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明当皇帝 >

第19部分

混在大明当皇帝-第19部分

小说: 混在大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下去忙吧。”郑德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对牟斌吩咐了一句。

    看到牟斌离开,郑德这才看向这两位。寿宁侯张鹤龄脸上果然有条鲜红的鞭痕正中嘴巴,难怪说话有些口齿不清,原来是少了两颗牙齿漏风的缘由,“舅父,这是怎么回事?”

    张鹤龄嘴疼的实在厉害,只能看向自己的弟弟。后者会意的点了点头,向郑德将事情的原委道了出来,“臣和兄长骑马走在街上,突然碰到户部郎中李梦阳,此人二话不说夺了马鞭朝寿宁侯挥去,当场打落了一颗牙齿,还请陛下替寿宁侯做主啊。”

    “这事朕会派人处理的,舅父你就先去太医院处理一下伤口吧。”这种事情郑德自然也不会听信一家之言,还得听听李梦阳如何说。

    张氏兄弟对视一眼,只好无奈的道,“那臣等告退。”

    “慢着”郑德突然想起一事,赶紧叫住两人。二人回头看向他,不知皇帝怎么突然叫住自己。

    “今天,寿宁侯和长宁伯的家奴在街上斗殴砸坏人家店主的东西,不知两位舅父可知此事?”

    张氏兄弟闻言脸色一脸,赶紧摇头否认,“回皇上的话,臣等出城游玩今日才回京,实在不知此事。定是府上家奴擅自做主聚众斗殴,臣回去以后定当严加管教,从重处罚。”

    郑德看二人的眼神便知道此事两人十有**是知道的,却也不想深究。一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没有闹出什么认命来;二来也没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三人也此事有关;三也不想和自己的便宜母亲闹僵,不过还是有必要警告一番。

    “你二人身为朕的舅父,乃是皇亲国戚,一举一动都代表了皇室的脸面。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影响和后果,不要平白给皇家给朕和母后脸上抹黑,到时可不要怪朕大义灭亲了。”

    看到皇帝眼神凌厉地盯着自己,虽说有太后撑腰,却也让两人心下一凉。赶紧道,“微臣明白了。”

    这时候,王岳又走了进来,“万岁爷,长宁伯府传来了消息,长宁伯周彧薨了。庆云侯周寿以及长宁伯子周瑭求见。”

    “自己倒还没人找他算账,他倒是死的干脆。”郑德闻言摇了摇头,看向王岳,又有些疑惑,“对了,庆云侯是谁?”

    王岳知道皇上自从上次晕厥后失忆了,对此举自然不以为意,回答道,“是长宁伯周彧长兄,也是孝肃圣皇后之弟。”

    郑德闻言点了点头,虽然对大明的外戚权贵不是很清楚,但对皇家的人郑德这一个月还是尽量去了解了一番。孝肃圣皇后也就是周太后。说起来算是他的太奶奶,弘治十七年也就是去年刚刚过世。原来周彧乃是这位庆云侯的弟弟,难怪敢和张氏兄弟顶牛呢。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让他们进来吧。”郑德若有所思的看了张氏兄弟一眼,“两位舅父赶紧下去将伤口处理一下吧,顺便也给朕禁足三个月,好好在家反省吧。”作为京城四恶这两位肯定也干了不少恶事,虽然碍于自己便宜老妈的面子不便惩处,而且没有抓到把柄,不过却不意味着郑德会就此放过他们。

    “陛下,你如此做法有失公允,臣等好像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吧!”张延龄这时候却不顾自己哥哥的拉扯,大声叫屈道。

    “那今天的事儿怎么说?”郑德眼神不善的看向两人。

    “这”张延龄还想说什么,却被自己的哥哥张鹤龄给强行拉住了,“谢陛下宽宏大量,臣等认罚,告退。”

    张氏兄弟躬身行礼,出去的时候正好和进来的庆云侯周寿以及长宁伯之子周瑭擦肩而过,虽然同为皇亲国戚,但张氏兄弟和周氏兄弟为争田素有旧怨,这也是为何两家奴仆一见面少不了斗殴一番的缘由。

    双方对视一眼,庆云侯却瞳孔一缩,忽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随即擦肩而过。

    出来乾清宫,张延龄却是一脸不满的看向自己的哥哥,“兄长,刚才你为何拉着我?”

    张鹤龄摸着嘴巴实在痛的厉害,不过还是勉强说了一句,“只不过禁足三个月而已,莫要真的惹恼了陛下。”

    “可这件事情我们是真的不知情啊。”张延龄还是不服气的说了一句。

    张鹤龄心里其实也不太平衡,想了想指了指坤宁宫方向,“只有去找太后为我们评理。”

    “对,找太后去。”张延龄瞬间明白过来,跟着自己的哥哥去了坤宁宫。

    乾清宫内。

    虽有面圣不跪的这道实在太脏的口谕在,但周氏叔侄二人见到皇帝,还是行了跪拜大礼,“臣庆云伯周寿、草民周瑭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郑德见状微微蹙眉,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以及一旁的中年人,想来那位刚刚过世的周彧也已经是六七十的老人了。郑德实在想不到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会做出派人打架斗殴的事情,实在是出乎人意料。

    “陛下,臣闻臣弟长宁伯家奴在街市与寿宁侯家奴斗殴,是臣弟驭下不严有辱门风,还请陛下治罪。”庆云侯周寿本来是陪着自己的侄儿周瑭来给皇帝报丧的,没想到半路听闻这一档子事情,当即吓出一身冷汗。毕竟周太后已经过世了,原本对周家颇为照顾的孝宗皇帝也刚刚驾崩。和如日中天的张家相比,同为外戚的周氏显然已经日薄西山,所以赶紧赶来请罪。

    “治罪?人都死了,还让我怎么治罪?这老家伙果然老奸巨猾。”郑德一脸无语的望着他,“死者为大,既然长宁伯薨,一切都赦免了吧。”

    周寿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谢陛下宽宥,不过臣弟已薨,却也为大明兢兢业业数十年,还请陛下能够赐予谥号,以慰臣弟在天之灵。”

    “兢兢业业数十年?亏你还能够脸不红气不喘的说出来,真是脸皮厚的可以啊。”郑德忍不住在心里鄙视一番,嘴上却道,“长宁伯与世长辞,朕也深表哀痛。不过谥号之事还需吏部奏请,朕也无权决定。”

    周寿闻言也不再强求,毕竟有些事情皇帝也是做不了主的,还得看朝臣们的脸色行事。不过想到自己这位仲弟恶迹斑斑的一生,这谥号十有**是得不到了,轻叹一声,转而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臣侄周瑭为人忠厚,秉性至孝,还请陛下准许其袭封长宁伯爵位。”

    袭封?郑德嗤笑一声,这庆云侯还真多事,前段事情淘汰传奉官请求保留其子侄把人的官位,现在又为自己的侄儿请求封爵。他以为整个朝廷是他家开的吗,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吗?转头看向一旁的中年男子,询问了一句,“可有军功在身?”

    周瑭一愣,摇了摇头,“微臣并无军功?”

    “哦,那你凭什么袭封爵位?”郑德一脸玩味的看着他。

    周瑭闻言额头上渗出一丝冷汗,只感觉浑身微微战栗不止,忍不住跪了下来磕头不止,“臣有罪臣有罪。”

    一旁的周寿闻言一叹,前几日自己请求保留自己子侄的官位遭到拒绝后,自己就该想到是这种结果,可还是不死心的前来,赶紧跪下,“是微臣莽撞了,还请陛下赐罪,宽宥微臣的侄儿。”

    “起来吧。”郑德看着跪着的两叔侄摆了摆手,“无妨,长宁伯毕竟是已故孝肃圣皇后的仲弟,对于其子嗣朕和朝廷安排妥当的,你们先回去将长宁伯的后事料理好再说。”

    “那微臣告退。”周寿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赶紧拉着自己的侄儿跪下叩头后离去。

    “叔父,若是侄儿没有了爵位在身,恐怕父亲留下的偌大家业都保不住了。”出了皇宫,周瑭再也忍不住对自己的叔父道。

    周寿闻言看了他一眼,长叹一声,“放心吧,你姑姑毕竟也曾是大明的皇后,即使袭封不了爵位,还是可以荫官的。再者还有你叔父这把老骨头撑着,天暂时还塌不下来。”

    周瑭赶紧跪下,“多谢叔父再造之恩。”

    “起来吧”周寿摆了摆手,“回去赶紧将你父亲的后事料理好。”

    “侄儿明白。”

    不提周氏父子,郑德这边也正苦恼着呢。周家毕竟是皇亲,自己虽然不想让周彧的儿子袭封长宁伯爵位,可也不能就这么不管直接成为庶民,这样不显得皇家有点刻薄寡恩了?

    可明朝最低的爵位等级也就是伯爵,以下子、男二爵被革除了。除非恢复这两等爵位,否则还真没什么好的办法。

    “去把李东阳找来。”郑德想了想,对王岳吩咐了一句。三位内阁阁老,郑德也只对李东阳印象较好,说话也不像刘、谢二人句句夹枪带棒的,而且在朝中也有“善谋”一说,现在也只能问问他了。

    想到今日遇到的七位年轻官员,郑德想用搜索系统搜索一番。不过想到等下李东阳便要过来,想了想还是放弃了,闲着无事又练起字来了。

    可惜郑德还没有等来王廷相,坤宁宫那边过来传话,让郑德过去一趟。

    “坤宁宫,难道是张氏兄弟跑到太后那里打小报告?”郑德心中暗暗猜测了一番,不过这事还真让他给猜中了。

    当郑德来到坤宁宫,张氏兄弟也正坐在这里。

    “为了这件小事打小报告至于吗?”郑德对这两兄弟的行为颇为鄙视,不过现在可还不是算账的时候。

    他朝张氏拱手一礼,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儿臣见过母后,不知母后召儿臣前来何事?”

    张氏倒是不紧不慢地摆了摆手,“不忙,皇儿先坐。”

    郑德在左首坐了下来,他这两位纨绔舅舅此刻倒是变得乖巧,赶紧起身给他行礼,“见过陛下。”

    “两位舅舅不必多礼的,都坐。”郑德也摆了摆手,两人才敢落座。

    张氏这才缓缓开口,“今日寿宁侯进宫来见妾身,说他被人当街行凶,打落了两颗牙齿,皇上可听说了此事?”

    郑德点了点头,“确有此事。”

    “那行凶者可曾抓捕?”

    郑德摇了摇头,“由于事情还正在调查之中,尚未抓捕。”

    张氏不满的说道,“寿宁侯脸上的伤已经如此明显,这难道不是证据,还需要如何调查?”

    郑德一时默然,按照李梦阳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性格的人,的确能够做出这种殴打权贵的事儿来。不过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不齿于李梦阳的为人,却也不会故意为难他。本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没想到张氏父子竟然跑到太后张氏这里将事情闹大了,让他一时也有些为难。

    “还有,皇上为何禁足两位侯爷?”张氏这时又追问了一句,“他们的家仆斗殴处置他们便是。和寿宁侯有何关系,跟建昌侯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皇上莫不是故意徇私?”

    “若不是他们驭下不严,又怎会做出毁人店铺的事情?”对于张氏咄咄逼人的追问,郑德倒是不卑不亢的解释道,“再则,儿臣只是禁足两位舅父三个月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

    “那建昌侯呢?他好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做?”

    “母后可曾听过京城四恶?”郑德看向张氏,后者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却又若有所思的看了张氏兄弟一眼,“京城四恶说的是何人,莫不是寿宁侯与建昌侯也列入其中吧?”

    “正是”郑德点了点头,“皇曾祖母之仲弟周彧、定国公世子徐延德以及两位舅舅,仗着皇亲勋臣身份横行京师,常常做出欺压百姓之事,京师百姓避之如猛虎,无可奈何之下背地称之为四恶。”他直直的盯着张氏,“若是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何以被人称为京师四恶?”

    张氏兄弟闻言却是脸色变了变,不过有太后与皇上在此,没有他们说话的份儿,也只能保持沉默

第二十六章 争执() 
“旁人之言不足为信,或许可能是误传呢?”张氏却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这两位弟弟会做出这样的事儿,毕竟平时看着都是很是懂事乖巧的人儿。也不曾有人在他面前提过自己两位弟弟的不适,怎么到了自己皇儿口中却成了一个恶人呢?

    迎着张氏质疑的目光,郑德无奈地摇了摇头,毕竟是一个长居深宫之妇人,所闻之事皆是通过他人口口相传。若是有心之人故意隐瞒而只说片面之词,难免容易受到蒙蔽。

    “母后,既然此事有可能是误传。那么为了证明两位舅父的清白,朕决定让刑部、都察院联合大理寺三法司调查一番,还两位舅父一个公道如何,你看如何?”郑德以退为进说了一句。

    “这”张氏闻言看向自己的两个弟弟,躲躲闪闪的目光让她瞬间明白过了或许还真有这事。对自己两位弟弟失望的同时,却也没有真的想要追究两人的事儿,和稀泥地说了一句,“他们也是你的舅舅,这事就这样算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