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国 >

第55部分

崇祯大帝国-第55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杆兵,是大明末期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和丈夫马千乘二人,训练的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殊兵种。

    此兵种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白腊树)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

    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

    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当年秦良玉就率领这支军队参与了平播、平奢、援辽、抗清、勤王、剿匪诸役,获得赫赫功勋。

    可以说,大明末年的每一个敌人,他们全部干过架,皆取得不俗战绩。

    可惜,人员太少,不能成为军团作战。

    否则,不敢想象。

    不过,现在只有崇祯皇帝来弥补这个缺憾了。

    灼灼的眼光热切的望着场上训练的白杆兵,崇祯皇帝对身边的秦良玉问道:

    “秦爱卿,若是朝廷提供充足饷银,白杆兵可以扩招多少人马?”

    必须说明的是,过去白杆兵朝廷是不提供饷银的,也不属于大明朝廷编制,而是属于四川石柱土司的私兵。

    也就是说,他们是属于半独立性质。

    只不过人家忠心,愿意听从大明朝堂的调遣。

    这也是白杆兵规模一直不大的原因,从始至终,只有三千人左右。

    穷啊,没钱,不管是朝廷还是秦良玉,都没办法负担更多人的粮饷。

    现在,崇祯皇帝觉得他有能力解决此事。

    秦良玉心里大约估算后,才回答道:“皇上,若是有充足的饷银,依照石柱的人口,大约可以招募三万人马。

    太多,恐怕就影响当地民生了。”

    “好!三万就三万,爱卿直管负责招募,朕负责解决饷银问题,定不让将士们吃亏便是。”

    有钱就是任性,土豪崇祯皇帝大手一挥,豪爽的说道。

    “臣谨遵谕旨!”

    秦良玉微微俯身答道。

    崇祯皇帝闻言先是哈哈大笑,很是得意,继而仿佛想起什么,皱起眉头沉声说道:“秦爱卿,扩建白杆兵,朕有一个条件。”

    ps:感谢书友红剑、情深四起打赏,承情了!

第一百零二章 改土归流() 
第一卷风雨飘零

    “请皇上吩咐!”

    秦良玉不敢怠慢,恭谨的答道。

    “朕以为,石柱白杆兵为大明南征北战浴血沙场,功名赫赫。现如今又要大规模招募,为大明保家卫国,着实不易。

    故而,朕想在石柱改土归流,让当地土家族百姓回到大明的怀抱,取消土司制。

    而爱卿调任京城正式任职左都督,马爱卿不再任石柱宣慰使,改任石柱镇守总兵官兼左都督府都指挥使,爱卿以为如何?”

    崇祯皇帝虽然是询问的口气,但眼神却很坚定。

    大明不允许有国中国,这是崇祯皇帝的目标。

    马祥麟的石柱宣慰使,是土家族的世袭武官,也就是土司。

    在石柱这一亩三分地,土司是土家族的最高领导,辖区内的官员委任钱财等等,连朝廷都不能过问。

    这和一国两制有些类似。

    而改土归流是改土司制为流官制。

    其制度始于大明中后期,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委派流官。

    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朝廷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其实说穿了,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

    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府、厅、州、县等机构,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直接管理。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自明,朝廷不仅可以收取税赋,还可以征用当地的人力。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为了日后的长治久安,再无叛乱,让土家族百姓彻底融入大明之中。

    毕竟,马祥麟和秦良玉固然是忠于大明,可他们的后人呢?

    这是谁也无法保证的事情。

    想想发生在四川、贵州的奢安之乱,都已经十几年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平定,就知道土司制的缺陷了。

    “臣愿听从皇上安排!”

    秦良玉只是微一怔神,立刻俯身坚定答道。

    宣慰使和镇守总兵官官职是一样的,都是实际掌控着石柱地区,权柄并未削弱半分。

    唯一的区别便是,一个有世袭一个没世袭。

    从个人利益上来讲,当然是有世袭的好,那可以绵延子孙后代。

    可皇上分明已经下定决心,才会出声相询,拒绝是明显不智的行为。

    徒劳无功矣!

    再者,她秦良玉也是汉人,改土归流明显有利朝廷掌控石柱,也避免日后纠纷,何乐而不为呢?

    “老夫人高风亮节!”

    崇祯皇帝拍手大赞,毫不吝啬夸奖。

    秦良玉果真忠诚于朝廷,忠诚于朕!

    天下第一奇女子名不虚传。

    不是朕非要欺负老实人啊,实在是军国大事如果错过历史的机遇,后面就变得棘手了。

    历史上,因人成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好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好的时候让几步都无妨,可一旦关系恶劣,则锱铢必争,处处作对!

    现在秦良玉和朝廷关系好,不趁机收回权利,处理好民族问题,那才是傻缺了。

    不过,朕贵为天子,手头上有的是资源,也不能太过欺负老实人。

    这样会让人离心离德的。

    “秦爱卿,你秦家一门忠烈,为国效忠,朝廷并没有忘记。

    朕授予都指挥使马祥麟为平西候爵位,副总兵秦拱明为威远伯爵位,以奖励爱卿忠心体国之志。”

    高兴过后,崇祯皇帝就对秦良玉家族进行封赏。

    其实应该说是弥补比较恰当。

    因为,大明朝廷是亏欠秦家和马家的。

    秦良玉的家族,可以说是真实版的“杨家将”了。

    历史上,她的两位兄长,大哥秦邦屏和二哥秦邦翰,皆在泰昌元年浑河战役和建奴血拼中战死。

    弟弟秦民屏,官授副总兵,天启四年平定“奢安之乱”中战死。

    儿媳张凤仪,崇祯六年战死于河南侯家庄。

    侄子秦拱明,秦邦屏子,官至总兵,崇祯十三年在平定沙普之乱中战死。

    儿子马祥麟,官授宣慰使,崇祯十五年战死于襄阳。

    死前,他给母亲写信:“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儿!”

    至于说其他旁系子弟,那就更加不知有多少了。

    所以说,满门忠烈这个词,并不是随便说说。

    至于说许多后人不知道秦家的事迹,那是建奴入主中原,展开疯狂的文字狱,被湮灭了。

    “臣秦良玉、马祥麟叩谢皇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就是了。

    秦良玉和马祥麟母子二人,想不到皇上反转间居然就给了这么大的封赏。

    只是,平西候是什么意思?

    大明的每个爵位可不是乱叫的,都有其寓意所在。

    崇祯皇帝无奈地笑笑,解释着说道:“奢安之乱尚为完全平定,朕希望马爱卿领军西征,剿灭叛乱。”

    崇祯皇帝说完,忍不住手抚额头,觉得龙蛋隐隐作痛。

    他娘的,朕的大明何止是两线作战啊?

    四川土司奢崇明极和他的叔父安邦彦引起的奢安之乱,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前后持续了整整十七年。

    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军民百余万,怎是一个凄惨了得?

    最后在崇祯十年,也就是后年,还是由秦良玉的白杆兵出手,配合四省督抚方才剿灭。

    如今,崇祯皇帝觉得可以提上日程了。

    因为,最近荷包鼓了,腰板自然就硬了。

    “皇上请放心,臣回去就招兵买马,定一举荡平这些跳梁小丑。”

    腰板硬起来的不仅是崇祯皇帝,还有“小马超”之称的马祥麟。

    过去,受限于钱财束缚,白杆兵一直得不到发展壮大,现在有皇上的支持,不一样了。

    看来,京城里传言皇上发财之言定然不需。

    其实,皇上早就应该这么干了。

    京城这帮该死的文官,哪里知道前线将士们的艰苦和无奈?

    “好!平西候有这股豪气,朕就放心了。

    离京之前好好和曹都督多多交流,你们之间可以探讨的东西很多。”

    崇祯皇帝高兴地点点头,看着小马超和平头哥二人,心里及其欣慰。

    这些牛人没死绝,又有朕这位知人善用的穿越人士在,大明的这幅烂摊子,朕还是有信心的。

    “见过秦侯爷!”

    “见过曹都督!”

    有崇祯皇帝的拉郎配,原本不大熟悉却相互知道对方威名的二人相互行礼,目光轰然碰撞在一起。

    都是绝顶高手,都是带着两三千人马满大明转悠的猛将,如今同时得到皇上的支持选兵练将,今后的战绩如何?

    说不得要过过招之后才知道。

    ps:感谢书友诺言为你幸福、家里窝囊家外雄、凤羽舞菲、琪祥芳打赏,承情了!

第一百零三章 讲义气的棒子国() 
第一卷风雨飘零

    天空灰暗,北风阵阵,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大明京城迎来了初冬。

    礼部下属的鸿胪寺,今天也迎来了一位朝堂大佬——次辅王应熊。

    寒风吹打在身上,凉飕飕的。鸿胪寺卿徐大会率领在京的各国使节,恭迎在官署门口。

    片刻后,一顶暖轿在几名侍卫的护送下,来到眼前。

    “外面冷,都到官署议事吧。”暖轿的篷布掀开,次辅王应熊轻声交代。

    然后轿夫继续前行,一直到门口方才落轿,后面是紧随其后的各国使节。

    不是王应熊装逼,在拿捏架子,怠慢各国使节。

    而是在大明朝臣的眼里,哪里有什么国家?

    那是番邦,勉强叫藩属国已经非常给面子了。

    更何况,作为大明老大哥的次辅,跟这些藩属国的驻外人员,身份地位根本不对等。

    在这些小弟面前,大明是骄傲的。

    也就是崇祯皇帝重视粮食问题,次辅王应熊才屈尊亲自走一趟,若不然,吩咐下去就可以了。

    待进入鸿胪寺官署内,与各国使节见礼之后,王应熊开门见山直接道:“诸位下国使节,前几日朝堂之上,天子有吩咐。”

    大明天子有吩咐?

    众人闻言,一个个皆不淡定起来,呼吸急促抬头仰望坐在中间的次辅王应熊。

    他们在大明的工作,原本就是吃喝玩乐,清闲得紧。

    等国内来朝贡,指点来人一些礼仪和注意事项。

    然后带他们领略大明风景,安排好游玩项目,让国内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好好震撼一把,基本也就这样了。

    而这,也有让他们继续留在大明京城的理由。

    这份工作,是个美差,值得珍惜。

    唯一可惜的是,大明朝廷拿他们当叫花子一样,从未开口对他们有什么要求。

    相对于他们而言,大明实在太富足了!

    两百多年来,他们都是朝贡一些在本国很值钱,可在大明朝廷看来是垃圾的东西,然后得到一堆赏赐回国,何曾听说过大明天子会有什么吩咐的?

    嗯,下旨呵斥的事情倒是有过。

    “敢问王学士,不知今上有何吩咐,下国一定倾全国之力去完成。”

    大明第一忠犬,由太祖朱重八老先生亲自赐国名的朝鲜使节李再泰站出来,行礼毕恭毕敬的表态。

    天见可怜,终于有机会报答大明爸爸了。

    不用怀疑李再泰的话是否虚伪,现在的棒子国在对付大明爸爸方面是孝顺的,心思是纯洁而真诚的。

    不说别的,历史上大明败亡之后,李氏朝鲜感谢大明“再造朝鲜”之恩,一直用崇祯年号到两百八十五年。

    按说,受建奴统治,使用什么年号纪年,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现实的问题。

    对此,我们必须客观的说,此时的棒子很没有被美帝带坏节奏,还是非常讲义气的。

    讲义气到让你感动。

    在年号问题上,不忘故主的朝鲜王室表现的阳奉阴违。

    除了对建奴朝廷的公文贺表使用皇帝年号外,其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

    地方官使用的疏章、笺文亦然如此。

    不仅如此,除了继续使用“崇祯”年号外,李氏朝鲜对大明皇帝年号的尊崇也达到了极点。

    无论是文书、古印,还是马牌、御画,只要有大明年号,一律收集整理,予以珍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