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明当皇帝 >

第79部分

混在大明当皇帝-第79部分

小说: 混在大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只剩下一年的时间了。所以他即使不怎么卖自己这位顶头上司面子,后者也多半拿他无妨。

    望着突然离去的许进,熊绣虽然一时有些懵圈,不过随即也有些明白过来这位兵部左侍郎心底的想法。

    既然如此,那就进水不犯河水吧!

    他如是想到。

    当然,现在六部之中最为繁忙的莫过于礼部了。现在由于恩科的临近,许多考试之前的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展开着。而且这也算得上是王璟接手礼部以来着手的第一件大事,更是丝毫马虎不得。

    望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礼部大堂,郑德简直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得。不过他那显眼的着装肯定瞒不过所有的目光,肯快便被认了了出来。

    他制止了正欲行礼的各级官员,直接找上了礼部尚书王璟以及左右侍郎张澯与杨廷和,因为恩科的事情前者一直坐镇在礼部大堂之中。

    郑德在主位坐了下来,望着眼前礼部的这三位主管大臣,相较于兵部的那三人而言,无论是年龄还是能力都是值得他重视的。而且王璟和杨廷和也算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不过人虽然是他提拔上来的,却也未必能够算的上是他自己的心腹之人。

    这也算是因为这次恩科的事情之后,他隐隐感觉地到的一些东西。当然对于这种东西,他现在并不是太过于在意。

    王璟,字廷采,号东皋,山东莒南人。明成化进士,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明史给予很高

    郑德脑海里过滤了一遍这位的资料,发现自己虽然将这位拥有宰相之才的能臣给破格提拔上来了。却未曾真正的去了解发掘这位的才能,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用一句来说就是有些暴殄天物了。

    其实若不是杨廷和之前一句话的提醒,郑德还真的忽略了这位所在的特殊位置。以为以李东阳为首的内阁大学士对于恩科的事情持有异议,便一棍子将所有的人给敲死了,认为四位阁臣都赞同这事儿,不过看在看来却也是未必的事情儿。

    至少王璟是四位内阁辅政大臣之中,唯一没有多说什么而只是持有了默认态度。这多少有些暧昧的态度,在杨廷和等老狐狸看来就值得玩味了。而提醒郑德的意思,一来也让自己不至于陷入众矢之的,二来也能够卖个好给皇帝,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当看到皇帝来到礼部大堂,杨廷和显然是猜到了皇帝来这里做什么事情了!

    一切不出所料!

    “不知王卿对于这次恩科有何看法?”郑德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乐一句。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对于皇上没头没尾的一句问话,王璟一时反应不过来,郑德望着他又补充了一句,“朕准备想在这次科考之上放弃八股文格式的同时推行百分制,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经过一夜的时间他也想明白了,现在可是儒学兴盛的年代,朝中大臣皆是儒家门徒出身。让他们完全放弃科考四书五经,这恐怕不仅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够达成的目标,而且多半也是一个不现实的想法。与其如此,还不如先改变科考的录取方式。这样反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可以预见足够大的成效,间接地削弱那些只会专注于八股文的书呆子们高中的机率。

    而经过杨廷和的一番提醒,郑德也觉得自己和这四位阁老怄气实属不应该,甚至可以说幼稚的无以复加,哪有人和自己的下属置气的?

    而且自己不仅这样做了,而且竟然对于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竟然直接放任不管,不加笼络也就罢了,而且还隐隐往外推,难道不是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吗?

    每每想到这里,郑德也是老脸一红,感觉自己幼稚的不行。昨儿个想了一个晚上关于王璟、孙交等二人的定位,该如何如何看待二人所处的位置呢?

    见王璟还是有些不明白,郑德也懒得卖关子,直接开诚布公道,“王卿应该知道,我大明无论是哪一级别的科考:童试、乡还是会试等各个级别地科考考试,对于主考官员而言多只注重于对第一场考试的阅卷,甚至是要你八股文做的足够好,入了主考官的眼,剩余两场只要可以通读且没有错别字便可直接高中,爱卿觉得这样行事合理吗?或则说如此一来,另外两场考试不就变得可有可无了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王璟闻言也有些明白皇帝的意思,沉吟道,“微臣也觉得主考官过于注重于第一场考试而忽略另外两场考试实属不该。毕竟太祖皇帝既然定下三场考试自有用意且合情合理,能够更好的为我大明江山社稷选拔人才。不过在立朝百余年之后,科考机制还是不免出现了偏薄,却绝不仅仅是因为八股文的出现而导致的,还请陛下明鉴。”

    郑德点了点头,望向他道,“所以我在才想在三场考试之中推行百分制。就像我之前讲的那样,每一场考试满分一百分,按照每一场考试的分数相加总分即是士子们在这次科考的成绩,当然排名也是按照这个总分来论的。只是之前朕和尔等四位阁老简单地说说,不知王卿意下如何?”

    他想了一晚上,也觉得之前自己的这个决定太过于莽撞了。不过四位阁老在朝中的声望,就是自己做任何事情所绕不开的。而且将第一、二场考试的分数压低至只有五十分,也很容易给人攻击借口。所以郑德绕来绕去,也懒得在一些细节上多做计较。

    他真正所需要的是,王璟能够不仅在此事上为自己所用,而且在今后的一些事情上也能够真真地站在自己这一边,目前看来这个目的的确有可能达成。

    对于百分制,王璟之前听说之后也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仔细思虑过这个的可行性,发现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赞同道,“臣附议!不过陛下还应该作出如何统一给分的标准,而且在科考的时间安排上要给与充裕。”

    郑德赞同地点了点头,顺水推舟道,“既然爱卿身为此事科考的主考官,那么这次第一场、第二场的试题还是由你与礼部左右侍郎共同来出题,如何?”

    王璟闻言倒是一愣,皇上不是将这事儿交给了杨廷和吗?他望向后者,这位帝师却是微微向他示意。显然在将出试题的权利交出这位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见还是略显得有些犹豫,郑德却是不容置疑道,“这事儿就这样定了吧!”

    雍肃殿内,因为恩科的事情郑德又不得不将四位阁老再次请了回来。不过因为自己的让步,王璟对于此事也是有所妥协的。至于内阁首辅李东阳总的看来也算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剩下的也只剩下谢迁、王鏊二人,即使听到皇帝的态度有所让步,也看起来很硬气的样子。不过总算没有总是坚持己见,而是默认了此事。

    恩科的事情便在初步的达成了一致之后,总算避免了继续耽搁下去了。郑德望着一脸不服气的谢迁、王鏊二人,神情一动,突然询问了一句,“两位阁老好像都是成化十一年进士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谢迁、王鏊二人对视一眼,不明白皇上怎么询问起这事儿来了?

    郑德却好似自言自语般地说下去,“说起来我大明有两京之地,北京由朕亲自坐镇,可南京自太宗皇帝北迁之后,却总觉得有些名不副实。尤其是在裁撤镇守太监之后,更是如此了。”

    话微微一顿,抬眼望向眼前四人,“几位阁老以为呢?”

    “这”四人闻言面面相觑,实在不明白皇上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李东阳还是硬着头皮回答道,“陛下所言甚是!”

    “好像南京六部里头达到致仕年龄的官员还未接到圣旨致仕退休,而北京里头的这些事儿好像也忙活地差不多了。所以朕想派一个人为钦差大臣前往南京传旨,顺便代朕坐镇南京主持南直隶诸多事宜,几位阁老觉得如何?”

    话虽如此,郑德地目光却是有意无意地朝谢迁身上靠。这种并不隐晦地目光又岂能瞒过这几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阁老们,他们也是瞬间反应过来。皇帝说的这番话的目的,显然是针对谢迁这位内阁次辅说的。

    谢迁也没想到自己这么遭皇帝所讨厌,不过想到自己屡次犯言直谏也随之释然,“或许这一点也是自己最难受皇帝所待见地地方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他如是想到,对于皇帝的这这种行为也没有任何怨恨之心,毕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理伦常。正准备主动站出来应下此事,却有人抢先一步。

    “陛下,臣愿意担任钦差大臣镇守南京,还请陛下应允。”却是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开口说道。

    郑德倒是没有想到王鏊会主动站出来应下此事,正想说些拒绝的话,原本有些犹豫地李东阳却是赶紧地附和了一声,“臣也觉得王鏊王大人身为文渊阁大学士,的确是最适合坐镇南京之人,还请陛下恩准。”

    原本是想将有些聒噪地谢迁流放出去的,没想到最后王鏊这位新晋的内阁大学士会主动接下这份近乎于贬官的苦差事。而且内阁首辅李东阳也在一旁附和同意,事情顿时变得有些难办了。

    郑德目光在谢迁、王鏊二人身上来回徘徊,他也没想到事情最后竟然会弄巧成拙变成这样,令他顿时感觉有些纠结难办了。想要再一意孤行地流放谢迁恐怕是不可能的,不过若是王鏊的话,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毕竟他与谢迁也是同榜进士,怎么也算是削去后者一臂膀。

    想到这他也不再纠结这么多,“既然如此,那朕就任命正二品正卿大夫、文渊阁大学士王鏊担任饮差大臣、应天府府尹坐镇南直隶,钦此!”

    见皇帝对自己示意,李东阳倒也是轻车熟路地接过笔墨、黄绢开始拟旨,待最后郑德浏览无误之后,便钤上玉玺交给了王鏊。

    “关于南京达到退休年龄官员致仕名录,你可以前去吏部找韩文,再来找朕讨要圣旨。而今后你虽然身为钦差大臣、应天府尹坐镇南京,可切莫忘了朝中一干事情,须知你是京官而不是地方官。”

    郑德忍不住叮嘱道,对于王鏊此人他便没有像对谢迁那般这样讨厌。而且这样明升暗贬总觉得做的有些理亏,所以忍不住多嘴说道。”臣遵旨!”

    王鏊闻言却是颇觉地感动,显然在他这种臣子眼中看来,来自君父的一切关心都是值得动容的,在现代人眼中显然很难理解。

    当四人从雍肃殿出来,谢迁回头望向王鏊忍不住说了一句,“济之,你又何须如此呢?”

    王鏊却是笑着宽慰了一句,“于乔莫要过于自责,鏊这样做也不尽然是一时冲动。王阁老曾说唐有制‘不拟州县不入省台’,我也觉得老待在朝中不是一件好事,不如到地方真正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来得痛快。”

    “是我着象了!”见自己的这位至交好友如此看的开,也没有因为贬官之后一时的郁闷,他也觉得自己太过于敏感了。

    最高兴的莫过于将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内阁首辅李东阳了。他显然是不希望内阁任何一人流放出京,当然若真的到了这一步,王鏊的离去总比谢迁被流放的结果要好的多,朝中大臣也更能给接受。

    至于王璟,他显然是在目前内阁最没有话语权的一个,顺其自然接受现实便是最好的选择。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虽然只不过刚刚出了元宵,但京师已经云集了各地准备恩科的举人了。其实恩科的消息从去年就正式颁布了下去,有许多因为种种原因还未来的及回去的落榜士子们,便顺势直接在京城逗留了下来,潜心学习准备恩科会试。

    或许这也算是他们的幸运,毕竟大明立朝百余年,已经许久不曾开过恩科取仕了。不用因为弘治十八年乙丑年落榜而害怕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当然若是此次恩科会试再次落榜,即使再没有颜面也必须得厚着脸皮回家了。

    新皇登基开恩科取仕,也算的上是一件国之大事了。当然普通百姓也只是凑一个热闹而已,真正关心的永远都是那些读书人。毕竟若是真的能够科考高中金榜题名,可以称的上是一件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当然也不是谁都可以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