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国 >

第67部分

崇祯大帝国-第67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美春灌满了一铜壶的水,放在火炉上,约一炷香时间,便听到轰隆轰隆的响声,壶嘴里冒出的白烟。

    “水开了!好快啊!”温奸相点点头大声称赞。

    “首辅大人,皇爷设计的这东西叫蜂窝炉,煤球叫蜂窝煤,一只煤球能烧将近一个时辰,做一顿饭没有任何问题。

    不用的时候就用铁片把上面封住,再把下面的进风口用木塞子堵住,就不会再燃烧。”

    陈美春把铜壶从上面取下来,给温奸相示范。

    这是皇上设计的?

    瞅着炉膛里烧得正旺的火,温奸相一脸讶然。

    皇上什么时候有这等本事了?

    “温首辅请看?”陈美春蹲下来,伸手将蜂窝炉上的一截小小的铁片插了下去,那炉中的火便眼见着黯淡了下来。

    “这是风门,只要将这个风门关上,这火便会小下来。

    晚上放一个新鲜的蜂窝媒进去,关好风门,第二天一早起来,火还是可以燃烧。

    这个时候只消打开风门,再换上一个新煤,极短的时间,火便烧得很旺。”

    “真是个好东西,果然是宝贝。”蹲在那里,温奸相一上一下的拨弄着风门,看着那火时明时暗,好像再思考什么。

    这都是不值钱的散煤渣,块煤被运走了,这些普通的散煤就没多少人理会。

    百姓基本上还是伐柴砍树来取暖,有钱的便烧白炭。因为煤这玩意儿,烧起来还是有味的,而且这些散煤也着实不好收拾。

    加上它烧起来有味道,冬天放在密闭的屋内,还能毒死人。

    现在皇上这样设计,炉子外面多加了一层,在内里装上水,便可一物两用。

    “皇上,这些东西都是用煤渣子做成的?”

    温奸相站起身,拍着有点沾着煤灰的双手,好奇问道。

    “当然,每只煤球中还掺了两成的黏土。”崇祯皇帝肯定的点点头,并且开始爆料。

    “皇上此举造福天下万家百姓啊!”温奸相眼中精光闪闪,敬佩的说道:“一到冬天,京城便需要大量的柴火。

    可十年育人,百年树木。

    臣瞧这城外的那些林子,迟早会被砍光。现在废物利用,百姓改用这玩意,不仅能省不少柴禾,也能少伐一些树林。

    最重要的是,百姓可以节省大量的钱财。”

    在没有蜂窝煤的年代,做饭使用的是精煤和薪柴。

    一户普通的五口之家平均一天至少需要用十五六斤煤,人口多的要用到三四十斤。

    按一文钱两斤煤的售价来算,一户人家一天要花八到二十文钱在燃煤上,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到六百文钱,一年下来就是二两到五六两银子。

    这对于富裕的大户人家来说,只是一点小钱。可是对普通的百姓家来说,花在燃料上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

    若是换做蜂窝煤的话,一天做饭只需三只煤球,无疑可以减少开支,这对于民众来说,委实算是福音。

    “爱卿只考虑民用,难道就没考虑军用?”

    崇祯皇帝笑嘻嘻的手指点点,得意的说道:“这东西可以给配备给军队,大军驻扎在外,每日都要伐木取暖做饭,所需甚大。

    有时候甚至要分出不少的将士,出去专门砍树伐木。如果有这个东西,倒是可以将不少将士解放出来。”

    现在的部队取暖,高级将领还能供应一定的白炭。但一般的军官和将士,就只能烧柴取暖。

    尤其是在冬季野战,干柴难寻。许多将领常常为了寻些干柴而大伤脑筋,有时候不得不忍受烧着湿柴熏得泪水长流。

    “将蜂窝炉配备到军中,一个总旗准备一个,便可以解决营帐的取暖问题。

    更重要的是,将士们还时时有开水可喝,有热水可用,再也不用洗冷水澡喝冷开水。

    如此一来,将士们谁不念着皇爷的好?”

    崇祯皇帝说完,老王笑呵呵地补充说道。

    要不怎么说老王忠心呢,他可是时刻关心着崇祯皇帝在军中的威望。

第一百二十三章 垄断经营() 
第一卷风雨飘零

    “唔,蜂窝煤耐用,一天也耗费不了多少媒,军中只需购进煤渣,然后由士兵自己做成蜂窝煤。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冬季取暖的大问题,也可以解决军中日常的小问题。

    还有,大海航行,存储薪柴要占用整整大半个船舱,有时计算不准确或者航行耽搁,还面临断炊的风险。

    现在有这东西,无忧矣!”

    温奸相对于军务上的事情向来很少发表意见,如今也不禁举一反三提建议。

    用同等薪柴的空间来存储蜂窝煤,效率自然可提高数倍,海上航行时间可以更长久,那意味着有更持久的战斗力。

    崇祯皇帝眼前一亮,他还真没想到这些。

    所以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来人啊,取水来,让温首辅净手。”

    崇祯皇帝脸含微笑,对身边人吩咐。

    很快,冶造司的管事太监端来热水,并带来了另一件宝贝——肥皂。

    这也是穿越者的最爱。

    因为制造简单,却是生活必需品。

    属于本小利大,若是垄断经营,更是酸爽得不要不要的。

    首辅大人在中氶李美春的讲解下,抹上崇祯皇帝命名为沐浴皂的东西,双手不停地搓揉着。

    很快,散发着芳香味道的白色泡沫,遍布首辅大人的双手,非常柔滑。

    然后,用热水轻轻洗净,温首辅发现自己沾染煤灰的双手已经洁白如玉,并有淡淡的香味且无一丝油腻感。

    “皇上,这可是新式的猪苓?”

    温首辅双手轻轻的摩擦着,开口问道。

    时下大明洗发、沐浴只有皂角或者猪苓,洗衣用草木灰和皂角。

    猪苓是富裕的人才会用,在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用皂角。

    “功能是一样,效果可不一样。”

    崇祯皇帝很是自得的说了一句,然后笑眯眯的问道:“温爱卿觉得沐浴皂价值几许?”

    温奸相把手放在鼻尖轻嗅,坚定的说道:“此物胜过猪苓,且自带芳香,又是皇家御用之物,若是真要在市井售卖,价值百文。”

    温奸相七窍玲珑心,明白皇上如此问,定然是准备用此物出售,赚取银两用于各类不菲的开支。

    现在的崇祯皇帝,眼里只有钱喽。

    “好,就依爱卿之言,定价百文!”崇祯皇帝觉得温奸相说得非常道理,立即喜笑颜开起来。

    暴利啊,一块沐浴皂成本绝对不超过三文钱,现在卖百文,想想都激动。

    哪怕是皇帝?

    尤其是一个没有固定收入,天天想着抄家的穷皇帝?

    因为,崇祯皇帝知道,抄家这条路毕竟不是正道,只是应急之举。

    要想大明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终有一天,这个行当会逐渐走向没落,只能偶尔为之。

    所以,开辟一支长久的来钱渠道就必须提上日程。

    而由冶造司生产出来的蜂窝煤、肥皂、钟表这些小玩意,就是皇家商业帝国的专卖品。

    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当然,这也算是崇祯皇帝的无奈之举。

    作为帝王,正确的道路是要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税赋。

    还有盐铁茶马等国家战略物资的掌控。

    可现在征收商税的时机尚未成熟,盐铁茶马等也是一团混乱,目前也没有那个实力和精力。

    可也不能空等什么事情都不做呀?

    于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组建皇家商业公司就成了崇祯皇帝的选择。

    不过也别瞧不起这些小东西,同样能发挥大作用。

    蜂窝煤不用说,体量大,家家户户都需要,在崇祯皇帝心里,可以惠及大明百姓,价格低一点也无妨,就当收买名声了。

    可对于沐浴皂,这个价格就有点不菲了,平常百姓根本难以承受。

    可问题是,崇祯皇帝压根就没打算卖给普通百姓。

    这年头,百姓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还多想什么呢?

    在崇祯皇帝心里,他的客户是复社的那些风流才子和大江南北的富商,所以,他当低端奢侈品来卖了。

    富者花费千万不当钱,贫者一个铜板恨不得掰成两半使用,这就是现状,这就是大明此刻实情。

    大明百姓是真心不容易啊!

    江南没有经历战乱,自然灾害和北方相比也较为好些。小日子富足肯定是谈不上,但至少还可以活下去。

    可是北方呢?

    伏尸千里,白骨皑皑,到处是民不聊生的饥民百姓,崇祯皇帝心里难受啊!

    可他又不能学高闯王、李闯王、张闯王等叛贼,行那杀富开仓放粮,然后用一碗粥让人去死的事情。

    所以,他现在只能运用经济杠杆帮助贫民,在乱世中获得粮食生存下去。

    今后,冶造司发明创造的小物件,就是崇祯皇帝手里的工具之一。

    “王伴当,吩咐人把这两样东西往内阁和六部送去,让朕的爱卿们体验体验。”

    崇祯皇帝朝身边的老王吩咐道。

    他这是打算先做宣传和造势,为将来热卖做准备。

    在这方面,崇祯皇帝有人脉优势。

    老王低声应诺,然后指挥几个太监去办理此事。

    老王走后,崇祯皇帝又带温首辅去看了国之利器。

    有些事情,当朝首辅是必须第一个知道的。这样,他今后就可以考虑进去。

    冶造司通往兵仗局的路上,铺设了一条长五百米,宽五米的水泥路。

    当看到这一段水泥道路的时候,温首辅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顾自己年纪不小了,在上面来回小跑了一段。

    之后,从地上捡了一块硬石头,不停的在地面上敲打着。

    片刻之后,他方才缓缓站起,激动的说道:“皇上所言无误,这水泥确实当得国之重器之说。”

    崇祯皇帝笑笑,背负双手问道:“爱卿看出什么来了吗?”

    温首辅喘着粗气答道:“皇上,用此物建房,将不惧倒塌,建设城墙,将稳于泰山,修建道路,将不惧雨水之祸。

    尤其是修路,辎重不受泥地拖累,影响行军。若我大明境内都能修成这种路面,万里行军也再无惧。”

    “有见识!”崇祯皇帝翘着拇指称赞一句,委实有点佩服他的眼光。

    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居然一下子能想到这么多,这脑袋,转的真快,堪称超级大脑。

    就问,别人跟他怎么玩?

    怪不得东林党人骂他崇祯朝第一奸人,实在是在他手上吃过太多亏啊!

    “此物最关键之处就是建造省力,快速。

    朝廷今后修建水利,可以用他代替三合土。”

    水泥在崇祯皇帝的心中,无疑占有很大的比例。

    这是冶造司几个月的成果,所以他要和温奸相讲清楚水泥的优势。

    “皇上,前线剿匪急报。”

    正介绍间,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一头大汗站在远处禀报道。

第一百二十四章 该死的老回回() 
第一卷风雨飘零

    崇祯皇帝接过急报,并未避开身旁的温奸相,拆开看起来。

    温奸相人虽然老了,可目力却极好,尤其是远看,微微一瞥,倒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锦衣卫的密报,格式什么的都完全符合,而不是兵部的奏折。

    在崇祯年间以前,朝廷实行厂卫制度,东厂和锦衣卫各自有自己的一套通讯秘报系统。

    地方和朝廷但凡遇到大事,都可以第一时间将密报送呈皇帝御案上。

    可在本尊登基之后,因为一心想振作,定要做千古第一名君,就依文官们所奏,废除了厂卫制度,这条通讯线路自然也断了。

    自此,地方上的任何讯息上报,一般都是先到六部,然后内阁走一圈,再到本尊手里。

    这样的结果自然不必多说,想让你看的看,不想让你看的就看不到了。

    或者说,直接让你看完全虚假的东西。

    尤其是在军事的浮夸上。

    斩首几人,他们就敢报一千。被敌人打得丢盔弃甲,就敢说我军已经顺利转进,获得战略上的主动。

    可以说,本尊在位十七年,就没有哪一年哪一天不被骗的?

    现在的继任者崇祯皇帝上台后,立马重开厂卫,相应的,通讯秘报系统也重新恢复。

    这一次,倒是骆养性的锦衣卫抢了个向。

    写信的是在陕西负责办案的驸马都尉骆养性,密报上喜忧参半,和历史上基本一致。

    张妙手、过天星北上的两部,被卢阎王按在地上摩擦得不行。

    从怀庆府开始,在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