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56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56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琦出列,躬身道:“回禀皇上,草民便是!”

    “你的父亲是刘仲武?”宋徽宗笑眯眯的看着刘琦,柔声问道。

    刘琦回道:“回禀皇上,家父便是刘仲武!”

    “当真是虎父无犬子!”宋徽宗赞道,又看向了另外一旁,“刘爱卿,你真是生了一位好儿子!”

    众人齐齐的看向另外一人,刘仲武乃是泸川军节度使,官居从二品,位列朝班。武举考试乃是大宋一大盛事,故而四品以上的官员齐聚。无论是在外还是在京官员,一律都要参加殿试。

    父子两人同朝为官,在大宋早有先例,乃至前朝都有先例。只不过父亲是当朝二品大员,儿子又是当今武状元,在大宋也算是首开先例。此时,刘仲武面对宋徽宗的褒奖,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当初,刘琦想要参加武举考试,刘仲武坚决反对,更是将他遣送回老家,以免刘琦偷偷参加。刘仲武没有料到这个儿子胆大包天,愣是偷偷参加武举考试,更是一举夺魁。虽然状元也算是光宗耀祖,可他担心朝中一些人会暗中使绊子,心里也是揪心不已。毕竟,众多子嗣之中刘仲武最钟爱的便是刘琦。既然刘琦取得武状元,刘仲武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五味杂全,不只是喜还是忧。

    “何人是岳飞?”宋徽宗又问道。

    岳飞出列,躬身回道:“回禀皇上,草民便是!”

    宋徽宗上下打量一番,见他相貌堂堂,衣冠楚楚,赞赏地点点头,道:“你便是周老先生的弟子?”

    岳飞大吃一惊,他不曾想到当今皇上会知道自己师傅名讳,急忙回道:“回禀皇上,草民正是!”

    “周老先生原是禁军总教头,辞官告老还乡,却收了你这么一个弟子,也算是泉下有知了!”宋徽宗微微一笑,道:“朕希望你日后能为大宋效命,如同你师傅一样,尽忠职守,成为大宋栋梁之才!”

    “杨沂中何在?”

    杨沂中出列,恭声回道:“回皇上,草民在!”

    此次,宋徽宗从龙椅上站起身来,随后走下阶梯。众人皆是诧异不已,就连赵构等人都有些惊讶。对于杨沂中,赵构也仅仅知道他的父亲是杨震,也是朝中武将,算得上将门之子,出身于山西原平,却不知自己的父皇为何会从龙椅上起身。

    杨沂中见宋徽宗站起身来,朝着自己走来,满心疑惑。只见宋徽宗亲自扶起杨沂中,柔声道:“你是杨震之子,那你的祖父便是杨宗闵?不知杨将军他身体可好?”

    “回禀皇上,爷爷的身体尚佳!”杨沂中恭敬地回道。

    宋徽宗扫视一眼他们三人,叹道:“昨日,老九将汝等的名册呈交上来,朕就觉得好奇,只有你父亲的名讳,以及出生地。朕看见你的名字,便知道了你是杨宗闵的孙子,不知道你可曾幼年之事?”

    杨沂中受宠若惊道;“回禀皇上,草民不曾记得!”

    宋徽宗并未怪罪与他,反而点点头,道:“说的也是,那个时候你只有两岁左右,还是牙牙学语,学会走路的年纪,焉能记得。没想到这一晃便是十几年,要不是看到你的名讳,朕也想不起来!”

    “汝山西原平人,字正甫,朕说得可对?”

    杨沂中惊讶道:“皇上,您怎么会知道?”

    当初,参加武举考试,杨沂中并未使用自己的字,只是说了名讳。因此,他的字就连赵构都不清楚。但是,他想不通宋徽宗是如何知道的,朝中大臣都瞠目结舌,瞪大着眼睛看着宋徽宗,不明白他为何如此重视杨沂中,只不过是探花郎罢了。

    “因为你的字,乃是朕亲自取的!”

    宋徽宗语出惊人,站在身旁的岳飞、刘琦两人更是瞪大着眼睛,难以置信的模样,杨沂中也傻了,他想不通自己的字怎么会是当今皇上赐予的,寻思一遍,还是不曾想起自己与皇上见过面。

    “当年,朕登基为帝不久,便巡查各地,前往过京兆府。那时候,你的祖父乃是永兴军路总管,与朕随行。如果不是你祖父、父亲两人拼死杀出重围,朕的性命也丢在京兆府了。那个时候,朕出行不知何故走漏风声,西夏军大军前来,差点便死在京兆府。”

    “西夏军派遣大军侵犯京兆府,你祖父、父亲两人带兵出征,一路上拼死维护,才得以杀出重围。但是,你祖父、父亲两人身受重伤,在家中休养数月才好转。那个时候,朕就在府中见过你。现在,你可曾想起此事?”

    经过宋徽宗的点拨,杨沂中想起幼年时,有一位赵伯伯教自己读书习字,在他的教导下杨沂中才酷爱读书,又习武。并且,那人一直都不曾说过自己的姓名,只让自己喊赵伯伯,就连他祖父、父亲听到后都大吃一惊,还因为这件事差点被自己的父亲打一顿,惊讶道;“皇上,您是赵伯伯?”

    “伯伯?”赵构、岳飞、刘琦等人冷汗直流,不可思议的瞪大着眼睛,朝中大臣更是惊骇不已。但是,也有一些朝中的老臣已经知道了宋徽宗为何会对杨沂中如此看重,只因他的身份比刘琦还要深厚,乃是真正的将门虎子。

    刘仲武、宗泽等人恍然大悟,脸上的疑惑也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满脸的尊敬与肃穆之色,心想:“原来如此,难怪皇上对他如此重视!”

    “哈哈!……”宋徽宗不仅没有动怒,反而哈哈大笑起来,道:“看样子,你记起来了!”

    杨沂中讪然一笑,尴尬的挠挠头,他也是按照儿时的记忆不由自主的喊出口。如果是其他人如此称呼宋徽宗,必定是大不敬之罪。然而,杨沂中如此喊他,不仅没有任何的责罚,反而让宋徽宗想起了以前。

    赵构出列,好奇的问道:“父皇,您……”

    宋徽宗见赵构有些好奇,又看了朝中大臣惊诧的目光,郑重其事地说道:“朕的性命乃是他的祖父、父亲救回来的,想必朝中一些老臣应该猜到朕此举是何意,受之无愧。只因他们一家一生都奉献给大宋,自大宋开国起,便跟随太祖、太宗皇帝南征北战,当朝之中无人能与他们一脉相提并论。”

    “毫不夸张的说,若非他们镇守边陲,那些虎视眈眈的人早就南下侵宋。一门忠烈,无愧于心,恪尽职守,忠心耿耿,为大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当属杨家第一!”

    赵构大吃一惊,急忙转身看向杨沂中,瞪大着眼睛,喃喃道:“难道杨沂中是杨家后人?”

    杨家将的故事早有耳闻,大宋历史上赫赫有名将领,赵构早已是耳熟能详,又想起杨沂中姓“杨”,又是山西人氏,使用的也是长枪。但是,他从未想过杨沂中会是杨家后人。之前的战斗中,杨沂中未曾使出杨家枪法,以致于赵构认为杨沂中也是将门之中,与刘琦相差无几。

    如今才知道,刘琦也算得上出身将门,与杨沂中相比,的确是相差甚远。杨家自杨令公开始一直忠心耿耿的效命于大宋朝廷,数代人都坚守边陲,称得上是“一门忠烈”。不过,赵构还是有些疑惑,暗想道:“传记中不是说杨家在金沙滩一役中死伤殆尽,只留下一子,其他儿子也不曾有子嗣传下来,不然的话为何是杨家女将出征,不是杨家儿郎,难道与历史上记载的不同吗?”。”

    你们这些打广告的,能不能不要在评论区打广告,知道阅读量不行,也不需要你们这些打广告的给我瞎搞,烦不烦啊,每天都有,阅读量不行,那是读者不喜欢罢了,你们这些打广告的就可以了?拜托你们高抬贵手,不再下面乱打广告,只想好好的写写自己想要写的书籍,请你们高抬贵手可以不?

    (本章完)

第82章 唇枪舌战() 
杨沂中是杨家将后人,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又在宋徽宗意料之中。当初,宋徽宗看见杨沂中的名讳时,心里就觉得是杨震的儿子,又看到他的籍贯,更加笃定自己的猜测。如今,宋徽宗看见杨沂中的样貌后,简直与杨震有九成相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便断定自己所想的没错。

    赵构担任武举考试的主考官,宋徽宗只是想让他历练一番。至于,能否选举人才对于宋徽宗而言,无关紧要。毕竟,大宋重文抑武的思想根深蒂固,就连宋徽宗亦是如此。不过,宋徽宗亲自看到他们三人的试卷后,豁然开朗,觉得赵构办理能力真的上去了。

    不仅为大宋选得人才,还都是有些背景。刘琦是刘仲武的儿子,将门出身;杨沂中更是宋徽宗看见过,杨家后人,一门忠烈之臣,心里满是欢喜;岳飞乃是周侗的弟子,文武全才,这三人乃是宋徽宗执掌朝纲以来,选举的年轻有为之才,日后成长起来都能独当一面。

    宋徽宗走上龙椅,正声道:“殿试就免了,你们三人的才能,朕早已看过你们的试卷,都非常的出众。至于,你们的武功如何,朕也清楚。朕免除三人的殿试,这个结果朕认可了,你们三人听封。”

    刘琦、岳飞、杨沂中三人连忙跪地,喜上眉梢,又听到宋徽宗高声宣布道:“刘琦乃是今科武状元,朕授予你翰林院修撰,官居正六品;岳飞、杨沂中授予翰林院编修,官居从六品,即日上任。”

    刘琦、岳飞、杨沂中三人连忙叩头谢恩:“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启奏皇上,臣有有一事要奏!”他们三人领旨谢恩后,高俅缓缓地出列,恭声道。

    宋徽宗回道:“不知爱卿有何事要奏?”

    高俅说道:“今科武状元、探花郎乃是经过重重考验,实至名归,臣深表赞同,相信其他同僚也不会反对。然而,今科榜眼岳飞,皇上赐予他翰林院编修,臣觉得此事略有不妥之处,还望皇上收回成命。”

    宋徽宗说道:“哦,爱卿觉得不妥,不知是何事不妥?”

    “岳飞乃是一介平民,参加武举考试,取得榜眼之位。原本也无可厚非,只不过岳飞在第三场武功比试中,犯下滔天大罪,身为主管考的枢密院大使却罔顾法纪,作威作福。不仅纵容岳飞肆意妄为,更是滥用私刑,将张大人羁押在天牢之中。”

    “臣身为太尉,理应为国分忧,剪除朝中的害群之马。张大人在位期间,恪尽职守,又是考试官之一,只因喝令抓捕岳飞,冲撞了广平郡王,就被郡王命人抓走,罢免官职,打入天牢,实在是胆大包天。”

    “岳飞在第三场考试时,依仗着自己的武功,将同是考生的小梁王一枪刺死。小梁王何等身份?他是梁王后裔,太祖曾言明让他们世代承袭王位。岳飞乃是一介平民,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杀死王爷,乃是以下犯上,乃是大逆不道,按照大宋律例,以下犯上者,弑杀王爷理应处斩。”

    “今日,皇上授予岳飞翰林院编修,从六品。臣恐大臣不服,小梁王乃是梁王之子,驻守在边陲,一直为国尽忠。如果梁王知道小梁王死讯,必然与朝廷心有间隙,于国不利;小梁王贵为千岁,却被岳飞一枪刺死,没有严惩,反而得到官职,恐寒了千岁的心,朝中大臣议论纷纷,故而臣以为岳飞不应授予官职,理应推出午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高俅字字珠玑,言语间像是流露出一丝失望之色,又显得大公无私,站在国家大义上。一些与高俅关系密切的官员,也随声附和,要求处置岳飞,推出午门斩首。宗泽、刘仲武等人则保持缄默,他们都明白这是高俅的反击,却不想来得如此之快,公然在朝堂上给予反驳宋徽宗的做法,只要处置了岳飞,那么也就坐实了赵构滥用私权的罪名,到时候自尝后果,实在是一石二鸟之计。

    宋徽宗摆摆手,众人停止了声音,只见他的目光看向了赵桓,问道:“桓儿,朝中大臣多数都觉得岳飞该处斩,你是怎么觉得?毕竟,你也是一位王爷了,你来说说看,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赵桓苦涩的笑了笑,小梁王参加武举考试这件事情他早已知道。毕竟,两人有过接触,还是赵桓出谋划策,暗中指点让他贿赂张邦昌等人的。宋徽宗忽然之间让他回答,他也摸不透自己父皇的意思,勉强一笑道:“儿臣并无其它想法,一切全凭父皇定夺!”

    “你是皇长子,又是王爷,居然一点想法都没有,朕又如何放心让你执掌朝政!”宋徽宗怒气冲冲的瞪了一眼赵恒,又看向赵构,问道:“构儿,你是武举考试的主考官,又是当事人之一,你且一一道来!”

    “儿臣领命!”赵构恭敬地答应一声,然后上前走了一步,公然反驳道:“高太尉此言差矣!太尉大人不在校场,不明真相,乃属正常。今日又上奏父皇,也是为国尽忠,此乃忠臣也!但是,太尉大人说错了几处!”

    高俅冷哼道:“哦,那要听听郡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