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29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29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夭宦叮搅耸Ω担识蚕嘈耪怨顾裕⌒木×Φ呐嘌鹪婪桑哺裢庵厥樱退阏怨共凰担不嵴庋觯魈址嚼暗恼揭壑校惴⑾至嗽婪傻牟拍埽饧乱渤晌嵌酥涞拿孛堋

    赵构得知燕青的地址后,便立即起身,燕青距离京城不远,就在城郊处居住,待赵构前来后,燕青也愣住了。之后,赵构便将所有的事情一律交代于燕青处置,燕青郑重其事的答应,也立即启程与林冲、鲁智深等人汇合。

    做好一切后,赵构才转身回府,他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暗中势力,为得就是与太子赵桓等人抗衡,还有就是未来大宋的发展。只有暗中培植一批势力,才有与他人叫板的资本。

    赵佶身为皇上,乃是一国之君,也有属于自己的暗中实力——琥珀山庄。赵构也不过是依样画葫芦,这件事本来早就想做了,一直没有好的时机。现在时机充分了,那便立即行动。

    赵构喃喃自语:“只要真的能完成,日后定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是奸佞之臣,还是金国、辽国,只要暗中势力规模达到,接下来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虽说我在各个机构没有任何官职,不过却有骠骑大将军头衔。现在,留在京城中的兄弟只有他们三人,而他们的身后势力便是我的基础,唯有与他们建立好关系才能真正的在朝中稳住脚步。”

    “只不过,接下来大哥应该会有所行动吧!以他的性格,决不会让我做大做强,势必会给予重击。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只怕风雨欲来了……这样也好,见招拆招,立于不败之地!”

    (本章完)

第205章 神运昭功石() 
与此同时,东宫太子府上,当今大宋最得势的六人与太子赵桓围坐在一堂,他们继续商讨如何处理赵构的事情。毕竟,赵构对于他们而言,在朝堂上没有多大的危险,不过军中还是有不小的威胁,想尽一切方法将他的兵权除去。

    “太子,以臣之见,广平郡王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威胁,也无法涉足我等的利益,不足为虑。再说,皇上的态度也明显了,他沉默不语,两不相帮,朝中势力皆是我等之人,以他一人之力又如何与我们相斗?”

    太子赵桓沉声道:“王相所说之言不无道理,不过父皇那日在朝中却公然与维护老九,只怕父皇留有一手,我们不得不防着点。若是被他趁势在朝中稳住脚跟,再想将他清除出朝中,只怕难上加难了。”

    赵桓所说的王相,乃是少宰王黼,开封府祥符县人,字将明,原名甫,赐改为黼。蔡京倒台后,王黼便代蔡京执政,伪顺民心,也是沽名钓誉之人,以权谋私。

    “回禀太子,臣以为王相说的也是正理。”朱勔躬身回道,“如今,朝中势力大半都是我们的人,郡王想要插足其中,只怕没有任何的机会,太子殿下多虑了。”

    其他人也随声附和,太子赵桓叹道:“希望如此!”

    虽然朝中大半的朝臣都是自己的人,赵桓还是有些担忧,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赵桓又见时辰已晚便让众人都回去了,其他几人都告辞离去,唯有高俅一人留在府中。

    李彦早早地离去,他是皇宫的太监总管,宫中事务较多,此次前来也不过是片刻时间,不敢多做逗留,以免被宋徽宗发现他擅离职守,故而他是第一个回宫之人,其他人则没有那么着急。

    赵桓留下高俅的原因,也不过是他在刚刚的密议中没有发表任何的言论,沉声道:“高太尉,你的建议又是什么?”

    高俅知道赵桓留下自己一人,心知他会询问这个事情,直接了当的回道:“王相所言极是,不过广平郡王的能力的确需要小心为上。以他的年纪就取得如此成就,只怕开国以来都未曾有过的事情。”

    “虽然皇上的态度模拟两可,不过依臣之见还是谨慎对待。毕竟,这些时日以来,皇上作壁上观,任由太子在朝中安插眼线,就连一些机构都有我们的人,这些事情想必皇上是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只怕要是东窗事发,一切都功亏一篑了。”

    太子赵桓紧锁眉头,道:“太尉的意思,父皇是知道,却没有行动,只怕另有目的?”

    “不错!”高俅沉声道,“当今皇上的想法,不是我们能够揣度的,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以目前广平郡王的处境,只怕他想要弄出一点动静也没有办法,任何提议都不会通过,要知道朝中重要的机构都是由我们把持,朝中的大臣也是跟随着太子的脚步,料想他们不会临阵倒戈。”

    赵桓道:“那这么说,老九的事情我们暂时不必担心了?”

    高俅回道:“回禀太子,臣的建议是暂时不必与他敌对,要是做得太过,适得其反,只怕引起皇上的忌讳。但是,广平郡王那边的动向我们要摸清楚,知根知底才有胜算。”

    赵桓点点头,道:“本宫知道了!”

    “臣,告辞!”高俅转身离去,他又深深地看了一眼沉思的太子赵桓,默默地想道:“当今皇上的心思不是我们能猜得到,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唉!……与他合作不知是好是坏?”

    高俅低头沉思不语,却又无可奈何,事情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想要全身而退只怕不可能了。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太子赵桓的能力高俅还是看得出来,就算是当今皇上的态度他也知一二,唯独赵构的行动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太子赵桓回到府中,辗转难眠,他也不是笨人,生活在宫中,终日过着争权夺利的日子,岂能不明白高俅说的话中意思。即使赵构眼下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威胁,不过养虎为患,还是需要提防。

    次日,早朝!

    群臣纷纷前来,就连赵构也穿戴整齐的出现在朝堂上,宋徽宗赵佶龙行虎步的前来,众人齐声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佶端坐在龙椅上,威严的说道:“爱卿平身!”

    大太监李彦上前喝道:“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启奏皇上,臣有本要奏!”朱勔站出身来,躬身说道。

    宋徽宗赵佶淡淡的瞥了一眼,道:“朱御使有何要事?”

    朱勔兴高采烈地说道:“回禀皇上,臣偶得一块巨型太湖石,高达四丈,乃是修建园林上好石块,还请皇上定夺此石去处?”

    赵佶听闻一块高达四丈高的太湖石,不由得心驰神往,脸上浮现出惊喜之色。朱勔见皇上露出喜悦之色,更是得意洋洋,料想自己又可以擢升了,又接着说道:“皇上,臣自受命以来,日以继夜的寻找天下奇石,想要早日修建成园林,已经收集太湖石4600块,这一块高达四丈的巨型太湖石乃是臣首见,真是大宋之福,皇上之福也!”

    赵佶的爱好之中就有天下顽石,太湖石又是四大玩石、奇石之一,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平常所见的太湖石从未有此巨大,宋徽宗听闻之下更是激动不已。虽然他心中想要大宋繁荣昌盛,不过他的秉性还是如此,对于名人书画、天下顽石等都非常喜爱,故而甚是高兴。

    任何一位当权者,都喜欢奉承之言,赵佶也不例外。并且,他依旧是“昏庸无能”更是欢喜不已。但是,宋徽宗表现出来的神态让他心里有些愤怒,却又泰然处之,不动声色。

    朱勔又接着说道:“如此巨大的太湖石,乃是神品,臣斗胆叩请皇上赐名!”

    宋徽宗沉思片刻,道:“神运昭功石!”

    朱勔附和道:“吾皇圣明!”

    群臣见宋徽宗高兴不已,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扫了他的兴致,纷纷附和道:“吾皇圣明!”

    朱勔因献石有功,被宋徽宗擢升为威远节度使。此时,朱勔红光满面,得意洋洋,他没想到只是进献一块石头就能得到封赏,心里有些得意的想道:“这块石头真是幸运石,若非有它焉能擢升?哈哈!……”

    二更完毕~~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投票~~

    (本章完)

第206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朱勔本是底层劳动人民出身却入主朝堂之上,先投靠于蔡京,后转投于高俅门下,一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以权谋私,更是千方百计,巧取豪夺,广蓄私产,生活糜烂。

    现在,他位居威远节度使,官居从二品。朱勔做官,想的不是黎民百姓,而是自己的权力更多,牟取私利更多,大发横财。在他看来,只要哄好宋徽宗便可平步青云,这一切也是太子赵桓授意。

    赵桓想借此机会试探一下宋徽宗的态度,又试探赵构。若是宋徽宗态度明确,不再喜好天下奇石,那么他就要改变策略;若是宋徽宗丝毫不改,赵构站出来便会触怒龙颜,必然受到惩戒。

    可惜,太子赵桓的计策没有实施,却让朱勔意外擢升威远节度使,还置应奉局,由朱勔担任。并且,朱勔还被宋徽宗一道圣旨下达,让他前往苏州主管其事,进贡花石纲修建园林。

    赵构首日上朝,面带微笑,自始至终都未曾发过言论,就算是明知应奉局恢复,宋徽宗继续收集花石纲。赵构还是佁然不动,风轻云淡的袖手旁观,他在想什么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早朝便说了此事后,然后便散朝了。

    朝中那些依附于太子赵桓、高俅等人的大臣纷纷前来祝贺朱勔擢升,朱勔笑呵呵的一一回应。赵构以及其他人则转身离去,不愿在此多留,深深地看了一眼朱勔,冷笑一声,暗道:“现在只不过是刚刚开始,你就好好地享受最后时间吧!”

    当天晚上,朱勔大摆宴席邀请朝臣相聚,唯独赵构及其势力没有收到邀请。不过,赵构也不以为然,这样的聚会对于他而言可有可无,他要做的事是另外一件。

    “王管家,你让宫沧前来见我!”赵构回到府中,立即吩咐王武道。

    王武躬身告辞而去,匆匆忙忙的领来宫沧,道:“回禀少主,宫沧前来了!”

    宫沧道:“少主,您喊属下前来有何事?”

    赵构道:“宫沧,你拿着我的信去一个地方,定要交给信上人,然后你便留在那里,待事情处理差不多后,你再回京向我回禀情况。另外,你带上十万两银票前去。”

    宫沧点点头,然后转身离去。

    赵构望着宫沧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朱勔,你就是我再次入朝的关键,还真是多谢你的帮助。如果不是你的话,我还不知等到何时才有此机会。当然,也要谢谢我的好大哥,真是好计策!”

    他之所以在朝堂上不发表意见,也没有劝阻,便猜到是一个陷阱。赵构屡见不鲜了,这样的计谋在后世中习以为常。并且,赵构看见自己的父皇表面上有些高兴,眼神却没有半点欢喜之色,便猜到这些事情都是假象,用以迷惑众人的,告诉他们他还是那个皇上,没有改变。

    赵构才没有任何的行动,在他看来花石纲劳民伤财,不应该继续采集。但是,宋徽宗却欣然接受朱勔的提议,还擢升威远节度使,平步青云,又派遣他前往苏州,主管应奉局之事,继续收集花石纲进贡,这些想想便猜到有猫腻。

    以他对自己父皇的了解,不至于如此昏庸。如果没有之前的相处,或许赵构也被自己的父皇外表欺骗,正如同历史上所说的宋徽宗一样,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自己的父皇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是真正的深藏不露。

    既然父皇都演戏,那么赵构又何必插手。若是真的出声制止,只怕太子赵桓等人绝对不会放过自己,故而赵构一直不发一言,就这么静观其变。

    赵构诡异的笑了笑,道:“既然你们想玩,那我就奉陪到底,不过这一次倒要看看鹿死谁手!”

    接下来两个月,赵构依旧是上朝,仍然是沉默不语,这让太子赵桓等人莫名其妙,总觉得有些诡异的地方,却又说不出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郡王,为何这两个月来,什么事情都置之不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琦沉声道,他与杨沂中、吴璘三人留在京中担任官职,职位不高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赵构明白自己的父皇将他们三人留在自己身边的原因,只因他们三人身后代表着一股势力,而且这些人都是没有依附于任何势力,这也是赵佶留给他的帮助。果不其然,经过方腊的事情后,他们三人的家族都不再阻拦与赵构联系,反而与之来往甚密。

    赵构时不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