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国 >

第111部分

崇祯大帝国-第111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他们现在闹腾着,等一会就老实了。

    再者,里面的兄弟也时刻看守着。”

    狱吏笑着说出了布置。

    老王点点头,他也就是随口一问而已,小黑屋是他亲自布置的。没问题。

    老王估计,等屎尿来了,这两位一辈子锦衣玉食的侯爷,是绝对抵挡不了这种龌龊滴。

    此时,签押房的番子匆匆赶来,低头递给老王一封信件,“禀厂公,有宣大锦衣卫密奏。”

    宣大无小事,老王不敢怠慢,接过信件,匆匆御览一遍,脸色一沉,立即尖声道“备轿,进宫!”

    坤宁宫,鼎内焚着檀香,淡白轻烟幽幽不绝如夏日柳絮,丝丝袅袅从缝空中飘逸而出,静静散入殿阁深处。

    袁贵妃和周皇后二人,正端坐在凤椅上,听崇祯皇帝讲商业课,也就是大明皇家商行日后的操作。

    女官青歌负责记录。

    “……周皇后之言也不尽然,不可一概论之,这代理商制度也要分商品。

    譬如,蜂窝煤属于民生产品,关系到大明每一户百姓,就不能让一家垄断经营。

    尤其这京城中,上百万人口,制作销售都来不及,更不要说财富让一家一户赚去,不可取!

    可以把京城分成若干个区域,按东城区、西城区、北城区等划分,人口密集的区域设置两到三个分销商。

    授予他们生产的权利,让治安司监督产量,皇家分钱即可。

    酒水同样亦是如此,在大明可以一省一府一个代理商,皇家负责生产。

    不过,跟蒙古鞑子打交道,路途遥远,需要大量人手护送,就需要田宏遇这样的大商家来负责了。

    一般人,吃不消,也没有这样的财力和实力。”

    新成立的大明皇家商行目前只有四种产品,蜂窝煤、肥皂、地瓜酒、钟表,崇祯皇帝依据产品特性讲解操作模式。

    皇帝这个职位没经验,可经商崇祯皇帝是见多识广的。

    “还是田国丈的命好,有田贵妃在,赶上好时机了。”

    周皇后听完,眼波不经意的瞟向崇祯皇帝,语气中满满的醋意。

    “哎哎哎,过了哈,朕的皇后在此,哪里来的田国丈?你封的?”

    讲了一个时辰了,崇祯皇帝伸伸懒腰,晃动着有些酸痛的脖子,打趣轻轻的避开这个话题。

    周皇后的意思他明白,田宏遇吃了一块肥肉,她或许也想让她的两个哥哥参与进来。

    但是,崇祯皇帝不允许。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田宏遇吃到这块肉,是凭本事的,为什么不能吃?

    死鬼周奎的两个儿子,饶他们一命已经是极限,好不容易踢出京城,怎还能容他们吃香的喝辣的?

    不要说这两个烂人,就是京城现有的皇亲勋贵,崇祯皇帝都要严格控制,争取不让他们享受大明皇家商行的利益。

    大明皇家商行的产品,除了蜂窝煤崇祯皇帝放开一道小口,允许代理商自行生产。

    其他的,他都打算垄断经营。

    而且,这是他打破阶级固化和赏赐有功将士的法宝。

    今后,谁要立功了,除了朝廷正常奖励之外,崇祯皇帝打算把他们拉到共同利益集团来。

    例如,平头哥曹文诏立了大功,怎么办?

    好办!

    赏你家族所在地的酒水或者其他产品地区代理。

    那么,普通将士立功了又怎么办?

    也好办!

    让你的家族一人到大明皇家商行来上班,吃皇粮,朕来付俸禄。

    在这样的奖励下,崇祯皇帝觉得,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妥妥的上数个台阶以上。

    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将士享受到利益,阶级固化慢慢的也就打破了。

    在这方面,崇祯皇帝有比较深的研究。

    后世,他看到一个采访段子,很有感触。

    记者你的理想是什么?

    放羊娃放羊。

    记者你放羊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赚钱。

    记者你赚钱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娶媳妇。

    记者娶媳妇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生娃。

    记者生了娃干什么?

    放羊娃放羊。

    这就是流传很广的放羊娃的故事。

    有的人把它当段子看,有的人把它当有趣的故事看,有的人把他当笑话看,还有人把它当寓言看。

    看完之后,笑一笑也就过了,未必就会去思考这个故事背后深层次的本质。

    可放羊娃的故事,背后反映的是阶层固化的问题。

    一代放羊,世代放羊;一代穷,代代穷;一代富,代代富。

    一个社会,阶层彻底固化之后,不同阶层之间停止了对流,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在于他的志向才智和能力,而取决于他所处的阶层身份。

    它的可怕,就在于这种无力感,无望感。

    纵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不如一个饭桶家里有个好爹。

    纵使你风华绝代才情无双,不如别的姑娘工于心计嫁上了个好人家。

    阶级属性,成了标划人和人之间一切关系的唯一评价体系。

    如今的大明,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

    崇祯皇帝要想大明千秋万代,就必须打破阶层固化。

    而大明皇家商行,就是崇祯皇帝打破阶层固化的工具。

    他必须让放羊娃,有一个获得财富的机会。

    这样,他的后代就不需要再放羊。

    纵观历史,王朝的崩溃,则无不是阶层过于固化,反过来又导致社会生态封闭,知识封闭所造成的。

    如今,崇祯皇帝站在全局的高度,发现大明正在处于这样的状态中。

    而大明上下,粗略可以分为几个阶层。

    第一等,文臣、豪强,必须要消灭。

    他们兼并了规模可观的土地,成为比一般的地主更高级的超级大地主,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可以影响朝野。

    例如北方的晋商,安徽的盐商,江浙的海商。

    历代统治者,对豪强基本上是一有机会就扑灭。

    因为,一旦等豪强做大,朝廷拿他们没办法的时候,那么这个王朝离覆灭也不远了。

    第二等,地主、文人,要改造。

    他们左右不了朝野局势,他们只能左右一乡一村的秩序。

    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他们是时下的中产阶级。维系社会生产秩序的中坚力量。

    第三等,佃农、流民,要让他们安定。

    佃农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交完租子,所剩无几,一直挣扎在温饱和贫困线上,生活过的比较拮据或者比较悲惨。

    土地兼并越来越厉害,大地主豪强,通过土地兼并,为了榨取更多的利益,就会抬高佃农的租子。

    佃农连租地种,都种不起了,就会沦为流民。

    流民,是大明农民起义的策源者。

    只要对流民承诺说,造反后有地种就可以了,根本就不用对他们进行战争动员。

    当一个社会,阶层固化到两极分化的极致,到让人活不下去的地步,那么就会有人不惜用生命的代价,来摧毁这个现有的既定秩序。

    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其实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清洗,大明才有救。

    不管会不会引起不满,甚至留下骂名,铁血清洗都必不可少。

    只是,以崇祯皇帝目前的威望和实力,这样做有些不实际,想想也就罢了。

    因为,他的基本盘还不够。

    而大明皇家商行,就是他用来凝聚基本盘的工具之一。

    只有这样,他才能快速的掌握更大更多的权利,然后雷霆一击,消灭一切妖魔鬼怪。

    没办法,他的时间不多了。

    必须剑走偏锋。

    否则,崇祯皇帝也不会如此处心积虑,堂堂的大明帝王,居然要靠经商拉拢人心,分配财富。

    丢人呐!

    想想当年的正德小皇帝,多厉害啊!

    当年明孝宗为了平衡朝中各派势力煞费苦心,甚至累死。

    正德小皇帝朱厚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接了父亲的班,还没上任就让一班文臣吃尽了苦头。

    他知道自己若是按部就班地当一天皇帝批一天的奏折,那些文官们会让他一秒不停地干活。

    迟早他也会像他父亲一样累死,所以他要自己做自己的主。

    可是这帮文官怎么可能听他这个小屁孩的话?

    尤其是那些先皇老臣,连他得空划个船都能跟不务正业拉上关系,还给他整了一个五大罪

    “一、皇帝单骑出宫,不带随从;二、皇帝在宫内乱转;三、皇帝去北海划船;四、皇帝喜欢打猎;五、皇帝乱吃零食。”

    扯蛋,十六岁的人连这点自由都没有,还做个鸟的皇帝?

    正德小时候肯定没少听父亲聊过朝廷政事,当然不甘心做别人的傀儡,何况他还是一个好武之人,岂能被一帮文人玩弄于股掌?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他必须分三步走;首先在朝中要有自己的人,其次要给文官集团树立一个强大的对手,最后还必须掌控军权。

    朱厚照的第一步就是重用宦官,提拔贴身八个太监掌控朝政,让他们成为可以压制文官集团的势力。

    这一步他做得很绝,甚至把自己的行宫挪出了紫禁城,管你文臣怎么反对,惹急了就让太监们大开杀戒,顶多背个听信谗言的罪名。

    我就是要独立,就是要自由,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武装军队。

    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有力反击,但朱厚照仅以牺牲一个刘瑾的代价就安抚了整个文官集团。

    并趁机把自己的老师杨廷和推到了文官集团领袖的位置。

    仅此一点,崇祯皇帝就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实讲,他现在基本就是在学正德小皇帝,也是这样布置和安排的。

    思忖间,守门的小黄门进来禀告“皇爷,王公公求见!”

    有急事!

    否则,老王不可能来后宫找人。

    “皇后,袁妃,改日再聊了。”

    说完,崇祯皇帝转身回乾清宫。

    那里,才是他的办公室。

    “皇爷,动了!”

    老王紧随着崇祯皇帝皇帝的脚步,老脸笑成褶子,开心的低声说道。

    “也应该动手了,时间到了。”

    长叹中,崇祯皇帝步履更快了些。

    要发财了。

第一百八十章 已经行动() 
第一卷风雨飘零

    熊熊跳跃的烛火中,大型的沙盘地图摆在乾清宫西暖阁,占据了大半个房间。

    崇祯皇帝手里拿着指挥棒,听着老王念着锦衣卫的密奏,不停的移动着。

    “皇爷,锦衣卫千户徐鸿轩禀告,范家兴隆魁从德州仓库起运一批闽铁抵达张家口。

    同时,平遥梁嘉宾的庆泰亨,也从大明各地仓库中把药材运往张家口集中。

    榆次常家、聂家,太古曹家,临汾亢家……皆有货物运往张家口……”

    随着老王话音落下,崇祯皇帝的指挥棒最终停在张家口这个位置。

    是了,就是这个地方。

    崇祯皇帝眯着龙眼,紧紧盯着张家口的位置,嘴角泛起了冷笑。

    这里是晋商走私的码头,是通往蒙古草原的起点,所有货物在此聚集,由脚行分成数条线路,然后潜入到目的地。

    老实说,崇祯皇帝对这里并不陌生。

    因为,后世他曾经在这一地游玩过,对周边的地理地形非常熟悉。

    穿越后,又天天对着舆图比照,早已把这一带深深的印在脑海里。

    张家口原本是个小堡,嘉靖八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

    但是自从万历年间开通互市之后,这里便开始逐年扩大,呈现繁荣景象。

    蒙古交易的有马、牛、羊、驴等牲畜,建奴则是各种野兽毛皮和人参、木耳、蘑菇、松子、蜂蜜等山货。

    而大明输出的有各种铁制生产工具和米、盐、布匹、绢绸、铁锅、衣服等生活资料。

    张家口在开市期间,交易频繁,人群熙熙;在通往马市的途中车水马龙,接踵摩肩,一派繁忙景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野猪皮努尔哈赤得到足够的发展。

    于是,他觉得时机成熟了,提出七大恨,开始起兵反明。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三年之后,攻下辽阳,杀死商贾四五万人,抢走无数货物。

    也因此,大明各地与建奴的马市贸易中断了。

    很快,野猪皮就为他的短视付出代价。

    和大明马市贸易中断后,又杀死了商人,建奴的特产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