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261部分

席卷天下-第261部分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多的名词被喊出,节奏也不统一的情况下,声音就是“嗡嗡嗡”的一片。

    后面喊的名词和节奏在军队的带动下开始变得统一,他们在喊的不是什么万岁,也不是什么军号,“大汉”两个字被重复咆哮。

    刘彦在聆听,大汉从东汉政权崩溃就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是尚武和骄傲都被埋进黄土,掘墓人还都是汉家苗裔自己。

    华夏文明一直在创造辉煌的朝代,可屡屡都是自掘坟墓埋葬掉辉煌,等待辉煌不再就又开始怀念,然后才又一些人重新建立起辉煌,周而复始地上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有人问刘彦,建立的汉国该是属于五德的哪一种,又说西汉之初先是“水德”,到了汉孝武皇帝又改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德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

    刘彦的答案是,五德循环就是一个狗屁玩意,敢言五德者,斩之!

    五德循环出自邹衍此人,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但五德循环真的就是一套狗屁不通的玩意,什么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科学已经证明其错误性,被用来解释皇朝更替就更是无稽之谈。

    华夏文明屡次的朝代更替不过是矛盾爆发的产物,可因为有邹衍的五德之说,造反变成了奉上天旨意,也即是造反有理。

    野心家们就是利用“五德循环”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说词,来掩盖或是美化自己的野心,刘彦哪怕不为自己的王朝延续,也该终止那些狗屁不通的玩意。

    下方就有人在讨论刘彦建立的汉国该是五德的哪一种,以孙绰和王羲之讨论得最为热烈,他俩的一致观点就是刘彦建立的汉国属于木德,会有这样的结论是金克木,认为只有这样东晋才能将新成立的汉国克得死死的。

    欢呼声结束,刘彦手拿竹简,下方的一些人也是在进行各自的准备。

    建国之后必然是册封和犒赏,刘彦的众多部下早就等待着这么一天。

    奋斗有所得,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将脑袋拧在裤腰带上干起事的人,他们大多数追求也是做个从龙之功和开国功臣。

    会用竹简是复古,要不东汉早就有了造纸技术,经过数百年的改进纸张已经日益完善。

    刘彦的声音十分宏大,他点到谁的名字,那人就会出列并且迈步踏着阶梯向上。

    被点名的人来到由上往下的第二个平台保持揖礼的姿势,等待官职、爵位和封赏被念完,他向君王行礼致谢,随后转身面对惯例者再次行礼。

    纪昌和桑虞没有出现意外地成了左右丞相,他俩日后就是领导汉国民政班子的正副手。

    蔡优为治粟内史,吕议为典客,田朔为太仆,桓温为廷尉……,观礼的众人诧异地发现不但三公位置有缺,连带九卿也是不全。

    “元子成了汉国的九卿了啊!”孙绰满满都是感慨:“早些年前,元子不断呼吁征讨西南,可惜的是响应和支持者寥寥。”

    王羲之闷闷地说:“竟然是三公九卿制,那不是在走历史倒车吗?”,他要说的是,纲理伦常何在,生而贵之竟然没有用律法定下来!

    哎哟喂,这位大书法家不得不是这样的态度,在九品中正制的东晋,只要出身好不懂政务和军事也能安然地当个高官,那是因为投了好胎,不会政务和军事当高官完全没有问题,甚至是专研诗词和书法也会被赞美。

    在东晋那边,高官当着,安然显爵,之后嗑嗑药、念念诗、尝尝词、写写字,治国是什么,俺有高贵血统,有一手好书法,那就足够了。

    在汉国这边,王羲之近一个月的游历下来,他发现汉国就是文化贫瘠的地方,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军事再军事,地方官也是一个个被政务压成了狗,不说大宴小宴次数稀少,夜夜笙歌更是没影的事。他不禁要感慨,还是在东晋当官舒服。

    一个又一个被唱名的人上去,每一人都会得到属于自己的欢呼声,可是当有女子被唱名上去,各国使节团就不免要出现哗然之声。

    “没搞错吧!”谢艾有些目瞪口呆:“女官,竟然有女官,不是宫城女官,是都城令?!”

    上台的人是阿香,也就是李匡的妻子,她被犒赏了一个第三级的簪袅爵位,官职是临淄令。她的娘家姓是卓,嫁人之后该称李氏妇,念全了是李—卓香。

    其实不但是各国观礼使节诧异,连带汉国不少官员也是忍不住蹙眉。

    真实情况是,阿香当临淄令是被很多人一再反对,刘彦首次来了个乾坤独断给强制任命。

    阿香此时此刻看上去兴奋得满脸通红,她事先已经被告知会是什么任命,可依然兴奋得无法自己。

    女子当官也不是刘彦首创,追述的话人类可是从母系社会过来的,殷商时期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女军事家和政治家叫妇好,到了春秋战国也是有女子当官的不少例子,哪怕是到了始皇帝期间也是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原因,女子不当官才成为被认可的惯例,刘彦可没有拿惯例当回事的心理,阿香是个知识分子也有相应的才能,更是功勋足够,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当都城令。

    “都城令官职不低,似乎比俾将还高?”李坛压低声音调侃李匡,说道:“幸好你在爵位上胜过自己的细君。”

    李匡目不斜视地看着高台,对包括李坛在内的袍泽调侃听而不闻。

    已经是右丞相的桑虞看着很正经,可说的话就令无数人郁闷,他说:“我家细君也是有才识的人,治理一郡完全没有问题,看来是该琢磨琢磨。”

    细君不是名字,早些时候诸侯之妻统称为细君,后面为妻的通称。还有另外的说法是细君指妾,另一说细君为古代女子称谓。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名词,同样的词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两宋的“男女”就是“我”的自称,意思其实就“都为人类”。

    纪昌脸颊抽动了几下,“咳咳”两声,瞬间呱噪的人就安静了下来。

    刘彦的封赏还在继续,不但是活着的人,崛起微末而在奋战道路上逝去的那些人也得到了追封,像是李坛的父亲李明之和骞建同的父亲西骞柏辽,他俩被刘彦派去慕容燕国的龙城而被杀,为李坛和骞建同在刘彦那里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度,可该有的哀荣还是要有。

    建国本来就是在分蛋糕,有什么样的分配在大多数时候刘彦其实说了不算,比如要解散公家饭上面,公社制度取消之后必然是要给民众分田,刘彦是反对,但超过八成的官员认为借开国的名义赏赐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开国也只有一次,下不为例。

    ……分…割…线……

    来点推荐票,可好?

第360章:石破天惊() 
耗时日长的建国准备最为重要的其实只有那么几天,第一天焚表和封赏,此后连续的五天都是大宴,到了第六天刘彦又需要沐浴净身吃清淡食物连续三天,到了大典的第九天才是重头戏。

    华夏文明有权利祭天的其实只有最高领导人,其余人根本就没有其资格。祭天里面包含的礼仪挺多,祭祀的也不光是只有昊天上帝,三皇五帝也是需要进行必要的供奉,再来则是君王祖先应有的血食。

    炎黄庙的存在不止是祭奠炎帝与黄帝,就好像是中国的寺庙里面不止有一尊神的道理一样,寺庙里面既有菩萨体系也有罗汉体系,还不能耽误信众将道家三清等等诸神也供奉起来。

    原本炎黄庙是要被建设在黄1岛1区,后面取消了工程改到了对华夏文明一样有重要意义的泰山。

    炎黄庙的建设投入比刘彦的宫城还大,导致的是所谓的宫城只有一个殿能撑场面,倒是炎黄庙的祭祀主殿群已经建设完毕。

    华夏文明在进行重要祭祀的时候必然是需要有鼎这么一个东西,鼎对华夏文明的意义非常深重,早些时候是彰显国力,毕竟铸造鼎不但耗费庞大数量的铜,还得有足够的蜂蜡,国土小又没有资源,工匠能力也不足,类似的国家根本造不出一个像样的鼎。

    汉国建造炎黄庙一直是被封锁消息,直至刘彦率队将要离开临淄前往泰山,不知情的那些外国使节感到非常诧异。

    “汉王是建立了国家,可是哪来的底气要去泰山封禅?”

    “是啊,若真的封禅可就要贻笑大方了!”

    “不会真的是要封禅吧?”

    君王出行,仪仗鲜明且显得隆重,光是扛旗的军士就有一千二百,他们扛着的旗帜是一种由上往下垂的款式,三角形的旗帜也不算少,偏偏就没有类似于现代的那种旗帜。

    作为让君王代步的车辇,它长八米宽六米,由十二匹健马拉动。真实情况是,该车辇装上了车轴,连带弹簧系统也是弄了,要不乘坐马车可不会比骑马舒服。为了搞弹簧可是费了刘彦老大的劲,结果是意外地连拉丝都给做了出来,汉军想要锁子甲什么的不再成为难题。

    从临淄到泰山有两种选择性,第一种是由淄水乘船到莱芙登陆,这一路线会比较舒服和节省时间,但偏偏这一次不是行军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赶路,所以只能是选择第二种的走陆路。

    从临淄到东平郡前线的道路一直是在建设当中,目前修建好的路段仅是到临淄西南方向的般阳,全路段的长度接近一百五十里(直线为一百二十里)。

    按照先秦时期的经验,刘彦在建设国道级别的道路时一样采取宽度至少八丈,也就是能够容纳四辆四驷马车并行,局部区域看地形再扩宽道路。

    汉国的国道规格有其标准,比如讲究左出右入,也就是像现代那样的左右行道,中间则是留有“御道”,但这个御道最大的用处并不是专门给君王走,是用于军队出征才显示最大的功能。

    大量人员走动起来显得浩浩荡荡,刘彦此次携带的军队有五万,其中两万是禁卫军,再来是接近两万七千的各部战兵和辅兵,剩下的三千名额给了几个仆从国。

    除开军队之外,有资格参与炎黄祭祀的官员,他们必然是会拖家带口,有带家人自然也不能缺少伺候的人。刘彦本身也是带着宫女。加上大量闲着没事做的平民。

    这样一来的话,除开五万的军队之外,其余杂七杂八的人加起来也有个五六万,所导致的是跟随在君王车辇周边在向泰山赶的人显得人多势众。

    毫无疑问的是,任何时候禁卫军无论是从装扮还是气势上都显得非常不一般,尤其是禁卫军的组织度和协调简直就是天然而成,导致任何时候只要他们出现就能够吸引最大的注意力。

    “应该不是封禅。”蒋干是第四次来到刘彦这边了,他一脸阴霾地说:“不管是做什么,简直是太浪费时间了。”

    冉氏秦国那边异常不妙,潼关不容有失之下连身为秦王的冉闵都被迫亲自前往督战,他们急切需要来自外力的支援,偏偏张氏凉国对西域的征讨也到了紧要时刻,冉闵左思右想能够帮忙的除了张氏凉国也就只有刘彦这里,结果是蒋干又再一次出使了。

    是的,之前已经有司空条攸带着太子冉智过来,对于一支祝贺的使节团来讲规格不算低。

    冉智今年只有十岁,他却是遗传了冉闵一身的基因,十岁孩童有着十四五岁的身高,看去也显得壮壮的。

    “大将军慎言!”条攸知道事态紧急,可那是人家的建国仪式之一,说浪费时间着实不像话。他感慨地说:“现在能够起到作用的只有我们的恭顺,因为我们想要取得援助却什么都无法付出。”

    冉智眨着眼睛,问道:“父王的最低底线是称臣吗?”,他指着禁卫军,抿了抿嘴:“若是能够得到如此强军的支援,保证国祚不失,称臣这一权宜之计应该没有什么的吧?”

    蒋干之所以会心情阴霾,那就是因为他向吕议透露可以称臣,但吕议知晓意思后却没有什么表示。

    连称臣都不在乎,那么冉氏秦国还有什么是汉国这边在乎的?结合之前请求援助的名单递上去之后还无回应,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汉国这边根本就不愿意多管冉氏秦国那边的事。

    在冉氏秦国车队的后方,跟随前行的是来自慕容燕国的使节团,今次出使的正使是世子慕容俊,副使是尚书令王简。

    因为是共乘一辆马车的关系,慕容俊也在与王简进行交谈,他们是在评价禁卫军。

    “若是汉王能够驱使两万如此的军队为我们效劳,辽东真正给予亦是无妨。”慕容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