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314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314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宋军兵力有五六万人,不说全部都是精锐之师。至少,宋军的兵力就远远强过岐沟关守军数倍,根本就不用担心。因此,郭药师才会选择强行突破的决定,唯有强行突破方能最快达到目的。

    “郭将军,岐沟关守将是何许人也?”

    郭药师回道:“燕王耶律淳!”

    “燕王耶律淳?”赵构一愣,这让他有些不明白了。

    郭药师解释道:“燕王原本坐镇于幽州,乃是幽州真正的最高指挥。但是,耶律淳眼见宋军前来攻打,明哲保身便率领一干心腹退走至岐沟关,接管岐沟关的指挥权,名义上说的是援军,实际上是保护自己的安全。”

    “那么燕王能力如何?”赵构再次问道。

    郭药师沉声道:“回禀大帅,这个事情还真的不太好说。但是,属下可以肯定的是燕王妃萧普贤女乃是一位杰出才能的女子,犹如当年的萧太后一样的人物。”

    燕王耶律淳在幽州地区也算是有些名望,不过燕王妃更是不得了,有些事情燕王都处理不了的,燕王妃却能处理。因此,燕王妃的名头也不亚于燕王,甚至超过了燕王。

    至于燕王丢失幽州地区,这也是燕王妃的建议,要是真的死守,他们也不见得会有胜利,故而自己等人先行一步撤离,无非是等待时机。因为燕王也是野心勃勃之人,他一直想要取而代之。

    赵构听闻过后,心里已经有了盘算了。他猜测这位燕王是有自己的小算盘,而且他不是真的尽心尽力的为天祚帝效命,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能够称帝而做准备。

    只可惜燕王错算了宋军的战斗力,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仅仅只有一万人想要东山再起,那是痴人说梦,赵构根本就不会给他任何机会。

    经过分析,岐沟关只有强行突破这条选择,其它的方式都行不通。因此,赵构决定大军直接挥师南下,全力以赴地进攻岐沟关。曾经在岐沟关之战,宋军惨败;现在,赵构也同样选择岐沟关,他要告诉所有人大宋已经今非昔比了。

    “燕王,宋军已经抵达至岐沟关外五里处!”

    燕王耶律淳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宋军脚步来得如此之快。之前,他好不容易从幽州撤离出来。宋军没有半点动静,没想到大雪过后,宋军又再次行动了,而且行动比之前的还要快。

    “王爷莫慌!”燕王耶律淳见自己的王妃前来,他的心安定了,又见萧普贤女从容不迫的说道:“既然宋军大举来犯,岐沟关又是易守难攻,他们不可能贸然进攻,必定是想要拖延,以我军的兵力以及此地的熟悉度,可以说胜券在握,根本就不必担心!”

    萧普贤女自信满满的模样,让众人都心里安定下来。原本还有些慌张的众人,在她的三言两语下,立即便安抚下来。其实,她的信心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她料想宋军要想拿下岐沟关,除非是付出惨痛代价,而她认为宋军主帅不可能如此做,因为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虽说只有一万余人的兵力,不过这些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师,以一当十也不在话下。因此,萧普贤女可以说自信满满,根本就不在乎宋军的兵力有多少,而他们又占据着地理优势,怡然不惧。

    只可惜这一次萧普贤女猜错了,因为赵构下定决心要尽快收复失地。现如今,时间越来越紧迫了,根本没有时间继续耗下去,只能速战速决。因此,赵构抵达至岐沟关后,就命令大军全力进攻。

    岐沟关守军与宋军在岐沟关内大战起来,宋军前赴后继,犹如潮水般的攻势,就算是岐沟关守军以一当十,体力上也跟不上,最后的结果便是被全军覆没,没有一人存活。

    (本章完)

第559章 瓦桥关之战() 
岐沟关大捷,宋军完胜,辽军全军覆没。即便是燕王耶律淳以及王妃等人都沦为阶下囚,败军之将。

    “大帅,燕王及燕王妃带到!”

    赵构抬起头看向燕王耶律淳及燕王妃萧普贤女,耶律淳生的乃是正宗的契丹人模样,满脸络腮胡,浓眉大眼。但是,燕王妃却生的小巧玲珑,第一眼看上去更像是娇柔的女子,不像那种英姿煞爽之人。

    “见过大帅!”燕王及燕王妃二人都是识趣之人,他们沦为阶下囚,可不会想着自己还是高高在上的王爷,更像是平民一样。

    赵构道:“燕王,若非你撤离幽州,怕是我们二人早就见面了。”

    “大帅客气了!”燕王恭敬的说道,“在下多谢大帅不杀之恩,不知今日大帅让在下前来有何事?”

    燕王耶律淳心知肚明,赵构没有下令将自己等人全部杀死,反而以礼相待,他便猜到赵构定然是有什么要求。

    “燕王如此说,那我也就直说了!”赵构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想让燕王出面让莫州将领投降,不知燕王是否答应?”

    “这……”耶律淳有些为难的皱着眉头,他是燕王,掌管燕云十六州地大权,只不过他的身份也决定了他的道路。

    如果答应赵构的条件,那么耶律淳也就成为叛国之人,可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大辽了。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好事。

    由于辽天祚帝排除异己,就连他这个叔叔都在除去的名单上。如果答应赵构,那么日后可以与大宋结盟,可保性命无忧。

    现如今大宋帝国的力量远超辽军,而且宋朝幅员辽阔,这也是一个契机。若是以前与大宋结盟,或是低声下气的那是有损颜面,现在来说地位逆转了。

    “我们答应!”燕王还在踌躇着,而燕王妃萧普贤女却一口答应下来,没有任何犹豫。

    “王妃的话作数?”赵构早已料定萧普贤女会答应,燕王耶律淳本就是武断之人,做事甚少果断,犹豫不决,他的话本来就是针对燕王妃说的。因为他知道萧普贤女不甘于人后,亦是果断之人。

    耶律淳偷偷的瞟了一眼,见萧普贤女镇定自若的向他点头示意,他也就相信自己爱妃的话。

    于是,赵构将劝降的任务交给了耶律淳以及燕王妃萧普贤女。

    次日,燕王耶律淳便来到了莫州,守将见是燕王,纷纷瞪大着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由于宋军在岐沟关大胜,燕王及其心腹等人已经成为俘虏,未曾想到会出现在这里。

    耶律淳在营中与自己爱妃商议,为何答应这个条件。直到萧普贤女将原因一一的说出来,耶律淳没有半点的愤怒,反而欣喜若狂。

    萧普贤女跟他说,“只要劝降了两城的守将,那么大宋必定放我们等人一条生路。若是可以的话,我们可以借助这支力量东山再起,直接称帝。即便是不能称帝,以现在的情况来说,也只有宋朝能与金兵相抗衡了,这是自保!”

    耶律淳权衡利弊后,也觉得有些道理,故而欣然前往劝降。

    大辽的版图已经在金兵的攻击下,越来越小;大宋又北伐,攻打燕云十六州。可以说,辽朝腹背受敌,耶律淳想了想,就算是回去了,也不过是受到天祚帝的猜忌,要不就是成为金兵的俘虏,以女真人对契丹的仇恨,势必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受到非人折磨。

    莫州守将根本就不吃这套,他愣是不愿意打开城门,放任燕王耶律淳进来,更是劈头盖脸冷嘲热讽,这让耶律淳气愤不已。奈何,城门不打开,无法面对面的劝降,最后也是劝降失败。

    “耶律淳,你身为燕王,掌管燕云十六州的政治大权,手握重兵,又是皇亲国戚,你实在是不配姓‘耶律’,那是对这个姓氏的玷污。皇上对你委以重任,你却叛国,此乃不仁不义,你有何面目劝我投降?”

    赵构见耶律淳劝降失败了,接着他也亲自下令,命令大军将瓦桥关团团围住。

    其实,莫州守将并非在莫州,而是在瓦桥关驻扎,等候宋朝大军前来。因为此关防守非常的重要,可以不必与敌军直面对抗,只需要守着即可。原本瓦桥关并无城墙,只不过是宋真宗年间修建的,奈何被辽攻破占领,一直被辽管辖,可是所有的地形图,赵构却是一清二楚。

    赵构将大军从四面八方将瓦桥关团团围住,他之前又命人连夜动工将瓦桥关的河流截断,断掉辽军的水源。正因如此,莫州守将才会如此愤怒,因为他正在为此事发愁。

    既然耶律淳失败了,赵构也不愿意多跟他们周旋了。之前部署好的作战计划,立即开展起来。

    瓦桥关兵力也不及宋军多,故而赵构下令让弓箭手在后方准备,又将大军分成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配备着精锐的弓箭手,他们例无虚发,全部瞄准城墙上的辽兵,只见辽兵一个个的倒下去。

    接着,步兵开始攻城,他们有的推着辎重,有的抬着云梯,有的拿着盾牌,又拿着兵器,一路向前冲杀过去。有着厚实的盾牌守护,减少了不少的伤害,辽军不断地从城墙上砸下来一些大石头,或是砖块,要不就是射箭。

    只可惜宋军在赵构的指挥下,就算是辽军做好充足的准备,抵御住宋兵。只可惜他们的兵力严重不足,最后的结果也只能看见宋军逼近的脚步,却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瓦桥关除了几座抵御用的城墙外,还有河流。只可惜河流已经被赵构下令截断,天然的屏障就这么白白失去了作用,唯有仰仗城墙了。但是,赵构又命令大军直接攻打城门,将城门硬生生的撞开。

    辽军见此情况,又得分兵前往城门处,抵御住宋军的进攻。

    赵构一声令下,四面八方的所有将领一拥而上,给予莫州守将来个措手不及,硬生生的被打懵了,浑然忘记了自己的重任。燕王及其王妃二人看见赵构大军,犹如看见了常胜将军,从未遇到了一次败仗,这让他们心里很是吃惊,又非常的放心,还有一丝丝的恐惧。

    赵构的时间不多了,唯有尽快拿下莫州、瀛洲,这也让赵构这几场战役都是强攻,也不愿意跟辽军消磨时间了。现在的赵构,脑海中只有一个字,那便是‘攻’。

    (本章完)

第560章 攻其不备() 
瓦桥关之战,以宋军取胜,辽军再次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赵构率领的大军进入莫州之时,种师道率领的大军也攻下瀛洲,斩杀敌军首级五千余人,己方损伤三千人,也可以说是一场漂亮的战役。种师道率领的种家军,在他的指挥下,亦是所向披靡。

    赵构没有再次南下,而是在莫州等待种师道率领的大军前来汇合。

    种师道攻下瀛洲后,并未立即向朝廷回禀,而是将这个消息汇报给赵构。因为赵构乃是这次北伐的主帅,任何命令都需要经过赵构的点头才行。若是私下奏报,那便将帅不和,不利于接下来的大战。

    “大哥,为何如此心急前往莫州?”种师中疑惑不解的看着自己的兄长,这次大战耗费一番功夫,理应休整一下,再次行军。但是,种师道没有让大军休整,直接向莫州进发,这让他很是不明白,这已经是超出了兵书的范畴。

    种师道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向前走去,撇过头,叹息一声:“二弟,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大帅的心思?”

    种师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是没明白兄长的话中意思,这让他很是不明白。至于赵构心中所想,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些日子都想着如何破敌,哪里有心思去揣测赵构的心思,故而摇摇头。

    “大帅的心思已经很明了了!”种师道顿了顿,道:“收复燕云十六州!”

    “收复燕云十六州?”种师中更不明白了,这个心思都知道,可是他觉得兄长所言不仅仅指的是这个。

    “其实,收复燕云十六州乃是太祖、太宗皇帝的心愿,更是太祖皇帝过世时的遗言。正因如此,太宗皇帝才会两次发动北伐战争,奈何都功败垂成。至于失败的原因,暂且不论!”

    种师道像是述说着历史似的,种师中聚精会神的听着,“当今圣上乃是赵氏子孙,一直想要完成太祖、太宗皇帝的心愿,故而大帅出征以来,皇上没有任何反驳,反而全力以赴的支持,那些恶语中伤之人,或是反对北伐的大臣不是被贬,就是闲赋在家,无所事事。”

    “因为圣上相信郡王的能力,相信他定然能完成太祖、太宗皇帝的遗愿。直到我被送回汴京,皇上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便已经说明了皇上的心意,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他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决心。”

    “在汴京,郡王屡屡得胜,这是大宋开国以来与辽对峙后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现在就是已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这让我不得不去相信郡王殿下有这样的能力。即便是朝中还有些人处于观望态度,也纷纷闭上嘴。”

    “现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