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栋梁 >

第186部分

寒门栋梁-第186部分

小说: 寒门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广恍若没有听到一般,呆在原地。

    很久之后,李广终于长吁一声,“唉!小瑾子说的对,咱家还没有败,咱家这就进宫去!”

    本来心里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的,可等到李广匆匆进宫之后,却是听到了一件噩耗,更是让李广如五雷轰顶。

第366章 这一辈子图个啥?() 
早在去年开春,李广就曾经劝说过弘治皇帝要在万岁山上建造一座亭子。依照李广占卜后的说法,这座亭子建成之后,皇宫之中将会长治久安,弘治皇帝也会当上一阵子的太平皇帝。

    弘治皇帝虽对李广说的这些并不是太相信,但还是在去年开始就听从了李广的建议,在万岁上建造亭子。亭子的名字也按照李广的说法,名叫毓秀亭。

    在去年的严严冬季,建造毓秀亭的工匠们都没有停歇。因为李广早就说过,毓秀亭建造成的越早,皇宫里的一切事情就越发顺利。就这样在今年的正月十五,毓秀亭终于宣告完工。

    这是一座耗资很大的亭子,建造的雕梁画栋,富丽豪华。李广也切实为皇帝能听从他的建议,建造了这么一座亭子而倍感自豪。若干三后,等咱家死了,后人们,尤其是皇宫里的人在看到这座亭子的时候,就能想起咱家。呵呵!这么看,咱家也算是名留青史了。

    可今日李广进宫,突然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小公主在昨夜夭折了。

    今日才是正月二十一,亭子建成才刚刚有了五天,小公主就死了,这是皇宫万事顺利的节奏吗?

    顺便一提的是,小公主的死和周致无关。这只是一种巧合而已。不过周致从史书上也知道,小公主的死也就在这段时间。

    所以周致便抓紧准备,布局,借着小公主死的东风,就更容易收拾了李广。

    说起来弘治皇帝是天下一夫一妻的典范,他和张皇后感情至深,他一辈子就只爱这样一个女人。张皇后本来是生下了太子朱厚照后,有好几年都没有怀胎。可就在大明弘治八年,张皇后却又怀了身孕,于是就有了小公主的降生。

    到了今年,小公主也有四岁了。本来活蹦乱跳的一个小女孩,在今年正月里却是染上了重病。弘治皇帝和张皇后搜罗了很多名医为她诊治,但终究还是在昨夜死了。

    小公主俨然是皇帝和皇后的掌上明珠,她这样一死,宫里便是陷入极度的悲伤之中。

    说起来不光是皇帝和皇后喜欢小公主,就是太皇太后也着实喜欢小公主。

    孝肃周太皇太后年逾七十了,但身体还甚是康健,每日逗弄着小公主玩耍嬉戏,倒也是一件非常愉悦之事。小公主死了,孝肃周太皇太后便也是陷入了极度悲伤之中。

    她忽而就想起了李广说过的话,“建造成毓秀亭,皇宫将一切顺利。”

    顺利就是让公主死吗?孝肃周皇后本来就对李广没有什么好印象,此时又是想到了李广,更是陡然生恨。她便急急的去寻了皇帝,板着一张脸训斥道,“皇帝今日是李广如何如何,明日又是李广如何如何,现在小公主死了,这还能说李广什么?依哀家看这全是李广招来的祸事哩!”

    弘治皇帝本就在十分悲痛之中,听孝肃周太皇太后这样说,顿时龙颜大怒。

    皇帝向来对这位皇奶奶很是尊敬,几乎言听计从。现在好了,弘治皇帝便把一切怒火都记到了李广头上。

    他暗暗思忖道,朕怕是被李广给忽悠了吧?建造成毓秀亭,皇宫会一切顺利,可现在看来亭子刚刚建成,女儿就死了。如此看祖奶奶说的不错,这是建造亭子招来的祸事呀。

    李广,是你害死了朕的女儿,你还朕的女儿。

    越是这样想,他越是气愤。没等到李广进宫见到他,他倒是先下了旨意,要宣李广进宫问罪。

    李广得到了这个消息,早已呆若木鸡。

    小公主死了,京城中也在盛传我家里藏有异书之事。等到那账册暴露后,焉有我李广的命在?

    完了,我李广彻底完蛋。

    他几乎没有勇气再去见皇上了。

    翻来覆去的思虑了良久,李广转身就走。

    他是要回家去。

    失魂落魄的回到府中,刘瑾还在等着他。显然此时的刘瑾并没有得到小公主死了的消息。不过他从李广那黯淡无神的表情里早就读懂了一切。

    李公公难道支撑不住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要知道,李公公可是风头正盛呀。皇帝很宠幸他,为何皇帝就因为他家里的异书被盗就这样疏远了他?

    李公公真若是倒台了,那我刘瑾以后可咋办?

    刘瑾顿时茫然无措。

    李广现在倒是镇定下来,稳稳地坐在椅子上,朝刘瑾看了看,沉声说道,“小瑾子,这些年你在咱家身边,咱家待你如何?”

    “回公公的话,公公待奴才恩比海深。公公虽比奴才大不了几岁,但公公却像是奴才的父母一样,对奴才关心备至。若不是公公,奴才如何会有了今日?”刘瑾说道。

    刘瑾说的倒是真心话,而且也是实情。

    说起来刘瑾以前只是个混混,并且还杀了人犯了罪。还是李广救了他,想办法让他进了宫做了太监。现在的刘瑾虽说地位也不高,但在宫里毕竟也有很多更小的太监要围着他转呐!

    李广轻轻点头,又上下审视了刘瑾良久,才接着说道,“小瑾子,今儿咱家就和你好好唠唠。

    你说我们这做阉人的,这一辈子图个啥?拥有女人固然是好的,可我们阉人却是有再多的女人,也是心里感觉卑微。

    人嘛,终归是要有点儿乐子要寻,有点儿志向。所以,我们阉人就更加喜欢银子。

    瞧着那成堆的数不清的银子,心里才会无比踏实。你说对不对?小瑾子。”

    刘瑾感觉今日李广甚是反常,但此时也不便多问,便重重点头,说道,“公公说的对,奴才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奴才还有点儿兴致,那就是手里再掌握点儿权利就更好了。”

    “呵呵,胆子倒是不小,敢说出心里话。知道咱家为何不过多参与政事和军事吗,当今皇帝的性子你还是不了解。皇上现在其实还在提防着咱家哩。

    小瑾子,不说那么多了,你知道满京城张贴的说咱家府里有异书,你知道那异书是什么吗?”李广的小眼睛忽而眨动了几下,问道。

    刘瑾一脸茫然的摇摇头。

    “其实那是账册,是各地官员给咱家进贡孝敬咱家的证据。咱家就这么点儿喜好,除了数银子,就是每日翻看账册,享受那种被人巴结讨好的感觉。

    看到那账册,咱家就切实感觉咱家这辈子是成功的,心里就无比舒坦。

    唉!可到了最后,还是这账册害了咱家呐!”李广痛心道。

第367章 接过李广手里的枪() 
刘瑾听李广说完这些,终于明白了那异书所谓何物,顿时张口无言。李广在他心里那高大无比的形象瞬间就有些矮小了。他暗自想到,李广如此聪明的一个人,如何就办出这样的傻事?各地官员送给他的贿赂唯恐别人不知道,还一一记录下来,这不是专等着最后遭收拾吗?

    我刘瑾什么都可以向李广公公学习,唯独这一件事,却是万万不能学习的。每日看着这账册,心里是满足了,但祸根也就由此种下了。

    不过,现在那异书是李广贪墨的账本,这件事情好像还没有人知道。大家只知李广家里藏有异书,而不愿意贡献给皇上,瞒住了皇上。凭现在李广在皇帝跟前的地位,李广虽有可能失宠,但也决不至于会让李广灰心丧气到如此地步吧。

    可接下来,李广又说出小公主死了,孝肃周太皇太后震怒,把这一切都归咎在了李广身上。她在皇上跟前痛骂李广,以至于让皇上对李广彻底失望。

    唉!可能这两件事中的单独任何一件事,都不会让李广彻底灰心,也可能李广只是失宠,却不会丧命,可这两件事凑在一起,李广看来这次可就真的完蛋了。

    没想到昔日风光无限的李公公,竟然在一夜之间就落到了这般田地,真是太可惜了。

    “伴君如伴虎”这话可是说的一点儿都不假呀。我刘瑾要想继续在宫里混下去,日后万一能有像李公公这样的一天,那就必须要处处谨慎。

    刘瑾满是同情的凝望着李广。此时李广的身体就像是被抽空了一样,颓废无力的瘫在太师椅上,双目凹陷。刘瑾感觉只是在刹那间,李广就好像老了十几岁。

    刘瑾还是低声劝慰道,“公公,切莫过度悲伤,可能事情并没有公公想的那样糟。”

    “呵呵!咱家心里最清楚,当今皇帝算是位明君,现在他可能也知晓了咱家家里藏着异书的事情,咱家是欺骗了他。

    皇帝这次是断然不会放过咱家了。

    咱家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死!”李广有气无力的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门外突然响起一个尖尖的声音,“李广接旨!”

    这声音分外耳熟,李广听得出来正是跟在自己身边,围着自己屁股转的吴经。

    看来日后在宫里顶替自己的是吴经了。

    墙倒众人推。

    咱家其实早就看出吴经不是个正类。咱家风光的时候,他在咱家跟前摇尾乞怜,可咱家落魄了,吴经便会落井下石,骑在咱家脖子上拉屎呐!

    李广想到了这里,微微愣神了片刻,突然容光焕发,冷声道,“吴经,在外面等着,咱家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我的天呐!吴经可是带来了皇上的圣旨呀,李广竟这般大胆的将他拒之门外。这李广公公不更是寻死的节奏吗?刘瑾如是想到。

    他这样想着,不禁抬眼惊异的朝李广看过去。

    但见此时李广早已站起身,昂然而立,与刘瑾的目光对视,沉声道,“小瑾子,你刚刚听到了吧,那外面是吴经的声音。哼!吴经现在得势了,就对咱家这样了,小瑾子,你也不会如此吧?”

    刘瑾慌忙道,“奴才早已说过公公对奴才恩重如山,奴才就是死也不会学那吴经忘恩负义。”

    “嗯,嗯,咱家还是没看错你。小瑾子,说起来我们做阉人的很是不易,缺了那么点儿东西,就没有人拿我们当人看了,咱家心里就总是憋着一口气。

    常言说的好,不蒸馒头争口气,咱家就是要做出个样子来让他们看看。咱家这辈子其实也算小有成功了,但离着那制高点还是差些呀。”李广眼睛望着刘瑾,像是在说给刘瑾听,又像是在说给他自己听。

    可能眼见此时刘瑾听的很专注,便又接着说道,“小瑾子,你可要给咱家记住了,我们做阉人的靠的是皇上,只要把皇上伺候好了,哼!其他人么,都算个屁!

    如何伺候好皇上,那就要不择手段了。

    小瑾子,刚才咱家好像是听见你说就是死也不学吴经,这话在咱家听起来很舒服。但咱家必须要说你,这话可是说的不对。

    吴经看样子日后要代替了咱家,所以你就要讨好吴经,目的吗,自然是能存活下去,达到我们人生的极致,为我们阉人争口气。

    小瑾子,日后我们阉人的荣光就要靠你了,咱家会在阴间保护你!”

    听李广说到这里,刘瑾一愣。急忙说道,“公公,您可不要想不开呀,可能吴经带来的圣旨也不一定会对公公不利!”

    刘瑾嘴上虽这样说,但就是他自己也都不会相信。只是刚才听吴经的声音,就能清晰断定皇帝震怒,李广公公完了。

    “小瑾子,不要说了,咱家心里清楚,也不要管咱家,记住咱家的话就行!”李广一边说着,一边不知从何处取来一条白绫,用力将那白绫搭在了梁上,慢腾腾的登上太师椅,将他那颗脑袋探进了白绫挽就的套子里。

    “公公,您……”刘瑾眼见这一切,刚要上去拦下,却又止住。唉!可能这就是李公公最好的结果了。现在皇上还不知道那异书就是他贪墨受贿的账册,等到得知了李广贪墨收受了那么多的银子,可能李公公连个全尸都不会落下了。

    “记……记住,一定要为我们阉人争口气!”李广闭目之前,还不忘叮嘱刘瑾。

    刘瑾此时早已泪流满面,重重点头,说道,“小瑾子记住了,公公您就放心的走吧!”

    李广脸上终于现出几丝安慰。

    李广很快断气了。

    刘瑾此时擦干了眼泪,尽量让心情保持镇定,用力咬了咬牙。暗道,我刘瑾接过了李公公手里的枪,就不会辜负李公公,未来定然会做出大事,让我们阉人不被人小视。

    刘瑾这种满腹壮志之态瞬间即逝,旋即就弯腰低头,脸色也变得异常谄媚起来。他小跑着朝外面奔去,一边跑,一边尖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