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明当皇帝 >

第22部分

混在大明当皇帝-第22部分

小说: 混在大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让宫里头的人管理,像之前宁瑾一样,内承运库和司钥库花了数百万两连本像样的账册都没有,谁知道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听到皇帝这么说,王岳也是哑口无言了。毕竟这的确也是事实,不过还是说了一句,“陛下也可以让内廷的人来管理建立账册啊。”

    “若是平日的管理的确是可以考虑的事情。”郑德点了点头,毕竟李鐩是工部侍郎,不可能整天帮郑德管理他的钱袋子,“不过在这之前,清理宁瑾留下的那堆烂摊子以及建立账册的事情,还是交由外臣来管我才放心。谁知道宫里头有没有人还和宁瑾哪些人牵扯在一起,或则做出什么假账之类的贪墨钱财中饱私囊,岂不坏了朕的事情?”

    王岳闻言也是瞬间明白过来了,皇上是对内廷的人不放心啊,难怪最近老是让外臣插手宫里头的事儿,原来原因在这儿。

    “以前皇上在东宫不是挺信任宫里头的人吗,怎么当上皇上了儿就彻底变了?难道还是因为在先帝灵柩前晕厥的事儿导致的?不会是先皇附体了吧。”王岳自己是越想越离谱,最后更是冷不丁打了个寒颤,“自己这都想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抬头看到皇上正盯着自己,赶紧说了一句,“奴婢这就去传唤工部侍郎李鐩。”便出去了。

    “之前刘阁老上疏说:内承运库以及司钥库花费数百万没有任何账册记录在案,所以朕找你来是想将内承运库、内供应库以及司钥库整理一番,将所有库存的东西都重新记录成册,你明白了吗?”郑德看着眼前的这位工部侍郎李鐩叮嘱道。

    “臣领旨”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的询问了一句,“陛下,这些不是御马监在管理吗?”

    “宁瑾现在还在天牢呆着呢,你说让谁去管理?”郑德笑着说了一句,“再则宫里头的人我也不放心,现在也只能辛苦你了。”

    “陛下言重了。”李鐩赶紧起身拱手一礼。

    “坐吧。”郑德摆了摆手,“御马监的事情就由你暂时负责起来,至于修建泰陵以及军情局的费用都从朕的内帑给付,你盯着点不要出来差错。”

    李鐩完全没想到皇上会将内廷最为重要的衙门交由自己管理,这实在太出人意料之外了,让他完全有些措手不及,“陛下,臣身为外臣,实在不适合管理内廷之事,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没关系,再说你也只是暂代而已。”郑德却是毫不在乎。对于其他皇帝或许更信任的是宫里头的那些宦官们,不过对于来自五百年后的他而言,自然知道宦官干政的危害有多大,自然而然也就对宦官没有多大好感,所以才会事事交由外臣去做。

    不过郑德也不是对外臣没有防范,郑德又想到什么,赶紧又说了一句,“至于御厩兵符等朕等会交由印绶监管理,你只要将朕的内帑整理好就行。”

    “臣遵旨。”李鐩这才松了一口气,若是皇帝真的将御厩兵符等一起交给他管理,恐怕他反倒会天天睡不着了。

    郑德点了点头,又记起一件事情,“对了,记账就用复式记账法吧。”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自然对这种记账方式熟悉无比。

    “复式记账法?”李鐩一脸疑惑的看向郑德,“陛下,什么是复式记账法?”

    “所谓复式记账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的方法,比如今年收入金花银”郑德耐心的讲解起了复式记账法的含义以及到底应该如何记账。

    李鐩虽然已经快到花甲之年,倒是理解能力也不差,很快就明白了什么叫复式记账法,也不得为皇帝的这种想法拍手称好,“如此一来,虽然记账方式繁琐了一些,却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一笔钱款的来源以及去向,也很难再做假账什么的,也不知皇上是怎么想出来的。”

    想到这,李鐩看向郑德的目光充满了疑惑以及不解,很难想象这种记账方式会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天子想出来的。

    郑德又对一旁的王岳吩咐一句,“带李卿去御马监吧。还有让萧敬给我通知下去,让宫里头的人配合点,不要弄出什么差池来。”

    王岳应了一声,带着李鐩下去了。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郑德长舒了一口气,“总算又搞定了一件事了。”

第二十九章 烽烟四起() 
皇帝想重新设立子、男二爵让长宁伯子周瑭降等袭封的事儿在朝中可谓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毕竟此事也算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利益。现在整个朝廷都是那些皇亲权贵和朝廷大臣争相上书数落对方的不是。当然郑德也少不了被言官数落一番。不过郑德现在也算是久经考验之辈,自然不会因此大动肝火。而且他现在也不算孤军奋战,还有朝中那一班权贵作为后援团呢,毕竟光靠他们还真斗不过那班子朝臣们。

    不过郑德可没心情掺杂到他们的破事中去了,无乱是那班皇亲权贵们还是那班大臣看着都令人心烦,“还是让他们去狗咬狗去吧。”

    这便是郑德对这事下的一个结论,而且他现在还一大堆麻烦事缠身呢。

    “你说陕西固原也曾遭到数万蒙古骑兵的攻击?”当兵部尚书刘大夏告诉他的消息,郑德一脸震惊之色,心脏都感觉有些受不了了。这边宣府的战事都还没有了结,陕西那头又烽火再起,这还真是按下葫芦又浮起了瓢,真是一刻都不让人安心啊!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难道还要派兵驰援吗?”想到这郑德便头疼不已,现在整个京师已经无兵可派了,至于那些下诏入京的班军还在路上呢。而且陕西离京师这么远的距离,等援军到了估计黄花菜都凉了,这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现在他总算体会到了,皇帝这个位置看来也不是那么好坐的!

    “陛下不必担心。”刘大夏起身拱手一礼,“虽然固原总兵曹雄佯装不知情拒绝救援,不过陕西巡抚杨一清亲率一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现在固原已经转危为安。”

    郑德闻言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虽然没有地图对于固原的具体位置,不太清楚到底在哪里。不过对于陕西他可是知道的,固原既然与蒙古部族接壤,自然在陕西北部。而且身为九边重镇,防守东起延绥西至兰州五百里防线,若是失守关中平原八百里可是无险可守,估计蒙古骑兵会直接兵临西安城下,到时候大明西北可就危矣了。

    “传旨将总兵官曹雄解职,以隐瞒军情罪、拒绝作战罪押解回京,交给刑部审问。”

    既然西北已经无事,自然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了。当听到固原总兵曹雄竟然装聋作哑不派兵救援的时候,郑德的眉毛可是忍不住的跳了跳。这种人竟然也能坐到总兵官的位置,也不知道自己的便宜老爸到底是怎么想的,赶紧对一旁的王岳吩咐了一句。

    “隐瞒军情罪?拒绝作战罪?这是个什么罪名,大明律好像没有这样的罪名吧。”不过看到皇上正在气头上,刘大夏倒是很识趣的闭上了嘴巴,而是又询问了一句,“那陕西巡抚杨一清陛下是否应该给与嘉奖?”

    刘大夏也只是随口一提罢了,毕竟在他看来杨一清只不过是打退了敌军的入侵,守住了一座城池而已,这样的功劳也实在没什么可嘉奖的。毕竟身为陕西巡抚主管一省军政之事,这也只能算的上是分内之事。若是没有做好,反倒是应该追究其渎职的责任了。

    不过在郑德心里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守住一座城的意义颇为重大。若是固原失守势必要派兵前往救援,而宣府战事还未结束。同时东西两线作战对大明来说实在有点吃不消,郑德可是知道现在大明现在的国库里只有区区的一百多万两白银呢。若是打成持久战,搞不好一个偌大的帝国会瞬间分崩瓦解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盛世灭亡的隋帝国便是前车之鉴。

    “巡抚是几品官职?”郑德看向刘大夏,虽然对现在大明的职官都有所了解了,可他还真没有找到关于巡抚这个职官的品级。

    “呃”刘大夏被皇帝问的有点傻眼了,“皇上这是怎么了,难道连大明的职官都会不知道吗?”

    不过想到皇帝失忆的传闻,也是瞬间反应过来,抬头看了郑德一眼,“回陛下的话,巡抚并无品级,只是加左副都御史衔巡视各地,主管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军政、民政之事。”

    郑德闻言也颇为尴尬,只好转移话题道,“既然如此,就授予其右都御史衔巡抚陕西兼任固原总兵官一职。”本来他还想将杨一清调入京师的,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大明的西北边防线上也不能没有个放心的人防守。

    刘大夏闻言一惊,没想到陛下因此直接给杨一清官升一级了,忍不住有些担忧地说了一句,“陛下,这会不会太过了?毕竟这事也算不了什么大功劳,口头嘉奖一番即可,若是直接升官恐怕会惹来非议。”

    “没事,就这样吧。”郑德不容拒绝地说道。

    不过刘大夏倒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担忧的脸上竟然挂上了一丝隐晦的笑意,弄得郑德是纳闷不已,“人家升官,你高兴什么?”

    这自然是他不知道其中内情了,否则也不会这么想了。想当年李东阳、刘大夏、杨一清曾在状元黎淳门下授业,出自同门又是师兄弟关系,在官场上相互扶持自然是应有之意,自己的师弟升官自然应该高兴了。

    “宣府战事如何了?”相较于固原距离太远还没有太多的感觉,对于宣府的战事郑德可是颇为紧张,毕竟关系到身价性命,生怕前线传来不好的消息。

    “朱晖已经率领大军已经赶到宣府了,而蒙古人虽然骑兵厉害难以抵御,不过对于攻城却没有什么经验,而且由于缺乏大型攻城器械,想来宣府已经无恙了。不过”

    话到这刘大夏微微一顿,略显迟疑地看向郑德,后者顿时心神一紧,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不过什么?”

    “不过宣府周边百姓却遭到了蒙古骑兵的劫掠,不少人口以及粮食都被蒙古人掠夺一空。”

    郑德闻言脸色颇为难看,却也没有责怪自己这位兵部尚书的意思。毕竟大明军队皆以步兵为主,若是真的出城前往救援周边百姓,恐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且搞不好宣府也会失守。不过还是不死心的问了一句,“难道就没有一点办法吗?”

    刘大夏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的心里其实也不好受,可在城外打不过人家又有什么办法呢,也只能被动的防守。相对于守住宣府这个九边重镇,其他的都是癣疥之疾。不过他还真怕郑德做出什么冲动之举,赶紧劝慰了一句,“陛下,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宣府以及京师的安全,也只能暂时忍耐一下,不可轻举妄动啊。”

    “忍忍忍,那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郑德自然不会这样冲动,不过还是憋了一肚子气无处发泄。看着一脸沉默的刘大夏,忍不住又朝他吼了一句,“你说啊?”

    之后两人皆陷入沉默之中,气氛顿时显得有些凝重。不过随即刘大夏缓缓开口道,“陛下不必担忧,其实先帝在世之时早已经知道我朝在面对蒙古屡屡无可奈何,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缺乏骑兵。所以派出了杨一清巡抚陕西,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督理陕西马政。还有太仆寺卿储巏更是南下实地调查马政方面的得失,想来不久我大明就应该能够拥有一支精锐铁骑。”

    郑德闻言一脸不信地看向他,“你这不是为了宽慰朕吧?”

    刘大夏闻言不由露出一丝苦笑,“臣又怎敢欺君罔上?陛下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向他们询问即可知晓臣是否说谎。”

    这句话倒是让郑德稍微宽心不少,对他说了一句,“你给我向陕西巡抚杨一清询问一声,现在陕西的马政情况如何,筹集到了多少匹战马了。”

    “臣明白。”说道这,刘大夏神情流露出一丝犹豫之色。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郑德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是不是哪里有出什么事儿了?说吧,朕还承受的住。”

    “回陛下的话,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思恩知府岑濬胡作非为,极力介入田州府土官内争。意图瓜分田州府,以抗拒朝廷。便掳掠上林县和武缘县,攻陷田州府,掳掠田州府土官知府岑猛家属五十人。田州知府岑猛不敌走投无路乞援,两广总督潘蕃曾令岑濬罢兵不从,于是特向朝廷请旨征讨。”

    “还真是烽烟四起啊!”郑德闻言轻抚额头,顿时感觉头疼的厉害。

    北方的战事都还没有平息,南方又闹出这么一茬来,还让不让人好好过日子了啊?还有谁说皇帝这个位置好坐了?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