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221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21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赵构直接拉响了钟,直到张考官来到此处,失望的看了一眼赵构,搞得他莫名其妙,开门见山的说道:“学生写好了,是否可以交卷?”

    “交卷吧!”张考官兴致索然,直接将赵构的试卷慢慢的收集起来,然后又说道:“待会你收拾一下便可以出号房了,稍微休整一下,后天上午再来报道即可!”

    赵构道谢一声,便收拾了东西,恭敬地施礼然后便离开了。通常来说考试时间是三天,不过乡试考试最多就是三天,一般都是两天便可以结束,故而第三天再进场继续第二场的考试。

    由于赵构第一日便完成了第一场考试的所有试卷,此等答题速度前所未见,闻所未闻,当真是创造了纪录,成为大宋乡试时间最短的第一人。即便是隋唐时期都不曾见过这样的速度,只是不知这纪录是好还是坏!

    (本章完)

第381章 另眼相看() 
赵构交完答卷,便转身离去了,也不顾众人的目光,他可真的不愿意留在号房内。不仅仅感觉人生自由被限制,犹如蹲监牢一样,还有就是号房内传来的恶臭味,着实难受。

    由于连续考试三日,吃喝拉撒睡都在号房内,就算你憋得再厉害,不可能一直憋着,总有出恭的时候。若是小的也不过是骚味,要是大的根本就是臭气熏天,岂是人待的地方。

    甭说待上三日,就是待上一日就让赵构有些受不了,要是再继续待下去,怕是食不下咽,睡不安稳,忍受着恶臭去考试,能考好才怪;整个人都不在状态上,如何能思考。

    赵构的运气着实倒霉透了,要不是此地是号房,他又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要是武状元考试,早已出手直接将那人丢了出去。只因他旁边的那位同志,不知是吃了何物,从中午开始拉,根本没停过。

    最要命的是那股臭味,差点让赵构晕了过去。赵构在心里暗骂一声,却又无可奈何,强忍着内心的火气,只得加快手中的作答,争取早日出去才是,实在是难以忍受。

    直到此时,赵构才是真正见识到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

    为了考取功名,必须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东西,当真是应证了孟子说的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赵构对那些读书人,考取功名的文人佩服不已,如此恶臭实在是难以忍受。若非他屏住呼吸,集中精神,不想其它,专心致志地作答,只怕会吐出来,稍微不留神就一股臭味席卷而来。

    他真的怀疑那位同志是不是吃多了,还是吃撑了,当真是怒火中烧,却又无处发泄,只得一直忍受着,强压心中的怒火。若是此时有人惹恼了,怕是吃不了兜着走,只因赵构现在胃里还是一股酸味,总觉得身上有一股怪怪的气味,故而没有逗留片刻直接转身离去了。

    “这个考生实在是无礼!”张考官皱着眉头,愤愤不平地低吟一声。

    赵构走得匆忙,根本就没有在乎什么礼仪之道,更没有打声招呼,更没有喊一声便急匆匆的离去了,留给张考官的印象分便是非常低下的。即便是大宋也是非常注重尊师重道,留给考官一个好印象,对于评卷也是有帮助的。

    “张大人,他真的答好了?”胡安国捧着赵构交上来的答卷,没有立即翻看,而是询问起张大人来,他着实不相信有人如此迅速,心里有些不信,眼神却有些震惊。

    张大人回道:“武夷先生,那名考生已经答卷完毕,张某仔细检查过,的确是没有一处漏掉,全部都写满了答案。另外,此人太没礼貌了,居然走之前看都不看一样,转身便离开了,着实可恶,怕是答卷也是草率行事!”

    胡安国愣了半晌,就连张大人后面的抱怨话都没听见,心想:“他真的答完了?即便是有答案,也不可能如此迅速,难道是有人代为行之?只是搜查时没有任何携带之物,而他确实是在书写,没有任何作弊机会,莫非答卷都是他一人所写?如果这是真的话,那……”

    此时的胡安国满脑子想的都是赵构怎么这么快便答卷完毕,而且没有一处疏漏的地方,这根本就不可能。第一感觉便是赵构作弊了,哪怕是一心一意的书写也不可能如此快,只有作弊才会不假思索。

    但是,他又转念一想觉得没有可能。毕竟,这些试题并非提前想好,而是昨夜才选出来的,还是他亲自挑选出来的。如果真的是作弊了,也没有人做到未卜先知,故而又否定了。

    “武夷先生!武夷先生!……”张大人见胡安国不理会自己,两眼无神,呆若木鸡地模样,不仅呼喊了几声。

    “哦!”胡安国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又见张大人诧异的目光,皱着眉头,沉声道:“张大人,你收完答卷时,是否看过此考生答的如何?”

    “这……”顿时,张大人尴尬了,他气恼赵构的不礼貌行为,一时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了,那便是有没有认真的看一遍。说实话,他还真的没有,支支吾吾地回道:“没……没有!”

    胡安国听闻后并未气恼,也没有责备,急切地说道:“那便我们认真的看一遍如何?”

    于是,张大人与胡安国二人一起认真地看了一遍赵构作答的试卷。不过,他们看得当然不是一样,也不可能全部都看完。毕竟,胡安国是正主考官,一切听凭他做主。

    胡安国看的是《春秋》,只因他正在研究的便是这门学问,故而挑选擅长的领域;张大人则选择看了《论语》,只因他也是教导这门课程的先生,平日里看得最多的便是它。

    胡安国、张大人二人足足在赵构的试卷上看了三遍,而且还是同一个试卷,没有更换其它试卷。半个时辰后,他们二人都抬起头,面面相觑,呆若木鸡地傻愣着看着对方。

    张大人眼里的震惊之色,胡安国了然于胸;胡安国眼里的惊愕,张大人看得真切,他们二人都被赵构的文采深深地吸引住了。不论是作答的言语,还是入手方式都恰到好处,从头至尾没有任何一丝阻碍,非常的顺畅。

    “当真是好文章啊!”张大人由衷的赞赏一声,赵构回答的内容与他所想相差无几,还有更有深刻的道理,其中居然包含了治国之道,虽是只言片语却有画龙点睛之笔,当真是好文章,没有任何的主观意识,完全客观的评价。

    胡安国也傻了,他是做学问的,也是研究《春秋》的。但是,看完赵构所写文章过后,胡安国也不得不赞赏,颇有几分大师风范,可以看出赵构并不是胡乱答卷,乃是专心致志地回答。

    “当真是大才也!”胡安国衷心地赞叹一声。

    直到此时,胡安国、张大人二人对赵构的态度一下子转变了,不再是主观的认为赵构胡乱作答,而是另眼相看。不仅仅是赵构创下的最快答题速度,而且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就连他们二人都赞扬,足见赵构的文字功底只强不弱,当真是博览群书。

    (本章完)

第382章 人有三急() 
胡安国、张大人二人只看了一篇赵构写的文章,就对他另眼相看,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此外,他们便没有再继续看下去,就算他们心里想要继续看下去,也得不放弃,因为时间不对。

    所有的考生都交卷后方可阅卷,统一的封存好,待三场考试全部完成,再仔细的阅卷。正因为这样,使得每次监考的考官任务都非常繁重。现在不过是乡试,要是会试更是复杂,殿试反而更加轻松些。

    赵构就待了一个晚上,次日傍晚便出来了,这可吓傻了在外等候的王管家。原本以为赵构需要待上几日才会出现,没想到仅仅过去了一晚,就出现在贡院外面。

    “少爷,怎么你……”王管家目瞪口呆的望着站在面前的赵构,有种不真实感,这让他很是诧异。

    赵构皱着眉头,直接说道:“有事待会再说!”

    王管家一愣,又见赵构眉头紧锁,偶尔间也能闻到一些不一样的气味,心领神会地立即跟上步伐。赵构急匆匆的赶回客栈,吩咐店小二准备热水要洗澡,而王管家也早已将换洗的衣裳准备好,待他洗好后便可以换上。

    整整过去了半个时辰,赵构才觉得身上干净了些,没有那么重的味道。于是,王管家便推门而入,手中端了一些饭菜过来。赵构见只有一副碗筷,便让小二再拿了一副碗筷,又加了几样小菜,还有一壶烧刀子。

    天寒地冻喝些酒水暖和一下身子,屋内的炭火烧的正盛,赵构直接吃起了牛肉火锅,又喝着烧刀子,王管家也坐下一起吃了些菜,又喝了一些酒,身子也暖和一些。

    赵构在贡院内考试,王管家便哪里也没有去,一直守在贡院外等候。因此,他也是有些吃不消了,喝些酒身子一下子暖和了一些。赵构亲自添了一些木炭,一簇火苗猛地窜了上来,木炭在炭火的炙烤下,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少主,怎么你如此快便出来了!”王管家还是有些不明所以,故而出声问道。

    王管家不提还好,一提赵构心里满是怒火,他将贡院号房内遇到的事情一股脑的说了出来,那语气真的恨不得破口大骂,将那人直接踢飞出去,要不是一直忍着,怕是真的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

    “王兄,你说这到底是考试,还是受罪啊!”赵构破口大骂道,“那人真不知道吃了什么,要不是顾及一些事情,真的好好地教训一下才是,就算真的要出恭总得照顾一下身边的人感受!……”

    “哈哈!……”王管家仰天大笑起来,他没想到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原本以为赵构提前出来,是因为不想考试了,直接回京的打算。没想到提前出来是忍受不了有人在里面出恭,最重要的是恶臭连连,如何让他能忍受。王管家没心没肺地大笑起来,他知道赵构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有些憋屈在所难免,不过决定了这条道路,势必会遇到的。

    “有那么好笑吗?”赵构想起那件事就气恼不已,又见王管家如此大笑,心里更是郁闷了。

    王管家笑了一阵,道:“少主,此乃人之常情也!俗语曰:人有三急,便是这个道理。若是真的有什么情况,怕是想憋着也无可奈何!毕竟,憋得太难受了,只得如此做才行。”

    “哈哈!……少主虽然决定走上文人这条路,却不知这条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好比说此次的乡试一样。至于会试怕是更厉害,有些考生紧张的直哆嗦,要知道向前一步便是鱼跃龙门,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向后一步便是被人诟病,被人耻笑,少主以为谁还管这些。”

    “监考官不论你在号房内做啥事,只要你不是作弊,便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一切依靠自己才行。即便那人在号房内出恭,也是情有可原,少主要多担待一些才是。”

    赵构狐疑道:“王兄,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莫非你也曾参与科举考试?”

    如果不是情非得已,赵构真的想要弃之不顾,直接选择不答题了。那其中滋味当真不是常人受得了,要是忍耐三日,真的吃不消,实在是“臭不可闻”。现实告诉他,自己选择的道路哪怕是跪着也得走下去。

    “少主莫非忘记属下之前是做什么的?”王管家揶揄道,“属下曾是山庄之人,也曾追查乡试时是否有考官私下收受贿赂等事情,故而有些时候也曾伪装成士兵或是侍卫前去监考,故而有时候当真是状况百出,无可奈何也!”

    “原来是同道中人啊!”赵构调笑一声。

    王管家接着问道:“少主,你答题如何?”

    相比较其他事情,王管家更关心是否答题,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他下一步动作。在他看来,如此迅速的答题,哪里能完成,大多数是放弃了,或是草率应答,不假思索的糊弄一下。

    赵构的确是不假思索,这点王管家还是说对了;不过,赵构不是糊弄,更不是胡乱作答,而是认真的作答了,故而他点点头,自信满满地说道:“这点你就不必担心了,必定是完成了才出来的,相信他们看见了也定然说好。”

    王管家见赵构信心十足地模样,心里的石头放下来了,不过在他看来还是有些担心。之前,王管家曾经亲身经历过考试的场景,从未出现过有人昨日进去,今日便出来的道理,哪怕是再有才华,也需要思索才行。

    但是,赵构自信满满的笑容,让他稍稍放下心。

    赵构不知道的是自己的答卷,的确是掀起了巨大波浪。在他离开后,胡安国、张大人二人便一睹为快,纷纷拍手称赞,仅凭这点赵构就已经创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