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32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32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徽宗本来是打算睁一只闭一只眼,任由赵桓、赵构二人争夺皇位,他也没有打算出面干预。但是,赵似从苏州带来的情报却告诉他朱勔在当地胡作非为,那个时候他便有了杀他之心,只不过时机不成熟。

    赵似在调查朱勔的同时,也发现暗中有一股力量也在调查,最后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今日,上朝赵构的奏本以及证据,大大的出乎宋徽宗意料之外,也想起赵似说过的话。

    “皇兄,臣弟派往苏州的探子回报,朱勔这厮为非作歹不说,还打着进贡之名,强取豪夺,侵占良田,东南地区的官吏都由他说的算,俨然把东南地区当成自己的地盘。”

    赵似诧异道:“另外,还有一件事要与皇兄禀明,我派去的探子说,不仅仅我们再查朱勔,还有一股不知名的势力正在探查。并且,那人还说在苏州看见老九府上的人。”

    宋徽宗惊讶道:“老九府上的人?这么说,那股势力是老九的?但是,这怎么可能?”

    赵似想了想道:“皇兄,那人也没有查到那股势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比之我们不遑多让。如果真的是老九的人,那真是好事。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老九按耐住性子静静地等待着一个多月,只怕不久后便要展开行动了。”

    宋徽宗不可置否地笑了笑,唯一想不通的是赵构是何时有这样一批隐藏在暗处的势力。不过,这些对于他而言没有坏处,反而很开心。那些人要真的是赵构的,也就说明苦等了一月有余,终日沉默不语的老九终于要行动了,还是雷厉风行。

    宋徽宗很是欣慰,赞许道:“这样的人才配得上皇位,老九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赵似道:“皇兄,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做?”

    “将你派出去的人全部撤回来,要真的是老九做的,不日便能见到了。既然他想出手了,我们就不必插手。不过,这样一来也好,要是真的什么都不做,那就被动挨打了,又如何与太子等人争斗。”

    赵似点点头,他知道皇兄意思,也没有反对。宋徽宗目送着赵似离去,又看了看手中的情报,淡淡的说道:“是时候该打击一下了,朕再不出面,只怕日后大宋还不至于会发生什么事情!”

    恰好,赵构拿出的证据显示出那股势力正是他的人,宋徽宗心里也猜到了大概,脸上却不动声色,直到证据摆在自己面前,他才知道朱勔这厮狼子野心也就罢了,居然搞得怨声载道,愤怒也不是假装的,是真的愤怒了。

    “骠骑大将军赵构何在?”宋徽宗正声道。

    赵构躬身回道:“臣在!”

    “大宋吏治是该好好地整顿一下了!”宋徽宗淡淡的说道,“你参奏有功,朕赐予你监察御史之职,查清朝中大臣任何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之辈。若是查证属实,朕赐予你先斩后奏之权。”

    “你且上前来!”

    赵构恭恭敬敬的上前走去,宋徽宗从龙椅上站起来,正声道:“朕赐予汝尚方宝剑,如朕亲临,任何阻挡你监察之职,不论官级多高,权力多重,你都有权处置。”

    “朕要好好地清查大宋官吏中还有多少人如同朱勔之流,发现一人杀一人,发现两个杀一双。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在大宋谁敢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者,一律杀无赦!”

    赵构闻言高声回道:“臣遵旨!”

    宋徽宗欣慰的点点头,又让赵构下去了,然后看向了许景衡,道:“这次事情你责无旁贷,朕命你从旁协助。若是朝中再有朱勔之流,你应该知道是什么样的后果。”

    许景衡躬身回道:“臣遵旨,自当竭尽全力!”

    太子赵桓、高俅等人面面相觑,按耐住心中的惊讶,他们没有想到这次皇上是真的动怒了,朱勔引发出来的风波还只是开始。只怕接下来的事情,更加的让人难以应付。

    他们以为宋徽宗掌握枢密院、中书省的权力,手中再次握有大权,定然会给予赵构其中一个职位,却不想他反其道而行之,给予位不高权重的监察御史之职,要知道这个职位让所有人都胆战心惊。

    赵构本身就是骠骑大将军,又是郡王,又曾经做过枢密院使,还率领大军平定方腊等人叛乱,手段非常。若是他成为监察御史,只怕真的有机会将赵桓身边的亲信一个接着一个的铲除,这下太子赵桓等人慌了手脚。

    宋徽宗这招着实震慑住他们所有人,那些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之人面不改色,那些心里有鬼之人面色骤变。宋徽宗想要铲除朝中所有的贪污之人,也不过是给予这些人警告,让他们收敛一点罢了,以此让赵构立足于朝堂之上的手段。

    (本章完)

第211章 吃了秤砣铁了心() 
“启奏皇上,臣有本要奏!”

    宋徽宗阴冷地看了一眼,道:“郑大人有事要奏?”

    明知宋徽宗正在气头上,他还敢直言不讳的上奏,明摆着就是顶着皇上的怒火,不过那人怡然不惧,不是不怕死,而是真心为国为民,故而铁骨铮铮,只见那人满头皆是花白的银发,就连胡须都有些白了,此人乃是枢密院副使郑居中。

    “启奏皇上,臣以为皇上所作不妥!”郑居中怡然不惧,就算宋徽宗脸上满是怒火,他还是继续高声道:“自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的震荡。若是真的彻查下去,只怕牵扯甚大,动摇国之根基,臣以为皇上三思而行之!”

    宋徽宗冷冷的说道:“哦,那以郑大人的意思该如何做?”

    “贪官污吏,人人得而诛之!”郑居中不紧不慢地说道,“臣以为,彻查大宋贪污之人,臣担心会引起一些人的忌惮,要是再出现朱勔之流,是祸不是福。但是,这件事兹事体大,不得马虎行事,若是牵连甚广,只怕难以收场!”

    “难以收场?哼!”宋徽宗冷哼一声,高声道:“朕是天子,天下皆是朕之天下,谁敢不遵从圣旨。不说还未彻查朝中贪官污吏,要是真的查到,牵扯甚大又如何?”

    “朕要的是朝中再无贪官污吏,谁敢触怒龙颜,一律杀之!朕要告诉那些还想牟取私利官员,谁敢再以权谋私,休怪朕辣手无情;朕也要告诉天下百姓,江山还是赵氏江山,那些图谋不轨之人休得妄动!”

    “郑大人,朕看你在枢密院也没什么作为,特许你回府静养三月,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再来见朕。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出府半步,你下去吧!”

    宋徽宗淡淡的说道,又扫视一眼朝中大臣,脸色阴沉的厉害,道:“现在,还有谁反对?不妨一次性全部站出来!”

    郑居中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却被宋徽宗无情的反驳,还让自己从枢密院副使跌落凡尘,直接被关在府上。如果不是贵妃之从兄弟,不是王珪的女婿,只怕也会受到罢免官职。

    有他再前,谁敢反驳宋徽宗,只得默默地承受着,他们有些人是真的担心大宋日后的局势,有些人则是担心自己的私利受到影响。宋徽宗“杀鸡儆猴”这招,震慑朝中大臣,所有人也明白宋徽宗这次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众人也不敢再有任何的异议了。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那么这件事就全权交于监察御史处理。”宋徽宗见大臣们沉默不语,心里冷笑,他做了这些年皇上,岂能不知这些人心里的真实想法,只不过没有点破罢了。

    “退朝!”

    “皇上有旨:退朝!”

    众人急忙躬身齐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中大臣纷纷退下,唯有赵构留了下来,太子赵桓等人眼中流露出一丝慌张,急急匆匆的离去了。赵构跟随着宋徽宗来到了御书房,他也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心中有些纳闷。

    “老九,你是不是在想朕为何喊你前来!”宋徽宗微笑的看着赵构,就像是知道他心中所想似的,赵构点点头,又见他叹息一声,道:“朝中大小官员,拉帮结派,自成一体,这些朕都心知肚明!”

    “贪赃枉法、玩忽职守者大有人在,朕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现在,已经没有那个必要继续隐藏着,将他们全部清除。若是留有他们在朝中任职,只怕不是福而是一场祸事,大宋再也经不起这样的风浪了!”

    “但是,你要记得一件事,有些人目前以你的情况还不能动他,就算你想将他处之,也不得擅自行动。你的羽翼还未丰满,不可操之过急,待日后再处理也不迟!”

    赵构知道自己的父皇说得话中意思,让他不要操之过急对付高俅等人。至于,太子赵桓,赵构还真的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真正想要除去的便是高俅等人,不过宋徽宗如此说了,他也明白其中的意思。

    “儿臣知晓!”

    “监察御史乃是监察百官之职,位不高权力极大,上至宰相,下至地方官吏皆可查,就算是王孙贵族,皇亲国戚都可以查之。正是有这样的权力,才会让百官忌惮!”

    宋徽宗慢条斯理地说道:“朕让你做监察御史,给予你重权,切莫辜负朕的期望。朕知道你的本事大,有些时候还需要学习。至于,监察御史的职责以及行程,你可询问许景衡,有他辅佐,想必会事半功倍!”

    赵构想起许景衡此人,惊疑道:“父皇,许景衡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担任监察御史也有一年之久,为何一直没有作为?”

    “许景衡太过于刚正不阿,在朝中百官忌惮,真正与他交心之人不多,只因此人行事不懂变通,却又懂得察言观色。并非他没有作为,而是朕一直没有给予他这个权力,有你引路,他从旁引导,朕也放心许多!”

    宋徽宗想起此人,自知有些对不起他。毕竟,许景衡为官清廉,从不与朝中任何势力勾结,独善其身,一心一意忠于自己。不过,他行事太过于刚正,不懂得圆滑,被宋徽宗明里暗里数落了数次才学会察言观色,懂得变通。

    他也清楚朱勔之事,许景衡也曾反对过,就算是高俅、童贯等人擢升也敢直言不讳的谏言。但是,那个时候宋徽宗是身不由己,只得置之不理,这次又借助朱勔这件事,将他贬官,为得就是让他能够帮助赵构,肃清朝纲。

    赵构知道宋徽宗是为自己好,也就不再多言了,他心里的疑惑也渐渐的明白了。宋徽宗叮嘱了几声后,赵构便离开了御书房,出了宫门,直接回到府上。与此同时,宋徽宗凝望着赵构的背影,喃喃自语:“你真的成长了不少……”

    虽然赵构很想尽早除掉高俅、童贯等人,不过他的处境也明白,不得不放弃查他们的想法。赵构怕自己忍不住,直接将他们处理了,要是真的查的话肯定会比其他人要厉害得多。

    不过,赵构也清楚,自己的父皇在早朝上,龙颜大怒,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清查大宋官吏的清白,是否有贪赃枉法之人。难道宋徽宗身为皇上真的不知道哪些人贪污吗?

    当然不可能,宋徽宗不知道,赵似必然知晓,也会如实禀告。只不过,宋徽宗一直未曾有任何的干预,自有他的打算,赵构也懒得去想太多。当务之急,便是好好地做好自己这个监察御史!

    赵构暗暗地想道:“纵然被百官忌惮,不喜又如何?我又不是为他们而做官,是为了大宋江山,是为了天下百姓!既然你们忌惮我,那我就给你们来一次震撼的,让那些人好好的记住,也记住为官之命!若是想要发财就不要做官,若是做官就不要想着发财,想要鱼与熊掌兼得,只怕你们没有这个福分了!”

    (本章完)

第212章 慌了() 
宋徽宗安排赵构接手监察御史之职,自有他的打算,赵构也乐得其所,这是他想要的结果。一直以来,大宋奉行的是文人治国,也有成效,也留下了诸多棘手问题,唯有从根本上处理才能保住大宋江山。

    赵佶还是那个赵佶,却有些不同,以往昏庸无能,不敢行动,只知沉迷书画、奇石的他,变得果断,比之他的父亲神宗还要有魄力,有胆识。曾几何时,宋神宗变法,使得宋王朝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熙宁变法的实行,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七亿亩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多种矿产品产量为汉代、唐中叶的数倍至数十倍,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就连军队的战斗力也明显提高了不少。

    宋徽宗心知肚明,大宋眼前的局势唯有变法之途,却又不敢大刀阔斧的改变,以免惊起朝堂上群臣不满。自宋太祖建国之初,重文抑武,也不是长久之计,想要改变却苦于没有办法,时机也不成熟。

    如今,宋徽宗终于等不及了,下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