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365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365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47章 传位诏书() 
“王爷!”潘良贵大喝一声,“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一切都以大局为重,唯有登基为帝才行。即便是没有传位诏书,那又如何?若是大宋一日没有新君,那么徽钦二帝就可成为金人与我朝谈判的筹码,以金人的野心,我们都心知肚明。若是再这么拖拖拉拉,那么徽钦二帝的危险就会增加一分。”

    赵有恭苦笑道:“潘大人,我真的没想过做皇帝!”

    “现在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要去做!”潘良贵正声道,“燕王,你若不称帝,大宋无人敢称帝。现如今百官臣服,一切都顺理成章。至于传位诏书,现在哪里去找得到。”

    朱倬赞同道:“潘大人说的很对,这个时候哪里来的传位诏书,事态紧急一切都不能按照规定去做。若是再耽搁下去,那就真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那样一来大宋真的完了。”

    李纲劝道:“这个时候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哪怕燕王殿下您不愿意登基,也必须登基,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天下百姓,臣等恳请殿下一切以大局为重,择良辰吉时登基为帝。”

    “臣恳请燕王登基为帝!”

    王云、叶梦得等人也纷纷跪在地上,眼前的情况只能尽快登基,那些繁文缛节,全部都抛弃了。至于传位诏书,那是再正常情况下必须要有的,这个时候要是再谈论这些,怕是大宋真的无人成为新君了。

    宋徽宗共有三十多位儿子,早殇四人,还有三十四人,其中成年的皇子有十几人。除了长子赵桓成为钦宗外,赵构还有八位兄长,又有两人早殇,只不过他们几人根本就不受宠,也不过是授封于王爷,有些没有封为王爷,不过是郡王而已。

    若是按照顺位来说,赵构不是最有资格称帝,却是最符合眼前局势的,众人都相信唯有赵构才能扭转乾坤,而他的能力有目共睹。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人品等都是上上之选。

    文武百官喝止百位,只是真正掌握权力的,唯有六部尚书,还有枢密院使,这些人全部都是赵构的人,对他忠心耿耿,继承皇位理所应当,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纵然没有传位诏书,百官也不敢乱嚼舌根子,心悦诚服地认同赵构的帝位。赵构见众人苦苦相逼,他是真的不愿意做这个皇帝,一来没有自由可言,二来琐事太多了。

    “九弟,你就别再推辞了,这不仅仅是六部尚书的心愿,也是太上皇的意思。”

    “二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赵构以及其他人都愣住了,他们都把目光聚集在赵有恭身上。

    赵有恭自知有些事情隐瞒不住了,索性将事情都说了出来,他看着赵构,又看了看六部尚书等人,气定神闲的说道:“九弟,以及诸位大人,是否觉得没有传位诏书,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其实,传位诏书我这里真的有。”

    “什么?你说真的?”赵构惊疑地说道。

    潘良贵狐疑地问道:“楚王殿下,这事可不是玩笑话,切不可胡乱之言!”

    “传位诏书就在我的府上,未曾带在身上,待我前去取来,诸位一看便知了。”赵有恭说完,便转身离开了,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便是楚王府,由于他们不是皇上,也无权留在皇宫中,只能遇事入宫,又或是聚集在楚王府商议。

    片刻后,赵有恭回来了,他手中多了一卷金黄色的卷轴,将它交给了潘良贵等人,道:“诸位大人,你们在宫中任职时间也不短,想必这上面的笔迹是何人的,诸位应该知道是何人所书。”

    “太……太上皇!”众人震惊了,这诏书的笔迹明显就是宋徽宗的,他的笔迹乃是独树一帜,难以模仿,他们也曾见过赵佶的书法,故而一眼便知道了,而且诏书上还有玉玺印鉴的字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是真的,真的是太上皇的笔迹!”

    众人大吃一惊,又惊喜连连,他们本以为赵构登基也是在时局之下,迫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有了这个传位诏书,那么这一切都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了。纵然没有赵桓的传位诏书,不过有太上皇的,那更好。

    “朕膺昊天之眷命,在位二十五年。虽收复燕云十六州,遂了太祖皇帝的心愿,稳定大宋北方。然朕无力扭转乾坤,大宋日益衰退,纵然收复失地,也无法改变局势。

    今朕之嫡子燕王德基,文治武功皆胜于朕,收复失地,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深得朕心,必能克承大统,完成朕之做不到的事情,著继朕登基皇帝位。望吾儿莫负朕托,开创大宋之盛世也。”

    “钦哉!”潘良贵一字一句,恭敬地将诏书的内容宣读出来,猛地跪地高呼一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纲等人一愣,随即也跪在地上。

    赵构傻眼了,他将传位诏书拿来仔细的端详着,无论从哪种角度去看,怎么比较都是一人手笔,那人正是自己的父皇赵佶。从这个传位诏书来看,只怕赵佶立下的时间不短。

    “二哥,看样子你真的有事瞒了我啊!”赵构掷地有声地问道,“这传位诏书,你到底是从何得来的?为何会在你的手中?”

    赵有恭泰然自若,处事不惊地回道:“这诏书乃是太上皇交托于臣的,亦是太上皇的心愿。其实一直以来,太上皇最想要继承皇位的人是皇上您,奈何皇上屡屡不受,又有太子步步紧逼,迫于无奈之下,皇上只能禅让帝位,只是太上皇早有打算,这份传位诏书乃是皇上您从燕云之地回来,便交给臣的,只是一直没有拿出来罢了,现在时机到了,正好拿出来便是。”

    “真的是这样吗?”

    赵构咬牙切齿,脸色阴沉的看着赵有恭,他才不相信之前所说的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份传位诏书早就在赵有恭手中,他一直隐瞒着,也就是说这次靖康之变,赵构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待六部尚书走后,他想要好好的询问赵有恭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有恭的理由说服不了赵构,却能说服潘良贵、李纲等人,他们都觉得这事正常,主要是这份诏书是真的,不是伪造的。既然是真的传位诏书,那比什么都重要了。

    那些理由相信与否,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份诏书上说的是燕王赵构登基为帝,这便足够了。只要有了这份传位诏书,那么所有的流言蜚语都被堵上了,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这份诏书出现的太及时了。

    (本章完)

第648章 坦白从宽() 
“传位诏书啊!呵呵!……”赵构冷冷的笑了笑,道:“二哥,你倒是跟我说说这诏书是从何而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的算计,要是如实招来,我便放你一马;要是拒不招供,那就看着办!”

    “九弟,你这话从何说起啊!”赵有恭冷汗直流,讪然一笑,可他的笑容实在是有些勉强。

    现在只有他们二人在府上,其他人已经各自回去了。赵构也没有给他什么面子,直接了当地逼迫赵有恭说出实情,他总觉得这件事就是针对他的一个计划。接着,他又回想起赵有恭所作所为,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当初,我率领大军夺得燕云十六州,又与父皇闹得不可开交,众人都为我求情,唯有你袖手旁观,这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赵构翻起旧账来,一一的与他算清楚,“那个时候我以为你有顾忌,又或是父皇有什么计划。毕竟,我那个时候尚未成年,也未曾加冠,无法继续授封了。”

    “可是父皇想也不想,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我的官职、爵位等全部剥夺,我并未争取什么,就顺着父皇的意思,如此照做了。原本以为父皇会与我解释来着,哪怕是你也会前来说一下。”

    “事实上你根本没有出面,更没有事后前来。再之后,我消失两月再出现,你前来了,不过之后态度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与我慢慢的脱离关系,更是与我划清界限。”

    “这些我都没有怀疑,直到我被调离京城,太子登基为帝,根本没有任何预兆,又有白莲妖道妖言惑众,蛊惑人心,你身为枢密院使对此袖手旁观,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你嫉恶如仇的性子,眼里不揉沙子,这事情要是没有看见,不知道还好说,偏偏在你的眼下发生的事情,你却不管不顾,任由事情朝着最坏的方向走去。当初,我在古北口与金兵决战,屡次上书朝廷,却没有任何的回复。”

    “此事怨不得你,我也清楚你屡屡进宫被拒之门外,也有打算离开京城奔赴前线,却又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你刚出府尚未出城,却又折回来了,这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到底是什么人能让你如此做,最后我想到了当今天下只有二人有这个能力让你唯命是从。接着,我又从燕云之地回到京城,你却没有丝毫惊讶,更像是早已准备好似的,不仅仅宫中的禁军、侍卫你都能调动,就连我所做的一切,你都无条件的支持。”

    “那个时候,我擅离职守,乃是死罪,你却坚持站在我这边,最后更是逼宫,彻底剥夺了皇上的权力,名义上他还是皇上,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你却没有任何不悦,反而有些开心。”

    “接着,昨夜你又在府中接到消息,想必是山庄传来的,你露出了笑容;今日,你又拿出了太上皇的传位诏书。只怕这诏书是早就写好的,要是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我回京之后父皇亲自手书交给你的。”

    “以上种种事情联系起来,你必定隐瞒了我一些事情,这个事情还不小,我说的对不对!”

    “九弟,我……我不知道你说什么呢,怎么听不懂呢!”赵有恭支支吾吾地笑了笑,赵构将事情分析的头头是道,赵有恭心里一直在颤抖,他知道有一天会被赵构发现,却不想如此得快。

    赵构不言不语,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有恭,奸诈的笑容让赵有恭浑身不自在。那犀利的目光仿佛是要将他看穿似的,这让做贼心虚的赵有恭有些受不了,他越是这样,赵构越是怀疑赵有恭隐瞒了一些事情。

    “你看着我干嘛,我真的不知道!”赵有恭自己都觉得声音有些颤抖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话了,赵构又怎么会相信呢。

    “真的不知道,还是不愿意说!”赵构似笑非笑地说道,“你不愿意说,那不如我帮你说吧!其实,这件事从开始就是一个局,一个让我登基为帝的局,就连父皇、皇上被俘虏也都是这个计划里的一部分,我说可对?”

    “不对!”赵有恭当即回绝,这话说出口,就看见赵构笑眯眯的笑容,他知道这件事瞒不住了,也就硬着头皮,如实说道:“唉!既然你猜到了,那我也没什么好说,不妨将整个事情全部与你说了。”

    “洗耳恭听!”

    赵有恭叹息一声:“其实,太上皇之前已经试探过你许多次,你的回答都是不愿意。那个时候太上皇看似是无意之举,实际上是想要让你继承大统,成为新君,可你偏偏不愿意接受。”

    “太上皇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兵行险招,他也知道大宋的弊端是什么,却无能为力,可他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做到他做不到的事情。因此,在太上皇心目中你才是皇位最佳人选。”

    “当你收复燕云十六州,凯旋而归时,太上皇也曾想过废黜太子之位,重立太子。那个人便是你,只是父王与潘大人、朱大人都觉得这个时候废黜太子,对时局影响太大了。”

    “他们也知道?”赵构听闻潘良贵、朱倬居然也知道这事情,这让他很是诧异。

    赵有恭摇摇头,道:“他们并不知道所有的事情,只是知道太上皇有意废掉太子。自古祖训便是长幼有序,太子身为皇长子,又无大的错误,贸然废掉太子,怕引起朝廷以及天下读书人的反抗,最后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最后,太上皇与我父王二人商议,决定兵行险招,那就是在恰当的时机里将你册封为王,给你封地,让你离开京城,保全实力。太子继承大统,成为钦宗皇帝,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太上皇的本意是让大宋发生内乱,然后由你出面镇压,这样一来你就名正言顺的登基为帝,也就可以逼迫皇上退位。只不过皇上听信那要妖道之言,差点让你战死沙场,死在燕云之地。”

    “太上皇很是愤怒,却又无可奈何,他只能顺其自然,祈祷你平安归来。当得知你获胜了,也知道你会回京,就安排了下一步计划。他知道你要逼宫,清君侧,这些事情太上皇都非常支持。”

    “接着,太上皇又邀请皇上前去狩猎,也是计划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出去狩猎的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