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366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366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太上皇又邀请皇上前去狩猎,也是计划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出去狩猎的消息,也是父王遵从太上皇的旨意放出去的,引来金人奸细,再将他们全部俘虏,到时候大宋就无人能够阻挡你登基为帝。”

    “那个时候,朝廷大乱,二帝被俘,唯有你一人坐镇便可稳如泰山,国之根本不会动摇。因此,这份传位诏书,也就是在你从燕云之地回来勤王之时便写好的,正好借此机会你才可顺理成章的登基为帝。”

    赵构心急如焚地说道:“那父皇与皇上现在在何处?”

    “这件事出了意外!”赵有恭沮丧地说道,“这些原本都是计划好的,奈何擒住二帝的人乃是白莲社的余孽,他们通过一些手段,断去了所有踪迹,以致于父王跟丢了,现在他们应该身在上京府,被金人真的俘虏了。”

    “为何你不早点与我说?”赵构大吼一声,面无表情地看着赵有恭。

    赵有恭苦笑一声:“不是我不愿意说,而是太上皇嘱咐的,唯有这样你才能登基为帝,引领大宋崛起,他将一切的希望全部寄托于你。太上皇也曾说,要是真的有什么万一,那都是他自愿的,务必让你要以大宋江山社稷为重,有你撑着,他才能安心的离开。”

    “父皇,为何您要隐瞒儿臣!”

    赵构泪流满面,他一直都知道事有蹊跷,却找不出任何破绽,现在听到赵有恭将事情全部说出来,他才知道自己的父皇所做一切都是为了逼迫自己登基为帝,这让他情何以堪。

    赵构之所以不登基为帝,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记载的下一任皇帝便是赵桓,要是他真的在赵桓之前登基为帝,那么历史就真的变了。至于是好是坏,谁也不清楚,可他的顾虑却导致历史重演,这让赵构如何能接受。

    (本章完)

第649章 传国玉玺(加更)() 
“九弟,我知道你心有不甘,也知道你心里的苦涩!”赵有恭安抚赵构,心急如焚地说道:“可是眼下不是为了过去的事情去纠结,去烦恼,要是不能完成太上皇交代的事情,我们真的辜负了嘱托,那该如何是好?”

    赵构喃喃道:“这样的江山,我真的不想要!”

    “不想要也得要!”赵有恭不容置疑地说道,“这事乃是太上皇一直期盼的,要是你真的想要为太上皇复仇,又或是完成他的心愿,你就必须登上帝位,成为九五之尊。”

    “这条路是你必须要走的道路,从你大胜归来时便已经注定了。你想要逃避也没有办法逃避,这是你的宿命,亦是你的责任。若是你不做皇帝,何人做皇帝,那你能保证他能毫无条件的支持你,不会胡思乱想,是不是又会是一个昏庸无能之君。”

    “你可以做到!”赵构认真地看着赵有恭,道:“若是二哥成为皇上,必定会无条件的支持我抵御金兵,在金人面前也不会低头,半分都不会退让。”

    “九弟!”赵有恭喝斥一声,“你是太上皇的嫡子,有这个资格继承大统,我只不过是旁系子孙,不够资格,也不够本事震慑朝堂。现在二帝被俘,唯有你坐镇才能安然无忧。”

    赵构打从心里不愿意做这个皇帝,他要要权力也不过是自保罢了。若是手中没有实权,他的梦想就无法实现。若是与金兵大战,要是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又有多少将士白白送死。

    但是,赵构心里清楚,他手握大权,不是为了继承皇位。若是真的想要称帝,早在赵佶是皇上的时候,便表露出来,那岂不是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做皇上有很多事情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必须要从大局考虑。

    手握生杀大权又如何,手握大宋江山又如何,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乐,那做皇帝有何意思。居住在冰冷且毫无人情味的皇宫中,又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所有人都看着你,所有人都要听从你的旨意,却无法自由自在,有得必有失。

    若是赵构答应称帝,那他失去了往日的自由,在权力与自由面前,赵构真的很想要自由,奈何他身不由己,只能选择称帝。赵构思前想后,唉声叹气一声,他点头答应了。

    赵有恭喜出望外,连忙道:“九弟,我还有一样东西交给你!”

    “什么?”赵构狐疑地说道。

    赵有恭神秘兮兮地笑道:“你想要登基称帝,少了这个物件那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传国玉玺!”赵构大惊道。

    赵有恭点点头,道:“不错,正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不是再皇宫中吗?怎么在你这里?”赵构更加不明白了,传国玉玺明明就在御书房之中的盒子里,怎么在赵有恭这里,这让他真的不懂。

    “皇宫中的传国玉玺,与此物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无法比较!”

    赵有恭大笑不已,他迅速的离开房间,又过了片刻,他的手中多了一个锦盒。当赵构打开锦盒,只见一枚通体晶莹的玉石,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印章,此外这枚印章上有一处角是黄金修补。

    当他翻转开来,映入眼帘的是小篆篆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四周乃是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又是双边,内边线较细,外边线较粗。

    “这……这是……”赵构看见此物,怔怔不语。

    赵有恭笑道:“不错,这是始皇帝一直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与皇宫中的那枚玉玺不可同日而语。宫中那枚玉玺,乃是后周太祖流传下来的‘皇帝神宝’印玺两方,后来太上皇又自己增刻印玺十方。”

    “即便如此,也没有这方印玺重要。那道圣旨,也是用这方印玺加盖的,为得就是让你名正言顺的登基为帝。”

    赵构瞠目结舌,他把玩着手中的传国玉玺,难以置信。

    相传始皇帝得到和氏璧,便命令李斯用此物雕刻传国玉玺,后来成为历朝历代皇帝正统的象征。根据记载,在后晋皇帝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二哥,父皇是如何得到这方传国玉玺?”

    赵有恭皱着眉头,道:“这个事情说来与你有关,你带领大军击溃辽军之日,我父王也在燕云十六州。其实,自太祖皇帝之始,我朝就没有断去搜寻传国玉玺,又听到谣传说是玉玺在辽朝,故而父王率领山庄之人,在辽朝搜寻数日,终于在辽朝皇宫之中找到了这方传国玉玺。”

    “我父王说,他们找到时,这枚玉玺却被当成杂物一样,随意的丢在宝库里。那里的珍宝很多,没有哪一个都是价值连城之物。可是与此物相比,那些都不重要,可辽主居然不识物。”

    正是因为辽朝皇帝不识货,没有发现此物便是传国玉玺,这样一来也就让它一直躺在辽朝皇宫宝库之内。若是被发现了,哪里还有他们的事情,早就被人夺了去。

    赵构沉声道:“如此说来,历史记载有误!”

    “具体情况也不甚知晓,都过去了那么多年,哪里知道当时是什么样的。”赵有恭摇摇头,道:“不过父王猜测是石敬瑭应该是得到了传国玉玺,不过他没有对外宣布,后来又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人,也就是在搜刮后唐国库时,辽人一并拿走了。”

    “当然还有另外猜测,即便是后唐最后一位皇帝引火自焚,此物也不会烧毁。只是被烟熏得不成样子了,父皇找到时也是黑漆漆一片,看不出来是何物,要不是参照历史记载,怕也是错过了。”

    赵构也不知道怎么去说这件事,总之一句话,手中握有传国玉玺,那就是国之重器也,得之“受命于天”。若是失去了,则“气数已尽”。虽然这方印玺也仅仅是印玺罢了,可是意义非凡,不容小觑。

    赵有恭也是遵从太上皇的遗命,将此物完整无缺的交到赵构手中。即便是没有传位诏书,以赵构的势力、手段,再加上这方印玺,足可以媲美传位诏书。如今,两样都齐全了,那就代表着赵构乃是大宋真正的天子,得到上苍庇护。

    (本章完)

第650章 借你人头一用() 
“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日微臣恳请燕王登基为帝!”潘良贵高声说道,“燕王屡建奇功,平定叛乱,整顿朝纲,收复燕云之地,抵御金兵入侵,以少胜多,大大的鼓舞了我朝将士军心,更是赤裸裸的打金人的脸面,深受百姓爱戴,又受太上皇器重。”

    “今日大宋面临无君之日,更是面临金人在我大宋疆域横行无忌,假以时日大宋势必危矣。今日老臣恳请燕王殿下称帝,执掌大宋,带领大宋百姓走出困境,营救二帝归来。”

    “臣恳请燕王登基!”王云、李纲、叶梦得等五人也纷纷效仿潘良贵,跪地恳求赵构登基称帝,此乃为了大局。

    接着,赵有恭也跪地恳求道:“臣恳请燕王登基!”

    赵构连连拒绝道:“诸位大人的心意,本王心领了。本王所作所为不过是尽职尽责,算不得什么。身为皇子,身为大宋子民,理应为国效命,为百姓请命,为君分忧。”

    “如今二帝生死不明,我若登基,日后天下人如何看待我赵构。诸位大人好意,赵某着实难以接受。”

    朱倬急忙说道:“燕王此言差矣!微臣以为放眼大宋皇子之中,无人能出其右,要是燕王不登基,又有谁有这个资格?无论是哪一个王爷,又或是皇子,根本就无法与燕王相提并论。若有谁反对燕王登基,我朱倬第一个不答应,除了您以外,臣宁肯弃官不做,也不愿看见大好河山白白送给金人。”

    “朱大人言重了!”赵构说道,“朱大人乃是两朝老臣了,尽忠职守,深受百姓爱戴。若是朱大人因赵某弃官不做,那不是赵某的错吗?因为我一人,而让大宋少了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那是赵某的罪过!”

    “臣恭请燕王登基!”百官也纷纷跪地,他们心悦诚服地相信赵构。

    其实,众人都看出来了,这件事已经是成为事实了。纵然他们反对,也无济于事,六部尚书、枢密院都支持,他们要是反对,那就是在老虎身上拔毛,哪里还敢做逆天之事,只能顺水推舟。

    赵构登基为帝,那是必然趋势,他们也不敢逆势而为。此外,赵构登基后,是否会秋后算账,还不一定。因此,众人也只能点头同意。接着,赵有恭又拿出了赵佶的传位诏书,当众宣布。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赵有恭也不可能将传位诏书让所有人一一详看,站在前排的大臣都看见了诏书上的玉玺的印章,那八个字深深地震撼了众人。因为传国玉玺是正统的象征,更是代表着大宋气数未尽。

    传国玉玺在大宋手中,更是在传位诏书上看见,那也就是说明这件事是真的。赵构拿着传国玉玺,文武百官立即傻眼了,那是真的传国玉玺,不是仿照的,尤其是史官亲自验证,根据书中记载一一端详,确认那是传国玉玺。

    因此,赵构登基为帝是真正的名正言顺,更是受上天庇护,那些心里有些不相信的人,这个时候也不得不相信赵构才是真正的人中之龙。接着,众人商议了登基的时日,定为五月初一,大吉大利之日。

    赵构三番两次的拒绝登基,这是礼数,不是他故意做作之词。若是他立即答应,只怕别人就会议论纷纷;若是拒绝太多了,更是不好说,正好三次才是最符合。

    “二哥,咱们也该会会这个金朝使臣了!”

    赵有恭阴测测的笑了,道:“是该去会会他了!”

    于是,赵有恭、赵构、高宠三人一同前往驿站,见见金朝使臣郭药师。

    “燕王殿下想清楚了?若是没有想清楚的话,我还可以再给你几天时间!”郭药师正饮酒作乐,他穿得是宋人服饰,又说的是流利的汉话,不像是金人那样,那些不知情的女子见他英俊又多金,全部都扑了上来。

    赵构、赵有恭等人来到驿站时,郭药师正在与那些女子风流快活。若不是看在赵构等人面子上,这个时候郭药师必定会大发雷霆,所有的兴致都被赵构等人的到来打断。

    “不必了,已经想清楚了!”赵构开门见山地说道,那些女子也被高宠全部赶了出去。

    高宠不怒自威,身上有种铁血的气息,这让风尘的女子知道此人不好惹,便乖乖的全部离开了。他自己也没有进屋,就在门口守着,这也是赵构吩咐下去的,为得就是以防万一。

    “那燕王的回答是什么?”

    “我的回答便是不答应!”赵构掷地有声的回道。

    郭药师信誓旦旦的前来大宋,他以为金朝已经握有徽钦二帝,那可是真正的王牌在手中,赵构等人必定会屈服,哪怕心不甘情不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