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乡 >

第694部分

汉乡-第694部分

小说: 汉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事情跟刚开始的预料是有差别的,走着,走着就走到奇怪的道路上去了。

    “如今,刘陵大权在握,匈奴人的特性加上我们汉家的智慧,这个女人难对付了。”

    云琅笑道:“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匈奴人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的民族本性,除非刘陵有本事在保持匈奴人本性的情况下,再把汉家的智慧添加上去。

    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就是一定的,汉家的方略用在汉家身上无往而不利,用在匈奴人身上,不一定就有效果。

    最好的状况就是——匈奴人抛弃了自己擅长的方面,完全用我汉家的制度。

    如此一来,匈奴人想用我汉家制度来击败汉家,不吝于痴人说梦!”

第一五六章(上一章序号错误)全是老狐狸() 
第一五六章(上一章序号错误)全是老狐狸

    云琅说的是一种可能的战略。

    可是呢,战略这东西过去虚无缥缈,只有依靠一个个战役或者事实支撑的战略才叫战略,否则,全叫做妄想。

    很多时候啊,我们的战略都是倒推的,在一个个战役成功之后,才有一种叫做战略的东西出现。

    而战略,往往就是大人物的意志与希望。

    古往今来,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战略成功实现的次数屈指可数。

    在云琅眼中,大的战略一般不如他眼前正在强行修建的长城。

    这座夯土长城,在没有结冰的时候就用夯土,在结冰之后就用夯土加上水,建成冰城。

    冰城对大汉人来说不算秘密,在云琅使用冰墙之前,历史上使用冰城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中最简单,最著名的就是邯郸城头的那一场攻防战上,冰挂城墙的辉煌战例。

    敦煌,阳关,玉门关这座三角形的地带上,停滞了足足有十六万汉人,以及二十一万羌人。

    这在西北地已经是难得的人口密集区域了,如今,这三十七万人全部在云琅的麾下听候调遣。

    所以说,在短时间内,云琅有足够多的人手可以调派。

    历史上有很多奇怪的巧合。

    在云琅苦苦期盼霍去病回来的时候,伟大的博望侯却先霍去病一步回到了阳关。

    他似乎对危险有着超出常人的敏锐度,瞅着眼前这位满面风霜的传奇人物,云琅也忍不住心生敬意。

    “匈奴人必然西迁,这是老夫遍走西域诸国之后得出的结论。”

    张骞贪婪的喝着茶水,话语却沉重无比。

    “早在两年前,匈奴人就已经开始经营西域了。

    当年,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是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

    所以呢,乌孙人天生就与匈奴人亲近,他们很容易接受匈奴人的统领。

    老夫此次虽然用反间计,诓住乌孙王,让他不敢投靠匈奴人,可是呢,计策毕竟是计策,如果没有将军全力支持,很容易被匈奴人一眼看穿。

    苏武因为受他父亲兵败受降城的影响,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不听老夫劝告,至今还停留在焉耆国,老夫以为不妥,卫将军当召回,免得陷于敌手。”

    云琅笑道:“既然博望侯已经有了方略,不妨全盘托出,让某家盘恒一下,看看是不是还有别的解决事情的法子。”

    张骞道:“留在西域的匈奴人不在少数,尤其是被卫将军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驱逐出去的匈奴人,大部分都去了西域诸国,只有一小部分去了北方寻找匈奴王庭。

    所以,老夫才有西域局面危如累卵的说法,至于其它的,自然是以卫将军马首是瞻,张某不敢僭越。”

    云琅沉吟片刻道:“漠北不见匈奴王廷!”

    张骞听下往嘴里塞糕饼的手,猛地拍一下桌案道:“匈奴人正在西进!

    老夫从玉门关一路走来,发现卫将军在修筑长城,难道说,将军准备在玉门关与阳关之间与匈奴激战一场吗?”

    云琅摇头道:“匈奴王庭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未必有胆子与我大汉雄兵激战一场。

    如果他们肯来玉门关,阳关,某家自然是求之不得!”

    张骞笑道:“既然卫将军已经做了周到的安排,那么,我们可以试着逼迫匈奴人一下,让他们不得不与我们在玉门关战一场。”

    云琅无声的笑了,抬手邀请张骞继续进一些汉家食物,然后道:“君侯以为西域诸国还能做一些文章?”

    张骞笑道:“大将军手握重兵,只要放出进入西域的话语,老夫以为西域诸国将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个时候,即便是不立即投靠我们,至少也不敢与匈奴人纠缠过甚。

    匈奴人一旦进入了西域,想要彻底的让西域诸国心悦诚服,首先就要击败卫将军才成。”

    云琅听张骞说完话,有笑了,指着长案上的地图道:“君侯以为此次匈奴王庭西迁,会有多少帐兵马?”

    张骞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声音沉重的道:“假如司马大将军他们没有在北海找到匈奴王庭,那么,此次西迁的匈奴人将不会下三十万帐。”

    云琅长叹一声道:“三十万帐啊,足足有百万人之巨。以匈奴人全民皆兵的习俗,至少有五十万控弦之士。

    由于没有了后路,只能一路向西求得存活之地,这五十万匈奴人的战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即便是大将军全军回归阳关,我们也只有区区五万将士,想要把匈奴人全部留在西域很难做到。”

    张骞气恼的道:“大月氏国王拉拉赫鼠目寸光,认为大汉与匈奴的战争是我们两国的事情,不肯出兵襄助我们,这一次我倒要看看,一旦匈奴人突破西域,大月氏的国运是如何到头的。”

    云琅叹息道:“现如今,冬季马上就要来临,司马大将军与大行令李息只能退回相对温暖一些的龙城,等待春日温暖之后才好继续追击匈奴王庭。

    依靠我们五万人想要完全堵住匈奴人,无异于痴人说梦,可以说,匈奴大阏氏刘陵,完美的利用了寒冬,跟我们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在局部地区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

    我预备上书陛下,在西域地堵截匈奴人,而不是与匈奴人死战,如同狼群一般围绕在匈奴人身边,伺机撕咬,驱赶匈奴,让他们疲于奔命,在行动中逐渐消亡,最后逼迫匈奴人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远征,直至完全消亡。

    不知君侯可愿意在这封奏折上联名?”

    张骞坚决的摇头道:“老夫只是一介使者,焉能参与到军国大计之中,卫将军太高看老夫了。

    哎呀呀,赶了一月的路,老迈之躯已经倍感疲乏,不敢打扰卫将军定计,这就告退!”

    张骞果断的走了。

    云琅瞅着狼藉的桌案,回头对霍光道:“这就是老狐狸啊,你以后要学着点,千万不敢听人家说的好听就人云亦云的跟随。”

    霍光低头受教,又有些不服气的道:“师傅您不会因为博望侯拒绝联名,就放弃吧?”

    云琅笑道:“博望侯已经拒绝了我,我就不好继续劝诫他参与联名了。”

    “弟子以为西域副使苏武,应该没有博望侯这般老到吧?”

    云琅笑道:“你难道就没有从我们伟大的博望侯口中听出一点别的什么消息吗?”

    霍光笑道:“博望侯刚才说,西域副使苏武,是一个急功好利的人。

    弟子听得很是清楚。”

    云琅叹息一声道:“你看看,年轻人在博望侯这种老狐狸手下过的是何等的悲惨啊。

    被他打包卖掉,还感激博望侯给他出头的机会,你以后跟这些老狐狸打交道的时候千万小心。”

    霍光也学着师傅的样子叹口气道:“大汉的老狐狸何其多啊,董仲舒,桑弘羊,汲黯,儿宽,张骞,李蔡,王温舒……真是数不胜数啊。

    不过呢,等这些人都死了,这天下就该是师傅你们这一辈人的天下了。”

    云琅苦笑道:“只要陛下活着,绝对没有我们这一辈人的事情。

    所以说呢,我们这一辈人活在最好的时代里,也恰恰活在最坏的时代里。”

    霍光看看师傅,两人相视苦笑一声,然后,霍光小声道:“博望侯的联合署名您还要不要了?”

    云琅斩钉截铁的道:“当然要,西北地做出的主张,必定先说服所有身在西北地的官员,然后才能向陛下提出这个建议,如果连西北地的官员都无法说服,如何说服陛下同意呢?”

    霍光笑道:“所以?”

    云琅合上桌案上的地图道:“所以,我准备让隋越去说,我们可以不在乎隋越,可是呢,对这些老狐狸来说,隋越的地位之重要,几乎无可替代。

    隋越说话的分量,在这些文臣眼中,比我还要重一些。”

第一五七章宦官不总是可恶的() 
第一五七章宦官不总是可恶的

    在别的皇帝麾下,法不责众还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在刘彻麾下干活,法不责众就基本上没什么用处了,一个巫蛊之祸,就弄死了足足十万人。

    所以,云琅并不是很看重法不责众这个做事手段。

    可是呢,一个人去干违背皇帝意愿的事情,同样风险很大,所以就要拉上一些皇帝非常信任的人一起干,才能有效地降低自己的风险。

    想要说服张骞,就需要隋越出马,想要隋越出马,首先就要说服隋越。

    东方朔自告奋勇的领命而去。

    到了傍晚,东方朔就怒气冲冲的回来了,额头上还有硕大的一个青包。

    “没有说服?”

    “我都没有开始说,他就暴跳如雷,用茶壶砸我!极其的无礼。”

    云琅懒懒的道:“果然都是人精啊,他不是要打你,而是要你不能张嘴,你中计了。

    如果你在挨打之后还能劝诫他,说不定就有机会了。”

    东方朔的面皮微微颤抖一下道:“我是被亲卫抬着丢出来的,可见,隋越意志很坚定。”

    “他的意志来自于陛下,却很少用自己的心想事情,你如果想要说服隋越,就要站在陛下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有机会说服他。”

    东方朔揉揉自己脑袋上的大青包道:“他对我已经有了防范之心,再去就有了提防之心,不可取。”

    司马迁见云琅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就下意识的摇摇头道:“宦官乃是身体残缺之人,多有暴戾之徒,常人难以测度,某家不适合。”

    说完话之后,见云琅用极为怪异的目光看着他,就挺挺胸膛道:“某家做事,历来是宁可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看着司马迁骄傲的模样,云琅忽然觉得自己处心积虑的保护这个人似乎是一个错误。

    如果不保护的话,他应该跟隋越有很多共同之处,也会有很多的话题可说。

    夏侯静在处理完公事之后,就抱着一摞子文书来到了隋越的帐篷外,准备让隋越亲自确认之后,就把这些文书签发。

    见隋越的帐篷外边站立着四个护卫,就非常好奇,平日里,隋越的大帐与云琅的大帐一样,门口都不设立守卫的。

    护卫见夏侯静来了,就让开路,请他进去。

    隋越半靠在一张锦榻上,见夏侯静进来了,就笑道:“有劳先生了。”

    夏侯静将手上的文书一一摊开,指着第一份文书道:“向玉门关调拨的三百二十担军粮,卫将军并未批复,留言道:从这个月起,军中只调拨七成军粮,余者,自己筹集。”

    隋越叹口气道:“不是没有粮秣,而是运不上来啊,从关中运粮到阳关,一担粮食运送到地头,最多能剩下一斗。

    莫说卫将军看着心疼,某家也替陛下心疼啊。

    尽量节省粮食,这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你在文书上替某家告知玉门关校尉韩东,要体谅国朝得辛苦,能自筹一些,就自筹一些,莫要让卫将军难做。”

    夏侯静点点头,提笔在文书上又添加了一行字,就从桌案上取过隋越的长史印信盖了上去,而后把文书递给隋越观看,自己又指着第二封文书道。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三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如今已然过了草木黄落之时,蛰虫都知道咸俯,而大将军依旧迟迟不归,卫将军派遣的三路斥候,均没有找到大将军的踪迹。

    让人忧心忡忡啊。”

    隋越闻言,放下手里文书,又拿起军报仔细看了一遍,又忍不住叹口气道:“冠军侯这是在拼命啊。”

    夏侯静笑道:“冠军侯少年英雄,乃是吾辈楷模,只是担心他求胜心切,会有折损。”

    隋越傲然一笑:“冠军侯也会战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