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栋梁 >

第157部分

寒门栋梁-第157部分

小说: 寒门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致便近一步知道了刘文焕也和自己一样,家庭穷苦,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人。刘文焕从小就酷爱读书,先是在社学读书,因为文章的写得好,得到了先生的赏识。便被先生举荐去了一家学馆继续苦读。

    在考秀才的时候,刘文焕考了真定府的第二名,得到了真定府知府唐希介的赞许。从而他便和唐希介拉上了关系。之后刘文焕又顺利考上了举人,唐希介便在今年开春托了关系,举荐刘文焕到国子监来读书。

    说起来刘文焕是遇到了贵人。刘文焕现在提起唐希介,都对唐希介充满感激,俨然牢记其人的恩情。

    两人很快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以至于郭勋等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两人都丝毫没有察觉。

    正是中午时分,反正饭堂现在很挤,周致便也简单把自己的情况和刘文焕说了。

    刘文焕正色道,“这国子监确实是人才济济之地。周致贤弟在保定府考了小三元,但也不可稍加松懈。像是周致贤弟这样的秀才其实在这国子监里并不是很多,这里除了没有任何功名家室显赫的勋贵之外,差不多的都是举人了。

    论起读书作文,他们显然要比贤弟书的多,阅历也广。呵呵,一句话,要想在这国子监读出点儿名堂来,饶是贤弟很聪明,但也需要夜以继日,好好费费力气呐!”

    这样的情况其实周致心里很清楚。自己只是保定府的小三元,但在国子监里,差不多是整个天下一半多的人才,以自己现在的水平和他们相比,差之很远。

    如果说考秀才很难,那考举人,之后考进士,更是难上加难啊。

    周致重重点头,道,“小弟记下了。”

    “呵呵!说起来国子监里这帮勋贵,却是都不是啥好东西。他们很瞧不起我们这些乡下人。那个叫郭勋的好像是今日才来,不过那徐奎壁和蒋伦却是在这儿读书有两年了。

    他们骄横跋扈,仗着家里的权势在这国子监很欺负人。为兄刚来之时,也是受他们欺侮不少。贤弟只管用心读书,且不可和他们计较生事。

    不过,他们在这里也是有惧怕之人的,祭酒程敏政大人就是他们的克星,在祭酒大人跟前,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出呐。在考试之时,祭酒大人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们不及格,就不能从这国子监走出去。”

    刘文焕俨然是健谈之人。也可能是在国子监里,他没有什么朋友,和谁都交流很少的缘故吧,总之现在和周致说起来就没完。

    两人缓缓走出崇志堂,穿过敬一亭,边走边说。刘文焕又是说道,“今日司业大人诸葛后授课,为兄可是看出来了,他对你可是很关注呐!”

    恩师杨一清和司业诸葛后的关系,周致此时自然还不能和刘文焕说起,只是淡淡的笑了笑,道,“可能是诸葛先生看小弟文章写的不好,故而才对小弟留意的吧!”

    刘文焕未置可否。他在写完文章后,确实扫了几眼周致的文章,文章写的其实还行,但刘文焕自忖和自己的文章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刘文焕的本经是《周易》,他有很深的研究。

    在学生们的住宿之所前面,很多学生早已吃完了饭,齐彦武和小李凤正站在院里焦急等着周致。见到了周致,两人急急的跑过来。见周致和刘文焕正在说话,他们也不便说话,仍然是乖巧的等待。

    “呵呵!周致贤弟,快去用饭,你我来日方长!”刘文焕总算是说道。

    周致便随着齐彦武,小李凤进入饭堂。

    直到现在,周致才注意到这国子监里确实有几个黄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用饭俨然和大明人是一个样子了。对于他们,周致只是稍稍看了几眼,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倒是小李凤像看稀奇物样看着他们,忍不住要唏嘘几声。

    齐彦武打了饭菜,三人索性就围坐在饭堂的餐桌旁吃起来。

    小李凤调皮的笑道,“大哥哥,这里真是个好地方,一个上午小武哥哥领着我在这院里闲转玩耍,好不开心呐!大哥哥,我们是不是要永远在这里住下去呀?”

    越是吃得好,生活的好了,小李凤就有种担心。他生怕周致不知什么时候会让她离开。

    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小小年纪经历了很多的不幸,吃过了很多的苦,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现在生活。

    周致呵呵笑道,“也不是永远要住在这里,不过你只管放心,大哥哥是不会赶你走的。”

    随后又叮嘱齐彦武,要看顾好了她。齐彦武点头答应。

    其实齐彦武现在整日并没有事情做,只是和小李凤在一起玩耍。依照他的心思,是想抽时间习练武艺的。但毕竟现在对这里的环境还不熟,也不了解这里的规矩,所以他并不敢轻举妄动,还是先规矩些再说。

    三个人正说说笑笑的用饭,周致耳畔一个声音响起,“周致贤弟,呵呵!终于又见到你了!”

    听声音很耳熟,周致扭头看去,还是吃了一惊。

    正是刘龙。

    没想到刘龙竟然也来了国子监读书。在崇志堂上了一个上午的课,竟没有发现他。

    周致旋即就明白了,刘龙在道试的时候是第二名,和自己相差无几。他是刘吉的孙子,他老爹刘尚现在又是监察御史,他能来国子监读书并不足为奇。

    周致急忙站起抱拳施礼。刘龙这人其实并不坏,只不过从小生活在那样的家庭环境里,难免会养成心焦气躁,傲慢的性格。周致早就知晓刘龙有结交自己之心,对刘龙就分外客气的交谈起来。

    两人更是老乡,闲谈了好一会儿,忽而刘文焕出现在饭堂门口,高声说道,“周致贤弟,你缘何还没吃完饭呐,司业诸葛大人正寻你哩!”

第308章 远望巍巍塔七层() 
依照周致的本心,既然恩师杨一清和司业诸葛后关系不错,在自己来国子监读书这件事上诸葛后帮了忙,自己理应来了国子监后,去拜望一下诸葛后。

    可杨一清却叮嘱过自己,不要去拜望他,以免让人口舌。他和诸葛后之间的关系也不用周致去斡旋,周致虽心有不甘,感觉很是失礼,但也只好作罢。

    刘文焕的本经是《周易》,而诸葛后授课最为擅长的也是《周易》,而且刘文焕为人老实本分,便很得了诸葛后的喜欢。刘文焕便经常出入诸葛后的居所,和诸葛后很是亲近。

    刘文焕读书刻苦,时间抓的很紧,草草吃了饭,便急急去诸葛后的居所请教今日的文章之事了。诸葛后便要刘文焕来寻周致。

    周致来不及再用饭,和刘龙打声招呼,急急的随刘文焕出了饭堂。身后是刘龙无比羡慕的眼神,他暗暗寻思道,周致贤弟真是了得啊,到了哪里都有好人缘。他刚刚来了国子监,便结交了刘文焕不说,而且还得到了诸葛后的青睐。这样的人若是日后没有一个美好的前程简直就没有天理了。我刘龙无论是从做人还是读书,都是要向周致贤弟好生学习。

    不得不说诸葛后十分敬业,他中午用了饭,便审阅学生们的文章。他在巡视的时候,周致的一手漂亮小楷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忍不住就先翻阅出周致的文章观看。

    当然了,他关注最多,也最吸引他的仍然是那清晰俊秀的小楷。

    刘文焕没有跟进来,只是站在门外等候。周致轻轻迈步,进屋。

    此时诸葛后正坐在桌案前,细细观看文章。诸葛后孑然一身,一个人住在国子监,每隔十天半月才回家一次。说起来他在国子监当先生,俸禄不低。但在京城的家中仍然过着很节俭的生活。这与诸葛后从小生活穷苦惯了是有很大关联的。

    周致鞠躬施礼,“周致见过先生!”

    诸葛后受了一礼,旋即抬头上下打量了周致一番,微微点头,说道,“杨一清眼光不差,你这娃儿相貌生的很好。我朝在很多时候都以貌取人,呵呵!”

    周致不知他说这话是什么目的。在这国子监,凭的是才学,可他却先不说,由此可见,自己在这国子监的众多才子们里,只是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呀。

    诸葛后旋即取过周致的文章,点评道,“你所做的文章老夫看过了,文理还算通顺。这篇文章若是在你们保定府一带,堪称佳作。可这是国子监,在这国子监里,文章就要逊色不少,并不算出众了。”

    周致不禁心下盘算,不算出众,这八成是很差呐!这老先生还是给自己留了颜面。不过,这《周易》的确不是自己所长。

    诸葛后洞若观火,猜透了周致的心思,说道,“老夫知你以《春秋》为本经,但这做学问讲究的是博学多才。我朝乡试、会试虽说都是以本经答题,但殿试却是要考较全面的才学了。

    我朝皇帝尤为重视科举,呵呵!你若是日后能有个功名,还必须要将四书五经全部精通。

    在国子监,不只是四书五经的学习,还有算术历史天文地理之类的,皇上也都很重视。况且你《周易》学的好了,也对你的本经《春秋》有诸多帮助。”

    周致重重点头,很有同感。

    “呵呵!老夫今日唤你来,其实也并不是要点评你的文章,老夫看你这小楷写的很是不差,在这国子监倒是能拔得头筹。这小楷若是再加研习下去,日后你有成大家的可能呐!”诸葛后正色道。

    他说起书法,显然兴致更高。可知诸葛后的书法也很有造诣,只不过现在周致还没有机会观瞻。

    诸葛后就书法谈论了好大一通,又板下脸接着说道,“杨一清很看好你,对你希望不小。老夫也知你有过目成诵之能,只是在庆都县的小地方少了见识,读书不多。

    国子监彝伦堂有天下藏书,你要精心研读。书读的多了,见识自然就广了,文章的思路也就会随之打开。

    来了这国子监,可不是享清福的地方,必须要用心抓紧呐!你和刘文焕是同乡,老夫很欣赏他,读书刻苦用心,孜孜不倦。你需向他多加请教学习。”

    诸葛后第一次和自己见面,就能这样耐心真诚教诲自己,周致心下感激不已。慌忙又朝他鞠躬行礼,谦卑至极。

    诸葛后浑不在意,朝周致挥挥手,周致便缓慢退了出来。

    但凡是老学究都会有些特殊性格,这诸葛后俨然已经很不错了。周致默默出来,和刘文焕直接去广业堂。下午是算术先生的授课。

    算术先生叫邢洪,是弘治三年的进士。邢洪考进士的名次虽说很靠后,但也理应有个知县之类的官位。可这邢洪俨然是个异类,他虽说才有三十几岁,但却主动来国子监当了一名先生,没有任何品级官位。

    不过邢洪在算术方面却是天赋极高,是个天才般的人物。

    周致对于古代的数学并没有涉猎过,不过依周致后世穿越者的身份,在大明时候的各种数学难题,在他眼里都是小菜一碟。

    其实对算术课之类的,周致满可以不去听。但自己刚来国子监,要给足了先生面子,周致还是耐心的坐在前面的座位上,听邢洪口若悬河般的讲解。

    他几乎讲了一个多时辰,这才最后道,“今日的题目是“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各层几盏灯?”

    算数课对太多的学生们而言就是人间的噩梦。众人一时唏嘘不已,都皱着眉头拿起笔在桌案上胡乱算起来。

    我的天呐!这应该怎么算?这邢洪如何就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真不知他怎么总会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题目。

    不过在这众多学生中,也有喜欢钻研,和邢洪兴趣一致的人。譬如那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的积极性很高。

    周致微微眯起眼睛,怡然自得。暗道,没想到大明还有这样的数学题,也真是难为了这些整日摇头晃脑,只知读圣贤书的才子了。

第309章 能难得住我么?() 
周致抬起头,但见邢洪正一脸忧郁的看着下面的众人。他显然有些急躁,在他心里认为算术应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要让更多的人喜欢算术,对算术有深入的研究。

    可眼下这种情况却很不让他满意。科举考试的是八股文之类的,却从来不涉及算术,又有谁能重视呢?可在生活生产的很多实际中,还必须要用到算术。

    邢洪几乎能感到大明的科举考试已经束缚住了学生们的手脚,阻碍了大明民智的发展。

    让人重视起算术,甚至改变科举考试,只有皇帝说了算。可邢洪只是国子监一个小小的教员,他哪里有能面见或是上书皇帝的机会?退一步说,就是他有了这样的机会,弘治皇帝也不会听他的摆布。

    要知道,在大明初始,其实乡试、会试之类的,算术作为一个学科是要考试的。可不知怎么的,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