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217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17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也不想不到十年的不打扰,换来十年后的回报!

    虽说赵似与王管家单方面联系,对于赵构在何地,作甚还是了解清楚。只要赵似想要知道,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且看他愿不愿意与否。当时,听闻赵构的决定后,赵似便说与宋徽宗听。

    “这个臭小子,到底耍什么花样!”赵佶听闻后,宠溺地笑骂一声:“当初朕让他用心读书,他日必定有所成就;偏偏不听,又弃文学武。没想到兜来兜去,又转回去了!”

    赵似调笑道:“想必是这次吃了大亏,才会心灰意冷吧!”

    赵佶微微一笑,他知道赵似是在开玩笑。毕竟,赵构的性格他们二人都清楚,要说心灰意冷根本就不可能。此外,赵构如此做的目的,他们一听便猜到七八分了,只是偶尔也会调侃一下。

    “朕倒想他的文采如何!”赵佶感叹一声。

    赵似笑道:“这有何难?”

    “你且说来听听!”

    “皇兄此次再开一科,他人不知,臣弟岂能不知。皇兄是为了构儿才如此做;无非是减少他的时间。如过皇兄想要看他的文采,只要派遣翰林院学士前去便知道了。”

    “但是,翰林学士已经全部分派任务,相州府还真的是欠缺了!”赵佶如何不想派遣信任的学士前去,不过其他人早已安排好,一时间也难以重新安排,怕是引起其他人注意。

    “前些日子,我便在翰林学士遇到一人。”赵似想起日前在翰林院之行,原本全部派遣出去了,没想到还有一人在学院读书,故而才想起此人,“臣弟以为可以派遣他前去,定然没错!”

    “派他前去不是不可以,只是他从未从担任任何职务,怕是难以担当此等大任。”赵佶听闻赵似说的一切,也觉得此人博学多才,也决定让他前去。不过,想起乡试乃是初步筛选有才之人,那人什么职务都没有,有些担心了。

    赵似笑道:“皇兄莫非是忘记了监考官,历来都有正副二人,他可以成为副主考官,再派遣一位老练之人前去担任正主考官,也算是两得其美了。”

    “如此甚好!”赵佶拍手叫好,又想起何人担任正主考官,不免有些发愁,“那何人担任正主考官呢?”

    赵佶目不转睛的看着赵似,他猜到赵似心中已经有了恰当人员,故而有意无意地看着他。

    赵似见赵佶看着自己,也没有掩饰,直接承认道:“正主考官我倒有人选,皇兄以为此人如何?”

    赵佶狐疑地看了过去,只见赵似指了指早已未见的名讳“太学博士胡迪”,赵似手中的乃是太学院取来的档案,记录的都是曾在太学任职的人员,而胡迪赫然在列。

    “怎么是他?”赵佶毫不犹豫地摇摇头,否定道:“当初,朕下了数道圣旨,他都不愿意出山,而他远在衡阳,要是让他前往相州府,怕是有千里之遥,况且来回折腾,必定不会答应。”

    赵似问道:“皇兄认为他的才学如何?若是让他担任正主考官,皇兄觉得如何?”

    虽说胡迪屡次拒不接受圣旨,还装病不愿出来,不可否认的是他确有真才实学。

    “他的才学自然不必多说了。”赵佶肯定的点点头,叹道:“若是他担任此次相州府的正主考官,那是最好不过了。以他渊博的学识,必定能选出大才之人,正好有他把关,到时候便可知道构儿的文采如何。”

    “如此便是了!”赵似自信满满的回道,“至于他出山的问题,皇兄自然不必担心,山人自有妙计!”

    赵佶淡淡的说道:“你有何方法?”

    “皇兄,你……”赵似是有苦难言,哭笑不得的看着赵佶,他的这副模样明摆着就是让他将事情全部说出来,这让赵似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低声细语道:“这不是明摆着让我说出来吗?”

    “是,又如何?”赵佶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低声道:“还不快快说出来,到底有何妙计!”

    赵佶的确不相信赵似有什么妙计让胡迪出山,要知道他可是皇上,而赵似要是‘没死’的话,或许以他们的交情想必会相助一臂之力。但是,赵似‘已死’了,根本就没有办法说服胡迪,这可是原则性问题。

    赵似气恼不已,却又不得不实话实说:“皇兄,莫非忘了十年的事情?”

    “十年前?”赵佶皱着眉头,沉思许久道:“你说的莫非是当年朕让你前去调查的事情?”

    “不错,正是此事!”赵似肯定了他的的猜想。

    赵佶问道:“即便如此,那又如何?”

    十年前,赵似尚未露面,胡迪哪里知道是赵似。再说了,这件事对于赵佶来说无关紧要,也不过是小事一件罢了。思前想后,赵佶还是想不出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说服他出山。

    赵似笑道:“十年前的事情,对于胡迪来说必定铭记于心。虽说我不曾露面,不过他露面了。此外,他正在构儿身边,就算过去了十年,以他的性格必然不会忘记他的模样,到时候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势必会书说动他出山。”

    “真的可以让他出山?”

    赵佶狐疑地看着赵似,说到底他还是有点不相信这样就可以做到让胡迪出山。毕竟,胡迪原则性极强,连圣旨都可以装病不愿意接受,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就答应下来,在他想来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奇迹发生了。

    今日二更有些晚了~~今日,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黄易先生仙逝,在此沉痛悼念!

    (本章完)

第374章 步步为营() 
赵似自信满满,高深莫测地笑了笑;接着,无论宋徽宗赵佶如何威逼利诱,或是套话都被赵似一一挡了回去,愣是不说。此外,赵似还与赵佶打了赌,要是无法说服胡迪出山,甘愿领罚。正因这句话,赵佶才没有继续追问,一切交给了赵似处理。

    入夜,赵似悄无声息地出宫,皇宫就像是自己别苑一样,来去自如。

    赵似出宫后,直接去了楚王府;此时,赵有恭早已歇息了。赵构不在的时日,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他的身上,的确是有些累了,便早些睡了。但是,赵似顾不得其它事情,直接将赵有恭喊了出来。

    有其父必有其子!

    赵有恭也是武功高强之人,他们并未留在楚王府,那里说话多有不便,便找了一处清净之地相见。

    “父王,您找孩儿有何事?为何深夜前来?”赵似虽是他的父亲,不过扰人清梦的事情当真是让人恼火,要不是赵似是他的父亲,兴许赵有恭置之不理,或是直接动手了,声音有些哀怨。

    赵似见赵有恭一副没睡醒的模样,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地骂道:“你真是没出息,少睡一会死不了人。虽说构儿不在,你也确实累了,不过这些事情是你应该承担的。”

    赵有恭点头哈腰地答允着,头昏脑涨,尚未睡醒,又听闻赵似提及赵构,这让他更是将一切怒火转移到赵构身上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也让他好好地尝试一下其中滋味。”

    “今日喊你前来,是有一件事让你立即去做!”赵似开门见山地说道。

    赵有恭不解的望着赵似,就算是有事,这个时辰也办不了,只有等到明日天亮了才行。如果长时间休息不足,只怕整个人浑身无力倒是小事,要是犯了错,怕是功亏一篑;如今半年不见的父亲,今日再见,便是大事,倒想听听看到底是何事。

    “今夜,城门已经关了,怕是无法出城;明日,你亲自前往衡阳找一位‘胡安国’的人。”赵似叮嘱一声,“此人你也认识,待你见到时便知道是谁了,务必以礼相待,不可怠慢此人。”

    赵有恭惊疑道:“父王,您让我找他是为了何事?”

    “如今恩科再开,乃是皇恩晃荡。此次让你前去找他,为得是请他出山前往相州府担任正主考官之职。”

    “即便如此,也不用从千里迢迢外让他前来吧!”赵有恭是越听越糊涂了,他没有弄明白找‘胡安国’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狐疑地看着赵似。

    赵似解释道:“你去了便知道是谁!此次让你前去的目的,便是为了测试一下构儿的实力。”

    “九弟?这跟他有何关系?”赵有恭纳闷了。

    “关系大大的!”赵似掷地有声地肯定道,“这件事让你去办,是因为那人你认识。另外,让他前往相州府,只因构儿在那里参加乡试,需要派遣正主考官,而此人学识渊博,唯有他可以胜任。”

    “我认识?又留在衡阳,学识渊博……”赵有恭低头沉思不语,脑海中浮现出那人的身影,惊呼一声:“莫非是……怎么他的名字改了?”

    胡安国的本名他们都知道,现在用的名讳,的确是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改的,唯一可以确定的便是‘胡安国’定然有什么更深的意思。赵有恭的猜测,得到赵似的赞同,而赵有恭也知道了此人是谁了。

    “当初他屡次拒绝皇上的旨意,拒不出山,难道说我前去便可以了?”赵有恭有些怀疑,并非他贬低自己,确实这件事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那人的脾性赵有恭还是记忆犹新的,又发生了那些事,定然不会出山了。

    这是赵有恭先入为主的想法,回想当年因缘际会,自己的父王结识满天下,不仅限于江湖中人、武将,还囊括其他领域的人物,有太学院博士、宫廷御医等众多人物。

    当今大宋何人面子最大,并非宋徽宗,而是‘已死’的赵似。即使赵佶贵为皇上,有些人依旧不愿意听从他的旨意,要想去往何处,就算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仍然寻不到。

    赵似要想找一个人,或是探听什么消息,哪怕是没有琥珀山庄,仍然有方法得到消息。毕竟,他们二人走的道路不同,决定了彼此结识的对象多少。赵佶登上皇位后,一直居住在皇宫中,甚少出行;赵似却是闲云野鹤,四处游逛,找寻高手挑战,这一来二去受伤在所难免,故而一些当地有名的郎中或是大夫等都与他相识,就连乡绅等人也结交。

    “我让你前去自有十足的把握!”赵似自信满满地说道,“首先你是他半个弟子,又是我的儿子;此外,还有一件事你不知道,也一并告诉你,到时候你可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他出山,仅此一次绝无下次!”

    于是,赵似将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说与赵有恭听。

    赵有恭还是有些不确定,狐疑道:“当真可以?”

    “必然可行!”赵似斩钉截铁地肯定道,“虽然他脾性倔强,也不失为知恩图报之人。如果他不念及旧情,仍然留在草庐中研究,只能说我赵似的眼光有问题,识人不清;此人迂腐,无须再理会!”

    赵似看人十分精准,从未走过眼,只要是被他看中的皆是行事光明磊落之辈,哪怕是穷凶极恶之人,他仍然给予尊重,决不羞辱,宽宏大量,非常人能比,故而赵似笃定胡安国必定出山,而且不是无休止的出山,只需一次皆可。

    胡安国是个有原则的文人,此乃优点,亦是缺点;赵似对症下药,必定药到病除。这不仅仅是自信,更是对人性的把控。虽说没有赵佶擅于用人,也不遑多让。

    于是,赵有恭满怀疑惑地听从赵似的吩咐,次日便从京城出发,赶赴衡阳胡安国居住之地,务必让他再次出山。

    但是,这件事赵构却不知情,他仍然在书院中潜心学习,王管家知道并没有多说什么。虽说有些不仁义,不过他也想更好的相助于赵构,只得如此做;有些事情暗中行事,不必告诉赵构,哪怕日后赵构会怪罪于他,依然在所不惜,因为这一切他觉得值了!

    (本章完)

第375章 麻烦来了() 
胡安国不知自己已经被人盯上了,依然悠闲自得地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辛勤劳作,摘着菜,锄锄草,日子也算过得去,而且平日里又有人前来拜会,只要不提及让他出山的事情,任何人前来都欣然款待。

    虽无大鱼大肉,皆是农家小菜,吃得清爽,喝得开心。闲暇之余,也会前往市集贩卖字画、书籍赚点余钱,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如今进入冬季,胡安国也添置了一些棉被、火炉等用来烤火。但是,他居住的小屋乃是茅草堆砌而成,要是大雪纷纷,或是大风势必无处容身,故而这些年早已不是之前那种茅草屋了。

    虽然看上去还是茅草,却内有乾坤。当初奔丧时留在家中,不知情况,小屋在大雪堆积下坍塌大半,险些丧命。

    吃过亏,胡安国不再如此下去,凭着做官时留下来的俸禄,重新整修了一番!对于独自完成这项任务,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当地百姓眼见于此,便出手相助,纷纷帮忙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