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宋如歌 >

第30部分

南宋如歌-第30部分

小说: 南宋如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震什么都明白了,岳霭还是一头雾水。还想问赵瑗什么意思,被岳震拉住了。只是再次拉着岳霭叩首下拜。

    赵瑗今天出门一身便服,除了一块玉佩,身上再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了,玉佩已经给了张曜宗,此刻再无东西给岳震岳霭了。赵瑗也有点不好意思,要了纸笔,写了岳飞的满江红送给岳震岳霭。

    “好了,咱们年龄也差不多,不要太拘束了,以后多加亲近吧。”赵瑗笑容可掬。

    “韩元帅,官家的意思小王已经带到了,就不打扰了,小王就先行告退了。”赵瑗向韩世忠告辞。

    “那怎么行,王爷还是第一次来韩府,怎么也得用顿便饭啊。要不然就是看不起我韩良臣。”韩世忠的丘八气质展露无遗。赵瑗笑笑应了下来。

    宋朝酒宴还是分桌小几。韩彦直他们没有资格上桌,主桌韩世忠,左首赵瑗,右首梁红玉,一般家庭女眷不上桌,梁红玉真的是飒爽英姿,百无禁忌。

    韩彦直,韩彦质,等等在旁束手站立。

    赵瑗先举杯向韩世忠敬酒:“小王久仰韩元帅威名,为官家贺,为我大宋有此名将贺。贺黄天荡一役杀得金兀术丢盔卸甲,扬我军威。”

    韩世忠一脸愧色:“王爷,您在磕碜微臣吧?黄天荡即使微臣最得意的,也是微臣最痛惜的一仗。”

    赵瑗接着说:“韩元帅不必介怀,小王也知道,元帅以八千宋军将金兀术十万大军围困在黄天荡,可谓惊天之壮举。除元帅估计也无他人可以办到。围困金军四十八天,几欲困死黄天荡。若非小人献策,元帅必将立下千年罕见之功。韩夫人也亲自擂鼓为众将士助威,一时传为佳话,小王早就敬仰无比了。”

    韩世忠脸色暗淡:“若非小人献策,某自当贪天之功。但小人之策不过助金兀术脱困而已,鹏举也以一路轻军封堵金兀术后路,金兀术不得脱逃,完颜挞懒移军江宁北岸援助金兀术,乌林答泰也欲兴兵前往。某帅水师与金兀术决战江渡。有谋士谏曰‘宋军多海船,无风不能行,不利水战。’微臣骄傲自负,不听人言。金兀术又得小人献策,以轻舟火箭功我海船,无风不能行,我宋军惨败,金兀术得以逃脱。世人皆言我大败金兀术,但后半程实是金兀术大败韩某啊。内人还上言诉我贻误军机。韩某不能自辩。”

    “如果我围困金兀术时寻机与之决战,也许就能大胜。再或者歼之不得,引军避让也不会导致惨败。此战实是我韩某的责任。”这一仗像石头一样一直压在韩世忠心头。今天终于全部说了出来。韩世忠拿起酒壶灌向嘴里。失落之色溢于言表。

    “韩帅不可妄自菲薄,自金人南侵,我大宋能以少敌多者唯有岳鹏举和韩帅而已。就是八十万禁军又如何,不还是败的一塌糊涂。黄天荡之战实非将军只过。怨只怨世道崩塌,小人遍地啊。但韩帅一战后,金兀术也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兴军渡江了,韩帅实有大功啊。”

    韩世忠听到赵瑗的话,心中好受一点。一直压在心头的石头终于放下一点。“谢王爷宽慰。如果王爷有用得到韩某的地方,韩某定在所不辞。”

    这已经是今天第二个人向赵瑗表忠心了。赵瑗并不接话,转而向梁红玉敬酒:“安国夫人,此酒我代母妃敬夫人,夫人相夫教子,夫妻同心,更是沙场展威,实是女中豪杰,我母妃一直很敬仰安国夫人,小王满饮此杯,以敬夫人。”

    梁红玉连忙谦让,“臣妇不过是失了管教,胆子大一些,刁蛮任性一些罢了,得张贤妃谬赞,实在是愧不敢当啊。”

    赵瑗连忙说:“安国夫人太过谦了,真的我母妃对夫人十分敬佩,让小王一定把母亲敬意带到,请安国夫人有时间一定要去宫里看望我母亲。”

    三个人越说越热络,气氛渐渐融洽。

    韩世忠对赵瑗问道:“不知王爷对朝局和宋金之间的局势怎么看?”

    赵瑗思索片刻:“韩元帅强人所难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小王还是懂的。父皇安排我做参知政事也是要我多看少说,父皇身体安好,朝局自有父皇稳固。至于宋金局势,韩元帅久居阵仗,比我了解金人,小王觉得金人背信弃义,总有一天宋金还要起争端。”

    韩世忠点头道:“王爷倒是个明白人,朝堂里那么多文官都在巴结金人,总认为满足金人的**,金人就不会南侵了。如果金人真那么容易满足,就不会有靖康之难了,也不会再夺我陕西路和河南。”

    韩世忠又牵涉到朝廷官员,赵瑗不敢接话。只接着宋金局势说:“但金熙宗继位以来,推动汉制,重用汉人官员,我北地汉人渐渐有失心之迹象。幸得金熙宗后期暴躁,被海陵王完颜亮所杀,金朝政权不稳,但是不知道这种不稳能持续多久,听闻海陵王已经把驻扎上京会宁府的军队收归金庭了,恐怕不久的将来就会在淮水以北看见他们了。”

    韩世忠点头:“是啊,金人犹在聚兵。我大宋能争的战士却越来越少,真令人担忧啊。臣希望有一天能在王爷麾下痛击金人,复我河山。”

    赵瑗只是重重的点头,心中起誓,定要复我中华,振我大宋雄风。

    酒宴完毕,赵瑗向韩世忠梁红玉告辞,并拉着韩彦直等人的手一再邀请他们有空去晋安郡王府玩。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章 帝王心鉴() 
赵瑗以后无数次回想起这一天,当日秦桧密告赵构韩世忠心有不满,赵构让自己或者赵琢谁去韩府走一趟,言辞要注意分寸,还要表示官家对于韩世忠不安于现状的不满。赵琢自是不愿去趟这浑水,一个过气的武将,不值得他上心。这个差事就落到赵瑗头上了。赵瑗无比庆幸这一天是自己去的韩府,见到了韩彦直,韩彦质,韩彦古,岳震,岳霭等一众英杰,更庆幸的是遇到了张曜宗。

    赵瑗其实最开始在意的并不是张曜宗,即使张曜宗表现了非凡的武力,对于局势的见解。很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加上父辈的余荫,韩彦直和韩彦质可以直接带来韩世忠所遗留的势力。岳震,岳霭的爹名声太响了,岳飞啊,不光是自己的偶像甚至可以说是全国人民的偶像。光环太强烈了,容不得自己放弃。

    如果自己生长在原来的秀王家庭,也许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没心没肺,整天花天酒地的宗师子弟。但是命运给了自己一次机会也许是一次灾难。自己有成为这个国家主人的机会,也许是灾难是因为自己并不是唯一的皇储,机会是均等的。历来的皇权交割都是一片血雨腥风。成者王侯败者寇。

    对于直接用言语忽悠韩家子弟直接投效,赵瑗是不抱希望的。韩世忠在西军打拼十数年才熬出头,兵油子出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现在的赵瑗正坐在书房中,面前站着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面色如玉,眉眼慈祥,髯长一尺,相貌堂堂,绝伦逸群。此人正是史浩,字直翁。鄞县江东张斌桥人。少时史浩继承家风,克尽孝道。又一次史浩和幼弟坐牛车玩,拉车的牛发狂,幼弟啼哭不知所措,史浩虽然也害怕但还一边控制缰绳一边安慰幼弟。有几位壮汉看到义勇相助,费了好大劲终于追上牛车,史浩不顾自己安慰,大声喊先救我弟弟,弟弟被救后,牛车即将即将散架,最后之时才被救下。这份手足之情十分感人,一直被邻里传为佳话。

    宣和六年史浩父亲病逝,临终嘱咐史浩作为长子长孙承担起孝顺祖父的责任,此后史浩一直留在祖父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料祖父。建炎四年,金人破明州,史浩带着全家历经劫难,钱财尽失。但是史浩谢绝叔父接济,养成了史浩有事能忍,处事多思的性格,使他少年老成。

    青年史浩就隐居鄮峰读书,号真隐居士,与天童寺主持宏智正觉禅师相交莫逆。史浩不知不觉接受了正觉的默照禅理论,“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出凌然。”以禅入诗。诗文俱佳。

    三十九岁史浩才中进士,调余姚县尉,后出任温州教授,京都太学正,升国子博士。此后史浩与赵构有了频繁接触。两人年龄相仿,都经历了靖康之难,建炎战乱,史浩对赵构在万分艰难情况下稳定南宋王朝,表示了应有的敬重。也很得赵构看重。

    赵构无嗣,岳飞建言立嗣被赵构记恨。史浩建言:“晋安,恩平二王宜择其一,以系天下所望。”却为赵构嘉许,任命史浩为晋安王府教授。此后史浩悉心辅佐赵瑗,为赵瑗敬重仰望。

    “王爷,照你的说法,张家这小子才是真的有心投效啊,此子真是个人中妖孽啊。九龄童,武能开八斗弓,文能言诗,做事严谨,心思细腻。昨日刻意在王爷面前表现突出,此子心思灵巧啊。呵呵,小臣好多年没见过这种妖孽了,找一日小臣也会会这小妖孽。”

    赵瑗想想昨日张曜宗的表现,不禁抿嘴微笑。“那么岳家兄弟呢?”

    史浩沉思一下回道:“王爷现在就深交岳家兄弟,实属不智。岳鹏举深为官家忌讳,绍兴十一年诛,至今不过六年,官家难以改变态度。王爷现在与岳家交往,定会为官家忌讳。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而且岳家小子投效之言是在王爷猜到他们身份之后,言及平岳冤案之后才下跪投效,有此功利之心,心智不坚,况岳家军现在在田师中手上再不复原来威武之军。不过又一禁军而已。”

    赵瑗心中失望,低声问道:“那么是不是就不再与岳家兄弟交好了呢?”

    史浩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下臣之说王爷与他们交往不利,又没有说下臣不能与他们交往,岳鹏举名扬天下,如若将来王爷能复岳鹏举正名,定能收天下能人志士之心。但是现在不若由他人或者下臣去接洽他们。”

    赵瑗问道:“那么张曜宗呢?张宪不也是与岳鹏举有关?官家不也是要有忌讳?”

    难得有几个看得上的英才,还对自己有了投效之意,但是现在让史浩一说,不能揽入麾下,赵瑗也有些意兴阑珊。

    “王爷,非也,一则张宪公只是受岳鹏举牵连,恐怕官家未必会刻意忌讳,再者张家小哥现在不过九岁,即使官家知道了,也不过不高兴一下而已,亦或者官家甚至根本不介意呢。但是岳震现在年约十六,官家就会有别的想法了。”

    赵瑗闻言,心中痛快几分:“我也很喜欢张家小哥儿,不若今天再去见见,你也跟我一起去见见那个妖孽。”

    史浩又谏道:“不可,为上者施恩不可过于频繁,而且张家小哥儿如果真的那么妖孽,必然会做出一些事让王爷注意到他的。对于张家小哥儿的手段我还是很期待的,君子成其事也未必不可不择手段,然则不失其本心才是君子。回头定要看看这小子的本心。”

    赵瑗也很期待,露出想往的笑容。

    史浩继续分析道:“韩良臣才是王爷现在应该注意到的目标,自岳鹏举凋零,刘光世避职,中兴四军三者落入张俊手中,然张俊排除异己,贪功冒良,克扣军饷,三军实不堪大用。唯韩良臣虽然去职,但是所部依然每日操练不辍,当为我大宋第一强军。异日北伐,大用之军啊。”

    赵瑗说:“昨日韩良臣也有投效之意,良臣对我大宋忠心可鉴啊。”

    史浩笑了:“韩良臣油滑,昨日如果是恩平郡王去,我料韩良臣也是一样说辞。韩良臣这些年屹立不倒,无他,紧随官家而已。张俊亦是如此,韩良臣比张俊犹有一颗正直之心而已,逆了官家意思,为岳鹏举喊冤,才去其军职,但若官家一旦起复,韩良臣最忠的还是官家。王爷别被韩良臣的忠厚相貌骗了,那人文才不高,但是心思细腻远超旁人。”

    赵瑗拱手向史浩谢道:“幸得史师教诲,得史师如得卧龙啊。”

    史浩连忙还礼低声说道:“王爷不需如此,下官这辈子已经和王爷绑在一起了,怎能不殚精竭虑为王爷筹划啊,但王爷毕竟养在深宫,涉世未深,不能辩人忠奸。但下臣不能时时陪伴王爷左右。下臣这里有一本书,还望王爷仔细研读。”

    说着,史浩从怀中拿出一本小册子,头还四处看了一下,看看有无他人窥视。说不出的诡异。

    赵瑗疑惑的接过小册子,很平常无奇,封面是黄牛皮,暗淡无光,内中数十页桑皮纸,蝇头小楷十分工整。

    “史师,这是何书啊?还搞得这么神秘?”

    “王爷,此书为仁宗朝龙昌期所作,龙昌期所学杂驳,又排斥先儒,不为欧阳永叔(欧阳修)所喜,为世人所不容,但此人真是有大才,得韩魏公(韩琦)文潞公(文彦博)(韩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