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75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75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林军面露尴尬之色,心里苦笑不已,他们看了看赵构又看了看高俅,再次看向了宋徽宗,见他脸色阴沉不已,俨然没有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中,两人公然撕破脸皮,尤其是赵构那句霸气十足的话,就连高俅都有些胆怯,他也知道赵构的武功深不可测。

    高俅被赵构的气得说不出话,好半晌,冷嘲热讽地笑道:“郡王大人当真是好大的官威!”

    (本章完)

第111章 授封(二)() 
宋徽宗面露阴沉之色,阴冷的目光扫视众人一眼,冷笑道:“你们眼中还有没有朕?全都被朕闭嘴,你们全部都给朕下去,没有朕的命令谁敢擅自进入大庆殿,一律杀无赦,还不快滚出去。”

    御林军悻悻然的退出大庆殿,宋徽宗的目光落在赵构身上,质问道:“构儿,你好大的胆子,敢在朕面前耀武扬威,你的眼中还有没有朕这个皇上?敢当何罪!”

    赵构怡然不惧,纵然身死也在所不惜,他曾经答应过保宋江等人平安。既然他是招安使,哪怕是当今皇上是他的父皇,赵构依旧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决不动摇。如果不是宋徽宗要斩杀宋江等人,赵构也不至于失了方寸,差点酿成大祸。

    “父皇,儿臣自知大殿出手必定会受到严惩,情非得已,无奈为之。”赵构掷地有声地回道,“宋江等人是梁山叛军将帅,可是他们接受朝廷招安,又相信儿臣才愿意跟随我一同前来,就连麾下的士兵一律交由朝廷处置,身边没有一兵一卒,孤身前来。”

    “当日,儿臣身为招安使前去招安宋江等人,他们愿意接受招安时,儿臣曾经许诺过给予他们一次改过的机会,让他们能为朝廷效命。如今,父皇不分青红皂白要杀了宋江等人,那么儿臣曾经的承诺不就是虚妄之言,儿臣身为皇子,又是朝廷命官,岂能说出来的话不作数,就算是父皇惩罚儿臣都无所谓,儿臣只求父皇绕过他们死罪。”

    宋徽宗怒吼道:“构儿,不要仗着朕宠爱有加就敢目无君主,要是再敢求情小心你自己的安危,给朕下去。”

    赵构坚定不移的凝望着宋徽宗,坚决自己的立场,哪怕是身首异处他也绝对不能言而无信。此时,赵构就像是满腔热血的男儿,根本就不惧任何危险,哪怕面前之人是当今皇上,赵构仍旧不曾露出丝毫的怯意。

    宋徽宗气愤不已,自从登基为帝后,他从未遇到过有人敢违背自己的圣意,更别说还是自己的儿子,怒吼道:“朕再给你一次机会,要是再不退下,就与宋江等人同罪论处,决不轻饶。”

    赵构气定神闲,铿锵有力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儿臣深深地知道宋江等人诚心归顺朝廷,愿意为大宋尽忠,他们的才能儿臣是亲眼见过的。若是父皇执意而行,儿臣唯有冒死求情,只求父皇能给予他们为大宋效命的机会,儿臣以性命担保他们绝无二心。”

    宋江等人见宋徽宗言而无信,心里大失所望,就连赵构也一起恨上了,要不是赵构信誓旦旦的保证他们安然无恙,又或是局势不利,他们宁死也不会归顺朝廷。但是,赵构拼死劝谏,哪怕是面对皇上都愿意为他们求情,也愿意为他们据理力争。

    此时此刻,宋江等人对赵构那是诚挚的佩服,他们从未想过赵构居然如此信任自己,心里有些惊喜又有些喜悦。本想鱼死网破的心,在这一刻也放弃了,众人齐齐的跪倒在地,宋江恭声道:“启奏皇上,草民自知犯上作乱是死罪,不求皇上宽恕我等罪责,还请皇上饶恕广平郡王的罪责,草民愿意以死谢罪。”

    众人齐齐的喊道:“愿意以死谢罪,望皇上法外开恩绕过广平郡王!”

    岳飞、汤怀等人也急忙跪地喊道:“臣等请求皇上宽恕郡王不敬之罪!”

    吴璘、杨沂中也跟着跪地请求宋徽宗,就连刘琦也躬身跪地。在这一刻,跟随一起上过战场的将士悉数跪地请求宋徽宗原谅赵构的罪过,然而朝中大臣纷纷沉默了,高俅则是冷笑连连,他巴不得赵构被问斩;代王赵恒也是幸灾乐祸,心里窃喜不已。

    刘仲武见自己的儿子都帮助赵构,心里有些无奈,苦涩的笑了笑,暗想道:“这小子尽给我惹事,唉!……”刘琦跪地的那一刻,刘仲武就知道自己的儿子没有听从自己的吩咐,不要与赵构走得太近,事与愿违,仍旧选择追随赵构的脚步。

    刘仲武硬着头皮向前走了一步,恭声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广平郡王之前所作所为无非是重情重义,以致于言行有些过激,不过念他年纪尚幼,又招安有功,还请皇上饶恕郡王一命。”

    刘仲武是当朝第一位站在赵构身边的大臣,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就连高俅都皱着眉头看着刘仲武。刘仲武一直都保持中立,从不参与任何派系斗争,也不愿支持任何皇子,他的心目中只有皇上一人,其它的一概不管,今日为了赵构居然站出来替他说话,他的行为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接着,宗泽也站出来请求宋徽宗饶恕赵构,宋徽宗一直沉默不语,脸色愈发阴沉。直到种师道站了出来,宋徽宗脸色的阴沉才收敛起来。宋徽宗略有深意的看着刘仲武、宗泽、种师道三人,又看了一眼其它大臣,全部都垂头丧气的低下头,不敢与宋徽宗对视。

    种师道是军中老元帅,他的门人遍布整个军队,任何官职的也有,也算是老一辈的将领,他的话分量可比其他人的要多多了。宋徽宗等的就是这个时候,种师道站出的那一刻,众人没有留意到宋徽宗脸色露出一丝舒心,紧锁的眉头也悄然舒展开来。

    宋徽宗看着众人都在请求放过赵构一命,会心一笑,心想;“构儿的势力终于初成了,没想到种帅也在其中,当真是出乎朕的意料之外。不过,这样一来也好,有种帅支持,在军中构儿的地位绝对是高高在上的,就连刘仲武都站出来为构儿发话,这个中立立场在这一刻被打破了,想必是哭笑不得,梁山军将帅全部都被构儿收服了,这样一来才是真正开始与高俅等人周旋的资本。”

    宋徽宗自始至终并无真的想要宋江等人的性命,不过是为了试探宋江等人的忠心以及他们兄弟情义。另外,就是考验一下赵构是否有这样的胆识敢在众多大臣面前不顾自己的前途安危,兑现自己的承诺,最后就是试探出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支持赵构。

    “既然你们都为广平郡王求情,朕便网开一面,此事暂且作罢!”宋徽宗知道要做戏就将做的天衣无缝,以免被人识破他的想法。宋徽宗将赵构的事情弃之一旁,又看向了宋江等人,沉声道:“至于,你们这些人……”

    宋徽宗停顿片刻,使了一个眼神,身旁的太监立即走上前去,用他尖锐的声音高喊道:“大宋徽宗皇帝诏曰:先锋使宋江,加封为云麾将军,淮南东路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副先锋卢俊义,加封归德将军,淮南西路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军师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关胜授大名府正马军都指挥使;呼延灼授御营马军都指挥使……”

    此道圣旨不是将宋江拉出去处斩,而是封赏的官职圣旨,就连已经死去的将领也一一受到封赏。此时,朝中大臣无不惊讶不已,全部都瞪大着眼睛,摸不透宋徽宗的心思,赵构愣住了,宋江等人傻了。

    直到太监宣读出完最后一个字,就连战死的士兵也受到嘉奖,宋江等人都懵了,他们不知道宋徽宗又玩得是什么把戏,全部都抬起头呆如木鸡的看着宋徽宗。若不是赵构碰了宋江一下,兴许宋江都忘记了要谢恩。

    宋江等人还是难以相信这是真的,圣旨在他的手中,他仔细的看了一遍,上面有宋徽宗的笔记以及传国玉玺的大印才相信这是真的。他们真的不明白宋徽宗心里想的是什么,之前还是怒气冲冲,一副杀死他们的样子,转眼间变得笑眯眯起来,简直就不像是一个人似得,看得众人瞠目结舌,沉默不语。

    (本章完)

第112章 伴君如伴虎() 
赵构傻愣的看着自己的父皇,心想:“父皇这是唱的哪一出?怎么转眼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得?”

    “皇上为何要册封梁山贼人?难道真的是想要将他们招安,收为国用?”高俅皱着眉头,低头沉思不语。

    种师道、刘仲武等人面面相觑,心里与赵构想得一样,也觉得有些奇怪,根本弄不清楚宋徽宗到底是怎么想的,仿佛之前的发生的事情是在戏言,并不是真的想要杀死梁山将领。可是,朝中大臣都真切的看到宋徽宗眼神中的愤怒,一点都做不了假,真真切切的准备将宋江等人一律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宋徽宗见宋江等人目瞪口呆,微微一笑道:“宋首领,还不快快领旨谢恩?”

    宋江连忙率领麾下将领齐声高呼道:“谢主隆恩!”

    “自此以后,你们便不再是贼寇,也不是反叛大宋之人,而是大宋的良将,是大宋的栋梁之才。”宋徽宗笑了笑,接着说道:“即日起,你们是大宋的官员,传朕旨意:凡是朝中官员,不论官职高低,只要再重提旧事,一律依法论罪。”

    宋江恭声道:“谢皇上!”

    “宋大人以及诸位,兴许你们此时还在想着为何朕之前要斩杀你们?现在,又封赏你们的官职,是不是有些疑惑?”宋徽宗微笑的看着众人,宋江等人皆是点点头,他们的确是有些疑惑,又听见他继续说道:“你们的事迹,朕已经查过了,也算是半个朝廷中人,都曾经担任过朝中官职,只可惜朝中一些人嫉妒贤良,以致于你们蒙受不白之冤,才会选择这样一条路。”

    “朕身为一国之君,大宋国内之事甚多,也无暇顾及所有事情,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实在是有些愧疚于天下百姓。构儿也上奏于朕,提及此事的原因,一切都是赋税徭役颇重。但是,朝中大臣人人都要吃俸禄,每年朝中大军也要粮饷。”

    “如果大军将领没有足够的粮饷,大宋军队战斗力必然锐减,吃不饱穿不暖,又没有银两安抚,还要面临随时战死的后果,试问一下何人敢冲锋陷阵?何人愿意从军,为国效命?沉重的赋税徭役,朕也曾经思索过,决定准予构儿所奏,一些苛捐杂税能免除一律免除。”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以食为天。如果大宋百姓对朕有极大的怨言,心怀怨恨,大宋国内又有何人听从朕的圣旨,岂不是有名无实吗?百姓衣食无忧尚且过完一生,朕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与寻常百姓一样,要为天下百姓,要为大宋国势着想,一切需从大局出发方可。”

    “之前蔡京、杨戬等人为了讨好于朕,才弄出这么多事情。既然他们已死,这些苛捐杂税便祛除,不必留着。传朕旨意:凡是杨戬、蔡京等人推行的政策一律去除,恢复原来的水准,国之有难不可将这些压力给予百姓承担。”

    赵构、宋江等人听闻宋徽宗再次下道圣旨,还是消除那些不该存在的苛捐杂税的圣旨,不由得齐声高呼:“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宗泽、种师道、刘仲武等人也齐齐的喊道:“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高俅等人也心不甘情愿的喊道:“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徽宗此举不仅有利于大宋王朝的统治,更有利于收复人心,赵构早已将宋江等人聚众造反的原因悉数上奏于朝廷。宋徽宗看见奏章后,也是沉默不语,他又急急忙忙的召集蔡王赵似相谈,并非朝中大臣。

    蔡王赵似见宋徽宗召集自己,他急忙进宫,知道事情真相后。赵似如实禀告,的确像赵构上奏的一样,苛捐杂税,名目众多,百姓食不果腹,一年的收成全部都上交给朝廷,使得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之后,蔡王又将自己收集到的情报全部报给宋徽宗听,才知道这些年他不理朝政,朝中官员愣是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者甚多,就连蔡京、杨戬等人的提起此事时,他觉得是好事,利国利民才同意。

    不曾想到留下后患,又没有过多查明真相,才留下这样的隐患。高俅等人上位后,没有废除此政策,反而变本加厉,更是搅得民不聊生。宋徽宗气愤不已,略有深意的瞥了一眼高俅等人,见他们也同意了,才忍住没有发作。

    高俅等人心不甘情不愿,只因蔡京、杨戬等人的政策他们依旧是奉行,不仅没有去除,反而变本加厉,每年从中获得数百万两黄金。如果宋徽宗下旨废除,那么他们的收入就会减少很多,哪里还能像之前那样,过着纸金迷醉的生活。

    “朕之所以兴师问罪,就是因为你们号称好汉,朕也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能够齐心协力。”宋徽宗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