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栋梁 >

第44部分

寒门栋梁-第44部分

小说: 寒门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娘亲,小致不是能写字吗?打算在这些日子写出些春联,到了年底去镇上卖卖。”周致笑着说道。

    写春联卖春联其实是周致早就想好了的。大明自打老朱皇帝开始就流行在过年的时候家家贴春联。

    百姓中读书识字的人本就不多,能写春联的人自然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过年的时候,百姓家贴的春联大部分是百姓们提前买好了红纸,去央秀才或是童生之类的人写。

    求人的事情自古就不是那么舒服的。况且求的又是读书人,这难免要带上些礼品,这样算起来,过年的一副春联其实花费的银钱不少。

    而那些秀才或是童生虽能写出春联,但却都有一股穷酸劲儿,绝不会自降身份提前写出春联去摆摊卖。

    周致就看到了这个商机。

    虽说不会挣到大钱,但至少也能赚些,最主要的还是能顺便练习了书法,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啊?

第83章 周铁出事() 
娘亲周何氏现在对周致深信不疑,但凡是周致要做的事情,她现在和周绿云一样,都是无比支持了。在她想来,周致就是周家的希望,若不是周致这些天的一些看似不靠谱的行动,和每日的辛辛苦苦,周家现在怎么会有了五十多两银子?

    要知道,相对于这样的乡下贫寒家庭而言,五十两银子那就是天文数字了。在这白岳村,除去了主街道南边居住的那些富户外,还有哪一家会有了五十两银子?

    一句话,周家现在虽算不上富户,但在白岳村俨然是上等人家了。

    可当周何氏看到那些猪肉和青布花布后,还是不高兴的忍不住唠叨了几句,“小致,我们周家现下虽说宽松了,但这日子也要节省着过。这些布要花去不少银钱吧?日后可不能这样胡乱花钱了。”

    周致笑道,“娘亲和姐姐为咱们这个家整日操劳,都几年了连一件新衣都没添,小致便寻思买些布,回来让姐姐和娘亲做几件新衣。呵呵!娘亲,银钱就是这样,花去了才会想办法赚回来,娘亲相信小致,周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为娘如何不相信小致了,行!买了就买了。”周何氏最后还是笑道。

    说起来周何氏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心思却是很开阔的,思想也转变的很快,是掌家过日子的好手。

    周何氏帮着周致将红纸、布等搬进屋里,随后开始烧火做饭。晚上时候,周家的饭桌上自然是香喷喷的炖肉和脆香的烧饼了。

    周致进到卧房把毛笔、墨块等放好,随后便从怀里取出在四宝斋淘回来的那本《兰亭十三跋》,又爱不释手的欣赏一番,才小心的收好。

    《兰亭十三跋》虽是行书,周致并不擅长,但周致想的是日后练习好了楷书,这行书也是必须要练的。

    姐姐周绿云还一个人在蔬菜大棚里,周致和娘亲打了声招呼随后便去了大棚。

    现在第一茬的韭菜全部卖完了,第二茬还要过上差不多二十天,这里又有张丙的帮忙,其实白天大棚里的活计也并不多了,周致换下了周绿云,便让姐姐周绿云回家去。

    至于今日在镇上遇到未来的姐夫胡哲的事,因为有张丙在场,周致便没有和姐姐说起,只能是日后有了机会再说。

    晚饭自然又是姐姐周绿云送来,周致吃了晚饭便蜷缩在被褥里闭目养神。此时大棚的火炕还是不能耽误,还要继续保持棚内的温度。天气越来越冷,添柴的次数也就要多起来,这样晚上就要比原来辛苦了一些。

    外面突然传来淅淅索索的脚步声,周致一骨碌爬起来,还未走出大棚去看,来人却很快进了大棚,朝周致一拱手,笑道,“周致兄弟,是我,呵呵!闲来无事,几日不见了很想念兄弟,就过来看看。”

    正是南庄刘惠。

    在刘惠的身后还跟着他的小弟张东,张东手里赫然提着一坛酒和一些肉食,此时他正谄媚的朝周致笑着。

    周致和刘惠不打不相识,现在已然是朋友,周致急忙满脸堆笑的招呼刘惠两人坐下。那小弟张东利落的将酒肉摆好,三个人便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肉,谈笑起来。

    刘惠道,“兄弟让我打听的那道人有了结果,你猜怎么着?那道人竟和前朝的李孜省有很大关系,他是李孜省的亲侄子。李孜省早已臭名远扬,没想到他侄子还有胆子出来招摇撞骗。

    那日也亏得兄弟和我们一番殴斗,若不然为兄险些就被这贼道人给骗了。哼!和这种人有了瓜葛,迟早要特么的倒霉。”

    周致其实早就猜想到李顺有些来历,可能和李孜省脱不了关系,可此时听刘惠说出,还是微微愣怔了一下。

    前朝成化皇帝之时,朝政一片混乱,“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还有各个江湖门派将朝政搅的天翻地覆,乌烟瘴气。也亏得弘治皇帝是一代明君,大刀阔斧的整治才清除了宵小,稳定了朝政。

    李孜省作为仙派的代表人物,弘治皇帝没有杀了他满门,还留下了他的性命,这已是皇帝慈悲,格外开恩了。没成想他的亲侄子还敢步他的后尘,出来招摇撞骗,挑起事端。

    周致此时虽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但因为这李顺屡次帮助陈文举,便对李顺切齿痛恨。他已下定决心,必须要狠狠收拾李顺。

    刘惠稍稍停顿,接着说道,“李顺是在高昌镇上和陈文举相识的。当时这李顺穷困不堪,正在街头为人相面,一下子就看重了陈文举,对陈文举百般讨好,大言陈文举日后一定会考中举人,考中进士,说不准还能成了庶吉士。

    陈文举欣喜万分,便和李顺搅到了一起,把李顺从高昌镇请回家,此时这李顺俨然成了陈家的座上宾,好不风光。”

    周致听得暗笑,陈文举那德行的还能成为庶吉士,前程无量?真是白日做梦,也不看看他那副尊容。大明的官员不但要看科举成绩,还是要看长相的。长相差劲了,这辈子也等于是完蛋了。

    不过这陈文举和李顺必须要好好收拾一下,可依自己现在的力量,显然还是差的很远,必须要尽快积蓄力量。

    刘惠这么快就扫听到了李顺的诸多信息,周致自然是对刘惠很感激,不禁连连朝刘惠敬酒称谢。刘惠是爽利之人,很有些江湖义气,连连郑重说日后周致若是有用到他的地方,他定会鼎力相助。

    三人喝酒至半夜,刘惠两人才离去。

    之后的几日,周致就一直在大棚里,正如当初预料的一样,有了一个张丙,接下来又有几个农人来大棚学习种植的窍门,周致自然来者不拒,都是毫无藏私的全力相帮。

    其实种植这大棚也不需要多少技术,重要的是掌控好温度。

    有了这些人的帮忙,周致自然闲暇很多,有时候那些农人晚上还不离开,这更是让周致省心不少,晚上基本上都能睡个通宵了。

    这样周致白天读书的时间长了很多,《春秋》读完后,开始读《周易》。《周易》更不易理解,好在他有后世的见识,虽然没有先生的指导,读起来也并不算慢。在读书读的头脑不太清朗后,周致便回家写春联,习练书法。

    这样的平静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十天,今日是腊月初七了。

    俗话说的好,“腊七腊八,冻死一家。”天果然冷的厉害。周致午后正在家中写春联,王仁,也就是邻人那长舌妇人李婶儿的丈夫,突然急匆匆的走进屋来。

    王仁和老爹周铁是一起去唐县服徭役的,周致刚要问老爹周铁可曾回来,未等周致开口,王仁就脸色惶恐,甚是焦急的说道,“小致,出事了,周铁哥出事了。”

第84章 对策() 
这个家虽然穷苦,但一直很温馨,老爹周铁虽说脾气暴躁了些,但对自己其实也是非常疼爱的。周致作为一个穿越众,穿越在了这样一个家庭,其实还是感觉很幸福的。

    家里穷可以想办法赚银子,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家里的每一个人俨然成了周致的逆鳞。听闻老爹周铁出事,周致便急急的问起。

    王仁满是惶急担忧的这才磕磕绊绊的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官府今年服徭役的人去的时候是由差役带领着,可在回来的时候官府在带领着人们进入庆都县境内后,便不再统一带领,因为服徭役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差役索性就让大家各走各的,各自回家。

    周铁在外面始终老实本分,性情木讷,可是在服徭役的时候也结识了几个人。这里面有一个叫耿钟的人,耿钟三十岁上下,在整个服徭役期间,对周铁主动接近,很是照顾,周铁和他的关系也便很是交好了。

    耿钟是辛庄人。

    辛庄在唐县和庆都县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官府对这里的管辖很是松懈,这里俨然成了一个两不管的地方。

    周铁一行回来的时候就要路过辛庄,当时天色已晚,耿钟就非常热情的邀请周铁、王仁等几个人到他家里去歇息,明日再走。

    因为和耿钟关系要好,看这耿钟也是一个老实本分之人,周铁和王仁等六个人索性就留宿在了耿钟家。

    耿钟的媳妇耿李氏和耿钟一样,也十分热情,他们几人晚饭就在耿钟家吃了,随后安歇。

    说起来耿钟虽也是个农人,但日子过的却很不错,晚饭竟然有一大锅炖肉,让周铁王仁等人吃的好不痛快,周铁王仁等人自然对耿钟感激不尽。

    可就在第二日,那耿钟却说昨夜丢失了五十两银子,一口咬定是周铁偷了。当时的耿钟和平时的耿钟判若两人,十分阴狠,还纠集了辛庄的十几条汉子,对周铁连打带吓,让周铁将银子拿出来了事。

    可是周铁哪里会偷了他的银子,怎么能拿出五十两银子啊。周铁可谓吃尽了苦头,耿钟等人也曾搜遍了周铁的全身和被褥,最后还是找不到银子,他们便说是周铁连夜将银子藏了起来。

    就这样,耿钟等人让王仁回家来给周家报信,让周家带上五十两银子去赎回周铁。他们还规定了日子,在腊月十三之前,若是见不到周家的五十两银子,就要把周铁扭送官府问罪。

    听王仁述说完事情的经过,周致顿时愤怒不已。

    这分明是诬陷,是有人在背后想祸害周家呀。

    周致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是陈文举或是那道人李顺身上,可眼下没有真凭实据,还不好做出定论。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如何救回老爹周铁要紧。

    娘亲周何氏本来在里屋忙着做新衣,她听说了周铁出事,一时就乱了方寸。泪眼婆娑的喃喃道,“家里刚刚好过了些,孩他爹就出了这事儿,他如何会偷人家的银子啊?”

    周何氏悲愤不已,周致好生一通安慰,才让娘亲周何氏稍稍冷静了一些,她朝周致投去十分依赖的目光。

    换作以往,周何氏不会这样依赖周致,可经过了那么多的事情,周何氏对周致早已万分相信,周致俨然成了周家的主心骨。

    王仁也说道,“周铁哥老实本分了一辈子,如何会做贼去偷他们的银子,这定然是他们在陷害周铁哥。”

    周致极力使自己冷静下来,朝王仁道,“王叔就不要管了,这件事情小致定会想办法处理。王叔能这样急急的来报信,小致感激不尽。”

    这样的大事情王仁自然也帮不上忙,也真不知道怎么帮忙,唯有无可奈何的唉声叹气一番,最后怏怏的回家去。

    周致坐在炕沿上,一双星目微微眯着,暗自琢磨对策。

    去向官府告状吗?显然行不通。说老爹周铁没有偷耿钟家的银子,没有任何证据,官府极有可能会帮着耿钟说话。因为老爹周铁毕竟是在耿钟家过的夜。

    况且这件事真若是李顺陈文举等背后搞的鬼,去官府告状更是不行。陈家在县衙有些人脉,周致只是一个穷苦百姓,县衙如何会帮着周致说话?

    既然去告状不行,难不成真的要带上五十两银子去给耿钟送去?周家的日子现在刚刚好过些,说起来恰巧也就是有了五十两银子。这五十两银子可是周致和姐姐周绿云辛辛苦苦才赚下来的,如何就白白的送给了耿钟?

    这样受人欺侮的事情周致如何肯干?

    怎么办?

    周致的双拳紧握,突然站起,双眸变得阴寒冷冽起来。

    叮嘱娘亲照顾好家庭,周致便急匆匆的去了南庄。既然对手是玩儿这样的诬陷,那也就无从客气了。先好好收拾那耿钟等一通,救出老爹周铁再说,至于之后会造成什么后果,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说一步吧。

    刘惠这样的混混大多都是在晚上行动,白天则是在家里睡大觉。打听到了刘惠的住处,很快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