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国 >

第3部分

崇祯大帝国-第3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化淳资格老,深得崇祯皇帝信任,在太监中威望最高,连王承恩都属于他门下。

    “唔,皇爷真是太辛苦了!”曹化淳转身摇头离去。

    于他而言,皇爷上不上朝无所谓,身体才是最重要。

    况且,在他看来,每天的朝会其实毫无意义。那些朝堂的大臣们,操蛋得紧,解决和奏请的问题更是让人蛋疼。

    他现在是没蛋,但曾经有过,能体会蛋疼的那种感觉。

    奈何皇爷勤政,总是非常执着忍着每天蛋疼。

    今天,皇爷的龙蛋总算不用疼了。

    日上三竿后,已然近午时。

    第一天登基的崇祯皇帝,方才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告别周公,开始他到大明的新生活新工作。

    殿外,早已等候多时的宫女太监在王承恩的带领下,露出最甜最美的笑容帮助他打理个人生活。

    这些人的服务态度自不必言,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帝王最高级别,与服务行业用钱砸出来的那种不可同日而语。

    可原本心情不错的崇祯皇帝却垮着脸,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眼前这些宫女太监笑得很灿烂,穿得却很破烂,就连王承恩衣襟下摆也打着补丁。

    当然,王承恩是大太监,位高而权重,孝敬他的人少不了,不差钱,如今这副模样只不过作作秀而已。

    可眼前这些普通太监宫女却是真的。

    想想看,皇爷和娘娘都穿得寒碜,他们这些家奴又怎么可能衣着光鲜?

    崇祯皇帝表示很不爽,朕第一天登基,不能大操大办就算了,还让不让人愉快工作了!

    这他娘的哪是大明皇宫,简直是丐帮总堂嘛!

    “大伴,吩咐针工局,皇宫内所有人员无论尊卑贵贱,一律按照规矩赏赐两件当季时服。”

    新老两位帝王顺利完成工作交接,按理应传旨九边载歌且舞,并大赦天下显示皇家仁慈普天同庆。

    奈何形势委实太过诡异,传扬出去耸人听闻,无法声张。

    这让新上任的崇祯皇帝心里憋屈极了。

    就好像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没有显摆的机会。

    虽说是旧瓶装新酒,但毕竟新皇登基,理应新朝新气象嘛。

    “谢过皇爷恩典。”

    四周的宫女太监急忙跪地叩谢皇恩,欢颜喜笑,发自内心。

    皇宫已经几年没有发放新衣服,大太监自然不需要,可作为底层的他们只能缝缝补补,或者穿浆洗掉色的旧衣。

    天见可怜,皇爷总算想到他们了。

    崇祯皇帝只得的笑笑,这一波收买人心,先从身边的人开始。

    虽说这皇宫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的太监宫女有几万人,每人两套衣服要花费颇多,可不花行吗?

    看他们那惨样,一个个穿得跟乞丐一样,凭什么?

    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一个个金缕玉衣,锦衣玉食,口里喊着忠君为国,可李自成尚为进京,就已准备迎接新主子。

    而这些穿得破烂,吃得粗糙的底层宫女太监,不懂什么大义,却在李自成进京时,战死的、自杀的、被俘的足有几千人之多。

    客观上说,皇宫内大部分的太监都可堪一用,并且比一般人更加忠诚。

    就好比后世官员身边的秘书和司机,都是经过考验和审查的忠心之人,可谓利益攸关休戚与共。

    都是一根线上的蚱蚂,跑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再者,对皇家来说,钱是省出来的吗?

    要是这样,那还不是早晚吊死煤山的结局。

    在一切收拾妥当后,换上崭新的龙袍,崇祯皇帝对着铜镜很是显摆,这才发现这汉服真是漂亮,尤其是皇服。

    整体明黄色的盘领窄袖常服,中间鸾带盘绕两条金龙熠熠生辉,袍服各处镶嵌珠玉、吊坠,整个人被衬托得非常英武。

    惬意的伸展双臂,崇祯皇帝感觉充满了力量。

    说起来,前任是一个非常勤勉好学的君王。

    文武皆有所成,可以拉硬弓和骑马狩猎,也有一定的书法造诣和诗词功底。

    这些本事,都是现任崇祯皇帝所不具备的。

    当然,他对这些不在意。

    他在意的是有一个好身体。

    不过,就凭本尊跟劳模般勤政十七年,却也从未听说有什么身体不适的记载,这就说明差不了。

    “皇爷,驸马都尉巩永固、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见驾。”

    正当崇祯皇帝显摆之际,随堂秉笔太监方正化从宫外跑进来报道。

    “宣,传膳,赐宴!”

    崇祯皇帝挥舞着龙袍意气风发的大声说道。

    “宣驸马都尉巩永固、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摆宴乾清宫……”

    方正化俯身应喏,继而直身上前几步扯开破嗓喊道。

    “宣驸马都尉巩永固、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摆宴乾清宫……”

    仿佛接力赛般,随着方正化喊完,把守殿门的小黄门和外廓值守的太监一路喊叫,很快就传到等待召见的二人耳里。

第五章 推心置腹() 
第一卷风雨飘零

    五月的皇宫,百花绽放风景宜人,可对于已经苦苦等待了两个多时辰的人来说,哪怕风景再美,都是一种煎熬。

    主要是王承恩这人太实诚,忠心崇祯皇帝,昨晚听皇爷要见人,天未亮便让宫中太监把人叫来。

    在他心中,所有人都要绕着皇爷转。

    不过,纵使这样,当听到摆宴乾清宫时,久等的骆养性激动得眼泪都差点流出来,走路都是轻飘飘的,苦尽甘来啊!

    自己做冷板凳已经多年,现在复出的机会似乎到了。

    说起来,骆养性觉得自己是大明朝两百余年最憋屈的锦衣卫指挥使,没有之一。

    掌权才二年多,皇上就在朝臣的建议下裁汰锦衣卫和东厂。

    此后,他顶着指挥使的一个虚衔,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不管见到哪个党派的朝臣都当孙子,唯恐被他们参奏一本,大祸临头。

    此刻,咸鱼翻身,或许是骆养性真实的心态。

    虽然他知道,皇上如果再次启用锦衣卫,就是让他们当替罪羊,去四处得罪朝臣,缓解朝廷时下的困境。

    因为,锦衣卫就是皇家用来干脏活的,从袭父骆思恭之位为锦衣卫指挥使开始,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当然,最后的恶名也是由他来背负,但历来想要出人头地就要有所付出。

    富贵险中求,他已经憋屈太久,太久……

    与骆养性复杂的心思相比,走在他身边的驸马都尉巩永固,俊脸含笑步履从容优雅,内心古井无波。

    作为大明的驸马,头顶皇亲国戚,只能担任一些虚职,领一份俸禄,是不能在政治上有什么想法的。

    也正因为如此,当他和骆养性进入宫内行完礼尚未站利索,听到崇祯皇帝问他们,朕准备重开锦衣卫,两位爱卿有什么想法时,巩永固再也无法保持淡定从容。

    这让他心潮澎湃,无限幻想。

    迎风挥击千层浪,谱写少年不败热血。

    这是每个有志少年的想法,巩永固自然也不例外。

    可问题是他的人生无法自主,十几岁便被他老子给安排了,成了乐安公主朱徽媞的夫君,也就是大明驸马。

    于是,他只能钻研文学,陪崇祯皇帝打猎,结交能人异士,游览大明壮丽山河。

    纵使心有不甘,却也别无选择,只有认命。

    所以,当身旁早有心理准备的骆养性激动得跪地叩谢皇恩,他还犹自有点不敢置信傻乎乎地朝皇帝大舅哥问道:“可以吗?”

    “朕说可以,那就可以!”

    龙椅上,原本半阖着眼的崇祯皇帝犹如一把寒光出鞘的利剑,霸气答道。

    锦衣卫和东厂,犹如他的双眼和耳朵,更是发国致富的法宝,同时负责侦察、缉捕百官,可谓国之利器。

    想想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情报部门和监察系统,能不完蛋吗?

    而且锦衣卫各级官员的任命,就像内廷二十四衙门一样,是皇帝的家务事,任何人不得过问染指。

    也就是说,锦衣卫是皇帝的私人组织,直接对皇帝负责。

    他们办案能够直接冲入任何人家中,能够抓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和高官,不需经过繁琐的办案程序。

    不过,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一般不会审讯以及捉拿普通百姓,百姓的刑、民事案件只通过正常的司法进行处理。

    其实在崇祯皇帝眼中,锦衣卫不就是活脱脱的中纪委嘛!

    只对官,不扰民!

    天才,锦衣卫的创立者朱重八同志眼光确实看得远,想得深,不服不行!

    “微臣愿赴汤蹈火听皇上差遣!”

    得到崇祯皇帝如此肯定的答复,巩永固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立马激动的喊出心意。

    他是崇祯皇帝的姐夫,二人年纪差不多,平时走得很近,深知大舅哥的不易,早就有心为国出力。

    原本驸马身份是个限制,现在大舅哥能痛下决心,他还有什么犹豫可操心的?

    只是,自己的这位大舅哥,什么时候变得有此魄力和霸气了?

    崇祯皇帝满意的点点头,扶住他肩膀大加赞许。

    启用骆养性是他的权宜之计,其父是锦衣卫指挥使,从小耳目熏染,对锦衣卫的业务比较熟悉。

    再者,锦衣卫已经裁汰五六年,人员基本走光,必须重新征召组建,现在还离不开他。

    可这家伙不是什么好鸟,历史上,顺来降顺,清来降清,你让崇祯皇帝如何信任他?

    而锦衣卫这样的强权特务机构,又必须掌握在绝对忠诚可靠的人手里,巩永固就是这样的人选。

    说起来大明朝有很多驸马都尉,可他却是独一份。

    不仅忠诚,而且有才华。

    崇祯十七年,眼看京城不保,巩永固对崇祯皇帝提出一个完全可行的建议:

    “不如赶紧迁都到南京,凭我的力量,招募几万人应该没有问题。

    南人对大明一直很有感情,很忠诚,可以从长计议,再图复兴!”

    驸马其实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皇亲,与那些世受国恩的勋贵根本无法相比,巩永固有能力招募几万人,这本事不是谁都有的。

    可崇祯皇帝不知怎么想的,左顾右盼,举棋不定,没有听从迁都的建议。

    而是计划让巩永固、刘文炳等人保护着太子到南京去,结果错过了时机,被围在了城中。

    城破之后,巩永固遍寻太子不见,写下“身受国恩,义不可辱”八个大字,就回到家里举火自焚,全家殉葬。

    对这样的人。刚刚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如果不用,那就是傻帽了。

    所以,让他进锦衣卫历练一段时间,既是锻炼他,也是对骆养性的一种鞭打。

    赐宴过后,崇祯皇帝让骆养性率先出宫,用最快的时间重组锦衣卫,却把巩永固单独留下来。

    乾清宫冬暖阁分南北前后两室,以隔扇分割。

    后是崇祯皇帝的寝室,前是他办公的场所,俗称御书房,是大明皇宫守卫最为森严的地方。

    此刻,室内只有崇祯皇帝和巩永固君臣二人。

    双方坐定,崇祯皇帝挑眉对巩永固说道:“朕今日招你进宫,授予锦衣卫指挥同知一职,你怎么看?”

    巩永固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就是天子问政,也是考验自己的能力和思路。

    微微俯身表示敬意,他思索片刻沉声答道:“微臣品轶高于骆指挥使,职务却是他的属下,这无疑令他很难受。

    这样一来,在锦衣卫内部,他行事必然有所顾忌,不能放开手脚行事,说到底,还是皇上对他不信任。”

    “不错。”崇祯皇帝赞许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果然没看走眼,是个人才,只是原来被埋没了。

    “锦衣卫荒废多年,骆养性的能力朕也不清楚,便是忠心上也难以知晓,如何能让朕安枕无忧?

    原本你是锦衣卫指挥使的最佳人选,于公你是皇亲,于私你是朕的姐夫,与大明休戚与共,把锦衣卫交给你,朕才能真正安心。

    奈何你没有经验,人员也不熟悉,而重开锦衣卫之事迫在眉睫,否则国不保夕,故而朕只能行此无奈之举。”

    在巩永固这个死忠的便宜姐夫面前,崇祯皇帝没有丝毫保留,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打算。

    巩永固动容了,皇帝大舅哥这番话可谓推心置腹,不是谁都有此殊荣的。

    “微臣一定盯紧骆养性,同时尽快熟悉锦衣卫,为皇上分忧。”

    “那是后面的事情!”崇祯皇帝摆摆手,一副胸有成竹装逼模样屌屌的说道:

    “朕已经任命王承恩为东厂厂公,他会盯着骆养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