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212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12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时间匆匆,赵构只待了一个时辰便离去了;期间,赵构没有见过任何人,哪怕是熟人都未曾相见,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邺郡,当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要是时间允许的话,赵构愿意多待些时候。

    他们两人骑着的都是军中战马,脚程不必说,耐力不错,经过来回的奔走,还是有些吃不消,最后赵构便在中途找了间客栈好生休息,准备次日清晨再接着赶路。

    “少爷,属下有一事不明!”王管家一直没有机会询问的事情,今日还是问出口来。

    赵构笑道:“王大哥是想问,为何我要如此做?”

    王管家点点头,不论是他,还是楚王赵有恭、赵似等人,亦或是皇上都有些费解。赵构再得到解除令后,便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这点倒是与陈广有些相似。

    当时的情景,众人都懵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赵构就像是真的消失了一样,完全不见踪影。虽然他是甩手掌柜,对于山庄的探子等人的门路,以及联络方式还是略知一二,想要避开耳目何其简单。

    那一日,王管家留在郡王府中焦急的等待消息,却看见一只信鸽飞来,他毫不犹豫的接住,看见上面的笔迹便知道是赵构来信了,看了之后便让他独自一人来到书院,不允许告诉任何人。

    当时,王管家与赵构见面了,赵构只是告诉他有些事情交代下去,让他撤掉所有追查自己下落的人,又命令任何人不允许寻找,待时机成熟后便会出现,只是暂时的离开罢了。

    王管家不问缘由,遵命执行,又匆匆忙忙的回去,将赵构吩咐的事情一字不漏的传达下去;另外,赵构还亲自修书一封让他代为转给楚王赵有恭,信的内容不得而知,只是看见赵有恭铁青着脸,愤怒至极的模样,便猜到不是什么好事,最后赵有恭也不是省油的灯,愣是让他前去伴随左右,也写了一封信回复。

    于是,王管家又赶回赵构这里,将信交给了他,自此以后王管家便留在赵构身边,一直隐身于暗处,从未露面。此外,王管家也成为赵构与赵有恭等人联系,传递信息的桥梁。

    即便如此,王管家还是有些费解,皇上已经说了,让赵构安心的留在府中等待便可,不明白他还是出来了为何,最让他惊讶的是赵构居然入读学院,弃武从文了,故而一直压在心里未曾询问,今日难得有此机会,就问出了口。

    “上次的事情略有成效,却未曾真正的说服人心,乃是不懂得文人的思想到底如何,故而我选择暂时离开,寻一处无人知晓的地方,亲身体验一下到底是什么想法。”

    赵构知道自己离开时,肯定是闹得人心惶惶,只是那个时候还不到时候便没有说,只得隐瞒着。现在,赵构没有任何理由继续隐瞒了,也算是给王管家以及其他人一个交代。

    “若想战胜敌人,那就得明白敌人是什么样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若是纸上谈兵,毫无实用之处,就算是再有用也是枉然。此事还得多谢潘良贵大人的提醒,也是他的意见才让我确定了这个想法。”

    “当我进入书院时,每日对着枯燥泛味的书本,已经背得滚瓜烂熟,还需要每天温故知新,这让我觉得文人的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是否愿意接受,忠心为大宋考虑,还是自私的为自己考虑。”

    “若是整日读圣人之道,却不曾实用,也不曾经历,根本毫无用处。若是没有考虑大宋目前的情况,只是以书本论天下,以自己的想法治理大宋,谈何容易,而我进入书院,取得功名便是想要见识一下这些人到底是为国为民念书,还是为了升官发财。”

    “初衷皆是为国为民,做个好官、清官,想要名留青史,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超出意料之外,渐渐地路走偏了,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忘记了原则。若想改变这样的局面,这条路怕是很难走了!”

    王管家茫然不知,似懂非懂地问道:“为何难?”

    “人心不足蛇吞象!”赵构唉声叹气一声,“贪婪乃是人之本性,有些人控制不住自己;贪了一次,渐渐地就会越来越贪婪,最后贪婪成性,害人终害己。若是所有人都是如此做,大宋危矣!”

    二更完毕~~求订阅、求推荐、月票~~多多支持~~

    (本章完)

第364章 忐忑不安() 
“真的只有十四岁?”

    此时此刻,王管家心里震撼不已,赵构的话以及做法都不像是十四岁的少年,反而像是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即使是他自己都没有想这么多,而赵构却想到,还去做了。

    王管家目瞪口呆的看着赵构,满脸的不可思议,他无法想象未来的赵构会达到什么样程度。仅凭这些日子以来,赵构所做的一切,在读书这条路上走得一帆风顺,没有任何的不适应。

    无论弃文从武,还是弃武从文,都会有短暂的适应期。即使在怎么改变,本质上还能分辨。赵构弃武从文,销声匿迹之后,俨然把自己当成书院的学生,不知便问,问个清楚明白才行。

    身上少了几分豪气、张扬,多了几分谦虚、好学,宛如两人又是一人,看得王管家目瞪口呆。在他的印象中从未有人达到如此地步,不仅仅文武兼备,还名列前茅。

    赵构的武功,王官家等人一清二楚,亲眼见识过;他的文采,有幸亲眼目睹。王管家如何不惊叹,如何不震惊。此时,赵构说的一番话,更是让他感受到赵构卓远的目光,还有超越常人的见识,实乃大才之人。

    如果说论为国为民不亚于当今皇上、赵似者,非赵构莫属。赵构对大宋的心,别人不知,身为赵构身边的人如何不知。每一步都是为了大宋着想,忧国忧民之心犹如范仲淹的“天下之忧而忧”。

    王管家感受到赵构笃定的心意,又见他疲惫的模样,心里有些不忍,年仅十四岁承担的责任太多。赵构不说,不代表王管家等人不知,就连皇上心里都清楚赵构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有心相助却又被婉拒。

    宋徽宗赵佶之所以罢黜赵构官职,一来是让他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后再重新来过,二来也是爱子心切,看见赵构瘦弱的肩膀上扛着大宋江山,这份重担就算是他自己都有些承受不住,而赵构毫无怨言的承担了。

    夜已深了,王管家辗转难眠,满脑子想的都是赵构之前所言,心里除了钦佩,更多的是无奈。

    王管家虽然脱离了山庄,毕竟是山庄的人,又是赵似亲自带起来的,对赵似格外信任与敬重。原本王管家并未打算透露赵构的行踪,以及情况,奈何赵似亲自出面,他不得不遵从,赵似对赵构的器重,王管家比谁都清楚,故而也答应下来,告之赵构的行踪,却不是事无巨细的禀报,而是有事单方面的联络。

    那是王管家听从赵构吩咐回京时,赵似亲自找到他,郑重其事地说道:“虽说你已经不是山庄的人,不过我还是有事相求!”

    “庄主不必如此,折煞属下了!”王管家见赵似恳求自己,吓了一跳,连忙回道:“若是属下做得到,定然相助庄主!”

    “我猜到你此次回来,乃是奉了构儿的命令,而你又是他身边人。若是在京城,有些事情不说我也清楚,奈何远离京城,鞭长莫及!”赵似铿锵有力地说道,“以有恭的性子必然会让你回去,陪伴在构儿身边,我只有一个要求,务必照顾好构儿,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皇上有意帮他减轻担子,可他性子太倔,怕是不愿意,不得不出此下策。没想到构儿性子太刚烈了,愣是离开京城,隐匿行踪,想必也是为了大宋江山未来才会如此做。”

    “所以,我只要求你去做一件事,好生照顾构儿;他是大宋的未来,不容有失。若是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你便直接传讯与我,我便亲自前来相助,这件事你不必对任何提及,此乃我的意思,亦是皇上的意思!”

    赵似亲自前来,又是恳求,没有半点昔日的架子,这让他有些尴尬;又听到不仅仅是他的意思,还是皇上的意思,王管家思索再三后,还是答应了。

    不过,王管家也是单方面的联络赵似,赵似联系他除非愿意,不然也没有办法。其他人都不知赵构意欲何为,唯有赵似清楚,也没有对外宣扬。今日,又听从赵构的话,回想起赵似的叮嘱,方才明白赵似所说是何事。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若非王管家之前向赵似传讯赵构现在的情况,也不会有这一次乡试,此乃恩科,也就是宋徽宗赵佶从旁协助的结果,亲自下旨重开恩科。为得是成全赵构的心意,他想去做,那便支持的态度。

    当时,赵构留在书院安心的念书,本想着还要等些时日,却不想重开恩科,这让他喜出望外,又有些疑惑。原本是在八月时分开考,而赵构入读学院时,时间早就过去了,如今开了恩科便省去了不少时间。

    王管家思前想后,心里总觉得对不起赵构;沉思许久,他还是决定向赵构坦白。当他打开房门,来到赵构门前,又听到屋内传来的轻微鼾声,王管家抬起的手又停住了。

    自此跟随赵构身边,王管家甚少发现赵构能够如此安然入睡,每日都会很晚,唯有今日睡得较早,没有任何打扰,好好地休息一下。眼看如此情况,王管家也就停住脚步,又回到自己的房间,没去打扰。

    “此事暂且不说,待以后再说不迟!”

    赵构从未像今日这样睡得踏实,一直以来睡眠都不好,忧国忧民本不是他的事情。然而来自后世的记忆,以及对历史的了解,赵构担心未来某一天,历史再次上演,国耻再现,那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不想亲身经历的痛苦,而且那人是自己的亲人。

    若是身为人子,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双亲被俘虏,国家破碎,身边的人一个个的惨死,那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因此,赵构甚少踏实的睡一觉,基本上都是谁两三个时辰已经是奢侈了。

    若非赵构兼修佛道两家的内功,相互应证,又相辅相成,哪怕少睡几个时辰都没有太大关系。次日醒来,依然精神奕奕,神采风扬,看不出任何端倪;或许是赵构将心中的事情对人倾诉了,不再压抑,又离开京城,心里想的没有之前那样多,故而睡得踏实,就连王管家出现在他的门外都不曾察觉。

    (本章完)

第365章 贡院() 
次日,赵构睡到自然醒,整个人神清气爽,精神抖擞,精气神十足。由于昨晚睡得很早,并未修炼内功,清早醒来第一件事便是练武,早上醒来必须锻炼一下,这是雷打不动的事情。

    即使再忙,清晨醒来第一时间便是练武。哪怕是修炼内功也是一种锻炼,正所谓一日不练浑身不自在。自从弃文习武后,赵构从未断绝过,哪怕是在京城为官都不曾拉下。

    现在明面上他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实际上他的武功已经达到了很高境界,不仅内外兼修,还学得很杂。为了更好地熟悉,唯有不断地重复枯燥泛味的招式,期望从中得到转变。

    赵构的内功已经大成,要想继续突破颇费一番功夫,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每天都要联系。赵构清楚,自己的内功已经出现了瓶颈,再做突破还要靠努力外,还有一丝机缘。

    如今,赵构所有的精力大部分放在修炼外功上,内功依然在修炼却比之前要少了很多。若非赵构将所有招式不断地重复演变,慢慢的吸收化为自己的武功,独树一帜。

    “少爷,该歇息了!”王管家看时辰差不多了,便吩咐小二端来一盆清水,还有毛巾等,已经一些酒菜,待赵构洗漱后,便吃了一些东西,然后准备一下便继续上路了。

    他们二人一路奔驰,终于抵达相州府邺郡的境内,看着矗立的石碑,王管家恭敬地问道:“少爷,前方不远处便是相州府!先去与他们汇合,还是先找一处客栈住下!”

    赵构想了想,回道:“咱们先去邺郡看看,熟悉一下。正好,还未前往贡院,此次前去也好熟悉一下。”

    于是,王管家跟随在赵构身后,二人快马加鞭的前行,很快便抵达邺郡。

    “邺郡”之名历来已久,自春秋齐桓公始筑邺城以来,以邺作为郡名,历经数次改变,在北宋邺郡称之为相州,两者并称。邺郡辖区有四个,即安阳县、林州市、汤阴县以及临漳县,属河北西路真定府;相州乃是正名,邺郡乃是为了赏赐诸王的爵位之地。

    邺郡乃是古名,现名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商朝以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有“七朝古都”之称。赵构曾经前来后世的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