流利的中国话问起来郑义明,“刚打个照面,你们怎么认出来我们是皇军的?”

    从他的表情上看出来,他已经猜到了对方怎么猜到的了,至于故意的这样问询,主要是想用话语搭个桥,在双方的心里头沟通一下,缓解缓解紧张的气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