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一凡人 >

第36部分

明末一凡人-第36部分

小说: 明末一凡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乐公主低下头嗫嚅道:“妹妹错了,请皇兄处罚。”

    崇祯沉默了一会,看了看众人,这才缓下脸色道:“都起来吧。”

    众人谢了恩,站了起来。崇祯又是脸色一变,厉声说道:“孙承祖接着跪!”

    孙府台只得又唯唯跪下,满头大汗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又不敢去擦,真个狼狈不堪。

    崇祯道:“孙承祖,你可知罪?”

    孙府台磕着头说道:“臣知罪。”

    “那给朕说说,你有何罪?”

    “臣臣”孙承祖语塞道。

    崇祯指着欧阳婉冷笑道:“此女子是你何人?”

    “臣,臣与她没有干任何系。”

    崇祯又是一阵冷笑,说道:“吴襄,念!”

    吴襄上前一步,自怀中掏出一张纸,展开念道:“八月初七日,酉时,顺天府衙设宴,赴宴之人有刑部王侍郎、凤栖楼掌柜李凤栖、娼妓欧阳婉,亥时散席;八月十五,中秋夜,欧阳婉于戌时只身进顺天府衙,次日辰时离去;九月初三日,孙承祖于凤栖楼赴宴,席上有欧阳婉”

    “够了!”崇祯怒喝道,“孙承祖,你还有甚么话说?你们这些混账东西,净背着朕干些龌龊勾当,以为朕在宫里,甚么都不知道。朕告诉你们,朕全都知道。你们当太祖皇帝设的锦衣卫是吃干饭的?”

    孙府台已是面如死灰,磕头不止,说道:“臣知罪,臣知罪。”

    崇祯站了起来,神色激动,在台上走了几圈,嘴里愤愤说道:“京师乃首善之区,政肃风清,乃可使四方观化。朕信得过你,让你掌管京畿,你身为顺天府尹,可知大明律法中有官员挟妓宿娼者,罢官革职永不叙用一条?别的不说,这甚么魁大赛,是你来的地方吗?”他又指着欧阳婉说道:“还有这娼妇,公然辱骂国姓,连朕的祖宗都骂了。你身为朝廷重臣,不去维护国体,还百般袒护,你,你,你”

    崇祯手足发颤,越说越怒,安乐公主赶忙过来扶住他说道:“皇兄息怒!”

    崇祯重新坐在凳子上,厌恶地说道:“把他给我压下去,革职听勘。”

    台上众人见此都是人心惶惶,低着头不敢说话。待崇祯平复了情绪,又呼道:“杨云!”

    杨云赶紧上前弯腰行了个礼答道:“在。”

    崇祯沉吟了片刻,说道:“你这魁大赛就这样罢,不要再办了。毕竟不是正道,有伤风化,朕也不追究了。”

    杨云听罢默默点了点头。

    崇祯看看他,又说道:“你跟他们不一样,在朕面前不要拘束。我们朋友之间,难得见一次面,上次见面还是朕召你进宫。今日朕出来了,就到你府上坐一坐罢。其他人散了吧。”

    一行人便拥着皇上往帝辇走去,崇祯突然回头问道:“谁是李凤栖?”

    李掌柜赶紧跪下答道:“小人是。”

    崇祯又问:“礼部尚书李凤梧是你何人?”

    李凤栖道:“是家兄。”

    崇祯冷冷哼了一声,说道:“很好!”

    李凤栖跪在地上,不敢抬头,也不知这“很好”是什么意思。崇祯也不叫他起来,径自朝帝辇走去。

    自有太监在帝辇前跪了,崇祯踏杯上辇,说道:“杨贤弟也上来罢!”

    杨云赶忙摆了摆手道:“杨云不敢。”

    崇祯笑了笑道:“也好,你在前头领路。张国柱,将你的马让给朕杨贤弟骑。”

    杨云便快马加鞭回到宅中,吩咐家人开了中门,擦拭灰尘,洗净茶具,以备恭迎圣驾。

    不多时,大队人马已经到达。先是御林军,浩浩荡荡数百人,驱散了路人,将整座宅子围了起来。再是锦衣卫,又是数十号人,将宅内仔仔细细勘察了一遍。再然后是一群太监簇拥着帝辇,稳稳而来。最后又是一队御林军,待帝辇停在门前,又将所有路口封锁了起来。

    杨云恭恭敬敬站在门口,待皇帝下了帝辇,弯下腰笑着说:“游大哥,请进!”

    崇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哈哈一笑,说道:“好!杨贤弟,好久没听你这么叫朕了,很好。”

    张国柱等人拥着崇祯进了门,与杨云分宾主坐下。张国柱等人自是不敢坐的,立在一旁站班。

    皇帝饶有兴味的左右看了看,说道:“杨贤弟,你这宅子倒很宽敞,不错。京师百姓的住宅可都是你这般?”

    杨云心中好笑,皇帝真是身在深宫,不闻世事,不知民间疾苦,只得回道:“游大哥过奖了,杨云也是打肿脸装胖子,为充门面咬着牙才置下这座宅院。京城里若有得这样一方小院,再盖上七八间房,就算是殷实人家了。十有**都是一家几代都是蜗居在两三间房内。”

    崇祯听罢不禁默然,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朕做得还不够啊!”

    杨云道:“游大哥不必神伤,京师米珠薪桂,居大不易,自古便是如此,并非游大哥之错。”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朕在宫中也听闻你杨柳风在京城闯出好大名号,杨贤弟倒是块做生意的料。生意可好?一年下来,拢共能有多少盈余?”

    杨云答道:“托游大哥福,生意还过得去。如今天凉了,稍微淡些,全年进项还没算过。一个夏天过来,抛去其它开销,约摸也有万把银子。”

    崇祯沉吟了一会,说道:“也很不错了,魁大赛就不要办了,做些正道生意吧!”

    杨云又唯唯称是。

    崇祯又说道:“倒不是因为今日公主涉险,如今东有爱新觉罗氏虎视眈眈,西有流贼各部雄踞一方。京师虽是暂保无虞,数省已是糜烂不堪,唯有全民同仇敌忾,居安思危,方能众志成城。待东西祸乱平定,再来办这歌舞升平之事,朕到时也来给你捧捧场。”

    崇祯一席话,直听得杨云汗流浃背,回道:“游大哥说的是,小弟此事办得不妥。”

第六十七章 秘谈() 
崇祯叹了口气:“也怨不得你,你是布衣百姓,朕本不该如此苛刻。朕是心里有气,今日孙承祖一事,可见吏志之败坏到了何等地步,朕虽有一代明主之志,奈何没有忠心辅佐之臣,回天乏力啊。朕每日宵衣旰食,衣不解体,他们这帮混账东西,在外头吃酒狎妓,朕心寒得紧。”

    崇祯此话杨云自然不敢多做评论,只说道:“游大哥多多保重身体。”

    崇祯道:“李凤栖这类人,贤弟今后也不要往来了,迟早坏事,到时朕也保不了你。李凤梧这尚书,朕看也算做倒头了。”

    杨云默默点了点头

    崇祯又换了笑脸,说道:“好了,不说这个,我们朋友相见,朕怎么又说起国事来了?”崇祯笑了笑,又说道:“朕听说你和张国柱结拜成兄弟了,还有个叫什么的?”

    “叫张扬,正在小弟内室回避。”

    “叫出来让朕见见罢。”

    张扬来到厅中,行了跪拜礼,站在皇帝身前。崇祯看了看他,说道:“不错,有几分风采,张春了是你先祖?”

    张扬正色答道:“正是。”

    崇祯点头答道:“你也算书香世家,朕听闻你有几分文名,可有功名?”

    张扬答道:“皇上登基元年的成都府乡试解元,也参加过三场会试,都是名落孙山,也便断了这心思。”

    崇祯沉默了一会,道:“为何如此老气横秋,国家正在用人之时,明年再来试试罢!”

    张扬沉默了着不置可否。崇祯又对众人说道:“朕的御妹给你们几兄弟添麻烦了。”

    杨云赶紧回道:“游大哥言重了,倒是我们不知公主身份,冒犯的很。”

    崇祯笑了笑,问身边坐着的安乐公主道:“今日在你身后弹琵琶和唱歌的女子可是宫中乐坊的人?朕怎么没见过。”

    安乐公主答道:“不是,是我在外面结识的姊妹,也是今日参加魁大赛的人,可惜皇兄一来,她们没了这露脸的机会。”

    崇祯又笑道:“还在埋怨朕?朕今日若是不来,你如何收场?”

    安乐公主双目一瞪,说道:“哼!皇兄如此瞧不起妹妹,就他们那些人,未必能奈何我。”

    崇祯道:“你那三个姊妹有点意思,朕虽不通音律,也觉着不错。下月初九皇后过寿,朕想着给她备上一台戏,叫她高兴高兴。她同朕苦惯了,松散松散也好,到时请了三位姑娘去捧捧场罢。”

    杨云点头答应着说:“小弟来安排。”

    众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崇祯忽道:“都退下吧,朕与杨云又几句体己话要说。”

    杨云心中一惊,他与崇祯虽是称兄道弟,自以为不过泛泛之交,能有什么体己话说呢?

    待众人退下以后,崇祯却又沉默起来,似乎在想着什么,杨云便越发疑惑了,不知皇上要说什么。枯坐了一会,崇祯才呡了一口茶道:“杨贤弟,你这杨柳风拢共投了多少本钱?”

    杨云愣了一下,不知道皇帝是何用意,说道:“没细算,大约一千多两是有的。”

    崇祯又沉吟了片刻,说道:“自朕登基之日,西北民乱一日比一日猖狂,辽东局势一再糜烂。朕不得重征辽饷、练饷,用来平辽练兵,近日诸臣又在议开征剿饷用来平乱。朕也知道百姓日子不好过,朕也没办法,只有等将来局势好了再来减赋安民。”

    杨云对这些事没什么见解,摸不清崇祯的意思,莫非他要问我要钱?这“三饷”随便一项每年也有几百万银子,自己这点钱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崇祯叹了口气接着说:“朕的日子不好过啊!”

    杨云只得附和道:“游大哥不必过虑,百姓们自会明白你的苦心。”

    崇祯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色,说道:“军务开支如此之巨,国库日渐空虚,朕也好几年没领内帑了,已经穷得快掉底了。朕身为一国之君,架子还不能倒,养着一大家子人,逢年过节还有些勋贵要赏赐,如此下去,只有去讨饭了。”

    杨云吃了一惊,莫非皇帝要问自己借钱?遂试探着问道:“游大哥节俭,世人皆知,今日听你这么一说,小弟也深有感触。小弟孤身一人,身上银子也没处,愿意给游大哥孝敬些。只是杨云财力有限,多了拿不出来”

    崇祯愣了一下,哈哈笑道:“杨贤弟误会了,朕还不至于问你借钱。”

    杨云面色些讪讪,尴尬的跟着笑了笑。

    崇祯又压低声音说道:“杨贤弟,听你说这杨柳风才投了千把银子,便有十数倍盈余,朕很佩服你的手段。想着从内帑里挤出十万两银子,你去代朕经营。也不说要十倍利,隔年有个五倍利,也就行了。”

    崇祯绕了个大圈子就是为了这么个事。杨云心中有些好笑,又有些感慨,他身为一国之君,居然穷到这般地步。为了确保军务开销而不领内帑,皇帝做到如此地步,也算古来少有,可配可敬。

    转念又一想,这种事情怎么能随便答应呢?他也是凭着机缘巧合才将这杨柳风做大的,若是门门生意都能一本万利,岂不是人人从商了?心中便有些为难。

    崇祯似乎看出他心中踌躇,又说道:“若是有难处,三倍利也可。”

    皇帝话都说道这般地步了,杨云只得说道:“游大哥,小弟并非有意推脱。只是这生意之事,有盈有亏,并无定论。”

    崇祯笑道:“贤弟的手段朕是明白的,你看如此可好?朕给你十万两,你自己去把握,不论盈亏,朕都不计较。”

    话已至此,杨云还有甚说的,回道:“蒙游大哥看得起,那愚弟只能尽力而为。”

    崇祯见他答应,龙心大悦,微微笑了笑,忽又正色说道:“此事机密,贤弟莫要外传,叫人看朕的笑话。朕也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

    杨云点头答应了,二人又说了些闲话,崇祯站起来说道:“不早了,朕要回宫了,案上还有一大堆公事等着去看。”

    崇祯呼来众人,准备回宫,临走时又扭头对杨云说:“方才所说之事,烦贤弟费心,朕会安排张国柱与你接洽。”

    说罢才吩咐随行之人架起仪仗,坐着帝辇,浩浩荡荡起驾回宫。杨云等人自是列队恭送,不在话下。

第六十八章 贺寿() 
有话便长,无话便短。

    转眼已是初九日,宫中派人与杨云府中接了大玉、小玉和李玉凤于宫中献艺,为皇后祝寿。

    杨云亦在邀请之列,一早便由张国柱领着来到宫中。此次入宫不同于上次,是白天,杨云才领略到了皇宫的巍峨庄严。

    与午门进了内城,过了奉天殿、文华殿,再经乾清门,此门之后便是后宫了。平日里后宫除了太监,其他外臣是不得入内的,今天乃是皇后寿辰,要接受百官表贺,这才允许外臣进来。

    此刻杨云正站在游廊中,身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