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63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63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背负着嫉妒贤良、好勇斗狠杀人的罪名,就连赵构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手段高明。

    赵有恭怒火中烧,冷笑道:“高明的手段,隐藏如此深,就连我都被他骗了。本以为懦弱无能之辈,不曾想也是有手段,从一开始引我入瓮,又让我难以逃脱责任,就算是再大的本事已经定下的案子无力回天。”

    “明明知道是他从中陷害,让我落入圈套,又能怨得了谁,要不是我好勇斗狠,岂能轻易中计,也不至于落得身败名裂,就连父王也受到牵连,唯一的遗憾是不能与之全力一战。”

    赵构唉声叹气一声:“人生难逢对手,好不容易遇到却死在阴谋中,实在是憾事!”

    赵有恭背负罪名他没有任何的抱怨,唯一的憾事便是周云清死了,好不容易找到旗鼓相当的对手,死在自己的手中。原本只是切磋武艺,最后演变成为这样场面,怨不得别人,赵有恭只能怨自己太自傲了,轻视敌人的力量。

    “当初,在众多皇子中没有人能够胜过我,就算是周云清也不过是旗鼓相当罢了,想要真正对方也不是简单地事情,真的全力交锋鹿死谁手还真的不确定。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当属我的武艺最高!”

    赵有恭顿了一下,目光看向赵构,郑重地说道:“现在想起父王所说的,一山还有一山高,走出去方能明白自己的渺小。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才懂得父王早已看出我的性格缺点,又有你的出现,我才相信那个时候的我简直是坐井观天,自高自大了!”

    “论武功,我不是你的对手;论智谋,我也不是你的对手;论胸襟,我还是输了彻底!我赵有恭生平敬重的人除了皇上、父王外,同辈中也只有周云清放在眼里,其他人都不屑一顾,而你则是另类,也是我生平第一个人佩服的同辈中人,认清了自己的渺小后,方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赵构不动如山地笑了笑,显得风轻云淡;赵有恭的话让他没有办法去接,只得一笑置之。不过,赵构也肯定赵有恭所说的话,唯有走出去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就算他的武功再高,谁敢保证在外面没有比自己强的人。

    赵构内外兼修,都不敢称之为天下第一,更不敢自视甚高,以免重蹈覆辙。若是骄傲自满不懂得自知,那么便会目中无人,刚愎自用;若是自谦过度不懂得自重,那么便会没有主见,墙头草两边倒,唯有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才是关键。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赵构来自后世深谙此道!无论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还是商海浮沉都需要与时俱进,不可固步自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固步自封便是真的阻碍自己成长,唯有走出去才能学到更多,无论是习文弄武还是其他事情都需要如此态度方可。

    赵有恭经过此事后,终于明白了很多道理;赵构年纪虽小,可他的灵魂来自后世,又没有喝孟婆汤,故而有些事情比之同龄人都要看得透彻,更懂得未雨绸缪的道理。

    赵构赞赏地笑了笑,思忖道:“日后他的成就必定超越十三叔,用之得当必是利器,用之不当则是凶器,难怪父皇对他赞赏不已!他不仅仅继承了十三叔的武学天分,更是文武兼备,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计划布置的再好,终归百密一疏!”赵有恭见赵构风轻云淡地笑了笑,没有接话,故而又继续说道。

    “百密一疏?”赵构好奇了,他猜想赵有恭能够追查到是他在幕后操纵一切,必定是有些根据,不可能无凭无据的臆测,暗暗的想道:“莫不是他手中握有其它证据?”

    赵有恭冷厉地笑了笑,道:“他的确是有些本事,那些人行动后便立即斩草除根,不留任何隐患。无论是布局还是善后都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事情,而他居然早有计划。”

    “只可惜还是百密一疏,他派遣的人前去杀人灭口时,并未仔细检查是否真的死了,居然留下了一名活口。那个人被父王的人救醒,有感于父王的救命之恩,他将事情和盘托出,还道出动手灭口的人身份,以及他们的身份。”

    “你应该猜不到他们的身份,那批人居然是他府中的家将!”赵有恭看着赵构瞠目结舌地神情,像是早已猜到是这样的结果似的,又接着说道:“我知道那些人的身份后,也跟你一样非常的惊讶。”

    “如果真的想要置身事外,万万不可动用自己府中的人,想必你也是这样想的,直到父王告诉我,这样一来才是最放心的,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心腹之人,断然不可能背叛,就算是失败被活捉也不会有人怀疑。”

    “当初,他曾经许诺成功给予高官厚禄,却不想成功后就被灭口,而那个动手的人便是禁军教头之一。如今,那人已经成为他府中的护卫统领了,就算知道了实情也无法挽回什么,一切都已经晚了!”

    “十三叔知道这件事?”赵构愣住了,惊诧万分地看着赵有恭。

    赵有恭肯定的回道:“父王知道,实际上周云清死后,我想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后便告诉了父王,他便亲自查了。只是我也是前半个月才知道那件事的真相,父王一直隐瞒我,直到我接手庄内的事情才告之!”

    “原来如此!”赵构恍然大悟,猛地想起那日自己的父皇跟自己说过的话,又想到他欲言又止的模样;他不明白父皇对赵有恭的信任来自何处,现在事情明朗了。

    既然十三叔知道了结果,那么自己的父皇也知道了结果,不过赵有恭被判罪已经成为定局。以他的猜测,必定是十三叔说服父皇让他大局为重,一来是让赵有恭学乖,二来不愿意真的扰乱整个计划,这件事也就成为他们二人的秘密,其他人都不清楚。

    若非赵有恭被自己要求成为山庄的一份子,只怕到死都不明白事情的真相。在赵似告诉事情的真相后,赵有恭也懂得自己父王的心意,只是心里有段时间的确难受,让他背负了这么久的罪名,而自己的父王一直没有说过。

    现在,赵似认为是时候告诉赵有恭,只因为赵有恭将成为赵构的左膀右臂,那就需要面对太子赵桓等人的势力,只有让他们明白太子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就足够了,这样才能做好防范,以防万一!

    (本章完)

第270章 束手无策() 
赵有恭的话解开了赵构心中的疑虑,原本以为赵有恭是杀死周云清的凶手,自己的师兄等人对他心有隔阂。如今,赵构得知一切便想到了此事,这件事必须要向众人解释清楚,不然日后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

    赵构与赵有恭一路相伴离开了,赵有恭直接回府,赵构则是前往监察院。

    但是,赵有恭与赵构并排而行,还是引起不少群臣的注意。日前便有传闻,赵构私下里多次到访楚王府与楚王赵有恭相谈甚欢。原本只是传言,今日一见才知不是传言那么简单,群臣纷纷猜测二人的关系。

    与此同时,高俅、王黼、梁师成、李邦彦等人面面相觑,脸上没有半分笑容,全部都面色凝重,然后相识一眼郑重的点点头。众人看了一眼又各自散去了,眼神中俱是沉重,闷声不响地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高俅、王黼等人不约而同地齐聚在东宫,再次共商大事!此次,他们面对的挑战比任何时候都要高,赵构一人就让他们束手无策了,又有一个难缠的赵有恭,这一下他们不得不慎重对待。

    太子赵桓铁青着脸,愤怒道:“已经有了一位让本宫头疼的对手,现在又出现了一位,他们二人要是真的联合起来,这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如果是其他人,本宫没什么意外,可他偏偏要与那厮联合在一起,真是气煞我也!”

    “多年未曾露面,居然被他翻身了;上一次能够让他受到惩罚,要不是父皇宠爱他,又是十三叔独子,仅凭那件事便可以彻底让他永无翻身之日。原本计划好的事情又怎知出现这样的变故,功亏一篑!”

    高俅等人震惊不已,他们与太子赵桓同气连枝,跟随在身边也有一段时间了,又是老江湖,岂能不知赵桓说的是何人。对于楚王赵有恭的事情,他们并不知晓很多,也没有打探过他的事迹,更没有任何交际。

    今日听到太子赵桓所言,他们才想起来多年前的那件事情,高俅等人也耳闻过,这件事李邦彦更是清楚,那个时候他还是小太监,也知道皇上对赵有恭的喜爱,也曾见过赵似。

    那件事就连民间都有流传,没想到会是看似软弱的太子设下的计谋,为得就是铲除异己。众人惊诧不已,纷纷看向怒气冲冲的赵桓,一致保持沉默,不曾多言,也不敢插嘴接话,这个时候还是沉默不语较为安全。

    “楚王这些年已经不曾在朝堂上露面,又有之前的事情,只怕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即使他与广平郡王联合,以臣之见也无关紧要,并不能左右大局。虽然日前广平郡王雷霆万钧的出手,打得我们措手不及,以这样的势头来看,只怕接下来便是其他人了。”

    高俅面色凝重,有条不紊地分析道:“广平郡王这一招‘各个击破’的确是高明,就算我们想要求情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处死。朱勔此人并无多大作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死了也就死了;童贯被处斩,出乎臣的意料之外,以他处事谨慎断然不会留下蛛丝马迹,只怕是有人相助。”

    王黼压低声音,接话道:“童贯的事是早些年做的,那个时候并无其他人知情,就连我都不知情,要想知道贪污案的详情势必调查几年前的卷宗。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只怕这位监察御史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又或是楚王暗中相助!”

    梁师成抿了一口茶,回想昔日与童贯等人的事情,赞同的点点头,道:“王右相说的不错,那个时候杂家总管大内,与他们接触频繁;贪污案翻出来后,就连杂家都大吃一惊,那些银两全部被他一人吞下去,料想他一人也吞不下那么多银两,再说那个时候蔡京尚在,只怕他也有一份。”

    “好了,都住嘴!”太子赵桓冷着脸,厉声道:“他们都已经死了,死不足惜!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时候。如果本宫没有猜错的话,只怕他们两人势必还有其它阴谋!”

    “你们对赵有恭不甚了解,也太小觑他了。不要以为他远离朝廷这些年就什么势力都没有,要是本宫没猜错的话。原本属于十三叔麾下的势力,还有他之前的部下都会站在他一边,也就是说接下来才是势均力敌的正面对抗了。”

    太子赵桓最忌惮的人是赵构,以他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不仅年纪轻轻统帅大军接连平定梁山之乱,又剿灭方腊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从将军退下转为文官时,又是功勋卓著,只怕大宋开国以来做到这样地步的人屈指可数。

    赵构的手段、智谋等都难以猜测,而且遇事冷静、沉着应对。并且,谁也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捉摸不透,实在是一位大敌,最让他忌讳的是宋徽宗的态度众所皆知发生了偏袒,而偏袒的对象便是赵构,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忌讳的事情;他是皇长子,又是太子,未来的储君,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就连手中权力都不如赵构,相比之下的确是差了一大截。

    太子赵桓最痛恨的人赵有恭,不仅仅是自幼被他压一头,受了耻辱,还是与之相见都被赵有恭无情的奚落,那种痛入骨髓的恨意让他露出狰狞的笑容,恨不得赵有恭立即死去。

    如今,这两个人联合在一起,对于太子赵桓来说是真正的大灾难,也是一大挑战。这一场战役,只许胜利不许失败;要真的败了,只怕他这个太子之位不保,也会失去价值,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太子殿下,不如我们再放出风声出去,再次诋毁楚王的名声,这样一来就算立于朝堂上,只怕也没有机会得到更多重用!”

    赵桓摇摇头,直接否定道:“那件事过去了这么久,要是再提及只怕以老九的手段又会出什么岔子了,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脸色暗了下来,他们想来想去也没有任何办法针对赵构、赵有恭两人,这才是最头痛的事情。如果一直这样被动挨打,只怕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力量也会分崩离析,偏偏他们手中没有谁是干净的,就算是太子赵桓自己都不干净,不想承认自己没有办法对付,也不得不承认束手无策。

    (本章完)

第271章 打蛇打七寸() 
太子赵桓、高俅等人心知肚明,众人手中都犯下不少的事情,真的要追究只怕在劫难逃。赵构先前立下赫赫战功,又回到朝廷上立下功绩,一直都奉公守法,还是执法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