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乡 >

第819部分

汉乡-第819部分

小说: 汉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盒子抱在老宫女的怀里,长平并没有着急打开,而是问信使:“大将军身体安康吗?”

    信使连忙道:“不太平,太医正苏稚判断为肺痨。”

    长平对这个结果并不吃惊,继续问道:“现在是苏稚在给大将军诊病吗?”

    信使道:“正是。”

    “有什么好结果吗?”

    信使也是卫青的贴身侍从,闻言悲伤的摇摇头道:“不见起色。”

    长平挥挥手示意信使退下,带着老宫女重新回到了房间。

    老宫女关上门,将木盒子放在桌案上,长平久久的看着木盒没有打开的心思。

    “你觉得木盒子里的信上写着什么?”

    长平再次问老宫女。

    老宫女笑道:“一定是大将军思念公主了。”

    长平脸上戴着笑意道:“不久之后我们就会永远在一起,短时间的分别算不得什么。”

    老宫女笑眯眯的道:“打开看看,说不定里面写满了情话。”

    一坨嫣红浮上长平惨白的面颊,她抚摸着木盒子笑道:“那是一个木头人,从不知温柔为何物。”

    说着话,就撕开封条,从盒子里取出一封信,打开来看了一眼,安静的长平立刻就站立了起来,一瞬间就从一个哀怨的妇人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大汉长公主。

    “来人!”

    大门打开,两个壮硕如山的靠山妇就俯首听命。

    “备马,备快马!我们即刻启程,去泰山!”

    靠山妇领命而去,长平对老宫女道:“更衣,劲装!”

    老宫女瞪大了眼珠子不明白公主为何要骑马去泰山,一边向外走一边愁苦的道:“奴婢骑不了马。”

    长平冷哼一声道:“不带你这个废物!”

    等长平更衣完毕,长公主府的銮驾车马已经准备好了。

    长平断然下令道:“不带銮驾,全员快马,董成先行,一路上准备好驿站,更换的马匹,这一路上人不卸甲,马不停步,日夜兼程!”

    长公主府侍卫首领董成率领一彪人马立刻离开,一柱香之后,身着劲装的长平公主也离开了长安城。

    刘据接到长平离开长安的消息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禀报这个消息的人是郭解。

    “我舅舅病发了?”

    刘据皱着眉头问郭解,长平离开之后,很多事情就必须他亲自处理,刘据觉得这样做一点都不好。

    “微臣不知,不过,据微臣所知,一个时辰前有司马大将军的信使进入了长公主府,半个时辰前,长公主一身戎装离开了长安。”

    “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话吗?”

    郭解摇摇头道:“没有。”

    刘据叹息一声道:“我舅舅这病发的不是时候啊。”

    。

第一六七章泰山上(上一章章节名错误)() 
第一六七章泰山上(上一章章节名错误)

    云琅用力的裹紧了裘衣,即便是这样,寒风依旧刺骨,不得不站起来来回的跺着脚走路。

    “张弛这狗日的就该千刀万剐!”

    曹襄抹一把鼻涕,狠狠地骂道。

    泰山脚下虽然寒冷,有帐篷,马车遮寒,加上有酒肉补充热量,寒冷的天气对一群勋贵的影响不是很大。

    可是,上到山顶之后,云琅曹襄才知晓,泰山郡郡守张弛修建的泰山山顶行宫小的可怜,皇帝与一干诸侯王住进去之后就把行宫塞得满满当当,他们这种关内侯,在山脚下自然是尊贵人,来到山顶上之后才发现,这天底下比他们尊贵的人还有好多。

    尤其是他们还年轻,更要礼让一下那些老家伙,一来二去,两位年轻的大汉侯爵,就只能住在单薄的帐篷里,寒风一吹,冰寒入骨。

    凡是能得到允许来到山顶的人,基本上没有可以让他们轻易使唤的人。

    山底下的家将们,即便是想送东西上来,被董仲舒为首的一群文官斥退了。

    董仲舒固执的认为,大汉天下还不富裕,前来封禅泰山的贵人们应该克己奉公,忍耐三天,过上三天苦日子也就下山了,在泰山之上,在众神关注之地,吃苦就意味着虔诚。

    “董仲舒这老狗是故意的,他三天前就已经上山了,这里的状况这个老狗瞒的死死的,就是准备给我们兄弟一个下马威,还是去病好,这次身为陛下的执戟武士时时刻刻守在陛下身边,不用跟我们兄弟一起挨冻受饿。

    你说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派人上山看一遭?”

    云琅将裘衣往上拉一拉,遮住耳朵,瞅着岩石上的白霜道:“你敢派?”

    曹襄点点头道:“确实不敢,陛下也没有通知我们的想法,这三天的罪是挨定了。

    你说我要是出钱,有没有人肯把他的裘衣给我们拿来捂脚?”

    “不可能,如果你肯用你的权力来诱惑一定会有人愿意。”

    “我傻吗?在我舅舅眼皮子底下给别人封官许愿,你嫌我活的太长了是吧?”

    “你可以找一些机灵的,不用把话说透的那种。”

    曹襄叹口气道:“这个时候他敢给,我也不敢要,除非用钱买。”

    云琅哈哈一笑,被冷风一吹,打了一个激灵就来到了背风处。

    单薄的帐篷根本就不足以阻挡山顶的寒风,还不如山上的乱石靠谱。

    上山的勋贵们将怪石嶙峋的山顶挤得满满当当,为了不至于发生火烧连营的惨剧,山顶上还不许生火。

    始皇帝在泰山上留下了六块石刻碑文,无一不是在宣扬他的功绩。

    皇帝宣扬功德的口气都差不多,无非是“作治明法,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二来留下训诫子孙的文告,也无非是一些“顺承勿革,尊奉遗诏,永承望戒”一类的东西。

    以前的时候,云琅在泰山上看到了始皇帝的无字碑,上面的字已经被风雨侵蚀的一个字都看不见了。

    这让云琅大感遗憾,原以为自己这次可以看到内容了,结果四处寻找了之后,根本就没有这块碑!(玉皇顶上的无字碑据传说是秦始皇树立的,作者看过这块碑,不这样认为。)

    司马迁倒是老老实实的站在寒风中,哆哆嗦嗦的将泰山上的碑文全部拓印了一遍,准备添加到他的书里面。

    他因为官职低,之所以能上泰山,也只是因为他是史官的原因。

    不过,他这个史官的前途没人看好,哪怕是董仲舒这种读书人也认为,他没几天活头了。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连一顶薄皮帐篷都没有分到。

    如今,云琅跟曹襄两人将他们分到的两顶帐篷重叠在一起,三人挤在里面,司马迁才没有被泰山上的寒风冻死。

    “陛下的碑文已经开始镌刻了。”

    刚刚从外面回来的司马迁很是兴奋地对躲在帐篷里的云琅,曹襄道。

    曹襄呻吟一声道:“董仲舒就不能提前镌刻好吗?”

    司马迁正色道:“镌刻碑文,必须是在陛下祭天之后才能做的事情。否则就是对神灵的不敬。

    等到碑刻完成之后,陛下才能真正进行封禅大典,你放心匠人镌刻的很快,一块碑文几十个工匠轮流动手,一天时间足够了。”

    曹襄咬了一口干饼子,对东方朔道:“这一次不要犯傻了,把陛下写的好一些。”

    司马迁也咬了一口硬梆梆的饼子道:“我等着陛下的碑文出来再说,如果陛下的碑文中还有一些悔意,我自然是大书特书,如果没有,之说自己的功绩,某家自然秉笔直书。”

    曹襄怒道:“你一定要借陛下的名头为你史家扬名是不是?”

    司马迁鄙夷的看了曹襄一眼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云琅看着司马迁道:“你死了之后,你觉得还有多少史官愿意跟着去死?”

    司马迁得意的举起手道:“五个!陛下不会一个接一个的把这五个人都杀光。”

    曹襄冷笑道:“我舅舅会一次性把你们五个都杀了,这样,即便是传出去,我舅舅也只是杀了一次史官,不是五次!

    不会给你们展现坚贞不屈的机会的,你们死光了,再找听话的史官就是了。”

    司马迁大叫一声道:“怎么会这样?”

    曹襄冷笑道:“我能想到的事情,你以为我舅舅想不到?这些年来,你看我舅舅杀人什么时候手软过。

    你千万不要听董仲舒那些人骗你,死到临头的时候你会发现,没人帮你说话。”

    司马迁知道曹襄说的是真正的肺腑之言,沉默良久之后惨然一笑,用力的吃了几口干饼子,低声道:“不知道的史书,我们可以只能根据传说来写,这是我最大的容忍度,我不会容忍我写的史书上连我亲眼看到的东西也扭曲。

    平阳侯,我的《史记》中容不下太多的谬误。”

    云琅摇头道:“我觉得陛下不可能用写书这样的罪名来处置你,很可能是给你罗织别的罪名。

    毕竟,泰山封禅之后,陛下的名声如日中天,他不容许自己的好名声沾染半点尘埃。”

    司马迁笑了,朝云琅跟曹襄拱拱手道:“无非是一条命而已,陛下想要,拿走便是。”

    这样的对话其实已经进行了不止一两次,每一次谈话之后,司马迁就会对后果知道的更加清楚。

    他的反击对于皇帝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充满了书生气。

    傍晚的时候山风更大了,安置在泰山最高处的青铜巨鼎燃起了熊熊大火,一只活羊被投进巨鼎之后,火焰更盛,刘彻拜倒在巨鼎之下,董仲舒呼唤神灵享受蒸尝的声音被山风带出去老远,他明明已经声嘶力竭的呐喊了,跪在上风位的众人却只能听到微弱的声音。

    或许,天上的神灵真的能听到他的呐喊声也说不定。

    在寒风中跪拜了半个时辰的云琅,曹襄,司马迁回到帐篷里的时候哆嗦的如同三只寒鸦。

    一个毛茸茸的肉球跳弹着钻进了帐篷,云琅一把抱住暖和的儿子,将脸埋在他身上厚厚的裘皮里面……

    “耶耶有肉包子!”

    云哲从怀里掏出三枚刚刚出笼的肉包子,曹襄的眼珠子立刻就绿了。

    一把夺过一枚包子却不吃,捧在手里呵着白气享受难得的热量。

    云琅,司马迁有样学样,这个时候,任何有热度的东西对他们都有绝对的吸引力。

    曹襄吸吸鼻涕冲着云哲道:“娘的……耶耶堂堂的一个关内侯,竟然为了一个包子心旌摇动,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第一六八章泰山对() 
第一六八章泰山对

    封禅泰山在很大意义上是皇帝私人的事情。

    不论是功高盖世的卫青,还是悍勇绝伦的霍去病,亦或是智计百出的云琅,在这个大前提下都沦落为背景。

    皇帝忍饥挨饿是为了能够将自己的功业纯洁到最大化,云琅这群人忍饥挨饿就难免会有怨言。

    其实,十月底的泰山上并没有寒冷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只是,这顿苦对于云琅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也就不愿意忍耐,不愿意坚持。

    当年驱兵漠北的时候,那里的气候更加的严酷,生活更加的困顿,云琅也是一言不发的坚持下来了,包括锦衣玉食一辈子的曹襄,哪怕耳朵被冻的流黄色脓水也没有抱怨过一句。

    所以说,人心是多变的。

    皇帝在号称连续喝了四天清水之后,终究是要进食的,董仲舒亲自送来了一盒子食物,里面的食物很简单,一粥,一菜,一块米饼。

    面色红润的皇帝根本就不像是一个饥饿了四天的人,董仲舒不好指责皇帝,仅仅叹了口气道:“存乎一心啊。“

    刘彻喝了一口米粥笑道:“孝道与天道如何论处?”

    董仲舒道:“人道与天道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人若不知孝,与禽兽无异。”

    刘彻笑道:“有稚子见朕饥肠如雷,明知犯禁却敬献出了自己的吃食,你让朕如何拒绝?”

    董仲舒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拱手道:“稚子之心难得。”

    刘彻朝行宫四角拱拱手对神灵表示了一下敬意,然后又道:“朕很享受这片稚子心,想来神灵也喜闻乐见。”

    董仲舒笑道:“狐狸窝里长出一只茕茕白兔,岂不怪哉!”

    刘彻很快吃完了很少的一点食物,点头道:“善良比聪明更难得,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遵循道德人性,不是因为我们自身能够坚守,而是因为诱惑不够大。

    云氏子坚守云氏立场天经地义,只是,这孩子坚守的同时却能顾及到人性。顾及到他人的感受,这一点很难得。

    这是一个他过得好,就希望全天下人都跟他过的一样好的孩子,董公,你可以收他为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