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栋梁 >

第105部分

寒门栋梁-第105部分

小说: 寒门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周致却是能很清晰的看到,王廷相的嘴角正稍稍翘着,显然他此时有些狂傲。

    也难怪了,哪个少年不轻狂?像王廷相这样的人,才刚刚二十五岁便高中了举人,此时对诗更是没有遇到对手,适当傲慢一些那自是情理之中。

    至于在角落里坐着的刘龙,周致只是轻轻瞥了一眼便将目光移开。不过只是这一眼,周致就察觉刘龙此时面红耳赤,显然内心有些急躁了。

    果然听刘龙高声说道,“刚才浚川先生出的诗词上句是‘天阔浮烟迥。’我对‘沙平落照低。’不知可否?”

    王廷相一愣,旋即笑道,“对得好,好一个‘沙平落照低。’那我还有一句‘春江同在眼’,不知你又何对?”

    王廷相言罢,轻轻放下茶盏,朝刘龙的方向看着,眼角眉梢不无得意之色。

    刘龙以及众人都旋即低头沉思起来。

    周致只是听了这两句,不禁暗暗笑道,好一个王廷相,原来是把在家中自己仔细揣摩了不知多少次才锤炼而成的诗句,搬到这里来难为诸人了,也难怪诸人犯难。

第202章 惊雷() 
王廷相作为大明前七子之一,留给后人的诗词作品不少。周致在后世是知名大学的文科毕业生,自然对王廷相的诗词有所记忆。此时的王廷相才二十几岁,他的那些诗作有很多还没写出来,就是写出来了,王廷相也未将它们公之于世,众人自然不会知道。

    周致听的清楚,王廷相和刘龙所对的诗正是王廷相所做的一首名为《阆中歌》的诗句。不得不佩服刘龙的才思甚为敏捷,而且又见多识广,刚才王廷相说出了他这首《阆中歌》的第一句,刘龙虽颇费心智,最终还是对出了第二句。而且第二句和王廷相的原诗一般无二。

    可这第三句“春江同在眼”一出,可着实让刘龙以及众文人犯难不已。

    良久之后,刘龙那边没有任何回音,王廷相又是端起茶盏,微微眯起他那一双晶亮无比的大眼,笑道,“此诗甚难,的确难于对出!呵呵!”

    张剑随后笑道,“呵呵!我保定府一带的才子还是不少,这位博野的刘龙不愧是刘家的后人,今年博野县试的案首,能和浚川先生斗了不下十句,堪称了得!

    现在浚川先生这句‘春江同在眼’看来我们是没有人能对的出了,不过呐!我等万县一带的才子也莫要气馁,日后只需多读诗词,定然会有一天能和浚川先生一较高下。”

    张剑说话虽表面上是在为他邀请来的万县一带的才子们打气,但弦外之音显然是在恭维王廷相,为王廷相吹嘘。真不知他和王廷相到底是何种关系,作为万县的知名文人,如何就偏袒着外人说话了。

    张剑稍稍停顿了一下,说道,“诸位,这‘春江同在眼’既然无人对的上,那就让它过去。今日是在下组织的一个桃花盛会,我等不可失了雅兴,来玩就是为了尽兴,接下来就请诸位出诗词,让浚川先生来对上一对,可否?”

    他是桃花诗会的组织者,也便是诗会的主持人,他说话自然不会有人不听。

    可刚才王廷相的诗句没有人能对的上来,就这样翻过去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均是感觉颜面无光。这里聚集着万县、博野、庆都以及唐县的很多文人,却是斗不过一个外来客,这若是传说出总是好说不好听啊。可是无论感觉颜面上有多么无光,心情有多么沮丧,却也无能为力。

    王廷相又轻轻抿了一口茶,说道,“既然张剑兄如此说,那我王廷相就托大一次,请诸位尽管说来。”

    他的话音刚落,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里却是突然传出一个声音,“天阔浮烟迥,沙坪落照低。春江同在眼,只觉异巴西!”

    声音响亮,一时听在众人耳里,宛若惊雷。很明显,这首诗便说出了王廷相那句“春江同在眼”的下句,“只觉异巴西。”

    四句诗词恰恰连成了一首诗。

    “好!好一个‘只觉异巴西!’对的好!我万县一带真是有能人哩!”一阵惊愕之后,刘龙第一个反应过来,欣喜不已的大声呼叫道。

    不过这是刘龙不知是何人对出来,估计他若是知道了的话,断然不会这样喝彩了。

    刘龙之后是车朗、冯茂等还有众多的文人欢呼,细细吟诵,朗朗上口,非同凡响。

    王廷相本来正准备接受众人的挑战,从而更加显示出他的彩学士高了,却有人突然将诗句的下句对了出来,此时他不禁一脸惊讶,极力搜索着那声音的来源。

    因为刚才众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王廷相和张剑身上,以及诸多的忧伤之上了,没有人注意到这声音出自何人之口。

    张剑的一张脸瞬间苍白,不过很快就转为正常,他旋即站起,眼睛望着众人,干咳了几声,随后高声问道,“刚才是何人读出来的诗?请站出来,让我等认识认识。好厉害的诗词,对的不差!”

    奇怪的是无论张剑怎么问,就是没有人应声。

    刚才的那四句诗俨然是从空中而降,或是从地上发出来一样。

    不过在那偏僻的角落里,寇沛涵正一脸得意欣喜的扭头瞅着周致,看的周致都有些难为情。范进和车朗等人更是朝周致投过来无比崇拜赞许的目光。

    呵呵!刚才那郎朗的吟诵自然是周致所为了。不过周致读了诗,此时却不想站出来承认了。

    既然周致不愿意站出来,范进车朗等人也就不点破。在他们想来这样对王廷相和张剑更好,让他们认识到万县一带不是没有才高八斗之人,只是不想和王廷相一般见识罢了。

    一个兰考的浚川先生王廷相,区区一个举人就目中无人,难为住这么多的文人,那也太离谱了吧。

    周致想到,怎么说王廷相也是明朝前七子之一,在历史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不到万不得已,能给他留下点儿颜面还是要留点儿的,适当给他一个教训让他不再那么张狂也就算了。

    张剑接连问了几声,没有人站出来,便觉索然无味,干脆说道,“好,那接下来就请诸位出诗吧,让浚川先生对答。”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中年文士站起身说道,“张剑兄,大家出诗让浚川先生做答,好似我等难为浚川先生。今日恰巧是桃花诗会,山上山下,城里城外,入眼处皆是桃花,不若今日我等就以桃花为题,每人吟诗一首。

    当然了,在座诸位都是些秀才举人,也可能会有像曹植一样能七步成诗之人。所以诸位可以随意吟诵一首桃花的古诗,那在最后吟诵之人就是今日诗会的胜出者了。

    当然了,大家也可以随即赋诗,不过那所做之诗必须要让大家齐齐称颂才好!”

    显然此人的提议比刚才张剑所提出来的什么对诗要有意思的多。同时也是考验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场众人中那些才学稍稍浅些的,自然要早先读诗出来,不然等别人都说了诗,那自己反而就没的读了。

    此时在这桃花诗会的高台上有不下五十个文人,搜肠刮肚,古代描写桃花的诗也不会有五十几首,所以能当着众人的面背诵出一首关于桃花的诗出来,也是很有面子的。

    张剑朝王廷相看了一眼,王廷相轻轻点头,显然他对这个提议也很满意,而且自忖一定是最后吟诗者,是胜出者。

第203章 无名小卒() 
张剑随后公布了吟诗的规则。

    张剑的话音刚落,就有人站起,当即诵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朝崔护的《题城南庄》。

    第一个吟诗出来的人,自然有自知之明,没有什么才学。可是能当着这么多文人骚客,还有众多的围观百姓们诵读出来,脸上也是感觉分外光彩的。

    此时在台上的文人骚客们脑筋飞转,在思索着吟诵桃花的诗句,确定自己能想出来多少首之后,自然也就会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站起来诵读。

    不得不说台上这些秀才和举人们都是有些本领的。他们读过的诗确实不少,很快就有二十几个人二十几首诗被吟诵出来。

    范进在诗词方面自我感觉有些欠缺,所以他也捋着花白的胡须吟诵了一首唐代周朴的《桃花》。

    像是韩愈、陆游、元稹、杜甫、白居易等等诗词大家的诗早已吟诵出来。范进能吟诵出周朴这个不太知名的人的诗作,其实已非常了得了。

    到了这时候,其实已经没有几首诗词可以供众人选择吟诵了。吕行川、冯茂、魏好古、邱浩岚都相继吟诗。

    他们其实很想自己做出一首诗来吟诵,怎奈时间短暂,若是再不抓紧吟诵古人诗句,恐怕就再也没有表现的机会了,所以最后无奈只得吟诵一些比较冷,比较少见的诗词出来。

    最后车朗也吟诵了一首古诗。当然了,车朗的这首古诗绝对让众人耳目一新,是众人没有听到过的,包括周致。

    不过车朗还算很诚实的坦白,这是曹丕所作的一首诗,车朗却是经过了稍稍改动。

    周致一直没有任何动作。

    大家以前见识过周致对对子的,范进自以为他自己在对联上很有造诣,可是和周致比起起来却是相差甚远。刚才在场诸人谁都没有对出王廷相的诗句,还不是周致对出来了。这个周致常常给人意外之喜。范进等人断定周致绝对是会有大招的。

    可是现在已经差不多有五十首诗被吟诵了出来,古人吟咏桃花的诗句好像已经没有了,周致还没有动作,难不成周致要亲自作诗吗?若是那样的话,这周致是更加的厉害了。

    此时的周致一直在等着刘龙和王廷相。他虽然和刘龙离得比较远,但周致身体挺的笔直,却是能清晰看到刘龙。刘龙正皱眉思索,显然刘龙是不想吟诵古人的诗句,他是想自己做首诗出来。

    周致和刘龙打赌的事情从来没和范进等人说起过,不过周致却在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件事情。毕竟是关系到恩师刘禹刘大儒的名声。此时的确是需要观察一下刘龙到底有多大的才学了。这样一来才能让自己心中有数。

    此时台上陷入一片沉寂之中,可能王廷相也感觉刘龙才是他真正的对手,对于刚才能对得出他诗句的那人,在王廷相心里倒是不怎么重视。

    在他看来,可能刚才那人对出他的诗是侥幸吧,连站都不敢站出来的人,能有多大的本领呀。

    张剑的目光在全场扫视了一圈,最终落在了刘龙身上。是刘龙先吟诗出来,还是王廷相先吟诗出来,这就是一个关键了。谁先吟诗出来,那就等于是失败了。

    可是这样干耗下去,俨然是刚才的车朗是最后胜出者。所以张剑随后站起,说道,“既然下面没有人吟诗了,那就是……”

    他的话未说完,角落里一个清脆的声音传出,道,“题桃树:二月桃花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众人随着声音望去,见一个俊美的公子正手摇折扇,风度翩翩,一脸喜色的看着众人。

    她正是寇沛涵。

    寇沛涵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她自然不能即兴赋诗。不过她眼见今日是个出风头的好机会,不禁央求周致弄几首诗出来,她来玩儿上一玩儿。

    寇沛涵是个很聪颖的女子,几首诗周致只是说了几遍,她虽说不能理解诗中之意,但却牢牢记住了。她小嘴凑在周致耳边,道,“周致,今日就是本姑娘的专场了,本姑娘也好好体会一下玩诗的乐趣!哼!看他们这些自诩了得的文人还能作甚?”

    感受着寇沛涵的吐气如兰,周致的心在瞬间就醉了。

    也好,让这小妮子出出风头,倒是隐藏了自己。这让那刘龙不知自己的深浅了。

    最为主要的是王廷相虽狂傲了一些,但这样的人自己是必须要结交的。此时若是自己打压了王廷相,日后还真是不好相见了。

    “好诗!真真的好诗!不知这位公子姓甚名谁?”张剑第一个赞许道。

    张剑虽很想让王廷相胜出一筹,但他毕竟是秀才,对诗词的鉴赏能力破强。在张剑想来,王廷相即兴是断然不会吟诵出这等好诗的。

    王廷相早已愣住,他本来想好了一首诗,准备在刘龙之后吟诵而出。可自己的诗和刚才寇沛涵的诗比较起来却是相形见绌。此时倒也不好拿出手了,不得不甘拜下风。

    那刘龙更是惊愕,他和王廷相差不多少,也是做出了一首,但感觉和寇沛涵刚才所出,还是欠缺了不小的火候。

    寇沛涵收起折扇,朝张剑一拱手,用她那异常清脆的声音,道,“在下唐县无名小卒寇寒!”

    寇寒?还真是无名小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