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82部分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82部分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小。天子特降圣旨,教枢密紧守江岸。但有北边来的人,须要仔细盘诘,磨问实情;如是形影奇异者,随即诛杀,勿得停留。”

    吕枢密听后大吃一惊,想去刚刚见过的陈家兄弟,自觉事有蹊跷,惊呼道:“莫非说得正是这班人?初次见到他们时,我便觉得有些奇怪,还请冯大人进城再说!”

    冯喜同吕枢密都到行省,还未详谈,便接到将领来报:“苏州又有使命,擎御弟三大王令旨到来。”

    那人说道:“你前日扬州陈将士投降一事,未必信以为真,诚恐有诈。近奉圣旨,近来司天监内,照见罡星入于吴地分野,可以牢守江岸。我早晚自差人到来监督。”

    吕枢密回道:“大王亦为此事挂心,下官已奉圣旨。”

    随即,下令命人牢守江岸,又派人盯着陈氏兄弟。并且,叮嘱众人不得放行,也不允许他们之中有人上岸。吕枢密自己则亲自摆宴款待两位使者大人。

    三百只船上人,见半日没些动静,心里有着诧异。左边一百只船上张横,张顺,带八个偏将,提军器上岸;右边一百只上十员正将,都拿了刀,钻上岸来;守江面南军,拦当不住。

    黑旋风李逵,和解珍、董平等人便抢入城守门官军急出拦截,李逵抡起双斧,一砍一剁,早杀翻两个把门官军。城边发起喊来,解珍、董平各挺钢叉入城。顷刻间,宋军率先发起进攻,润州城守军还未反应过来,众人已经杀入城中。李逵横身在门底下,寻人砍杀。先至城边二十个偏将,各夺了军器,就杀起来。

    吕枢密听闻后,大惊失色,便命人传令,让十二个统制官率领大军抵挡。只可惜,为时已晚,宋军已经杀入城内,大军接踵而至,史进、柴进等人也脱下敌军的衣裳,提着武器便杀了过来。

    为首统制官沈刚、潘文得两路军马来保城门时,沈刚被史进一刀剁下马去,潘文得被张横刺斜里一搠倒。润州城守军将领被杀,两军混战在一起。那十个统制官,都率领大军退回城中,保护自己的家眷。

    张清、李俊在城中听得己方大军已然入城,便借来火种,放起火来,以此为信号,宋军士兵看见进攻信号,立即前赴后继的进攻,四面八方都是混战的人马,润州城守军也看见他们打得是“赵”字旗号,便知道是宋军前来。

    话分两头,宋军有一百五十只战船登上长江北岸,为首的宋军大将早已牵出战马,一跃而起,骑在马背上。那率先而出的大将:关胜,呼延灼,花荣,林冲,岳飞,刘琦,杨沂中,孙立等八人,各自率领一千名正偏将,兵马二千,冲杀入城。

    此时,吕枢密心知大势已去,润州城被宋军攻破了,唯有带领残部弃城而去,逃往丹徒县。宋军理所应当的占据润州城,赵构没有让他们继续追击,而是留守城中,以备不时之需。

    大军夺得润州,立即扑灭城中的火势。宋军又派出将领分别把守润州城四道门,然后大军又前往江边,准备迎接赵构等人登岸。

    (本章完)

第123章 分兵而围,孤军深入() 
赵构负手而立,依靠在船头上,眺望着浑浊的江水,唤起曾经的记忆,那一座座隔岸相连的大桥,耸立的高楼大厦,都成为过眼云烟。现在,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望无际的原野,还有青黑色的墙砖,高大的城墙,不由得感慨万千。

    先锋军已经攻占下润州城,赵构已然知晓,他命令大军不得滋扰当地百姓,也不得继续穷追不舍,待他前来再做打算。战船的速度没有现代化的船舶快,也来到了岸边。众人都笔直挺立的恭迎赵构前来。

    赵构从船上踩着船板来到岸边,赞赏地点点头,然后率先一步踏出,朝着润州城走去。赵构抵达润州城,看着城中百姓惊惧的眼神,他知道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担心宋军会屠杀自己,露出惊慌之色。

    想到此处,赵构立即出榜安抚城中百姓,告知他们的只不过是攻打贼首,与旁人无干。城中百姓见到赵构张贴出来的榜文,才放心下来,依旧是恢复到自己以前的生活之中。对于他们而言,谁来占据润州城,只要不涉及他们的性命,也不会反对什么。

    赵构来到府上,大军悉数进城,以此为根基,准备与方腊决一死战。并且,夺得润州城还有意外的收获,史进献沈刚首级,张横献潘文得首级,刘唐献沈泽首级,岳飞、刘琦生擒卓万里,杨沂中、吴璘生擒和潼,花荣箭射死徐统,杀死牙将官兵,不计其数。

    至于,己方将领,无一人死亡,不过也受了伤,性命无忧。吕枢密仓皇逃离润州城,折了大半人马,带领剩下六个统制官,退守丹徒县,哪里还敢进攻,只得紧闭城门,以防宋军来犯。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发告急文书,去苏州报与三大王方貌求救。吕枢密接到探子来报,说苏州派遣邢政领军到来,

    吕枢密接见那元帅,两人同行来到丹徒县,邢政询问了战况,叹息道:“陈将士诈降缘由,以致透露宋江军马渡江,以致于我军大败。今得元帅到此,可同恢复润州。”

    邢政道:“三大王为知宋军犯吴地,特差下官领军到来,巡守江面。不想枢密失利,下官与你报雠,枢密当以助战。”

    次日,邢政率领大军前来攻打润州城。赵构早已接到情报,方腊叛军派人前来攻城,他正好要攻打丹徒县。

    此次,赵构派遣关胜为先锋,派兵攻打。恰好,两军在半路上相逢。两军相对,各把弓箭射住阵脚,排成阵势。南军阵上,邢政挺出马,六个统制官,分在两下;宋军阵中关胜纵马,舞着青龙偃月刀来战邢政。

    邢政和关胜两人交战,战不到十四五合,就被关胜手起一刀,砍于马下。呼延灼见砍了邢政,立即率领大队人马,冲了过去,六个统制官见主帅被杀,敌军又杀来,连忙纵马向南逃走。

    吕枢密见本部军兵大败,弃了丹徒县,领了伤残军马,往常州府退走。接着,宋军又占领丹徒县。赵构率领大军前来,将军队驻扎在此地,润州城则由张招讨使镇守。赵构又召集将领前来商议道:“如今,我军占据润州城、丹徒县,接下来还有湖州、常州、宣州、苏州四处城池,只要攻破这四座城池,便可以挥师南下直接攻打扬州城。”

    宋江问道:“元帅的意思是将兵力分散开来?”

    赵构点点头,道:“正有此意,唯有将兵力分散开来方能尽快攻占杭州。现在,我军盘踞在丹徒县,也就是说润州、扬州已然落入我军手中,粮草等都充足,大军已然渡过长江,先行攻占两座城池,可以说与方腊越来越近了。”

    “我军兵强马壮,就算方腊军人数众多,也不足畏惧,皆是百姓居多,论整体战斗力还是我军强盛。现在,方腊已经知道我们率领前来,必然严加防范,他们的目光必定聚集在我的身上,这样一来将兵力分开,打他个措手不及,岂不快哉。”

    卢俊义接着说道:“大军分开兵力,该如何分配?”

    “常州、苏州乃是一条线上,正好是一处;湖州、宣州便是另外一处。大军分开攻打,不仅节省时间,还能遥相呼应,要是有任何情况,也可以从旁辅助,从敌人后方攻击,让他们防不胜防。”

    吴用沉思道:“属下赞同元帅分兵之计,不过还是需要水军协助才行。常州、湖州都与太湖相接,太湖之上又有众多岛屿。水军可乘船从水路攻击常州、湖州、苏州,尤其是湖州更是在太湖旁边,料想敌军守将也会在太湖岸边驻守大军,只要攻破敌军防御,我军才可绕到敌军后方,给予致命一击。”

    赵构恍然大悟,他以为不需要水军,却不想吴用观察细微。若是从水路攻击湖州、常州兴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要知道渡过太湖便可以绕到敌军后方,的确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军师所言极是,将水军也分成两支队伍,然后与大军一同前往。”赵构又接着说道,“卢将军,这攻打湖州、宜州的重任,本帅便派你前往,不知你意下如何?”

    卢俊义惊讶道:“派末将前去?”

    赵构说道:“不错,攻打宜州、湖州这个重任便交托于你,常州、苏州则由宋将军领兵攻打。”

    宋江也惊讶道:“常州、苏州由末将攻打?这……”

    “你们二人都是大宋的肱骨之臣,能征善战,将一切都交托于你们,我才能放心。”赵构郑重其事地说道,“传本帅军令:宋江为正先锋将领,统帅精兵五万,吴用任军师,关胜、鲁智深、花荣、呼延灼、杨志为正将,李逵、朱仝、戴宗、杨雄、董平、解珍、雷横、刘唐为偏将,战船一百只,水军精兵五千,由石秀、张顺、张横、李俊统帅,听候调遣。”

    “卢俊义为副先锋将领,统帅精兵五万,曾孝蕴为军师,孙立、武松、史进、林冲为正将,岳飞、刘琦、汤怀、张显、王贵、杨沂中、吴璘为偏将,战船一百只,水军精兵五千,由阮氏三兄弟为水军统领,听候调遣。”

    众将士齐声道:“末将领命!”

    赵构又看向了张叔夜等人,沉声道:“张将军及其他将领则驻守在丹徒县城,统领四万精兵,大军的粮草以及后续力量则由你张将军调度。若是有任何的问题,本帅唯你是问。此次战争,我军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务必要夺下四城。”

    众人再次齐声道:“末将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重托。”

    赵构点点头道:“一切就交托于诸位将领了!”

    吴用沉思片刻,觉得有些奇怪,宋军士兵共有十几万大军,被赵构如此分配,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兵力了。如果方腊叛军主动攻击,或是派遣先锋军攻打帅营,那么以不到数千的兵力,如何能抵挡住。

    军师吴用问道:“元帅,末将以为元帅身边多少有些兵力,以免敌军前来偷袭帅营。”

    赵构笑道:“本帅在你们攻打四座城池时,不再此地,就算是方腊叛军前来也没什么事情。”

    众人大吃一惊,吴用接着问道:“元帅此话何解?”

    “诸位将领在外战斗,我身为一军之帅,理应也要做点事情。如果留在帅营指挥作战,那不是我的风格,再说我相信诸位的本事,攻破这四座城池没有任何问题。”赵构微笑的说道,“我准备亲自会一会方腊此人,看看他与传闻中有何不同,待你们夺得城池后,我便回来,想必也不会太久。”

    众人一听惊骇不已,赵构的话中意思,是想要一人前往杭州城。如今,两军交战,局势混乱,赵构一人前去,他们都不放心。毕竟,赵构是一军之帅,要是不在军营中,军心不稳,此事万万不可。

    众人连忙七嘴八舌的反对赵构此行,不过赵构心意已决,任何人都不得反抗。众人也是无可奈何,只能任由赵构独自一人前往敌军阵营中查看虚实。众人也不知道赵构是如何打算的,自古至今哪里有大帅离开军营,孤身前往敌军阵营中的道理,唯有相视苦笑。

    (本章完)

第124章 深入敌后() 
众将士纷纷离开营帐,只留下寥寥无几的数人,全部都是一军之将,吴用、曾孝蕴、卢俊义、宋江、张叔夜、林冲等六人留在营帐内。

    卢俊义沉声道:“元帅,末将以为不可深入敌营,军中不可一日无帅。若是敌军发现我军主帅不在,势必会加紧进攻。另外,军中尚且无帅,军心动摇,两军交锋恐有变故。末将望元帅三思而后行!”

    吴用、曾孝蕴、宋江等人也是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构,他们的心意与卢俊义一样,不愿赵构冒险,孤身一人深入敌营,还是一军之帅。若是正副偏将前往,那是军令如山,不得而为之,一军之帅前往,那就说不过去了。

    赵构微微一笑道:“诸位将领放心,也是深思熟虑后决定的。你们冲锋陷阵,身为主帅我镇守军营,实乃不是我的风格。另外,我军对方腊贼军的情况一无所知,也就知道交战过后的将领情况,城中情况一无所知,于我们不利。”

    “我将大军交托于诸位将领,便是做好打算。在我不在的期间,你们便是各军最高统帅,待攻破四座城池后,我自会回来与你们相见,兴许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们定要谨记,不可泄露我的去向,就算是我被敌军抓住,你们也不可有任何的动摇,佯装不认识,我自有办法脱身,诸位放心攻打城池。”

    “若是你们攻破城池,首要任务不是继续进攻,而是休养生息后再发动攻击,也要安抚各城的百姓。如果敌军来势汹涌,大可不必与他硬碰硬,迂回作战。两军交锋,苦的是百姓,定要严整军纪,不可扰民,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