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乡 >

第772部分

汉乡-第772部分

小说: 汉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过了多久,一个个都开始喜新厌旧了……”

    云琅长叹一声,外面来的新东西总能让大汉人兴奋好久,他们总喜欢给自己枯燥的生活里添加一抹从未有过的亮色。

    大汉国如今终于敞开了胸怀,开始接纳外面的世界了。

    云琅有些庆幸,这样的变化是大汉国强盛的象征,只有那些最强大的王朝,才有打开大门迎接世界的勇气。

    。

第九十四章大牲口的来源() 
第九十四章大牲口的来源

    大门打开了,外面的人群就呼啦一下全部涌进来了……

    匈奴的使节团刚刚离开姑臧城,云琅就接到了玉门关,阳关急报。

    在这两座城池外边,有一万三千人等待入关。

    接替霍去病成为护羌校尉的聂壹认为,这件事必须尽快决断,等待在玉门关外的人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这样的事情云琅在后世的时候听说过,很多在本国活不下去的人就想跑到别的富裕的国家求一口饭吃。

    富裕的国家自然是不愿意要这些人,于是就拒绝他们入关,最终的结果就是逼迫的这些没有退路的人铤而走险,最终用生命踏出一条大路。

    大汉国的边境防卫根本就没法子跟后世的那些国家相比。

    茫茫的戈壁上,虽然有玉门关跟阳关两座关隘作为天堑一般的存在。

    但是,那两座关隘是用来防备外族入侵的,不是用来防备外人小规模偷偷入境的。

    聂壹手中只有不到两万人马,就算是把这些人全部撒出去,也没有办法堵住所有漏洞……

    皇帝想要的万国来朝,却不愿意接纳外国来的穷鬼,这是一定的。

    其实,云琅也是这么想的。

    刚开始的时候,大批的西域财主进关的时候,云琅是欢迎的,皇帝也是欢迎的。

    在云琅看来,这些富人带着财富进入大汉,这对大汉国的经济非常的有帮助。

    在皇帝看来,只要富人们带着他们的财富进了大汉……这些财富都是他的!

    因此,财主们进入大汉,享受到了大汉国最有礼貌的接待,当然,付出的费用也是不菲的。

    穷鬼们进入大汉国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好处就非常有限,如果全部去卖苦力了,会严重拉低大汉国奴隶的价格,以太子刘据为首的奴隶主们,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要知道,在西域人进入大汉之前,大汉国的奴隶们都是捕奴团的杀才们从外边抢来的。

    大汉国的国策定制的非常自私。

    随意损害一个汉人的利益,会有麻烦,如果遇到一个耿直的官员伤害汉人利益的人甚至会有天大的麻烦。

    至今为止,大汉国已经全面禁止了汉人奴隶,汉人只可雇佣,不可奴役。

    命令勋贵们给部曲发钱,也是刘彻对付勋贵们的一种手段。

    至于异族人……

    大汉国至今还没有出台任何一部保护他们权益的律法。

    云琅知道,这些人进入大汉之后命运一定会很悲惨。

    那些想要进入大汉国的西域人却不明白。

    他们以为一旦进入大汉国,他们就能过上商队口中的美好的生活。

    以为自己只要到了大汉国,就能跟大汉国民一样,受到官府的保护,受到优待。

    以为自己进入了大汉国,只要肯吃苦,就能获得丰厚的报酬,就能衣食无缺。

    这样的梦很多汉人都不敢想,这些西域人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不可自拔。

    云琅不喜欢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他的记忆中,所有的多民族国家内部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大汉国有一部分异族人是一件好事,这对开拓大汉国民的眼界有很好的作用。

    一旦多了,麻烦也就会到来。

    一万三千多人拥堵在玉门关外,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玉门关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戈壁,那里并不适合人类生存。

    “准许妇人,儿童进入玉门关求活。”

    云琅轻飘飘的下达了政令。

    书写公文的苏武在写完云琅的政令之后,犹豫再三,还是谏言道“君侯,能走到玉门关的西域人,大多数都是壮年男子。”

    云琅看了苏武一眼道“执行吧。”

    苏武叹口气,在政令上用了凉州牧大印之后,就安排信使快速去了玉门关。

    等苏武离开,霍光道“这些西域人可以利用一下。”

    云琅瞪了霍光一眼道“我们只用汉人!

    西北理工的基础是汉人!

    这一点不容更改,即便这些西域人很好用,也不用!”

    霍光在师傅的注视下郑重的承诺了之后,云琅才把目光从霍光的身上移开。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匈奴逃走了,这对大汉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从此,在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强大的异族人。

    剩下的部族都不值一谈,我们要做的是融合他们,驯化他们,最终让这片土地上只有一个族群,那就是——汉!

    我们想要消化这些胜利果实,没有百年的光阴是完成不了的。

    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汉人本身的能力,让汉人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然后再谈融合这个问题。

    就目前而言,汉人依旧占据着高峰,这对我们是有利的,我希望西北理工存在的目的不是争权夺利,而是作为一种学问的高峰让人顶礼膜拜。

    让我们的高度达到别人不敢质疑我们学说的地步。

    这就是你将来要去做的事情。”

    霍光笑道“弟子知晓,可是,皇帝的存在就是一个麻烦,毕竟,学问之王也是王,皇帝不会允许自己的国度里有第二个与他有同样权力的人。”

    云琅轻笑一声,微微摇头道“慢慢来,不要着急,千万不敢操之过急。”

    霍光点点头,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处理公文。

    过了半晌,霍光又停下手中毛笔,看着沉默的师傅道“事情总要解决。

    让那些人白白的死在玉门关外不太好吧?”

    云琅淡然的道“现在全面开放,那些西域人就没有了感恩之心。

    他们必须明白,是大汉国给了他们一条活路,一旦进入了大汉疆域,他们必须效忠大汉国,忘记自己以前的国家,族群。

    人不到绝望的时候,绝对不会有什么感恩之心。

    放他们进来,是给他们一条活路。

    然而,我凉州存在的本来作用就在于隔绝东西,检校边寨,好的进来,坏的挡在外边。

    所以说凉州一地对我大汉国至关重要,甚至不可替代,是大汉国真正的国门所在,不可轻忽!”

    “为什么不能是西域呢?

    我们可以把国门向前推进一下?”

    霍去病显然不同意师傅这种内敛的作法。

    “因为人口,汉人恋家,只要能活就不愿意远行,想要把西域完全变成汉人占据绝大多数的状态,非常的难,甚至不可行。”

    霍光摇头道“弟子以为,只要有发财的机会,我们汉人会像骆驼一样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

    云琅笑了,站起身擦擦手上的墨迹道“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可以试试!”

    地里的麦苗已经破土而出了,麦子长得很好,出芽整齐,所以,一望无垠的麦田也就显得生机勃勃。

    一场小雨如期而至,第一名詹走在麦田里,没有披蓑衣,这是田氏来到凉州之后种植的第一茬麦子。

    “这里的土地肥沃,不像在山东时候,地里全是盐碱,很难见到麦苗这样齐刷刷的长出来。”

    田氏种田好手第五名七捏碎了一块黄土颇有些兴奋。

    第一名詹笑道“山东的土地我们已经耕种了上千年,地力早就贫乏了。

    这里的土地不同,我们才是第一茬耕作者,只要风调雨顺,好年景可期。”

    “可惜了马房的那些好地,他们根本就是在糟蹋土地,詹管事不妨问问马房的人,能不能把跟我们相邻的那些土地租给我们,现在种一些豆子为时不晚。”

    第一名詹嘿嘿笑道“再等等,我听说马房现在对姜房极为不满,等他们斗争完毕之后,再去谈这件事,我想,再争斗几次,他们家的男丁就会更少。

    到时候我们可以租用他们更多的土地。”

    第五名七摇头道“地太多了,我们也耕作不过来。”

    第一名詹拍拍老伙计的肩膀得意的道“我会找一些大牲口来帮我们种地的。”

    第五名七惊讶的道“我们不缺大牲口,就是缺人。”

    第一名詹仰天大笑,也不回答本家人的话,就扬长而去了。

第九十五章田氏西迁() 
第九十五章田氏西迁

    与战火连天的羌人部落相比,汉人聚居区就平和的让人羡慕。

    春播过后,汉人们就逐渐清闲下来了。

    没有踏青活动,仅仅在遥远的凉州拜谒了祖宗之后,就再一次陷入了忙碌的工作中去了。

    冬日里收购了天量的羊皮,牛皮,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

    否则,这些好东西就会烂掉。

    论到皮匠好手,自然是羌人为先。

    这个活计汉人还干不好。

    第一名詹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忌讳,他很喜欢雇佣那些羌人,只要不当强盗了,一个个憨憨的,很好用。

    重要的是,他们干活只要粮食,不要钱,不管什么粮食他们都需要。

    看着羌人老老实干活的样子,第一名詹就非常感慨。

    云琅这样的人才能让一个地方的人一边打仗一边安定的种地做生意。

    他很希望羌人的战争永远都不要结束,最好同归于尽。

    当然,他心里是这样想的,表面上,他对这些羌人皮匠非常的友善。

    皮匠们就像是在变戏法一样。

    污秽难闻得皮张经过他们的手之后,一张张洁白的裘皮就出现在第一名詹的面前。

    他拿起一张旱獭皮,轻轻地吹一下,一个漂亮的小漩涡就出现了。

    这是上好的裘皮,可以制作出最好的裘衣。

    一张旱獭皮从收到制作完毕需要花费三尺麻布,半斤粮食,三十张旱獭皮就能制作出一张精美的裘衣,而一袭裘衣的价格……第一名詹想想就会被幸福的暖流包围住。

    如果不是凉州牧下死命令不许过于苛刻,一张旱獭皮对羌人来说算不得什么,根本就用不到三尺麻布!

    在汉人聚居区的边缘处,矗立着一座巨大的茅屋。

    夏侯静笑眯眯的站在门口,接受孩子行礼。

    夏侯静的还礼同样一板一眼,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意思。

    等孩子们全部都走进了茅屋,夏侯静就笑呵呵的走了进去,不大功夫,里面就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

    这里看不到羌人装束的孩子,只有一个个在脑袋中间留了一撮毛的汉家童子。

    只有这里的汉人们才知晓,这里面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羌人!

    其实也谈不到羌人两个字,他们都是父母双亡,或者是被父母卖给夏侯静的孩子。

    不论是父母,还是羌族对他们来说早就无所谓了。

    他们从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吃尽了苦楚,以前,也仅仅是活着而已……

    现在,他们都是汉家的乖孩子。

    去年孵出来的小鸡到现在已经长大了,在一只毛色斑斓的公鸡带领下正在浅草里寻找虫子跟草籽。

    第一名詹缓步来到学堂前面,抬手丢出一颗石子打跑了准备鸣叫的公鸡。

    透过草堂的窗户,他看到里面坐满了孩子,耳听着读书声,再看看远处一望无垠的土地,觉得田氏来凉州算不上发配,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开拓。

    身为田氏分支的掌舵人,他比那些普通族人更加清楚大汉国如今是多么的威风。

    只要皇帝没有放弃这片土地,田氏迟早会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最终形成新一代的田氏。

    第一名这个姓氏,田詹一点都不喜欢,不过,他没有想过改变,再过一些年,改动不迟,田氏终究还是田氏,不是什么第一名第二名!

    田氏在山东的日子并不好过,好多田产都被皇帝给收缴了,那时候觉得这是天塌了。

    现在再回头看,用山东的贫瘠土地换取这里的肥沃土地,田氏并不吃亏。

    这里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距离祖祠远了一些。

    如果,田氏的人再多一些就好了……

    田詹极目四望,这里的平原平坦的让人难以置信,如果能按照云氏的方法将水从石羊河里提出来,不消说,这一大片土地都会变成肥沃的水浇田。

    刚刚兴起的想法,经过水车浇灌之后,立刻就结出了果实。

    田詹决定派两个族中老人亲自回山东一趟,把这里的情况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