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国 >

第35部分

崇祯大帝国-第35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别品味独特的,连**断背都能玩出文艺范,这跟后世同志很类似。

    简直是败坏了整个社会风气。

    至于游走青楼,万花丛中享受人生,更是家常便饭。

    而且就这么轻轻松松耍乐,到点即能轻松登榜。

    比起好些人寒窗多年一场空,真个叫随随便便成功。如此重量级招生效应,自然引得学子趋之若鹜。

    等真加入进来,更是知道这入社的好处,绝对富贵逼人。

    复社不但有档次有规格,更有强硬背景。

    创始人张溥,那是晚明有名的士林领袖,随便在官方场合招摇一下,立刻有官员恭恭敬敬上来认老师。

    撑起社团的骨干们,那叫名流云集,既有江南当地的各类世家大族,更不乏声名显赫的名臣子弟。

    有好些东林大佬的子弟,比如侯方域和方以智,就是根正苗红的东林二代。

    这样一批核心人物,要钱有人争着给砸,要人脉随手一抓一把,要根基更扎得牢靠。

    所有成功条件全占尽,办复社想不成功都难。

    成了他们羽翼下的一份子,未来宦海生涯,横着走都没人挡。

    而且复社这棵大树,不但根基牢靠,还喜欢开枝散叶。

    虽然成员里的寒门子弟,大多入不了核心组织,但只要你老实听话,科举自然有人关照,还能免费给你出书,帮你考试的时候刷够声望。

    升官发财的每一步,攀攀关系就能找人给你关照。

    就连慈善活动,他们也办得热闹。经常拉来金主闹募捐,专业收买人心好多年。

    总的说来,读书人入了复社,那就学习有人教,考试有人保,声望有人捧,用钱有人送。

    外加觥筹交错宴会不断,名利场上五彩缤纷,喝酒混事都保证涨名望,轻轻松松就落个风流名士雅号。

    如此组织,堪称天下读书人的幸福乐园。

    但也正应了一句老话: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复社这样强大的投入,目标也只有一件事:收炮灰。

    因为复社的主营业务,既不是文学更不是宗教,却是实打实的政治。

    诚如其出名的雅号“小东林”,要的就是政治战斗力。

    这群青年精英们最怀念的岁月,自然是天启皇帝刚登基时,老前辈东林党们把持朝廷的日子,也就是史书上津津乐道的“众正盈朝”。

    虽然关于这段记忆,天启皇帝自家诏书里很委屈的抱怨,说一群道德君子啥正事不干,国家朝政都水深火热了,还只知道自己互掐。

    但在张溥、张彩、侯方域、以及冒襄等复社大佬眼中,这就是值得自己用生命去奋斗的光辉岁月。

    所以哪怕老东林被魏忠贤所灭,这些东林二代与土豪二代们,仍然一拍即合。

    从此以改变世界改变未来的自信,组成这个新团体,并为此不计血本的奉献。

    可以说,一直到大明灭亡,复社进入了其最嚣张自由的时代。

    各地的集会讲学活动不断,声威更是熏天。

    但对国家大事实际的建树,却是一件没有。

    当然,要说这群人只是摆姿态不办事,却也不完全对。至少有一件事,他们从头到尾都在办:抗税。

    朝廷要抵抗建奴,要平定叛军,所需的白银军费,但凡朝廷打算让江南地区买单,立刻招来复社的强硬反抗。

    相关官员的奏折,激烈得能把主事官员淹死。

    然后复社的千人活动,更是慷慨激昂批判。

    复社这事干的积极,想想也容易理解。

    他们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江南大族。收了人家的钱,自然就要给人家办事。

    复社在这条上,还是很讲诚信。

    哪怕后来大明灭亡了,建奴打下了江南,一些复社的头面人物也主动找建奴请愿,请求减免江南的赋税。

    这一点,复社可以说是讲诚信到底。

    当然,如果朝廷要加农业税,那就另当别论。

    基本上各路头面人物,都是选择性失明。反正不是加我身上,操的啥心。

    于是被复社精英允许加收农业税的大明王朝,终于给灭亡了。

    其实,复社精英的这些做法,在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眼里,并不陌生。

    后世的公知、叫兽、砖家,跟他们的做法可谓如出一辙。

    都是拿着别人的钱财,替人鼓吹,最终忽悠的还是百姓。

    并且充斥各行各业。

    在温体仁坚定的目光中,崇祯皇帝回忆起复社的往事,多少还是有些顾忌。

    主要有两点,其一,客观的说,复社良莠不齐,其中还是有些人才和忠义之士的。

    历史上,随着大明灭亡,复社昔日的风云人物们,命运也再度分化。

    他们铁骨铮铮抗清到底,或不屈战死,或归田隐居,终生不仕清廷。

    其高洁品质,至今为后人追忆。

    一句话,他们前半辈子骂够了大明,后半辈子一直在为复兴大明而奋斗。

    诸如顾炎武,方以智这些人物,抗清失败后坚守气节,醉心于学术研究。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做出了不朽成就。

    也再度证明了学术研究,才是他们有前途的事业,前半辈子参与政治,基本是跑偏路了。

    其二,自然是这群人的惊人战斗力。

    想想看,他们在天启年间聚众拦截了押送东林名臣周顺昌的厂卫队伍,酿造了举国震惊的“五人墓事件”。

    把凶横无比的大太监魏忠贤,都在深宫里吓得直哆嗦,便可知他们的能耐了。

    所以说,究竟要不要现在动手,崇祯皇帝也表示要慎重考虑。

    ps:感谢书友男孩子2333333、天下纵横有我、20180510185722079打赏,铭感盛情!也请诸位继续投票支持!

第六十四章 绝户计() 
第一卷风雨飘零

    殿外,掠过一道闪电,接着是一阵低沉的轰雷,惊醒了正在沉思中的崇祯皇帝。

    面对温体仁坚毅的脸庞,他自嘲的摇摇头,自己终究是水货,和真正的政治家相比,还是心志不够坚定。

    少了几分决绝和果断,多了几分优柔和踌躇,这要不得。

    尤其是作为帝王,若无坚韧的神经,一味讲究小仁,那是会害死许多无辜百姓的。

    就像复社这帮人,有了金字拉风的招牌,鱼龙混杂下免不了有人在地方上胡作非为,抢男霸女的恶心事没少干。

    那些受害的百姓,满腹的冤屈向谁诉说?

    再者,相比方以智、顾炎武、陈子龙、夏完淳等这些业界良心,复社中的另一类人,表现却十分不堪。

    早在李自成攻陷北京时,本尊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李自成为炫耀武力,把本尊的尸首拉出来给明朝大臣展览,大多臣子即使不敢吊唁,也都暗自垂泪。

    然而复社的骨干周钟,却上演了人生中最无耻的一幕。

    此人早年喜欢骂人,从卢象升到孙传庭等道友,没有不被他骂过的,公共场合也经常大喊忠孝。

    可如此有名的爱国青年,这次大摇大摆的从本尊的尸体上走过,态度十分的嚣张傲慢。

    这位跳出来的“不屑哥”,立刻讨得李自成欢心,受命起草了李自成的登基诏书。

    如果说草根出身的周钟,这么做只是眼皮子浅,那么身兼东林二代与复社骨干双重身份的魏学濂,表现就更令人大跌眼镜。

    他父亲东林党人魏大忠,由本尊亲自主持平反,他本人也得中进士,成为崇祯十六年的庶吉士。

    如此深受国恩,换来的却是他主动卖身投靠李自成,而且被封了个小官,就得意洋洋的骑驴得瑟,成了京城一景。

    而这样的毫无廉耻,只是复社某些精英的缩影。

    堪称复社重量级人物的陈名夏,演绎出最节操尽碎的人生。

    此人身为常州豪门,当过给事中,骂过很多人,更不惜血本给复社捐过很多钱。

    而后大明灭亡,立刻向建奴卖身投靠。

    由于很会表演且有背景,也被螨清大力提拔,一度官至吏部尚书,是螨清早期发展十分成功的汉奸。

    而这人在汉奸工作上,做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曾劝螨清绿帽王多尔衮废掉顺治小儿,自己当皇帝。

    但他真正招祸的,却是大权在手后,为了稳定自家政绩,竟然联合江南地主,想像在大明时期那样,闹起声势浩大的抗税运动。

    但作为异族的螨清,又岂有大明朝那样仁慈?

    结果被螨清罗织罪名,在顺治十一年以谋反罪处死。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深吸了一口气,压抑心头的怒火,手指在黄梨花木的桌上扣了两扣,眼神逐渐坚定。

    看来,对付这些人渣,早一日动手也好,不必婆婆妈妈。

    纵使杀错一二后来醒悟过来的忠良,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

    至少,在当下时期,不管有心还是无意,这些大明的花朵们,确实在做大明的掘墓人。

    “温爱卿,欲除东林,先铲复社,那爱卿可有完整计划?”

    计较清楚的崇祯皇帝,沉声向温体仁问道。

    “皇上,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只要把复社张溥、张采两兄弟以及复社骨干寻个罪名,捉拿下狱,再持续对复社进行打击。

    群龙无首之下,复社定然土崩瓦解矣。”

    见皇上问计,马仔温体仁精神一振,有条不紊的说出心里的计策。

    这些事,他一直在做,对他来讲,太简单了,根本没有难度。

    关键还是皇上的态度。

    过去,对于复社,行事急躁的天子,却没有触众怒的勇气,因此基本采取容忍的态度。

    这无疑让手段够硬朗的自己,感到非常头疼。

    可纵使如此,自己还不是多次罗织罪名,整治复社,尤其是拿捏住了其中多位骨干的黑材料。

    打击最狠的时候,跑回家躲猫猫的领袖张溥,成天担惊受怕,甚至到了“一日数惊”的地步。

    可惜天子没有下定决心,作为首辅,他也无能为力一举荡平他们。

    现在,一切尽在彀中矣!

    不料,就在温体仁自信满满的时候,崇祯皇帝却皱起了双眉。

    他丝毫不怀疑温奸相的能耐,张溥、张采等复社巨子虽然牛逼哄哄,但还不是温奸相的对手。

    只是,他觉得即使把复社骨干一网打尽,也并不能除恶务尽。

    用一句话来说,治标不治本。

    可复社规模团体如此庞大,基本囊括大明青年才俊,全部杀光是不可能的事,哪怕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也做不到?

    而且,由温体仁直接动手,崇祯皇帝可以肯定,将来所有的脏水都将泼到他们君臣二人头上。

    君不见始皇只是杀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就被骂了多少年?

    而以大明如今的状况,真要放开手脚,大明要杀的腐儒又何止这个数?

    虽说温奸相不惜千古骂名,揽过在身的态度令崇祯皇帝颇为欣慰,可方式方法却值得商榷。

    是时候让东林大佬钱谦益出山了。

    崇祯皇帝挑着眉,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对等待自己答复的温首辅轻声细语说道:

    “温爱卿此计过于勉强,并不能断了复社的根本,也达不到打击东林的目的。

    朕建议爱卿和你的老友钱牧斋谈谈,让他烧了东林书院,可以饶他狗命!

    如果能行,今后他将是爱卿门下走狗,倒也是一个不错的人才。”

    “皇上圣明!此乃绝户计也!

    臣今晚就沽酒和钱牧斋长夜畅谈,哈哈……”

    温奸相听完崇祯皇帝的话,脸上只是怔然片刻,热血涌上额头,接着立马露出狂喜大笑,抚须大赞。

    天子圣明,钱牧斋生不如死矣。

    “劳烦王厂督把钱牧斋由刑部大牢转到厂卫诏狱。”

    转过身,温奸相红着脸露出笑容,朝王承恩说道。

    王承恩瞥了崇祯皇帝一眼,见他没有出声,俯身朝温奸相回礼应诺,抽身离去。

    “皇上,若没有其他事,那臣就此告辞,回去准备准备。”

    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此际,温奸相一刻也不想停留,向崇祯皇帝请辞。

    “辛苦温爱卿了!”

    “此乃臣本分,不辛苦。”

    温体仁行完礼,眉毛胡子都在抖动,步履匆匆转身离去,再无半分首辅稳重模样。

    崇祯皇帝见状,莞尔一笑,这货,怎么说好呢?

    ps:感谢书友羽根桑打赏,承情了。

第六十五章 东林大佬钱谦益() 
第一卷风雨飘零

    刑部甲子监狱,是大明朝廷关押待罪未决官员的场所,有点类似后世的拘留所,只不过条件却要好上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