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36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36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抱歉,一直都在加班~~让各位久等了~~

    (本章完)

第218章 天子之怒() 
赵构见自己的父皇铁青着脸,目露凶光,便猜想他定然知道什么,硬着头皮道:“父皇,莫非您知道幕后之人是谁?”

    宋徽宗收回目光,叹息一声:“朕岂能知晓,要是知道事情的幕后主使者,定然杀无赦!”

    “那为何父皇会……”赵构诧异道。

    “也罢!事已至此,朕便告诉你!”宋徽宗心知赵构想问的是什么,只是有所顾忌罢了,事到如今他也不再隐瞒了,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件事说来,也是朕无意中得知。”

    “当初,朕不理朝政,并非真的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暗中让你的皇叔监察百官行为,奏报于朕。没想到意料之外发生了一件事情,那便是户部之中出现蛀虫,贪墨了朝廷拨发的赈灾款。”

    “朕不以为然,以为是假的,仍然是有些担忧,直到宋江等人在梁山起义,你皇叔告知朕说是赈灾款并非发放至山东。朕百思不得其解,就命他再次彻查此事,只不过发现许景衡也在调查。”

    “之后,你皇叔派人跟随在他左右,居然被他发现有人跟踪,最后许景衡却不敢擅自行动,行为更是束手束脚,渐渐地也就忘记了此事。然后,方腊起义也让这件事一再拖延,无暇顾及其它事情,你皇叔也查到一些眉目,说是朝中有人贪污了朝廷发放的赈灾款。”

    “朕一直以来是二百万两,却不想会是八百万两。若是有八百万两,又怎么会民怨四起,百姓对朕恨之入骨。若非你今日提及,朕一直都蒙在鼓里,要是朕一直追查下去势必不会发生如此大事,此乃祸国殃民之罪也!”

    赵构震惊不已,怔怔不语,他没想到许景衡之前所言有人跟踪,会是自己皇叔的人,阴差阳错之下许景衡停止调查。大宋国内又出现百姓纷纷叛乱,滋长了那些人的野心,反而贪污愈来愈严重。

    “父皇,您让儿臣担任监察御史,目的就是为此事?”赵构不确定的询问道。

    宋徽宗点点头,道:“朕任命你为御史,便是彻查此事。恰逢其时,朱勔在东南做得实在是太过了,也查到一些东西,却不想被你揭穿,那便顺水推舟,任命你监察御史,由你去调查此事,朕想看看到底是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吞并朝廷赈灾款,引发暴动,其心当诛!”

    赵构听闻宋徽宗肯定的回答,才知道自己的父皇一直是心如明镜,看上去昏庸无能,实则比谁都清楚。他也知道这件事明目张胆的查,那些人肯定有所防范,只得暗地里去查,而这个人又是最信任之人。

    放眼朝中文武百官,唯有他一人适合,其他人都无法做到,只因为他们都是朝中官吏,京城中官员多少见过,只有他一些官员没有见过,而且又没有势力,无须顾忌太多。

    只要有了牵挂做事都会束手束脚,了无牵挂便毫无顾忌!

    “构儿,朕准许你先斩后奏之权,无论是谁只要涉及在内之人,一律杀无赦!”宋徽宗杀气腾腾地说道,“务必要查清楚这件事,朕给予尚方宝剑,谁敢阻拦任由你处置,朕想要看看到底是谁敢这么大胆子,在朕的眼皮底下做出此等天人公愤之事。”

    赵构郑重地说道:“儿臣遵旨!”

    “无论你是明着来,还是暗地里来,朕都准许!”宋徽宗再次说道,意味深长地看着赵构,“构儿,有些东西不能路出水面,时机不对,待时机到了,自然就可以了,要大局为重。”

    赵构愣了一下,清醒过来后,猛地点点头,道:“儿臣知道!时候不早了,儿臣告退,父皇早些歇息!”

    “去吧!”宋徽宗淡淡的点点头,笑了笑道。

    赵构恭敬地退出书房,寻思道:“莫不是父皇已经查到我暗中培植势力,不过父皇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告诫于我,暂时不能把所有势力都展现出来吗?”

    由于宋徽宗的一句话,让赵构满脸愁容,心事重重的离开了皇宫,朝着自己的郡王府奔去。正因如此,赵构都忘记询问父皇,要是那件事涉及太子或是高俅等人该怎么办,不过这件事也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展开行动,要对那些人进行清洗,彻底的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应该听见了?”宋徽宗脸色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冷厉之色。

    “恩!”赵似不知何时出现在宋徽宗的书房中,面露凝重之色,冰冷地说道:“真是没想到,居然出现会这么严重。若是被我查出来到底是谁,一律杀之,这样的人死不足惜!”

    “的确如此!”宋徽宗阴冷的笑了笑。

    赵似瞥了一眼兄长的冰冷刺骨的目光,心里叹息一声,他知道皇兄这一次真的动怒了。虽然他也愤怒,却没有宋徽宗那般。当初,那件事他也觉得奇怪,为何朝廷的赈灾款明明已经发放出去,还是他派人暗中跟随,为何到了地方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实在是有些诧异。

    宋徽宗道:“十三点,你确定那批银两真的送到各郡县?”

    赵似正声道:“确定!”

    “看样子,朝中出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居然瞒得过朕,就连你一起都瞒住了,只怕身后有一股庞大的势力蠢蠢欲动。”宋徽宗冷笑连连,道:“不论是妄图搅乱朝纲都要死,谁都不允许颠覆大宋江山,触之即死!”

    “十三弟,那件事查的如何?”

    赵似叹道:“正如之前所想那样,朝中官吏十有八九都有贪污。不过,也有一些官员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守法,却是寥寥数人罢了。”

    宋徽宗自嘲地说道:“这便是真的天下?这便是朕的臣民?当真是无比的讽刺啊!”

    赵似安抚道:“皇兄,这件事并非你的错,有些事情我们无法去责备什么,唯有改变方是长久之计,否则……”

    “大宋亡矣!”宋徽宗苦涩地说道,“难道这一切都注定的吗?若是长此发展下去,只怕真的亡国不远矣,朕将成为亡国之君?”

    “皇兄,你……”

    宋徽宗摆摆手示意他不用劝了,冷声道:“十三弟,这一次暗中调查一番,看看到底谁敢这么胆子,无视朕的存在,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狠厉,就算是太子等人,凡是涉及其中之人,一律杀之,满门抄斩。无论是谁都不行!”

    赵似看向皇兄严眼中的杀气,喃喃自语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只怕这一次是真的要大开杀戒了,已经决定了!”

    (本章完)

第219章 线索() 
赵构从皇宫出来后,便直接回到府上,满脑子想的是这起案件。虽然宋徽宗、许景衡二人都提及过,不过难度还是比较大,这让赵构有些头疼,总觉得这件事背后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少主,您为何事烦忧?”王管家见赵构愁眉苦脸的,躬身问道。

    赵构叹道:“王管家,这次父皇让我去查一件多年的案件,这起事情已经过去了数年之久,有些东西早已物是人非,又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去做,实在是烦恼不已。”

    王管家道:“少主,不知是何案件?”

    赵构道:“三年前,朝中发起一件贪污案,贪污了二百万两,后来又发生同样的事情,总计八百万两。这起案件过去了三年,一些人早已不在,就算知道一些眉目,也从无从下手。”

    王管家惊道:“少主,您说的是不是赈灾款的事情?”

    赵构大吃一惊,道:“王管家,你是如何知道的?”

    “若是少主为此事烦忧,兴许我还能帮上一点忙!”王管家微笑地说道,“其实,这起案件庄主也知道,追查此事的人就在郡王府,还是少主的下属,我也曾经参与其中,不过真正的经过还是需要他们二人前来才行。”

    “他们二人?难道是府中的兄弟?”赵构急忙说道,他没想到自己运气这么好,感觉有些匪夷所思。

    “庄主得到皇上的旨意,说是朝中有人贪污,便着手调查。不过,庄主有要事在身,便命我前去。于是,我便派去了宫沧、黄石二人前去监视时任监察御史的许大人,又让他们着手调查。”

    王管家也不知道事情会这么凑巧,赵构想要调查的事情,他们几人也曾经参与其中,接着说道:“不过,后来因为其它的事情,这起案件也被搁置一旁。若是让他们二人前来,兴许能够得到更多的讯息。”

    赵构大惊道:“宫沧、黄石二位兄弟?”

    于是,赵构便让王管家将他们二人喊来,宫沧、黄石二人居然会是当年追查贪污案的当事人,这点出乎意料之外。或许,这便是冥冥之中天注定,直到他们二人前来,赵构还没有询问,他们已然知道了,也就开门见山地说了事情的经过,这也是王管家来得路上交代了原因。

    宫沧道:“当年那起案件,庄主让王管家出面调查,我们二人便分工明确,我负责监视许大人的一举一动;黄石负责监视其他人,不过这起案件奴才还是有些疑虑。”

    黄石接着说道:“少主,奴才负责跟踪、监视御史台其他人的行踪,他们的行为也没有多大的怀疑之处。最后,没有得到任何结果,我们便继续监视,这次的对象是户部官吏。”

    赵构问道:“那你们有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宫沧道:“当时,庄中人手不够,就我们二人前去调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奇怪之处,这些人也没有与其他人来往甚密。但是,我们觉得这件事更加奇怪,便继续追查,六部官员全部查了遍,还是没有发现什么端倪,最后将目标锁定在枢密院、三司等机构,终于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赵构急忙问道:“什么奇怪的事情?”

    黄石接话,回道:“六部其它官吏没有多大的出入,唯一奇怪的是时任户部侍郎的叶梦得居然被蔡京推荐成为户部尚书,皇上发现他却有文采,而那起案件便是从叶梦得担任户部尚书一个月便发生了,想要继续追查下去却被庄主召回,直接去了汤阴县,也就是少主当年学艺的地方,暗中保护少主。”

    赵构想了想,喃喃道:“这么说的话,这起贪污案叶梦得此人必然是个知情人。”

    现在,他想起了许景衡所说的话,一定要从户部查起,想必他也得知了一些事情,而这起事情与宫沧、黄石暗中调查的结果不谋而合,最重要的是其中还有蔡京的身影,只不过蔡京已经惨死,这条线索断了,唯一知情的人便是叶梦得了,也就是要想查清楚这起事情,必须要从他那里入手。

    “少主,奴才想起了一件事,兴许与此有关!”宫沧像是想起了某件事似的,突然说道,就连赵构都有些好奇的看着他,他又接着说道:“黄石,你是否还记得我们二人去追查这件事情的时候,户部曾经有一位官吏在酒醉时,到了杨禅的酒楼说过一番话吗?”

    众人的目光又看向了黄石,他尴尬的说道:“这件事情过去了那么久,我哪里清楚,要不还是喊他们进来,想必才知道事情的经过。”

    于是,王管家又将杨禅、陈柳等人悉数喊来,这是赵构的意思。赵构所在的郡王府本身就没有贵重物品,不管三七二十一,又不想事情那么麻烦,索性将所有人全部喊来,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杨禅道:“少主,那个人说过什么话,不是记得很清楚,又是酩酊大醉,以为是酒话,就没有过多的留意。零零散散的听到他说的是……”

    他的目光看向了赵构,想了想还是如实说道:“他说,皇上好糊涂啊,天下大乱,宠信奸臣,大宋要变天了!”

    赵构沉声道:“他真的这么说?”

    杨禅点点头,道:“绝无虚言!”

    “他为何说这样的话?难道是知道什么事情?又或是其它什么吗?”

    赵构满心疑虑,他实在是想不出到底有什么含义,也无怪乎杨禅会认为是酒话,要知道这样的言辞传到有心人的耳朵中,必然是身首异处,必死无疑,这些话都是大逆不道之言。

    “那你知道此人是什么身份?”

    陈柳接话道:“此人便是前任户部尚书朱敏中!”

    “朱敏中?”赵构诧异地看着陈柳,他还真的没有听过此人名讳,就算是史书上也未曾提及过。

    陈柳接着说道:“朱敏中乃是元丰二年进士,祖上是前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则裔孙,学识渊博,为官清廉。在元丰元年取得进士,后担任地方官吏,处事妥当,家世渊源颇深。由于此人不懂变通,廉洁奉公,又不趋炎附势,得罪不少人,以致于官运不济,直到当今皇上登基,得到赏识才从地方入京为官,政和五年官拜户部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