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并州铁甲 >

第151部分

并州铁甲-第151部分

小说: 并州铁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话,他一指朱隽道:“公伟,你居功至伟啊。”

    朱隽点头笑道:“为了对付董卓那老贼,这都是我等该做的,举手之劳啊。要不是那晚王子师叫我去他家,我只怕看不到今天的洛阳之局面啊。”

    杨彪疑惑地看向王允道:“子师,陈原派人去你家,当时难道就算到今日之局面了吗?那他岂不是太厉害了?”

    “算到今天之局面倒是没有,不过他说只要给他个机会,他应该能做成。当时并州来人跟我是这样说的:‘以粮食为杠杆,驱动所有人行动’。

    无非就是,用粮食蒙蔽人的双眼。很多人想的到,什么诱饵之类,可是像并州陈原,下诱饵下的如此之大,都是前所未见的。

    就像石平当街暴打张胖子,以3钱强买15万石之粮,而直接让张胖子送给董卓10万石。你可知道,虎牢关可是缺粮啊。战场之上,粮食可是兵器,可是生命啊。

    你能想到,这石平不是朱隽的亲戚,而是虎牢关对面的并州兵之所为吗?”

    杨彪点点头,叹口气道:“董卓多年打仗,哪想到居然有对手肯如此舍得给他送粮食。所以,就先上了当,顶多认为石平向他投靠,高兴还来不及。哪能想到这诱饵后边包着这么大的毒药?”

    “还有孟津关一战,也是如此,尽管此战很蹊跷,可是又有20万石粮食俘获。这就是毒药,这就是诱饵。

    因为不会有人给对手如此大方送这么多粮食,这对于那支打仗的军队来说,这就是命根子一般多的粮食。

    所以,石平就牢牢的管了孟津关。

    即使最后招兵,他还是设置两步诱饵,一步是让所有洛阳缺吃的和想占便宜之人,全部引诱出来。

    第二步,则是架一排煮肉的大镬,引诱的所有登船之人去了对岸。”

    “这就是他用粮食为杠杆,为诱饵,驱使所有人都动起来,就连董卓有时候也会入这局里。原因两个,一是贪心,二呢,谁也想不到的是,并州粮食极多。

    人都是贪心的,而且人的认知是有障碍的。这两者加一起,就足以为并州粮食提供一个障眼法。就像张胖子一样,他一开始吹牛,是不会有人信的,可是他源源不断的将粮食穿过黄河,送到洛阳,所有人都会信了。这个张胖子,果然是有粮食。

    现在天下大乱,那里都缺粮食,他们不是去怀疑张胖子的粮食来源,相反很多人对他几乎视若神明般。这个时候,他吹牛越大,信众就越多。

    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并州不缺粮食,因为以前并州打仗,都是要其他州郡提供粮食。自己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大军出去作战,都要像那匈奴人一般,是要靠四处抢劫才能维系”

    王允讲完,不光杨彪楞了,就连朱隽都有些呆了。

    “子师,并州边荒苦地,现在粮食难道够吃了?”

    “哼,边荒苦地?你到时候看看就知道了。”王允有些不满朱隽这种小瞧他家乡的感觉。

    朱隽还是觉得奇怪,不过杨彪在场,随即不再多说什么。

    杨彪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叹口气道:“这陈原之厉害,不在于他算到什么,而是他就是靠充足的粮食,靠着精良的兵器,硬生生的砸啊,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硬实力啊。

    这种能力,可是比算人心,算敌人的步骤强百倍,因为他永远就是强者,怎么玩,他都可以把握主动。正如陈原在虎牢关前面,想打就打,不想打,就先摆哪里,董卓却动都不敢动。因为他不知道,他稍微一动,陈原会有什么打算,一个不留神,就会被陈原打爆。

    哎,这才是真正的高明”

    “正是,正是。”王允和朱隽都表示赞同,杨彪见识的确不凡,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陈原别看只有一州之力,可是他的实力确实强悍的吓人。

    几人又闲聊一阵,杨彪突然想起什么,眉头紧皱道:“子师,公伟,连我都发现之事,只怕樊稠发现洛阳出事,应该不会远了吧?”

    两人都点点头笑着道:“董卓樊稠都不是傻子,能蒙蔽一时,焉能蒙蔽一世?文先,不过你放心,并州之兵,大部已经拉到洛阳了。”

    “你们说什么?并州之兵已经到了洛阳,为何我连旗帜都没见到。”

    “正是,并州之人一边将洛阳之人拉走,一边将并州兵拉来,现在洛阳北郊,你看那些新招的兵的兵营,都不是新兵啊,都是并州训练良久的精兵,只是穿的衣服不是并州兵的衣服而已。”

    “樊稠即使发现,已经没有任何胜算了。只怕那时候他只要来挑明,陈原就会将并州铁甲军的旗帜挂起来。哈哈哈哈,太有意思了。”

    杨彪叹道:“这陈原还真是不简单。看来我是替他多担心了。年轻人不得了,这大汉朝的未来啊,还是年轻人说了算。

    哎,不说了,总之是喜事。”

    杨彪再也坐不住,起身告辞,然后一路笑眯眯的回去。

    杨彪走后,朱隽想起他还有一件要事没办,就是她女儿的终身大事。

    结果一问王允,王允侄子王凌跟郭家早就定了亲,王泽,王柔的儿子最大的才十岁多点,郭家的郭淮也才12岁,实在是没有般配的。

    陈原倒是般配,可是他不光结婚,孩子都有了。他的女儿,总不能给人家做妾吧?

    没办法,只能慢慢寻找吧。这种事,反正急也急不来,好在自己这家世,女儿又长的美貌无比,只得慢慢等姻缘的到来吧。

第254章 洛阳异变() 
事情是从樊稠的一个亲兵闲聊中发现异常的

    樊稠的亲兵虽兵营在宫城,不过宫城之外,他也有一个临时的家室。樊稠作为董卓的心腹看守宫城,洛阳走后,他虽看起来官职并不是很高。

    可是,其实他就是监看朝廷的,朝廷大臣的一举一动,就连皇帝,若有异常,都是他报告给董卓,然后董卓告诉他怎么处理。

    朝中之人也好,外面的王公贵戚,想巴结樊稠的不知道有多少。就连他的亲兵也不例外,有个人家直接给他找个妓女,按了一个临时的家。

    可是亲兵今天发现一个特大的新闻:最高时候5000多一石,后来3000一石,昨天竟然1500一石。

    这个亲兵在兵营中吵吵起来,这事太不寻常了,洛阳在打仗,一周粮食都进不来,洛阳粮价居然跌了。

    樊稠刚好听到这番言乱,着实有趣,便命人唤过那名亲兵。

    “樊将军,真的,现在市面上的米价1500一石,比以前便宜多了,很多米还是上等好米呢”

    樊稠也是楞在那里,想了想道:“是不是卖米的有求于你?”

    这亲兵一笑道:“是别人买1500一石,我从不买米的,只是路过的时候听到的,吓我一跳。”

    “在哪里?”

    “就在草市。”

    樊稠觉的奇怪,立马派人跑一趟草市,果然粮价是真降下来,买卖粮食的人都很少,甚至卖粮的比买粮的还多了几个人,现在已经不是1500一石,是1200一石了。

    樊稠心里一阵快意,果然天助我也。现在正是迁都的最后阶段,粮食准备也是一块,老百姓也要准备粮食,这粮价便宜下来,老百姓准备粮食,也能多准备一些。

    从洛阳到长安,可是800里路。需要粮食也不少。

    毕竟老百姓用粮之事,不算什么大事,樊稠只是当做一件趣事,而没有想其他的。

    前一段时间,樊稠接到董卓之令,为了确保迁都顺利,黄河一线一定要万无一失。

    石平的招兵之事,他是亲自过问,甚至派出兵出宫城,去洛阳大街小巷,将那些乞丐流民,无业贫民,甚至一般的工匠,统统送到石平那里。

    石平也真够意思,凡是来的,竟然都先管10天的饭,后来根本不用赶,都是抢着排队去。

    人最多的时候,甚至还要他出面控制一下,不能来太多,实在没那么多吃饭的地方。

    石平招兵要求高,不过只要黄河防线稳固,迁都能够顺利,他樊稠做这些事,不是应该的吗?

    招兵太过顺利,后来就不用樊稠帮忙。

    他近日的要务,还是要为迁都做准备,尤其是皇室,还有朝中大臣,他是天天要为他们这些忙碌。

    下面再有半个月,天气还不会太热,更不会冷,迁都正是好时候。

    可是帮着皇室的赶车,帮着皇室搬运的民夫还没准备齐全。

    他要亲兵再次将那些民夫叫来,告诉他们怎么帮皇家搬东西。这个时候,他甚至想,如果袁绍不杀那么多宦官,现在只怕根本不用去找几千民夫来。

    粮食最近跌价的厉害,一天一个价,现在已经500钱一石。

    樊稠听到这个消息,他都要笑出声来,人啊,做事该来运气挡都挡不住。

    先是陈原招兵,顺利的他都不敢想,现在粮价又下跌,洛阳看来是不缺粮了吗?

    “樊将军,出事了!”

    那个在外安家的亲兵急匆匆跑回宫城,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喊道。

    樊稠见他慌张的样子怒道:“慌张什么?”

    “樊将军,人不见了。”

    “什么?”樊稠有些不明白其意。

    “樊将军,洛阳宫城之外,百姓在洛阳者,十家不见两家,那些民夫都跑的没了影子。”

    樊稠最近主要在宫城之内,很少出城,没想到,这帮笨蛋,竟然连民夫都拉不回。他以为那些民夫是在躲避劳役,现在洛阳城四面都在打仗,他们能跑哪里?

    “统统给我抓回来!”樊稠怒道。

    “该杀就杀!杀的大街上人头滚滚,你看看他们还敢不敢不跟你走?反了天了!”

    亲兵看着樊稠发怒的样子,再次说道:“樊将军,是这样的,整个洛阳外城,现在几乎都是空城一般。不光那些民夫,是所有人都不见了。”

    樊稠精神有些迷糊,似乎没听清一般,那个亲兵又说一遍。

    这个亲兵之后,又有五个亲兵来跟他报告一样的内容:洛阳宫城之外,现在已经是一座空城,百姓几乎逃散光了。

    樊稠头上立刻冒出汗来,哆嗦着下达命令,立刻再派人出去。

    回报的人跟上次稍有不同的是,带来了最新的粮价400钱一石。

    三月十四这天,成了樊稠终生难以忘怀的一天,这一天,他才知道,洛阳外城百姓逃散一空。

    听到这个确切的消息,樊稠一屁股坐到地上,半天无言无语,好半天,他才冲身旁的亲兵道:“搀扶我起来,扶着我去宫城外看看。”

    亲兵扶着如同生了大病,手脚无力的樊稠,上了一辆马车,亲兵左右护卫下。在洛阳宫城外,空荡荡的大街上,走了一圈。

    大街两旁,绿树成荫,一群群飞鸟,来回在街头徘徊。马车经过,总能惊起,飞鸟一阵盘旋。

    两旁的店铺,开门的不足一半,门口的伙计,有气无力地看着他们的马车缓缓而过,也不叫卖,死鱼般的眼珠子瞥他们一眼,赶紧低下头去。

    还有些看见他们过来,“嘭”地一声直接将店铺门一关。

    除了踏踏马蹄声,鸟叫声,50步宽的石板大街上,竟没有其他声音。没有叫卖,只有死一般的静寂。

    “去,抓来两个店铺的伙计,去问他们的邻居都去哪儿啦?”

    樊稠走了半天,差别都不大,而且他走过的路上,后面店面几乎都关门了。

    他再跑下去,连开张的店面都没有了。

    很快抓来一个酱菜店和一个米店的伙计,他们的话都出奇的一致,他们的邻居家人,去当兵都没有回来。

    “什么,当兵的都没有回来?”

    樊稠身子一晃,眼前一黑,歪倒在地。

    亲兵七手八脚,将樊稠抢救过来,樊稠再次醒来,迷迷糊糊的站在马车上,眼前一片迷茫,似乎城北官道两侧那招兵的棚子之下,无数的人头攒动,水汽弥漫,大人叫,小孩闹的场景浮现在在眼前。

    樊稠嘴角一阵抽搐,那个石平,他的招兵,是有问题的!

第255章 我就是陈原() 
三月十四下午。

    洛阳北郊十里亭。

    亭前官道,不见往日来往的人影,空荡荡的大路之上,新出树叶的杨树正发出沙沙响动。

    陈原悠闲的身着青袍,头戴纱冠,端坐在六角亭下,面前水汽氤氲,茶香阵阵,亭外,漫无边际的牡丹花开的正艳。

    在他面前,对坐的正是董卓的看家大将樊稠,只是在他的身后,站立一排手执环首刀的并州步卒。樊稠脸色铁青的看一眼陈原,眼神里透出一股狠厉的怒气,然后又叹口气,然后低下头去。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陈原根本不理他,眼朝牡丹花看一眼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