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43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43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史大人说得是什么,怎么听不懂?”童贯冰冷刺骨的嘲笑声,像是讥讽赵构还是太嫩了,就算率领大军取得大胜,仍然是一个孩子,还不足为虑,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

    赵构见童贯冷静下来,心知就算再问也不可能得到有用的效果,淡然道:“既然童大人坚持己见,那便没什么好说的,好自为之!”

    童贯见赵构兴致盎然地转身离开,对他不管不顾,质问道:“御史大人,本官没错,为何还让我留在此地?”

    赵构转身看了一眼,什么话也没说,直接了当地继续向前走着,心里冷笑道:“好不容易将你抓捕归案,又怎么会轻易地让你离去。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一定有这么好机会了!”

    “赵构,你敢如此做,小心你的乌纱帽!快点放我出去,放我出去!……”童贯说了这么多,赵构还是无动于衷,根本就没有将他放走的意思,怒气冲冲地吼道,就连称谓都忘记了,直呼其名。

    童贯是宦官入仕,怒吼声有些尖锐,却无可奈何,谁也不愿意搭理他。赵构早已离开了,他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当初,赵构只是扣押童贯府上的人,却没有搜查整个府,心知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便与童贯见了一面,试探口风,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就不再继续啰嗦,快刀斩乱麻。

    虽然童贯是宦官,不过入仕后,还是跟寻常百姓家一样,娶了几房妻妾。赵构想起都觉得有些怪异,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苦了那些清白之身的女子,这些也跟他无关,也不想理会童贯的家事,他要的是真正证据。

    “大人,这厮还是嘴硬?”许景衡见赵构出来了,急忙上前问道。

    赵构摇摇头,道:“他的口风紧,想要套出些什么还真的有些难处。不过,也让我心中有底,原本只是怀疑,证据不足难以定论。现在,事情已经了一些眉目,果然与他有关,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许景衡听闻有眉目,喜不自胜,紧张道:“大人,接下来该如何?”

    赵构知道许景衡心急如焚,微微一笑道:“现在,我们去搜查童府!”

    “搜查童贯?”许景衡大惊道,“童贯这厮把持朝政数年,又与蔡京同流合污,受到圣上赏识,得以加封爵位。若是我们贸然前去搜查府,只怕真的有些不妥当。”

    赵构心知许景衡担心的事情,他也又何尝不知晓,此事已经迫在眉睫,要是再不出证据,只怕明日早朝上真的乱成一锅粥,势必有些人矛头对着他,那时就算宋徽宗包庇也难以抵挡。

    于是,赵构率领许景衡、李施恩、李施仁等三人,又调拨一千御林军,直奔童贯府上,看见上面自己亲手贴的封条,然后猛地推开,一点都不客气的走了进去,他也好奇童贯到底奢华到什么地步。

    “所有人全部给我查,哪怕是一厘一毫都不能放过。若是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立即通知我。”

    赵构一声令下,众人纷纷恭敬地散开,他们开始摸索起来。无论赵构现在是御史,还是郡王,只要赵构在的一天,他们都会遵从。正是这些人在意想不到的时间给了赵构帮助,这是后话。

    赵构亲自出手去搜查,走过客厅,又走到长廊,就连厨房、卧室都一一查看了一遍,最后能确定的是童贯生活奢侈。无论是长廊、厨房等都是耗费钱财堆砌而成,这让赵构有种想把他杀了冲动。

    童贯利用职务便利到底牟取多少民脂民膏,一切都是按照皇宫规格建设,这些要是被有人看见势必会奏报皇上,然后在处置。但是,这些赵构都清楚,所以不愿意借助按照正常人思维走下去,只有出其不意才能给予致命一击。

    外面看上去不起眼,内有乾坤,这让赵构心里是愤怒,富丽堂皇的家具、假山假水是上好的和田玉石,或是悲惨装饰,就连厨房准备的菜色都是寻常人吃不到的山珍海味,要不是童贯不再此地,赵构真的有可能杀死他。

    “大人,这里没有发现!”

    “我这里也是!”

    “这里也是!”

    赵构听闻众人的禀报声,一次次的期待却又一次次的失望,这次来的匆忙不可能什么证据都没有留下,这让他有些好奇。毕竟,赵构在出其不意的情况给予打击,就算反应速度再快也不见得将蛛丝马迹毁的干干净净。

    就在赵构准备打道回府时,一道激动的声音想起来,高声道:“大人,我这里又发现,您且随我前去!”

    赵构跟随其后,这一刻的心情犹犹如绽放的百合花,激动不已道:“这一次看你如何辩解,接下来才这场博弈才朕开始。”

    赵构兴高采烈犹如初升的太阳,童贯心急如焚的想要回去便是处理这件事,只不过片刻后便被赵构逮个正着。赵构立即下令让众人合力将这些东西全部取出来,冷笑连连:“东窗事发了,且看你狡辩?这一次任你巧舌如簧,也难逃我的手心了,我倒要看看幕后之人到底是谁!”

    (本章完)

第232章 铁证如山() 
“禀报大人,经清点共计黄金八百万两、纹银四百万两、奇珍异宝共计万件,价值难以估量!”

    赵构命人搜查府苑,地毯式搜索,终于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密室。这处密室就在后院的假山处,四周又有山石阻挡难以发现,要不是心细之人,无从发现任何端倪。

    恰好,那人拨弄山石无意间碰到一块石头,露出密室,他便好奇之下与旁人一同下去查看,当他看见密室中堆积着几口木箱,打开一看居然是白花花的银两,不禁大吃一惊。

    于是,他留下几人在此看守,又独自禀报赵构。

    赵构来到此处,也是一惊,立即点起火把下去巡视一遍,看见四口木箱后,心知定然还有其它赃物。接着,赵构让人下去搜查,果然发现还有八口樟木箱,掀开帆布看见金灿灿的黄金,又发现还有几处密室存在着古玩字画,还有奇珍异宝等物品。

    按照当时的市价,总计超过数百万两,算上黄金、白银总计接近一千五百万两,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纵然童贯把持朝政十几年,仅凭俸禄或是皇上赏赐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银两,还有此处宅邸设计无不彰显奢华,这让他冷笑连连,心里恨不得将童贯千刀万剐。

    但是,赵构怎么寻找也没有发现有关于幕后之人的讯息,这让他非常的疑惑,仿佛仅仅坐实了童贯贪赃枉法的证据,幕后黑手却隐藏在迷雾中,这件事仿佛还未完结。

    赵构直接将所有赃物悉数抬进皇宫,然后御书房求见宋徽宗。赵佶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手中的奏章早已抛下,盛怒至极,他从未想过童贯居然敢如此大胆,贪赃枉法达千万之巨,气得他铁青着脸,沉默不语。

    “儿臣叩见父皇!”赵构恭敬地俯身喊道。

    “免礼!”赵佶迫不及待地沉声道,“在何处?”

    赵构道:“就在殿外!”

    “带朕前去,朕想看看这些肱骨大臣是如何对待朕的!”赵佶阴冷的笑道。

    接着,赵构便带着自己的父皇来到了赃物处,看着装得慢慢的大箱子,赵佶使了一个眼神,赵构便命人将所有的箱子打开,看见数百万两黄金、白银,还有古玩奇珍,整个人气得颤抖起来。

    “不愧是朕的股肱大臣,是朕的心腹,非常好!”赵佶咬牙切齿道,恨不得立即斩了童贯。

    赵构道:“父皇息怒,此事不简单!”

    “哦!”赵佶仍然冷着脸,不发一语,眼睛却看着赵构,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些赃物只能坐实童贯的确贪赃枉法,中饱私囊!”赵构冷静地分析道,“只不过,儿臣查封童府,上下都搜遍了也没有任何一样有力的证据指明幕后之人,儿臣断定此事定然有幕后指使之人,他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而童贯也不过是被人蒙蔽,贪得无厌罢了!”

    赵佶冷静下来,道:“你有什么建议,但说无妨!”

    “当年之事,涉及之人太广,有些事情被人刻意隐瞒,证据被毁,难以定论朝中到底是何人在操纵一切。”赵构说道,“但是,儿臣以为这才是最大的破绽,一切都按照预先设想的那样走下去,没有任何的阻碍,就算是童贯参与之中,也不可能将这么多银两留在府中,想必还有其它事情,这笔银两有些并非官印,只能证明他贪污受贿,结党营私!”

    “看似一切合情合理,却留下不小的破绽。若是没有猜错的话,这一些表象都是那人留给我们去查的,也可以说是我们中了他人的圈套。童贯的确参与其中,真正幕后之人也不清楚,只不过是沦为他人替罪羔羊!”

    “儿臣的建议,引蛇出洞,将计就计!”

    赵佶沉吟片刻,拍手称赞道:“好一个‘引蛇出洞,将计就计!’”

    赵构心里明白,这件事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生擒童贯,搜查赃款都太顺利了,以童贯的耳目理应不会迟钝。现在回想起来,赵构那日登门时,看见童贯脸上错愕、惊慌的神情,让他猜到有人故意为之。

    目的是让童贯等人暴露在外,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而那个人童贯自己也不清楚。当初,童贯参与贪污时,料想心虚一时乱了方寸,殊不知成为他人帮凶,还一步步的深陷其中,难辞其咎。

    既然那人是想让童贯做替罪羔羊,那么赵构也便将计就计,顺理成章地让他成为替罪羊,以此麻痹那人的神经,然后再暗中调查此事,就算再谨慎的人势必会露出马脚,这样才有机会查出真相,查出幕后之人到底是谁。

    于是,赵佶也没有说什么,任由赵构去行动,直接放权。另外,赵佶也下旨到刑部,立即派人查封童府,也派人前往御史台,将童贯押赴天牢,派人严密防守,以防他人与之接触,实则是担心那些人灭口。

    童贯看见刑部前来,直接将他从御史台押走,他心中有数了,知道自己这次在劫难逃了,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地跟随他们走了,也不再耀武扬威,整个人看上去萎靡不振地,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似的。

    次日,早朝!

    宋徽宗气愤不已,看着跪在大殿之上的童贯,怒火滔天的吼道:“你真是朕的心腹之臣,若不是念及你忠心耿耿。当年之事,便可贬官为民,却不思悔改,胆大包天,敢贪污千万银两,朕失望之极!”

    “真的以为朕什么不知道吗?本以为贪污不过百万两,朕既往不咎,你我仍是君臣。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传朕旨意:明日午时三刻,将童贯拉出午门凌迟处死,你可以话要说?”

    “臣自知愧对皇上,自知罪孽深重,不敢再有任何要求!”童贯垂头丧气的回道,苦涩的笑容显得无奈,又有些后悔,他知道自己走出那一步开始,便没有回头路,也知道自己终于有一天也会死,却不想报应来得如此之快。

    御林军将童贯押走,童贯早已不是曾经的他。当初,意气风发风头无人能及;现在,萎靡不振,早已丧失斗志,自知难逃一死也不愿多做辩解,只得听之任之,俯首认罪了。

    之前没有证据,童贯敢辩解;眼下铁证如山,容不得他多言。赵构自始至终不发一言,观察着朝中大臣的言行举止、神态,最后落在童贯身上,皱了皱眉头,想了片刻还是没有说出话了,而赵佶确实被童贯等人的行径气得不行,早朝那一刻身上露出的怒气,杀气腾腾,恨不得立即将他碎尸万段,足见这次真的将他气得不行。

    (本章完)

第233章 扑朔迷离() 
宋徽宗怒气冲冲地散朝,拂袖而去,足见他气愤不已。太子赵桓阴狠的瞥了一眼赵构,转身即走,不再多言;赵构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迈着轻盈的步伐离开了。

    童贯被查,所有财产尽数归于国库,再次清查田地万亩,罪加一等。这些全部都是刑部出手探查,功劳仍然记在赵构头上。原本是有赏赐,被赵佶的怒火冲淡了。

    经此一役,朝中大臣人人自危,不敢得罪赵构,生怕自己会走上童贯的道路,遥想当初风华正茂的童贯,也会有今日的局面,这让他们胆战心惊。众人再一次见识到赵构的狠戾,不得不保持缄默,更没有人背后议论纷纷。

    童贯的事情让整个早朝充满了愤怒,人人自危,那些做贼心虚之人更是不敢明目张胆的与之对抗,赵构绝不会留手。众人纷纷下去,回到府中,将那些不见不得光的银两悉数藏起来。

    宋徽宗震怒,朝野震荡,大宋官吏大部分都有不义之财,他们不敢顶风作案,尤其是赵构手段狠厉,早已见识过。宋徽宗决心彻查此事,众人惶恐不安,生怕惹火烧身。

    太子赵桓、高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