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36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36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沉默不语,低头沉思:“如果他真的是那个死去的十三王叔,那么父皇肯定是知道一切的真相。这么说来,传言中的父亲肯定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山庄又是怎么回事?”

    蔡王赵似见赵构皱着眉头,低头沉思,也不愿多言,只是笑眯眯的看着赵构。有些事情他没有给予赵构太多的解释,让他一切都去询问宋徽宗赵佶,也就是他的兄长,赵构的父皇,让他为赵构解决心中的疑惑。

    赵构也明白自己的父亲什么都没有说,让他回来时,不要惊动皇城,让他悄无声息的来到此地。现在,赵构总算是彻底明白父皇的良苦用心,步步为营。只不过,有些事情赵构还是想不通,不禁想道;“如果父皇不像传言中那样的皇上,以父皇运筹帷幄的能力,当真是一代君王之姿。”

    于是,赵构见到山庄的主人是蔡王赵似,又听到他提及已经过世的十三王叔等问题,都想要弄清楚、弄明白。毕竟,这件事事关重大,一直堵在他心中,总觉得身体不适。因此,赵构决定跟随赵似朝着皇城的方向走去,显得忧心忡忡,面无表情,想要当面询问自己的父皇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章完)

第50章 父子相见() 
赵构来到的山庄便是“琥珀山庄”,山庄的主人是十三王叔,一个原本已死之人,再次出现在他面前,信誓旦旦的道出自己的身份,让他有些不相信。毕竟,明明在他出世前就已经“死亡”的人居然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让他如何相信。但是,赵构相信这一切必定有什么隐情。

    “王叔,您怎么会是山庄之主?”赵构跟随在赵似身后,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出声问道:“您是山庄之主,那么这件事父皇必定也知道,为何从未听人说起过?”

    “怎么?现在相信我是你的王叔了?”赵似打趣道,赵构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尴尬的笑了笑,“好了,不打趣你了?”

    赵似玩味的笑容渐渐地收敛起来,赵构也全神贯注地听着,道:“当年我与你父皇乃是皇位最有利的竞争力,后来太后支持皇兄登基为帝,我也乐得其所,本来就无心登基称帝,那样太累了,终日与奏章打交道,又要为天下黎民百姓,为江山社稷烦忧,我才不愿意干,再说我与皇兄年纪相仿,皇兄的文采风流,在众位兄弟之中以他居首,无人能与之媲美!”

    “我性子好勇斗狠,以武见长,本就不是坐得住的人,让我当皇帝,那还不如杀了我!不过,朝中大臣有一部分支持我登基称帝,后来还是兄长登基。那个时候,兄长踌躇满志,胸怀天下,想要让大宋崛起,改变朝中大臣的偏见,只可惜自太祖以来,文人雅士得势,武将势力较小,以至于许多武将弃武从文,选择文官一途。”

    “皇兄眼见朝中武将势力低微,又无任何办法,心急如焚之下,深夜与我商量,该如何面对朝中日益得势的文臣。如果一个国家,文武不能平衡,必然会出问题,甚至于国势渐微。即使父皇重用王安石,支持他变法,想要彻底改变大宋,却不想父皇英年早逝,好不容易经历改革后,大宋局势好点,没过多久先皇登基,居然废除变法,让大宋文臣分为两派,革新派和守旧派,两派的斗争让朝堂上蔓延着看不见的硝烟,最后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都未曾解决。”

    “无奈之下,皇兄只能任其发展,不理朝政,沉浸在书画之中。直到一次秋猎,我们遇见一位四处巡游的道长,他赠予皇兄一则箴言,之后便不见踪影。皇兄终日看着箴言,一直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朝中局势紧张,也让皇兄无暇顾及,渐渐地忘记了!”

    “恰好,那个时候我因病不得入朝,皇兄亲自前来探望,与我说明一切,准备两手打算,将一切的希望寄托于子嗣之中,借此机会我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暗中掌控琥珀山庄,成为山庄之主。”

    赵构呆若木鸡,瞪大眼睛看着赵似,听他说起自己父亲时,方才明白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戏,为的是给群臣看,问道:“琥珀山庄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为何连我们都不知道?”

    赵似沉默片刻,笑眯眯地说道:“‘琥珀山庄’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等你见到皇兄再去询问,此事我不能告诉于你!”

    赵构点点头,心想:“难道山庄还有其它秘密吗?为何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有这么一个地方,就连宋史都不曾记载,难道是什么武林圣地?”

    接着,蔡王赵似又问道:“当初你离开时,我与皇兄都以为你会在加冠之礼前才回来,不曾想到你会提前四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切当真是注定了!”

    “师傅在不久前仙逝,受他的嘱托让我务必回京!”赵构想起周侗时,不免有些伤感之色,道:“王叔,此话何解?”

    赵似听闻一代武术宗师周侗离世,不禁有些叹息。当年赵似与周侗有些交际,在周侗任职期间,他们还曾交手过,至于结果谁也不知道,周侗曾经还是‘琥珀山庄’的教头,也算有缘,难免有些伤感:“物是人非,以周老先生的年纪,也算是寿终正寝!若非有事耽搁,我也要去拜会了!哎……只怕以后再无人与我探讨与我交流武学了!”

    “当初,皇兄想要平衡朝堂之上两派之争,一手扶起蔡京,好不容易将他的势力瓦解,皇兄独掌大权,安然无恙的度过几年。就在你在外几年,皇兄想要故技重施,启用大臣,用他来制衡朝中两派的势力,未曾想到此人比之蔡京更加老谋深算,又深谙官场之道。如今,大宋王朝算是他一人独大,其他大臣是敢怒不敢言。”

    赵构急忙道:“此人可是姓高名俅?”

    “你是如何知晓此人?”赵似万分惊讶,狐疑地看着赵构。

    “高太尉的名声岂能不知,后世之中他可是大名鼎鼎!”赵构心想,嘴上却说道:“小侄虽在麒麟村,穷乡僻壤之地,高太尉的名讳早已传扬过去,岂能不知此人。并且,还有人说,朝中大权,他一人把持,就连父皇也不过是傀儡罢了,故而小侄守孝期满便立即回到京城,想要看看此人的本事。”

    赵似笑道:“你有此心意想必皇兄知道后,定然欣喜无比。你只有十二岁年纪,又能做何事,就连我与你父皇两人也只能是静观其变,不敢做得太明显,以免惊扰那些人,让他们有所防备,到时候再想清除,那就晚了!你就乖乖的留在宫中做你的皇子即可,其他事就不要担心了!”

    无论是宋徽宗,还是赵似,他们两人都不想赵构这么早就介入朝中的纷争。毕竟,赵构只有十二岁,就连加冠之龄都没有到,少年般心性如何能与老谋深算的大臣相提并论!

    赵构知道他们的苦心,可他知道时间不等人,要是在等待的话,为时已晚,不以为然地回道:“王叔,岂能小看侄儿!先秦不是有甘罗十二岁就拜相,侄儿的年纪与他正相仿,如何不能?”

    赵似瞪大眼睛看着笑眯眯的赵构,他也不确定赵构说真的还是嬉笑之言。赵构坚定不移的眼神,又让赵似心惊不已,转眼间又看到赵构笑嘻嘻的看着自己,心想:“六年不见,年仅十二岁,心中所想就连我都捉摸不透,这些年成长对他而言,当真是值得!皇兄,这次你赢了,此子定然能托付重任之人。”

    片刻后,赵构看着赵似就像是当年那样,翻过高墙,心想:“王叔,怎么还是跟当年那样,使出相同的手段,实在是太没风度了!”

    “当年你就是这样被我带出宫外,不如这样,我们叔侄两人比试一下,就把之前未完成的战斗延续下去,用这个方法看看你的本事,如何?”赵似笑笑道。

    赵构拍手称赞道:“好!”

    于是,他们两人趁着夜色,你追我赶,迅速地朝着宋徽宗的书房走去。一路上,他们两人轻车熟路,避开许多的巡逻的侍卫,一路向前,未曾受到阻拦。

    片刻后,他们两人抵达宋徽宗书房。两人一前一后,出现在宋徽宗身边。

    宋徽宗微微一笑,慈祥地看着赵构,柔声道:“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赵构‘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望着熟悉的面孔,忍不住双眼一红,道:“父皇,孩儿回来了!”

    阔别六年,赵构首次与自己的父皇相见。看着满脸皱纹,一双眼睛就像是有化不开的惆怅,让他显得有些苍老;宋徽宗一双湿润的眼睛,欣慰的看着赵构,眼里满是赞赏之意,欣喜若狂。

    今日两更,望大家继续支持,多多点击,收藏,推荐~~

    (本章完)

第51章 我要入朝为官() 
宋徽宗快步上前,扶起赵构,欣喜道:“老九,听闻你回来,朕甚感欣慰,期盼许久的皇儿终于回来了,一切可曾安好?”

    赵构站起身来,点点头,眼含泪光闪烁,道:“孩儿一切安好,让父皇担忧了,孩儿不孝!”

    “不妨事!你能提前回来,已经出乎意料之外!”宋徽宗让赵似、赵构坐下来,然后问道:“你跟随周看先生习武,可曾有所收获?只是不知你学得如何,以他的性子绝不会贸然让你回来,难道有事发生?”

    “为何父皇也知道我拜在师傅门下?”当初,赵似询问他日后,觉得没有什么,也没有多想,待宋徽宗再次提及时,赵构才觉得有些不同寻常。毕竟,他前往汤阴县并未向任何人说起过,就算临走也只说寻遍名师习武,喃喃自语:“难道我的行踪,从一开始,父皇、王叔就知道,这不可能,为何我从未察觉?”

    赵似像是知道赵构心中所想,一语道破:“老九,你是不是再想,为何我与皇兄都知道你拜在何人门下?”赵构愣了一下,点点头,他的确有些不理解,“因为你离开汴京之日起,直到拜师周老先生之前,我们都一清二楚,也知道你为了拜师吃了不少苦!”

    赵构大惊道:“难道我出了京城就有人跟随在我身后?”

    “不错,跟随在你身后的那些人,你见过其中之一!”赵似笑笑道,“当初,皇兄担心你一路上会遭遇一些麻烦,才会派遣他们前去暗中保护与你,就连你在外发生的一切,我们都一清二楚,直到其中两人被周老先生发现,才不再派人前去了!”

    赵构回想起来,猛然想起周侗看见自己时,有些疑惑,一直不愿意拜师,后来又同意了,一切都因为自己的父皇担心自己,才派人跟随自己身边保护,让周侗有些忌惮,最后发现不过是虚惊一场,也就顺理成章的收下自己。赵构只能苦笑,要不是有人跟踪自己,也不至于吃了一个月的苦,好处也有,喜忧参半。

    抬起头,看着不苟言笑的宋徽宗,赵构觉得六年后的他比之前要苍老了许多,眉宇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忧愁,就连发梢都变白了,可见这六年时间里,赵佶忧国忧民,劳神费力,让他多了许多成熟,看上去更加内敛,全身上下像是一股儒生气,少了几分锐气,多了几分优雅,韬光养晦,深深地叹息一声:“父皇这些年看上去老了许多!”

    赵构不由得想起一件事,自己被父皇关押在后院,又不准任何人接近,就连自己母亲都不知道真相,道:“父皇,不知近几年母妃身体可好?”

    宋徽宗点点头,道:“一切安好!”

    原来赵构被关押,他的母亲韦婉容拼死为他求情,想让宋徽宗放过赵构,哪怕是贬为庶民也在所不惜,最后宋徽宗不想她打乱自己的计划,就怒气冲冲地打入冷宫,不得任何人探视,实际上在冷宫中,赵佶向她稍微透露点情况,知道自己孩儿一切平安,她也就顺理成章的住在后宫,也乐得清静,后宫之中的嫔妃早已把她忘记,还以为韦氏死了,可她过得比任何人都舒坦,诵经念佛,好不容易得到一片乐土,不理会外面纷争,潜心礼佛。

    赵构点点头,他也觉得皇宫最安全的地方便是冷宫,没有任何纷争,也不需要争权夺利,正声道:“父皇,眼下朝中是否以高俅为首,独掌朝纲?”

    宋徽宗责备的瞥了一眼赵似,他知道是自己的这个弟弟告诉赵构的。赵似眼见自己的兄长责备的眼神,急忙撇过头,不敢看他。宋徽宗说道:“这件事,你就不要参与了。此乃国之大事,你又没有行加冠之礼,焉能讨论国事。此事,朕自有安排,你就安心留在宫中与你母亲好好地聚聚!”

    “大宋内忧外患,孩儿早已知晓。不然的话,我也不愿千里迢迢前往汤阴县习武,弃文从武。”赵构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似模似样地说道:“父皇,有些事情孩儿早已知晓。当年,孩儿年纪尚有,无法与他人相斗;现在不同了,孩儿已有十二岁。过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