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宋如歌 >

第29部分

南宋如歌-第29部分

小说: 南宋如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手的都给我亮出来,做得好了有赏。做不好了一起并罚。”下人吐吐舌头,谁知道今天会有王爷来啊,还不都是你们射箭喊得轰天动地的,大家才都来看热闹的嘛,连看门的没有人了。不过也不敢跟主子分辩啊。各都散开,去忙各自的,有的接了王爷的随从,把马匹往马厩带去,有的去厨房忙活。有的继续去看大门。

    韩世忠,梁红玉拥着赵瑗往客厅去。赵瑗缓了一下脚步,手指张曜宗“这位少将军是韩将军的几子啊?本王这么久也没在禁军中见过箭法如此高明之人。”

    韩世忠哈哈一笑:“小将可没这么好的福气,这小子不是我儿子,算是子侄吧。”

    赵瑗一愣随即笑道:“将军的子侄也很厉害啊。小王就喜欢这些能人高士,将军不妨引荐一下。”

    韩世忠一愣,不知道怎么介绍张曜宗,毕竟张曜宗还是被监管居住的,自己把他接到自己家还是不能声张的。

    赵瑗笑道:“怎么了?韩元帅,这少年豪杰还有什么不好介绍的?”

    张曜宗听得韩世忠喊这个俊俏公子哥王爷,心里就是一动。而且对待这个年轻王爷很拘束,有点放不开的感觉,这可不符合老韩的性格啊。难道是他?

    “草民张曜宗拜见王爷。”张曜宗不等韩世忠介绍,自己就站出来施礼。

    “张曜宗,这个名字很熟悉啊,孤好像在哪见过。”赵瑗皱起眉头,静静思索在哪见过。

    韩世忠和张曜宗都是一惊,王爷知道张曜宗的名字?

    赵瑗想了一下,似乎前几日看到福建路安抚使奏折提到的张宪家眷的本月存亡具报上有张曜宗的名字。

    赵瑗问:“你可是四川路阆州阆中人士?”

    张曜宗哑口无言。怎么能猜的这么准?赵瑗看看张曜宗的神色,呵呵一笑。“孤只是猜一下,不要介意。”

    韩世忠和梁红玉也面面相觑。普安郡王知道张曜宗?这可怎么办?一下慌了手脚。韩世忠自是不怕别人找自己麻烦。但是如果是官家的话,自己也没有办法。普安郡王现在是皇储,代表的就是官家啊!

    赵瑗看没人说话,吓住了大家,微微一笑,表示自己也来了兴致,就说:“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孤今天孤也来了兴致,咱们比试一下,看看本王的射比你如何。如果本王输了,就给你一个好彩头。”

    韩世忠纳闷的看着赵瑗,看样子赵瑗已经猜出张曜宗的身份了,怎么还要比试什么?这小王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

    赵瑗自不会告诉别人,自己的偶像就是岳飞,爱屋及乌,张宪也是自己看重喜欢的。对于岳飞和张宪的遭遇,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但是现在面对张宪的后代,自己还是可以装聋作哑一下。

    “来,把你的弓给我,看本王的射术。”赵瑗伸手向张曜宗要弓。张曜宗看看韩世忠,韩世忠也没有阻止。张曜宗就把弓递给赵瑗。

    赵瑗拿在手里掂了掂,跟身后的太监说,“这弓好像比咱们府里的沉啊。”太监也不敢说平时让赵瑗用的都是五斗弓,还把赵瑗夸到天上,好像是大宋第一神箭手一样。

    赵瑗搭箭上弦,府里的太监总管连忙拦着:“郡王爷,这弓比咱府里的重,恐怕王爷不适应,要不咱换一个吧,不然岂不影响王爷的射术。”他怎么敢说平时都是糊弄王爷的,要是一会演砸了,王爷的脸掉到地上,还不是自己要受罚。

    赵瑗摆摆手,“不必,不过是八斗弓而已吗?平时你们让孤用的都是五斗弓。真当孤什么都不知道,你们不让用强弓是怕出意外,父皇责罚你们,但是别当孤是傻子。起开吧。”

    跟随的几个太监连忙下跪求饶。

    赵瑗没好气的摆摆手,不理他们。

    赵瑗瞄准草垛上张曜宗的箭尾,也准备来个串糖葫芦。但是第一次拉八斗弓还是低估了八斗弓需要的力量。赵瑗哈哈一笑,把箭卸掉,递给张曜宗:“本王输了,你想要什么彩头。”张曜宗纳闷道:“王爷还没射。怎么就输了?”

    赵瑗爽朗一笑:“本王拉不开弓,怎能不输。”赵瑗从腰上解下一个玉佩,递给张曜宗:“小子,今天本王出来没带什么拿得出手的玩意,这个玉佩就算彩头输你了,将来你可以凭这个玉佩找孤帮你办一件事。好好保管,不要弄丢了。”

    太监总管连忙拦着:“王爷不行啊,这是圣人赐给你的啊!”

    赵瑗笑了笑:“我又没说给他,只是信物,弄丢了自然要他好看。”

    张曜宗连忙躬身施礼谢谢赵瑗。低头看着手里的玉佩,“讶”了一声,我见过这个玉佩。

    赵瑗疑惑的看着张曜宗,“不可能啊,这是我皇家宗室玉牌,闲杂人等见不到啊,代表的宗室身份。而且这玉牌是父皇赐给我的,南方百废待兴,宗人府根本就没有制作此类玉牌,可以说南朝只有我这一块玉牌。你怎么能见到?”

    张曜宗把杨伯劳的事源源本本讲了一遍。赵瑗也皱起了眉头,“这么说,杨伯劳一定和我北地宗室成员有关。只是前几日秦相已经把他放了,已经跟完颜亨一起回金国了。”

    “什么?杀了我大宋子民居然还能毛发无损的回去?”韩世忠怒问。

    “秦相说不能影响宋金之间的关系,加上完颜亨也一直叫嚣着不放人的话回去要发兵南侵。秦相没办法才放的。”赵瑗解释道,他现在和赵琢一起参知政事,因此也知道一点。

    张曜宗不屑道:“完颜宗弼得重病快死了,完颜亨此次来这里是找名医的,回国之后,忙着上位还忙不过呢,还南侵?胡说八道。”

    赵瑗诧异道:“我怎么不知道完颜宗弼要死了?提刑司的宗巻没有提到啊,不然朝廷必然要对北国局势作出安排啊。”

    张曜宗又把杨伯劳的供词详细说了一遍。说到杨伯劳此行任务就是从南方寻找一位名医回金为完颜宗弼续命。

    韩世忠眼越瞪越大,额头上青筋暴露,发怒说到:“定是秦桧这个老贼搞的手脚,如果牵涉金兀术命不长久,主战派必定会再次计划北伐。他把此事瞒下,一则杨伯劳可以轻松脱罪,杀一个百姓与金国关系相比不是那么重要,还有就是如果计划北伐,肯定要把完颜亨扣留,现在秦老贼瞒下这些,放完颜亨轻松归国,北伐时机已过。”

    张曜宗插了一言:“其实放完颜亨回去也好,此子性格暴烈,完颜宗弼如果故去,金庭必然要争权夺利,大乱一阵。现在金庭完颜亶主政,契丹人萧仲恭,与完颜宗贤,宗亮,宗敏要争权夺利,我们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伺机而动,但首要是要看官家是否有志。”

    几人再次被张曜宗震惊,都盯着张曜宗看,金国的局势只有有心人并且有渠道的人才会知道。张曜宗是怎么知道的啊?

    张曜宗看着几人震惊的表情说:“都是杨伯劳招供的啊,别说送到大理寺没人问这些?奇怪了,在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还知道关心金国局势,反而中枢大理寺不关心金国局势,甚至连案子都不关心,说放就放了?”

    这种神吐槽,几人也没办法接。赵瑗是对秦桧不满,但不会在外人面前说。更不会在韩世忠面前说,交浅言深更是大忌。韩世忠身为武将,对军队可以直言,但如果质疑文官,也可算作大逆之事。宋朝的武将太可怜了。但是赵瑗更加喜欢这个聪明勇武,还表现的很正义凛然的孩子了,当然这孩子的表现**太强,还是能一眼看出来,不过这样也好,这才是孩子嘛,如果表现的深不可测,就算赵瑗也不敢接纳啊。

    张曜宗其实是故意的,如果眼前的帅气王爷是以后的宋孝宗,那么今天自己就是要震惊赵瑗,让他深深的记住自己,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九章 韩世忠的遗憾() 
赵瑗看着张曜宗很是惊奇,八岁的自己在干什么呢?赖在张贤妃的怀里想家呢吧。想自己的亲爹亲娘亲哥哥。但是张贤妃告诉自己,自己不能再惦记他们,那样对自己和他们都不是好事。自己的父亲只能是那个叫赵构的男人,别人都叫他官家或者圣人。赵构一个月难得见上自己几面,见面之后只是关心自己的功课做得怎么样,从来没有陪自己玩过。陪自己玩的只有那些宫女,但是宫女背着人的时候总喜欢摸自己的**部位,那么使劲生疼,慢慢的也不喜欢和宫女玩了。宫里的太监身上总有一种难闻的味道,还好有张贤妃陪着自己,才算熬过了最难熬的头几年。是无数张贤妃故事里的英雄陪伴着自己长大的。岳飞就是那个时候成为自己的偶像的,亲生父亲的记忆已经淡漠了,自己把故事里的岳飞想象成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不是不陪我玩,只是他要上阵杀敌,他是最威风的将军。只有这样才能觉得自己也有温暖的家庭。

    想到这里,赵瑗挥挥手,似乎想将脑海里的记忆都挥走了。张曜宗看着赵瑗挥手,不明所以。赵瑗解释有飞虫打了混过去了。

    赵瑗颓然说道:“我只是个闲王,说是参知政事,也只是听听而已,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韩世忠劝道:“王爷不要着急,只要现在王爷安心听政,学习经验,将来总有一言九鼎的时候。还我朝堂清明。”这话已经说的有点过了,赵瑗现在是和赵琢一起在参知政事,而且赵琢是吴皇后抚养大的,也会讨官家欢心,潘贤妃也很喜欢赵琢。潘贤妃是唯一和赵构从汴梁逃到临安的侍妾,极得赵构的宠信,也是赵构唯一亲生儿子的生母,如果不是群臣碍于潘贤妃出身太过低下,赵构就要立潘贤妃为皇后了。但是潘贤妃在宫中也是一个超然所在,她说的话对赵构有很大影响力。

    赵瑗现在的位置很尴尬。上下不得,空有雄心壮志,却无处使力。

    “韩元帅,孤这次来您这,是官家让孤来的,前次元帅的诗句轰动临安,但是秦相却说元帅诗中有不满之意,什么叫位卑?枢密使致仕还叫位卑?那么是否要更上一步呢?官家让我来问问元帅。”赵瑗无奈的把来此要说的话说出来。

    韩世忠闻言惶恐的跪下面向南方皇宫位置,举掌对天盟誓,绝无异心。只是心中忧国,一时遣词造句有失严谨。绝对没有其他意思。

    赵瑗看着韩世忠手掌上只余两根指头,心中也颓然,如此忠心的将领不得褒奖还要呵斥。官家啊,你到底怎么想的啊?真的要什么都听秦老贼的吗?那样我大宋就要亡了啊!

    赵瑗又说:“官家说你韩良臣读过多少书,喝过多少墨水,官家还是清楚的,要是你自己写的,当然算是一片忠诚之心,可是要是抄的,那不就是要挟官家吗?”

    韩世忠嘿嘿一笑,一拍额头:“失误了,我怎么忘了官家对我太了解了,应该找别人说是称颂我的才比较像。”老韩的痞子像尽露无疑。

    赵瑗无奈的把韩世忠搀扶起来。好言宽慰。

    “韩元帅,小王本不该多话的,大人隐居西湖,本就是养老的,还请元帅保重身体,万一将来小王能挥师北伐,还要请韩元帅坐镇中军呢。”

    韩世忠颓然道:“老了,不行了,王爷将来北伐,某估计就不堪重用了,余只愿有生之年能为大宋培养几个有用的人才而已。”“曜宗,你去把几个兄弟叫过来。”

    “王爷,这是小犬彦直,彦质,彦古。这两位是鄂震,鄂霭。加上曜宗,余只希望能从他们其中培养出一个帅才。将来王爷北伐,可以效犬马之劳。”

    赵瑗很是热情的一一与彦直,彦质,彦古行礼,热情的都快把人融化了。到了鄂震,鄂霭,赵瑗愣了一下,“鄂震?鄂霭?”然后恍然大悟,更是热情,伸手紧紧的握着鄂震和鄂霭的一只手,“你们的愿望,如果小王有机会,一定会帮你们实现。”言语恳切,真挚无比。鄂震,鄂霭一看此情,情知自己的身份已经被赵瑗猜到了,噗通一声,两人跪下“如若家父沉冤得雪,草民定为王爷效死。”

    赵瑗伸手将两人扶起,头向北方:“号令雷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这正是岳飞的送紫岩先生北伐

    赵瑗借诗明志,表明自己是主战的。二就是用岳飞的诗表明自己已经对他们的身份知晓了。但是现在一切都是不需多言的。说话都说到明面上是丘八们的做法,文人还是要隐晦一点。

    岳震什么都明白了,岳霭还是一头雾水。还想问赵瑗什么意思,被岳震拉住了。只是再次拉着岳霭叩首下拜。

    赵瑗今天出门一身便服,除了一块玉佩,身上再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