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明当皇帝 >

第54部分

混在大明当皇帝-第54部分

小说: 混在大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扛鋈说哪芰Χ即锏搅薬级,甚至王璟更是达到了s级以上。

    “至于大理寺卿朕决定起复太子太傅、原吏部尚书屠滽担任。”

    对于屠滽此人,王廷相虽然没有见过,却也是知道他的一些事迹。担任吏部尚书的时候,立朝持论公允,推贤让能,自谓手执此笔。掌铨衡、刑狱,最怕误黜、错杀。凡遇送礼求情者,反放至远地。可惜这么一位这么好的官员,最后却被弹劾被迫致仕,实在令人惋惜。

    听到皇帝决定起复他,也着实令他感到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位已经都退出朝廷已经长达四五年之久了,这位刚刚登基的天子竟然还能记得起这位原来的吏部尚书,也不知是谁举荐的。

    不过听到让其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却忍不住提出了质疑,“这样会不会有些大材小用了。”

    “大材小用吗?朕并不这样认为!”郑德看向他,“还记得朕跟你提起的三权分立吗,内阁、都察院、大理寺分别职掌朝廷的行政、立法、司法,这样的位置还不算重要吗?”

    王廷相闻言一怔,他当时还以为皇帝说的是玩笑话,没想到皇帝还真的想要这样推行。

    “若是在朝中推行三权分立,恐怕会削弱天子的权威,还请陛下三思。”王廷相自然听过郑德说过这个三权分立是怎么回事,不过在看来这三权分立简直就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最后很有可能导致王权旁落,权臣谋朝篡位的事情发生。

    皇上这样做简直就在作死啊!

    也不知皇上的脑袋是怎么想的,怎么会想出如此不着边际的主意,简直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啊。

    就算你自己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天下的百姓想一想啊。若是这种事儿真的发生,天下岂不又要陷入战乱之中?

    郑德自然不会这么愚蠢,虽然有三权分立的想法,不过也只是有一个腹稿而已。具体如何实施以及该如何实施,他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但绝不是什么生搬硬套之类的。

    “这事儿我会好好考虑的。”郑德摆了摆手,又询问了他一句,“还是说说左都御史的事儿吧,朕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不知爱卿有什么好的人选?”

    倒不是郑德真的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是没有太过于在意这个专门耍嘴皮的衙门,所以对于这事儿并不怎么上心。

    王廷相想了想,“陛下,不如将南京左都御史张敷华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如何?”

    南京左都御史?郑德闻言一愣,自己倒是忘了这一茬。明朝自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还在南京留下了一套朝廷的班底。

    “就张敷华吧,到时候和三位阁老和九卿说一下。”郑德就这样将这事儿定了下来。

    “你觉得将南京这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衙署裁撤掉了如何?”

    听到皇帝竟然打起了南京这套朝廷班底的主意,王廷相顿时一惊,赶紧劝阻道,”陛下,南京乃是我大明龙兴之地,又有太祖皇帝孝陵所在,不可轻举妄动啊。而且此刻正值此刻多事之秋,也莫要再生事端为好!”

    郑德有些不以为意,就算是大明的龙兴之地又如何?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地上一个国家就能有两个朝廷了吗?

    不过他也知道王廷相说的也不差,现在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自己去处理。还真腾不出手去做这件事儿,也只能以后再说了。

    “朕想在武英殿暂时设立军机处,将整个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统一协调管理起来,也好帮朕更好的将大明所有的军队以及卫所整顿一番。不过对于军机大臣的人选,朕却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对于兵部尚书刘大夏与英国公张懋,你认为谁主谁次较为合适?”郑德直接将这个令自己感觉颇为头疼的问题直接抛了出来,想听听王廷相的看法。

    王廷相闻言一愣,皇上竟然想设立军机处统管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不过还好是暂设的。他询问了一句,“不知英国公与刘尚书是否知晓了此事?”

    郑德点了点头,“设立军机处这事儿他们都知道了,不过对于谁主谁次的问题朕也没说。现在若不解决这个问题,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还是各干各地。设立军机处就等于是个摆设,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陛下以为他们会为了这个军机大臣的这个位置互不相让吗?”王廷相反问了一句。

    郑德疑惑地看着他,“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陛下想想英国公张懋无论身份地位已经是位极人臣了,现在他争这个军机大臣又有何用?再者兵部尚书刘大夏明年正月便要告老还乡了,他又何须再去争这个不久之后便不属于自己的职官呢?”

    郑德闻言顿时恍然大悟,自己怎么就没有想明白这一点呢。军机大臣这个位置看似诱人,却又像一个烫手的山芋。看似职掌天下军权不可一世,实则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一不小心可能就丢官甚至是小命。别人估计躲都还来不及呢,又怎会真的想去争夺这个位置。

    去了一直自己压在心头的这块心病,郑德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轻抿了一口香茗,询问了一句,“对了,宫里头的事儿办的怎样了?”

第七十章 议事(下)() 
“回陛下的话,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了。不过对于内务府的事情,微臣有一些想法,不知该说不该说。”

    “你说说看。”郑德微微示意了一声。

    王廷相沉吟着说道,“微臣认为这些被裁撤的宫人应该按照年龄以及在宫里头的表现来进行遣散。尤其是那些在宫里头滥竽充数、游手好闲的宫人应该优先被遣散。还有就是那些年纪比较大,已经四五十岁的宫人已经在宫里头生活了大半辈子了,恐怕已经很难在外生存下去,我认为应该留下来。不过微臣的意思”

    “好了,宫里头的事儿朕既然交给你去做,你想怎么做就去做吧。”郑德直接打断了他的话,啰哩吧嗦的听得实在有些受不了。接着又说了一句,“若是你对内务府有什么计划想法的话,直接给我打一份报告上来。”

    虽然对报告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不过对于皇上的话却是不难理解。王廷相点了点头,“微臣明白。”

    郑德突然想起了一事,“对了,朕决定在朝廷之中推行散官制度,而朝廷的文散阶有四十二阶之多,不仅仅是多而且非常繁琐,常人根本都记得住。你回去之后帮朕将文散阶按照朝廷品级重新修订一下,就像我跟你讲的军衔一样简单明了实用。”

    “陛下,这好像没有多大必要吧?”王廷相有些迟疑的说了一句。

    郑德摆了摆手,“这事对你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这事就这样定了,不要再推脱了。”

    见皇上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王廷相也只能无奈苦笑一声答应下来。

    郑德站来了起来,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眺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回过头看向已经站来起来的王廷相,“这茶也喝得差不多,走吧。”

    随后走出了这个比较清静典雅的茶楼,郑德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茶楼,笑着对他说了一句,“今后有时间倒是可以来这里喝喝茶。”

    不过郑德并没有立刻回宫,而是带着一群人在街上溜达起来。相比较与宫里那种平静略带压抑的生活,他还是比较羡慕普通百姓的生活。可惜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愿望,也因为皇帝的身份,变成了一种遥远的奢望。

    不过郑德倒是舒心了,普通百姓倒是吓得兢兢战战。看着一群大汉簇拥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华服公子在街上闲逛,一看便知道身份不凡。十有**闲着没事干在街上寻衅滋事,生怕一不小心冲撞,打个半死就完了。所有的百姓见了郑德等一行人,都几年是绕着道儿走。

    “为何百姓们这么害怕我们,见着都绕着道儿走。”郑德回过头来看向王廷相等人,“难道我们长得很吓人吗?”

    王廷相等人闻言面面相觑,难道还需要我们直接说出来,百姓已经把你当成了仗势欺人的恶霸了吗?

    见他们都沉默不语,郑德倒也是猜到了几分。想到自己也有一天会被人当成纨绔子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苦笑。

    “算了,直接回宫吧!”郑德摆了摆手。本想着街上能不能有什么艳遇之类的,可惜小说上说的都是骗人的。街上除了一些普通的民妇之外,实在没有让他眼前一亮的女人。

    “你竟然还想在我这里白吃白住,简直就是丢了读书人的脸,还不快给我滚出去。”

    郑德刚刚路过一家客栈,就看见一个包袱扔了出来。若不是曹谦刚好上前一步挡了一下,恐怕就要砸在他自己身上了。

    “正闲着没事干呢,就摊上了这种事,这不是明摆着让我站出来管一管这种闲事吗。”

    他忍不住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捡起了这个包袱,看向那个被赶了出来的落魄书生,“这是你的包裹吗?”

    “你不是看见了吗?”这落魄书生倒是毫不客气的说了一句。见郑德身边有这么多人护着,倒是面无惧色的走上了前来,接过他递过来的包裹,转身大步离去,连一句“谢谢”都不曾说出口。

    “有些意思,可惜”郑德望着他转身离去的背影,用自己才能听得到的声音补充了一句,“可惜闲事管不成了。”

    倒是一旁的王廷相有些看不下去,大声说了一句,“身为读书人,为何如此没有教养,连声‘谢谢’都不知道说吗?”

    那人倒是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对于这种寄生在大明江山之上的蠹虫,又怎值得我说一个‘谢’字呢。反倒是你这种贪慕虚荣,攀附权贵的人才是真正的丢读书人的脸呢。”

    王廷相闻言顿时涨红了脸,他还是第一次被人如此辱骂,正想出言反击,却被郑德给阻止了。看着他快要远去的背影,大声问了一句,“敢问兄台名讳?”

    “待某高中时,尔等自会知晓。”声音远远传开,人已经消息在了拐角处。

    郑德闻言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倒是一挺有个性的人!子衡,你觉得呢?”

    “我看他是狂妄自大,不识好歹!”王廷相自然没有什么好话了。

    看着他一脸气愤的神情,郑德倒是颇为好笑,调侃的说了一句,“我还是第一次见子衡生气呢!”

    王廷相一愣,顿时显得有些尴尬。

    当郑德刚刚回到宫里头,王岳就赶过来说了一句,“三位阁老觐见。”

    郑德点了点头,对身后几人吩咐了一句,“你们都回去休息吧,子衡跟朕一起过去。”

    话毕,也没有多做停留,直接和王廷相前往了雍肃殿。

    “臣等参见陛下。”早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的刘健等人见皇帝出现后,赶紧拱手行礼。

    “诸位爱卿请坐。”郑德走到御座上坐了下来,王廷相则紧跟着侍立与其身后。

    待三位阁老坐定,郑德看向他们,“不知三位阁老前来所谓何事?”

    刘健站起来拱手道,“臣等希望陛下能够将退休制度提前实施,也安天下臣民之心。”

    郑德闻言一愣,回头看了王廷相一眼,到没想到对于这事这几位竟然想一块儿去了。

    令人他感觉到有些惊讶的同时,也暗松了一口气。毕竟这也就意味着自己不用再干那种“既当****又想立牌坊的事情了,免去了不必要的尴尬。

    不过他还是有些好奇的问了一句,“不知刘阁老为何要将退休制度的推行的事情提前呢?”

    刘健倒是没有再说什么,反而是看向一旁的李东阳。后者只好站起来拱手道,“陛下,若是按照您制定这个退休年龄,恐怕朝中文武大臣恐怕有一大批人必须退休。若是同时有这么多人致仕的话,恐怕会导致朝中的一些衙门恐怕因为缺人手而运转不过来。所以臣等三人呈请陛下提前推行退休制度,让官员分批致仕,以免造成朝廷动荡不安。”

    既然大家都想一块儿去了,内阁有提出了呈请。郑德也不会真的按照王廷相说的扭捏再三再答应,直接应下了此事。

    “这事儿虽然有悖于朕之前许下的诺言,不过既然三位阁老都这么要求了,看来我不答应也不行了,那这件事情就交给李阁老来做吧,诸位爱卿以为如何?”郑德扫了三人一眼。

    “微臣觉得可以,不过谢阁老倒是可以辅助此事。”刘健最后还是把谢迁给拉进来,显然也是想在走之前,借着此事提高这两位阁老在朝中的威信。

    郑德沉吟片刻,也是揣测到了刘健的几分想法。想了想,又接着说道,“成立一个退休制度工作小组,以你为首,谢阁老、吏部右侍郎梁储、礼部尚书王璟、右都御史张升辅助你做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