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明当皇帝 >

第59部分

混在大明当皇帝-第59部分

小说: 混在大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郑德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有些怀疑的问道,“你知道什么是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吗?”

    胡琏一愣,他还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下意识询问了一句,“陛下,什么是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一个东西的所有零件分解再按照统一的尺寸进行生产,然后进行生产流水线作业最后组装起来,听明白了吗?”

    当听完皇帝的解释之后,胡琏变得更加糊涂了。其中的一些名词更是完全听不懂,

    看着他越显迷茫的眼神,郑德只好打了一个比方,“就比如一杆长枪由枪杆和枪头还有枪缨三部分组成,若是一个人制造一杆长枪需要掌握四道工序,也就是说他必须学会制造枪杆、枪头、枪缨以及如何组装。而所谓的标准化生产就是将这杆长枪的这三个零件分解开来,按照统一标准的尺寸,分别交给四个人分别生产组装。一个人负责制造枪杆,另外两人分别负责制造枪头以及枪缨,再交给最后一个人组装一起,而这四个人就是组成了一道生产流水性。而每个人只需要掌握一道工序即可,进而也是将生产的难度降低了,又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胡琏闻言恍然大悟,瞬间明了皇帝的意思。对于需要大量生产武器的兵工厂而言,一个人虽然也能够制造长枪,但对于工匠的要求却非常高,必须要掌握这四道工序。但若是将这杆长枪拆分为四道工序,分别交给不同的人进行生产制作,对于工匠的要求却大大的降低了。你不会制造一杆长枪没有关系,你只要会制造枪头、枪缨或则进行组装任何一道工序也是可以的。如此一来,却是大大的降低了制造了一杆长枪的难度,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生产之中,大大的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

    推而广之,对于制造工艺要求更高的火铳以及火炮不也是可以用这个办法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吗?

    胡琏也是对皇帝佩服之至,也不知他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郑德看了他一眼,接着说下去,“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不过你也可以先在兵仗、军械二局试着推行一下也可以,不过目前的首要任务还是先将三大工厂建造好,明白吗?”

    胡琏点了点头,“臣明白。”

    “还有今天朕找你来,是想让你生产几面旗帜,其中一面是红底黄龙旗、一面是黄底朱明旗、一面是红底白虎旗,其中红底黄龙旗”郑德将旗帜的样式以及规格一下下比划说明给了胡琏听。不过由于旗帜的样式较为简单,倒也不是很难明白。

    至于这些旗帜的用处,是郑德上次出宫检阅京军大营之后,看着那旌旗蔽日的场面。觉得这些旗帜太过于混乱,而且没有统一的样式又缺乏象征意义,所以想要制作出一面统一的军旗出来。不过有了军旗国旗也不能少啊,所以才有了制作这三面旗帜的想法。

    红底黄龙旗,红色旗帜的正中绣一条黄色腾飞的五爪金龙,是郑德用来代表皇家的象征。

    黄底朱明旗,黄色的旗帜正中绣一个正楷的红色“明”字,是他准备用来作为国旗,代表的是朱明政权。

    朱明政权?

    咳

    现在好像因为郑德的到了,这个朱明政权变得有些瑕疵了。

    不过尽管他也不完全是朱家的人,继承的却也是朱家的家业,如此这般也算说得过去。

    红底白虎旗,红色旗帜的正中绣了一只张牙舞爪的神威白虎。由于白虎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主杀伐,古代一般用来作为军旗使用。

    “红底黄龙旗一面、黄底朱明旗三面、红底白虎旗十四面,要尽快给朕做出来。”郑德最后吩咐了一句。

    胡琏其实很想问问皇帝这些旗帜用来做什么,不过直到最后离开也没有询问半句。毕竟皇帝的身份摆在那里,也不是谁都能够质问他的。

    东厂,位于东安门之北,是一个人人看见都需要小心翼翼绕着着的衙门。

    即使严嵩每次从这个恐怕的衙门经过,心里都忍不住发怵。不过这次在王岳的陪同之下再次前来,却是别有一番心情。说不上是紧张、兴奋还是害怕。

    当门口进出的东厂番子见到王岳过来,赶紧跪下高呼“见过厂公大人”之声此起彼伏,足见后者在这个衙门当中的权势威望。

    “都起来吧,快来见过这位翰林院庶吉士严嵩严大人。”王岳对在场的所有人吩咐一声。

    在场众人起身后,面对严嵩却是不情不愿的喊了一声“大人”,稀稀拉拉的有气无力。估计若不是王岳的吩咐,这位恐怕会被他们直接给忽略过去,毕竟翰林院庶吉士这种芝麻小官还真入不了他们的眼界。

    王岳见状无奈的摇了摇头,东厂的这些番子毕竟不像读书人那么矫情,都是“有奶便是娘”的货色,若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或则是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人,都别想得到他们的尊敬。

    不过若是他们知道自己身旁这位就是他们未来的顶头上司,也不知他们会是怎样一番表情。

    他只好回头对严嵩说了一句,“严庶常莫要见怪,都是小的们不懂事。”

    “公公多虑了,下官怎会与他们计较。”

    严嵩虽然也有些尴尬,不过他也明白自己毕竟还没有走马上任,而东厂的番子们是什么样的德行众所周知,自然不会太过于在意。

    王岳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当先踏入了两人东厂大堂。严嵩紧随其后迈入其中,抬眼即可见一大幅岳飞画像,提醒东厂缇骑办案毋枉毋纵,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

    严嵩望着岳飞的画像,又想着之前皇上对自己说的话。想来当年太宗皇帝设立东厂也是希望他们能够办事公允,可惜东厂在实际办案中完全背离了这个初衷。

    “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将东厂不,是大明国家安全局的风气扭转过来,恢复太宗皇帝设立之初的目的,不负皇上的嘱托。”严嵩暗暗发誓道。

    不过他现在显然还不太明白,特务机构想要在众人面前树立正面的形象,恐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由于因为他的职能特性决定的,不是人为就可以改变的。

    就像一条隐藏在暗处的毒蛇,即使它从未咬过人。也没有人敢保证它一辈子不会咬人,也没有人不会对其产生发自内心的恐惧。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京郊一座普通的府邸之中。

    刚刚准备出门的王华看着刚刚从外头赶回来的儿子,沉吟着说了一句,“若是云儿无事,便随为父一同前往拜访一下你谢叔父吧。”

    “谢叔父?”王守仁一愣,尽管知道自己的父亲与当朝谢阁老乃是挚交好友,可自从登科之后却不曾与父亲一同前往拜访过。

    当然王守仁也是能够明白父亲的那份心思,害怕别人谤言他攀附权贵,所以即使他自己若是无事也很少前往拜访。

    “也不知父亲今后怎么突然做出了如此的决定?”王廷有些疑惑,最后还是忍不住询问了一句,“父亲,是否有事情发生?”

    王华闻言一怔,不过随即点了点头,“从你谢叔父的口中得知,朝廷确实在准备强迫达到一定年龄的官员致仕。若无意外,为父也应该是在勒令致仕的名单之中。”

    他也没有准备隐瞒什么,毕竟儿子都这么大了。父子又同朝为官,有些事情也应该让他知晓。

    “没想到传言竟然是真的,陛下真的准备清洗朝中老臣。”王守仁闻言有些忧虑的道,“这事无论是对大明还是朝廷恐怕都不是一件好事啊!”

    王华摇了摇头,“依你谢叔父之言,此事乃是因为左右都御史接连病故之事而起。陛下嫌朝中老臣太多了,想要让他们安享晚年,再者也为一些较为年轻的官员腾出一些空缺。”

    王守仁闻言皱了皱眉头,”相较于朝廷那些已经年过七旬的大臣,父亲也应该属于较年轻的官员吧。而且以父亲的才华,怎么也不该在致仕名单之中啊。”

    这话倒不是他为了宽慰自己的父亲故意说得,虽然相较于自己父亲的好友谢迁,王华虽然晚了两科中进士,却也是成化十七年科举状元,这足矣证明王华的才华。

    当然才华是一方面,能力却是另外一回事。又才华的人未必有能力,又能力的人必定是有才华的。这话虽然说得有些拗口,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事虽然还未定下来,可谁也说不准这事最后到底是如何,所以还是早做打算为好。”王华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这也是为父为何会让你同我一起去拜见谢阁老的原因。”

    听了父亲的这番话,王守仁微微有些感动。

    俗话说“父爱如山”,若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最讨厌人情交往的他是不会也不屑去做这样的事情。

    想到这,王守仁忍不住脱口而出,“父亲,孩儿都这么大了,自己的事情也能够自己处理了。而且孩儿相信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定能够位居高位一展抱负,无需您为我操心。”

    王华闻言也是忍不住暗叹一声,“是啊,云儿你也的确是长大了啊,很多事情都能够自己处理解决了。可朝廷毕竟是个是非之地,也是最为考验人际关系的地方,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够解决的。而且为父也不需要你位极人臣,只要你平平安安就好了。”

    不过他也没有把自己的这番心里话直接说了出来,只是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淡淡说了一句,“为父相信,不过这次只是正常的拜访而已。你无须多想,毕竟你也很多年没有见过你的谢叔父了。”

    王守仁也没有想那么多,听父亲这么说心里顿时放了下来,紧随着父亲前往谢迁府邸拜访他。

    另一座府邸之中,杨廷和看着恭恭敬敬站在自己面前的严嵩,询问道,“你说皇上任命你职掌东厂,随即改名为大明军事情报局?”

    “是的。”

    听到严嵩肯定的回答,杨廷和倒是没有像王廷相等人那般为自己这位门生流露出惋惜之色,而是略带有一丝疑惑。

    将东厂改为大明国安局,又任用文官职掌

    他实在搞不懂皇上此举有何用意,再者他又是怎么认识严嵩的呢?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严嵩倒是一愣,他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杨廷和看着他一脸茫然的神情,轻叹一声,“你觉得陛下此举是否是看中了你的才华,借机提拔你呢?”

    皇上看中了自己的才华?

    可能吗?

    若是真的看中了自己,又怎会让自己去职掌东厂哦不,是大明国家安全局呢?

    那个地方是能够施展一身才华抱负的地方吗?

    不说他自己不信,即使换了旁人也不相信东厂这种汇集着三教九流之人的地方,能够让人一展平生所学?

    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好吗?

    严嵩即使再傻,也不相信皇上是看中了自己的才华,直接否定道,“座师说笑了,陛下又怎能够看得上我这个新科进士呢?”

    杨廷和摇了摇头,“你是当局者迷啊!陛下能够将这么重要的衙署交由你职掌,足矣看出他对你的信任。若不是真的看中了你,又怎会将这么重要的衙署交于你职掌呢?”

    严嵩闻言一怔,觉得自己的这位老师说的好像有些夸大其词了。

    大明国家安全局,除了监视朝廷文武百官以及天下的谣言之外,不就是和都察院那样打打小报告之类的吗?

    这很重要吗?

    不过大明国安局监视的都是一些谋逆谋反、无君无父等十恶不赦之人,这看起来也好像挺重要的。

    不过也仅仅只是监视而已,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啊。

    严嵩一时显得有些纠结,他还真掂量不清这个国安局在皇上的心里分量到底有多重。

    “想想东厂在文武百官心目中的形象,便知道这个大明国安局在皇上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了。”杨廷和提点了一句。

    严嵩闻言也是瞬间明悟过来,若是如此说来皇上还是真的看中了自己,可皇上又是看中了自己哪一点呢?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而这也是杨廷和同样想不明白的地方。他虽然欣赏自己这位门生的才华,也是在对他有了足够了解之后才有的。不过若是放在翰林院当中,有才华的人却是多了去了,偏偏皇上为何会看中了他呢?

    杨廷和轻捋胡须,良久也想不通其中的关联,只好放弃了。

    他看向一旁的严嵩,却突然笑着说了一句,“看来以后在朝廷当中,还需要您来照拂老师了。”

    “座师严重了,学生何德何能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