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52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52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小梁王有自己的封地,却处于大宋边陲,野心勃勃,想要复辟后周。小梁王的心思他父亲梁王岂能不知,此次借故不愿来京,就是以防小梁王在封地起兵。纵然大宋境内民不聊生,不过宋徽宗的行为着实让梁王看不透,有时候像是诗词皇帝,有时候像是圣明的君主,故而决定赌一下。

    在小梁王进京后不久,梁王便悄悄地抵达汴京,然后进宫面见赵构。并且,俯身叩头请罪,赵构付之一笑,然后梁王将自己儿子的心思和盘托出。赵构自始至终都是微笑的听着,最后待他说完,才告诉梁王真实的情况。如果不是梁王进宫请罪,兴许梁王一脉必定因小梁王之事落得满门抄斩。

    原来赵构早已洞悉一切,小梁王在京城一个月时间,久久不愿回道封地,一直留在汴京,就引起了赵构的怀疑,打探之下发现小梁王四处与朝中官员联络,最后更是前往代王赵恒府中,赵构怒气冲冲,按兵不动,梁王进宫后禀明一切,赵构没有怪罪,反而觉得是大义灭亲,故而准许赵构自行处置,说白点就是格杀勿论。

    梁王初次见到宋徽宗时觉得他雄心万丈,之后又见了几次却是吃喝玩乐,喜爱书画,不理朝政,让他心里隐隐有些兴奋,再次听到宋徽宗消息时,已经临朝听政,才不敢有丝毫的想法。负荆请罪才发现宋徽宗真的与以前不同了,之前宋徽宗都会恪尽祖训,不敢对梁王府做什么。如果小梁王柴桂真的有其他想法,整个梁王府都会遭受灭顶之灾。

    赵构见小梁王柴桂前来,只得起身恭迎道:“千岁,为何你会来此考武状元?难道是想放弃爵位吗?”

    小梁王柴桂自命不凡,趾高气昂的说道:“本王如何打算何时让你过问!”

    岳飞等人都冷着脸,阴冷的看着柴桂,心里恨不得杀死他。如今他们确认眼前考官就是自己的师弟,管你是不是王爷,只要侮辱自己的兄弟,一律杀之。张邦昌、张俊等人也觉得小梁王太目中无人了,赵构再怎么说也是当今皇上的九皇子,还是当朝的枢密院使,朝中大臣,如此不给赵构面子,实在是有些无礼。

    赵构毫不在意,面对着小梁王的奚落之词,依旧是风轻云淡,笑眯眯的看着他,心里却是另外一番打算,暗想:“现在让你得意一阵,等会让你身首异处,就凭你这个智商还想有其它心思,真不知道梁王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实在是丢他的脸面。”

    小梁王目中无人,俨然此地他做主似的,耀武扬威,更是自己搬来椅子坐了下来,气派非凡。赵构也是笑而不语,张俊、张邦昌等人皆是皱着眉头,此举做的实在是有些过分,仿佛考场就像是他家的封地一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却不敢有任何的反驳之词,皆是看向了赵构。

    (本章完)

第75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五)() 
小梁王趾高气昂,俨然不把赵构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大宋王位理应是柴家的。如果不是赵匡胤阴谋篡位,柴家依旧是当今皇上,自己的父亲梁王胆小怕事,不敢起兵反叛大宋。万般无奈之下,为皇上贺寿为名,来到京城,就四处联络以前的将领以及文臣,只可惜早已时过境迁,众人早已忘记柴家这个后周皇帝的后裔,只记得赵家乃是当今天子,有些人根本就不给面子,处处碰壁,也有人愿意接见自己,其中就包括了代王赵桓。

    在代王府上,小梁王试探了一下赵桓,送上厚礼,让他帮忙美言几句,能过留在汴京城。虽然赵桓不知道他的用意,心里也不待见,故而隐晦的提出武举考试,意思就是能够得到武状元,必然可以入朝为官。

    于是,小梁王感恩戴德的离开,却不知赵桓是想借助他来搅乱赵构,要是柴桂出了意外,更加的好了,这样就有借口弹劾赵构了,实乃一石二鸟之计。小梁王经过赵桓的点拨,又送了一份大礼给予张邦昌、张俊等三人。恰好,张俊、王铎等人正愁没办法完成高俅吩咐的事情,小梁王自己送上门,他们何乐而不为,顺水推舟即可。

    小梁王趾高气昂地说道:“你便是汤阴县的岳飞,本王劝你放弃比较好,待会要是有什么闪失,恐怕你家父母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柴桂的威胁恃才而骄,自认为有张俊等三人相助,便什么事都没有,自己是内定的状元,偏偏漏算了赵构的存在,又目中无人,还提及到岳飞的母亲,如何让他能忍。

    岳飞反唇相讥道:“千岁与草民争夺武状元,甘愿放弃爵位,荣华富贵,为国效命,这份心意草民深表赞同。然而,草民答应母亲要全力以赴,没有比试如何知道结果,还有一场比试,到时候再一较高下,如何?”

    “不识好歹!”小梁王冷笑一声,道:“本王劝你早些放弃,莫不要白白丢了性命!既然你不听奉劝,那便最后一场来个生死决斗,不论生死,不知你敢应战吗?”

    岳飞回道:“如何不敢?草民应战!”

    “既然找死,本王就成全你!”小梁王冷笑一声,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就连张俊等人都看不下去了。

    赵构抢先一步说道:“既然你们两人都有此意,那么我也不反对。不过,你们也要过得了这一关才行。”

    接下来,张邦昌又让他们两人各种写下“枪论”和“刀论”。不再遵循赵构的那一套,选择以往的传统方式考验他们两人的“策论”。岳飞与柴荣二人领命下来,就在演武厅两旁摆列桌子纸笔,各去作论。至于,张显、王贵等人依旧按照之前的方式作答,也是马马虎虎过得了关,只有牛皋一人有些问题。

    赵构将他们两人的试卷拿出来一看,岳飞的文才,赵构心知肚明,也没有细心的查看,倒是认真看了一下小梁王的,也不禁点点头,暗自称赞道:“文才不错!”

    若论柴桂才学,原是好的,不比岳飞差。只因岳飞不惧权贵,丝毫不退让,气得昏头搭脑,下笔写了一个“刀”字,不觉出了头,竟然写成了“力”字。小梁王自觉心中着急,只得描上几笔,弄得刀不成刀,力不成力,只好涂去另写几行。正当他奋笔疾书时,岳飞早已写好交卷,梁王谅来不妥当,也只得匆匆忙忙写了几句,就上来交卷。

    张邦昌先将梁王的卷子一看,就笼在袖里;再看岳飞的文字,吃惊道:“此人之文才,比我还好,怪不得宗老头儿爱他,就连郡王都与他像是旧识。”

    拿人手软,吃人嘴软,张邦昌收了高俅的银子,又收了小梁王的好处,岂能不帮他一把,故意喝道:“这样文字,也来抢状元!”接着,张邦昌就把卷子望下一掷,罚喝一声:“叉出去!”

    左右呼的一声拥将上来,正待动手。赵构怒吼一声:“我看谁敢妄动!”左右人役见赵构怒气冲冲,谁也不敢违令,便齐齐的站着,不敢动弹,又接着吩咐道:“把岳飞的卷子取上来我看。”

    左右又怕张邦昌发火,面面相觑,都不敢去拾。赵构目光变得更加阴冷,众人急忙将岳飞的试卷取了过去,呈给赵构,他细心的看一遍,又看着张邦昌,阴冷的说道:“张大人好大的官威,莫不是忘记了还有本官在此?”

    张邦昌听到赵构怒气冲冲的声音,又看见他阴冷的目光,冷汗直流。之前,赵构从未说话,自认为赵构惧怕小梁王,故而肆无忌惮,想要给予梁王一丝帮助,却不想做得太过火,尤其还在赵构眼皮底下做这样的事情,让他更是恼火。

    赵构一步步的走向张邦昌身边,冷声道:“将小梁王的卷子拿出来!”张邦昌颤抖地取出小梁王的卷子,赵构转身离去,又认真的看了一眼,道:“这样的文才还想过第二轮?千岁,你是拿武举考试开玩笑吗?”

    小梁王恼羞成怒道:“放肆!”

    “大胆!”赵构喝道,一改之前风轻云淡的模样,严肃不已,颇具威严,冷声道:“此地乃是我官职最大,小梁王你不要忘记。现在的你只不过是一介布衣罢了,参加武举考试的条件,难道你不知道吗?身为一国番王,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却放弃爵位,甘愿参加武举考试,这份忠君爱国之心,本官会像父皇奏明。”

    “如果不是念及你祖上功绩,岂能让你在此放肆,肆无忌惮,想要在我管辖的地方作威作福,你选错的地方,要想安然无恙的参加武举,那就给我闭嘴,将你的那一套给我收起来。如若不然,本官就判你扰乱武举,还要进入天牢等候皇上发落。”

    小梁王作威作福习惯了,哪里看过十二岁的少年敢这样,不仅不给他面子,更是刚正不阿,俨然不把放在眼里。就算小梁王心里有千百个不愿意,也不得不低头。只因他看到赵构脸上的神色,就知道他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做出来。

    如今,赵构已然掌控一切,大局在握。张邦昌肆无忌惮的行为,给了赵构一人之命行事的借口,时机成熟,他也不必缩手缩脚,任凭小梁王作威作福。

    之前,赵构一直不敢有太大的动静,走一步算一步,心里也憋屈。只能暂时隐忍不发,小梁王出线目中无人,张邦昌等人见赵构惧怕柴桂,故而不再暗地里使绊子,明目张胆的袒护小梁王,又借机打压岳飞,就是不愿让赵构称心如意。

    不曾想到,赵构选择隐忍,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实施计划,落入赵构所设的圈套之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既然明目张胆的行动,赵构也就不需要担心了。

    (本章完)

第76章 武状元之争(一)() 
赵构见小梁王低下头,不敢反驳,就知道柴桂再也不敢小觑自己,也不像之前那样?”

    小梁王敢怒不敢言,只得顺从的站起身来。柴荣敢在天子脚下,肆意妄为,甚至拉拢一些朝廷命官,只因他在上京的途中遇到了一批盗匪,听他们三言两语,提及过往,认为天下是他们搬他们三言两语,提及过往,认为天下是他们柴家的,故而让他更加坚定反叛大宋的决心。

    小梁王来朝贺天子,在太行山经过。在那山上有一位大王,王”。此人姓王名善,有万夫不当之勇。手下有勇将马保、何六、何仁等,左右军师邓武、田奇,足智多谋。

    王善聚集着喽罗有五万余人,霸占着太行山,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官兵不敢奈着太行山,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官兵不敢奈何他。王善自认为自己有资格坐拥天下江山,故而想要谋夺宋室江山,却没有内应,使他焦急万分。

    王善派人打听,得到小梁王入朝,即与军师商议,定下计策,扎营在山下,等那梁王经过,被喽罗截住,邀请上山。小梁王有反叛大宋的心思,故而欣然同意前往。

    柴桂跟随在后,来到帐中坐定,献茶己过,田奇开门见山地说道:“昔日南唐时,虽然衰坏,天下安宁,被赵匡胤设谋,诈言陈桥兵变,篡了帝位,把天下谋去直到如今。主公反只得一个挂名藩王空位,梁王一脉唯有主公有此心意,就连千岁都无心反叛,甘愿受他管辖,臣等心上实不甘服!”

    “臣等现今兵精粮足,大王何不进京结纳奸臣,趁着今岁开科,谋夺了武状元到手,然后把这三百六十个同年进士交结,收为心腹内应。那时写书知会山寨,臣等即刻发兵前来,帮助主公恢复了旧日江山,岂不美哉?”

    这一席话,原是王善与军师定下的计策。假意借着恢复梁王江上,让小梁王作个内应,夺了宋朝天下,那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梁王,只有他王善登基称帝。

    这等粗鄙的谋略,聪明人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只有五万喽啰,依靠打家劫舍,哪里来的充足粮草、装备,又没有真正领兵作战的大将,尽是一些江湖草莽,岂能与大宋装备齐全都大军抗衡,想要谋夺宋室江山,也不过是春秋大梦,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盗匪之言哪能轻易相信,王善只不过是山寨头头,有些武艺,才敢如此去想。并且,他与梁王并无任何的关键,还让小梁王结交奸臣,当真是可笑至极。偏偏,小梁王还相信他说的话,助自己光复后周江山,也说中了他心中所念想。

    小梁王柴桂十分欢喜,他这次进京正有此意,喜上眉梢道:“难得卿家有此忠心,孤家进京即时干办此事,若得成功,愿与卿等富贵共之。”

    王善当时摆设筵宴款待,饮了一会,就送梁王下山。目光渐渐的阴冷起来,讥笑道:“就凭你也敢与我平起平坐,恭维两声便忘记了自己是谁,待夺得大权,第一个要杀的便是你。”

    小梁王喜滋滋地进京,听从王善的建议四处奔波,鲜有人愿意与他见面,让他处处碰壁,就算接见,也不过是面子上,并非真心实意,又想着武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