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栋梁 >

第54部分

寒门栋梁-第54部分

小说: 寒门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像还有博野的刘家,范兄可是没有提起呦!”魏好古嘴角带笑,很有意味的说道。

    “呵呵!那博野的刘家就不要提了,单是出了一个刘棉花,这样的家族我们就不能结交了。”范进正色道。

    他口中的刘棉花自然指的是成化年间“纸糊三阁老”中的刘吉了。“刘棉花”是时人送给刘吉的雅号。何意?棉花者,不怕弹也!

    此时刘吉已死去三年,但刘吉的臭名声却还在广泛流传。这家伙官至大学士,内阁首辅,可却尸位素餐,精于营私,整日屁事不干。

    刘吉算是近些年来保定府出的最大的官了,他的名声虽臭,人也死了,但在朝堂上却还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博野的刘家因刘吉而壮大,这些年出的读书人非常之多。

    像是庆都县相邻的这些县有这么多读书的大家族,周致却不知晓。今日听了,真是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读书科举的决心。

    周致忽而心中一动,问道,“范兄知晓如此多的读书大家族,可曾听说过唐县的寇家?”

第102章 不识好人心?() 
范进当即笑道,“老夫自然听说过唐县寇家。唐县寇家确是世家大族,不过周致贤弟可是有所不知,寇家现下却没有读书之人。

    说来唐县寇家因永乐年间出了个寇深,初充郡佯生,后来生补了太学士,而后寇深又是多处为官,他善于审断疑狱,而有了“寇神明”之称。在唐县,保定府甚至在正统景泰时期的朝堂上都名气甚大。。

    可这之后的寇家却不再读书,而是走了尚武的路子。现今寇家的寇大刚是倒马关千户所的千户,倍受朝廷重视。

    据老夫所知,寇大刚有一子一女,儿子名叫寇通,那寇通年方二十便做了百户,在唐县当地名气不小,也算是少年英武。

    寇大刚的女儿嘛,老夫倒是也曾听闻过。她那女儿名叫寇沛涵,生的模样甚是俊美。不过那寇沛涵虽是娇生惯养的女子,但也习练武艺,能射得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神射手’的美誉。”

    周致要扫听的便是这个结果,至于寇家是不是读书人家,周致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唐县寇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家族。

    这下清楚了,那美貌女子无疑叫寇沛涵,是正宗的名门之后。

    周致这样想着,不禁眼神有些呆板,范进笑道,“怎么?莫非周致贤弟认的那唐县寇家,若是和这样的大家族相识,也是我等的荣幸啊!”

    周致面色不由得一红,慌忙摆手道,“哪里?小弟如何会认得那样的大家族。小弟最远的地方就是去过高昌镇了,对这外面所知甚少,只是好奇而已。”

    范进才呵呵的笑了几声,没有追问。

    四人又在书房一阵闲聊,最后定下来这文会之事就由范进慢慢去招揽人。这样的事情终归是急不得,所招揽的人必须要有才学,更重要的必须要志同道合。

    之后,吕行川等人又问到了周致现下读书的进程,周致说只有一册《礼记》尚未读完,三人都是惊讶不已。这读书的速度也是太快了。随后又是想到周致有过目成诵之能,这样读书神速自也在情理之中。

    周致又从吕行川家借了一些书册,有四书五经的各种注解,还有《孝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之类的。这些书自然不需要背诵,但也必须要熟读。涉猎广泛了,日后做八股文才可信手拈来。

    反正吕行川家藏书甚多,周致愿意借多少便借多少,吕行川都是十分乐意。

    在吕行川家吃罢了午饭,周致将书册用包裹了,提着回家。

    此时日头正旺,虽是腊月里的天气,身上却暖洋洋的。

    周致出了舒吕村刚刚走上通往白岳村的官道,对面行来一辆马车,看样子是向高昌镇行去,周致便向路边闪了闪。不料马车却突然停在周致身边,随后从马车上跳下一个身着长衫,外面套着一件羊羔皮黑色布面大袄的人。

    此人生的鼻直口方,相貌周正,周身透出一股文气,头上戴着一顶崭新的方巾,显然是秀才。他个头不算高,比周致要矮一些,年龄和周致相仿。

    那人向前走了两步,朝周致喝道,“你就是白岳村的周家小子周致吧?”

    这样一个很文气的秀才说话却很是蛮横,周致不禁一愣,但还是说道,“不错,我叫周致,不知这位兄长有何事?”

    那人脑袋一扬,微微眯起眼睛,道,“何事?自然是有事了。你可能还不知道本少爷是谁吧?”

    他张口就是本少爷,显然来者不善,但周致还是耐着性子说道,“恕小子眼拙,小子真不认识这位兄长。”

    “哼哼!告诉你也无妨,本少爷便是‘庆都神童’程定邦。”程定邦一脸神气,傲气十足的说道。

    刚在吕行川家里,范进就曾提起过这个“庆都神童”程定邦,十七岁便考中了秀才。

    范进说他狂傲得很,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不过这家伙俨然不像是他那个哥哥程定业一样,动不动就将他老子程珂提出来说事。看来他是感觉他自己名气很大,根本就不用拉起他老爹程珂的虎皮了。

    周致心下这样想着,虽对程定邦十分不喜,但还是感觉没必要得罪了他,便急忙拱手道,“原来是神童程秀才呀,失敬失敬!”

    程定邦十分不屑的撇了撇嘴。

    看到了他这副模样,周致就想起陈文举来,这家伙俨然和陈文举一个德行,只不过相貌要比那陈文举周正的多。

    程定邦冷着脸说道,“周致小子,听闻这两日里吕行川家里来了贵客,都是江南的才子,有秀才,也有举人,就是连那高昌镇上的范进范老狗也被他请了去。

    哼!怎么说那范进也是秀才,去了也就去了。

    哎呦,我就纳闷了,你说你周致是个什么鸟?一个乡下的穷鬼才读了几天的书,有什么学识,也跟着去凑什么热闹,你难道就没有一点儿羞耻之心吗?”

    程定邦出言不逊,周致火气上涌,旋即就冷下脸来,道,“程定邦是吧?我周致读几天书去凑热闹,想来不关你屁事吧?难道碍着你蛋疼了?”

    程定邦当即怒道,“乡下穷鬼果然说话粗鲁,本秀才不是为你好吗?

    本秀才看你冬天里种出来的蔬菜不是很好吗?虽说价钱贵一些,但终究很新鲜,你好好种你的菜你家的日子不是会越过越好吗?

    整日和他们鬼混,难道能混出个名堂来?只能耽误了你家过日子不是?

    本秀才听我那陈文举贤弟说你还想考个什么秀才,举人啥的?那样的春秋大梦也是你能做的?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呐!”

    周致双目一寒,道,“我今日就告诉你这个庆都神童,我不但要种好菜,还要考秀才、考进士,就是要做这样的春秋大梦。”

    程定邦哑然失笑,道,“哎呦!行!有志气,本神童就看着你哪一天能考中个秀才。

    陈文举说的不差,你小子就是不知道个天高地厚,还嘴巴硬,心野。你天生做庄稼汉的命,硬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说罢,又冷冷的看了眼周致,扭头就走。

    他刚刚走出两步,像是想到了什么,忽而回头冷声道,“对了,后年开春就有一次小考,本神童等着看你能考个秀才出来不?”

    说完了,再也不理会周致,径自上了马车,那马车便扬长而去。

    周致今日本来心情无比舒畅,却突然蹦出来程定邦这样一个事儿逼让他窝了一肚子火。这程定邦和陈文举是一类货色,俨然都是见不得别人好的龌龊小人。周致不禁朝着那远去的马车狠狠瞪了几眼,旋即却心情舒展了。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像程定邦这样的小角色算个屁呀,和这样的人生气太不值得了。

    不过,后年小考必须要先考出个秀才出来。

    周致旋即信心满满的提着沉重的包裹,大踏步回家。

    程定邦上了马车,朝车上的陈文举和李顺笑道,“文举贤弟,看到了吗?刚才我可是把那崽子气的不轻。不过看那崽子确实像有些志气的模样,我等可不能小觑了他,尤其是你文举贤弟,这书可是要抓紧读呐!

    且不可让那小子真考中了秀才,反倒你考不中!”

第103章 再见王鼎() 
老爹周铁本在田间的蔬菜大棚忙碌的不亦乐乎,可第二日一大早回家发现周致一夜未归,不禁提心吊胆,万分担心起来。

    可听娘亲周何氏说是被舒吕村的群长吕行川请去,不禁又喜不自胜起来。儿子周致竟和群长的这样的官都有了来往,看来周家这日后的出头要着落在周致身上无疑。

    周致光耀门楣,周家祖坟上冒青烟,那是迟早的事情了。

    所以在周致归家后说,明日他要去镇上卖第二茬韭菜和写出的那上千副对联时,老爹周铁的那张黑脸旋即便阴沉下来。他甚是严厉的说做小商小贩之类的事情日后周致可是做不得了。周致只可在家安心读书,卖菜卖对联的事情交给他一个人即可。

    周致却笑道,“爹爹自然能卖菜,可是这卖对联的事情爹爹却做不来。爹爹不识字,如何卖对联呀?”

    一句话将老爹周铁噎住,他旋即想了想也是这样一个道理。无可奈何,最后只得同意他和周致两人一起去到镇上卖。

    小弟周少成却绷着小脸也说要跟着去。小弟周少成可谓老爹周铁的心尖儿宝贝,周铁无奈最后也只得答应下来。

    这样第二日,父子三人早早起身,浑身穿的暖了,便推上那辆破旧的小推车,满载着韭菜和对联去往镇上。

    年底了,高昌镇这个本就很繁华的镇子更加热闹起来。

    因为一个月前周致在镇上卖过新鲜蔬菜,此时韭菜的定价在两百文钱一斤,卖的倒也迅速。

    两百文一斤韭菜,让老爹周铁直吸冷气,心里直泛嘀咕,“这……这卖的也太贵,儿子周致也太黑了吧?”

    可当看到还是很多人来买,又是见到了那沉甸甸的铜钱,周铁也就心安下来,管他呢?多贵都有人买就成,谁还嫌银钱扎手呀?

    至于对联,有那稍稍读过些书的人看到周致写的字,甚是俊秀漂亮。对联都是一些什么“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五福临门家业兴,四季平安人和顺。”,“阖家欢乐迎富贵,心想事成百业兴。”之类的喜庆之词,更是让人喜欢,很快便有人开始买走。

    做小买卖就是这样,一旦开了张,往往之后的人会络绎不绝。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早已有之,但凡是家里的每一个门户都要张贴上一副,所以买春联的人买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一副,而是有多少门口就买多少,这样算下来,对联一日也能卖出两三百副。

    不过这可是让高昌镇上的几个秀才包括范进在内,都狠狠的失落了一把。有了周致这些春联,谁还提了礼品去央他们写呀?好在范进家境不差,也就和周致嘻嘻哈哈的笑闹一番过去了。

    本来以为小弟周少成跟来就是凑热闹的,没想到这小家伙吆喝的非常利落,一张小嘴巴巴的还非常会说话,最重要的是小弟周少成的算数能力还非常强。

    虽说周致早已发现周少成有这样的天赋,可一个才不足七岁的孩子,竟然对数字这般敏感,账目如此清楚,让周致还又是着实惊讶了一番。

    周致当即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小弟周少成不想读书,那干脆就再过上一两年,待到小弟的年龄稍稍大些,给他寻一个能学账目的铺子,好好学习一下,日后倒是可以做个账房先生之类的,也算谋到一个出路。

    有了老爹周铁和小弟周少成的帮助,做这样的小贩快乐了很多,同时卖出的韭菜和对联也多上了很多。

    这样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五,韭菜和对联就全部卖完。父子三人忙碌了差不多十天,又有了近七十两银子的赚头。

    算上家里娘亲周何氏保管的五十多两银子,周家的银子俨然有一百二十几两了,这在白岳村可不能算是中等之家,俨然步入了富户的行列。

    老爹周铁喜的合不拢嘴,腰板更是挺的笔直,见人总是乐呵呵的,说话也瓮声瓮气,底气十足了。

    马上要过年,父子三人在镇上买下了三十斤的猪肉还有一些日常用度,豆腐也要来上几十斤,反正都不算贵,这些年货都算下来也不过才花去了不到一两银子。

    周致买了两大包李记糕点,小心的放在了小推车上。李记糕点算是高昌镇上最好的糕点了,吃起来香甜绵软,回味无穷。

    他是打算给吕行川的父亲吕秋山和老秀才王鼎送去。

    过年了,这两家是必须要拜望的,人不能没有良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